正文 第185章  第 185 章

作品:《反派之妻

    千百年来, 大赦天下成了皇族一个手段。固然也有利的地方,但是在沈怀楠看来,若是说坏处, 却也能呈述几个时辰的。

    沈怀楠跪在地上,两边有老臣坐着, 上有皇帝俯视, 左边还陪跪着一个太子, 此时,众人俱都看向他。

    太子用胳膊肘去杵沈怀楠, 低声呵斥,“你快认个错”

    父皇砸人,可是真砸人啊。老五之前就被砸伤了。

    如今父皇可是用花瓶砸沈怀楠, 虽然目前他脑袋没有受伤, 但是沈怀楠跪着的四周都散落着被砸碎的花瓶碎片。

    这只要挪一挪, 沈怀楠的腿就不要想要了。

    太子没想到沈怀楠这么犟。跟头牛似的

    少不得他来替这种不省心的臣子擦屁股。

    他叹气,就要说话, 就见父皇一个眼神过来,太子怂了。他就想,如此之下,只能让沈怀楠自求多福了。

    沈怀楠等这场父子之间的眼神官司过去,这才道“陛下, 请容臣请奏。”

    皇帝怒骂,“你说。”

    沈怀楠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太子看着都打了个哆嗦, 这地上可是有花瓶碎片啊。

    果然, 脑门上被扎破了。这个愣头青

    其他的大臣们看着, 也觉得这是个狠人。

    皇帝心里十分满意。这下子看着可怜多了, 待会他答应的时候也能有些台阶下。

    沈怀楠特意挑那块最小的花瓶磕的,但是划破皮肉,还是有些疼。嘶还不能喊出来,风骨,风骨。

    他的风骨起来了,烈骨铮铮。抬头道“陛下,圣贤就曾经说过,夫救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1

    太子点头,他读书多,这句话确实有。意思是说,这种大赦天下的做法,便如同一棵树,一半茂盛,另外一半却已经枯槁,并不是什么英明的做法,十分偏颇。

    他嗯了一句,证明自己学识渊博,道“没错,圣贤确实说过。”

    沈怀楠“”

    他只能转头感激的看向太子,“多谢殿下。”

    然后也不扯圣贤之语了,只一字一句抛出自己的看法。

    “大赦天下,本身就是对我朝律法的一种否定,让那些罪犯们心存侥幸,但凡有灾,便要大赦天下,那他们做了行窃,伤人之罪,岂不是能毫无罪过了”

    “此为小惠,并不能真正让百姓信服。真正的恩惠,是陛下行仁善之政。可免赋税,可多拨银两,可修桥修路但不能大赦天下的罪犯。”

    又道“而臣上述所述仁政,陛下已经在做了。长平元年,陛下刚登基,便有礼部侍郎上奏,说要大赦天下,但是陛下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而是拨出银两,让人去给穷人修路。”

    众人这才想起来,还真有这么一回事。

    皇帝脸上动容,道“没错,当年朕便觉得,与其赦免那些罪犯,不如为无辜之民做些好事。”

    众大臣齐呼陛下心善。

    沈怀楠继续道“长平五年,鹤州大旱,虽然没有现在严重,但也死伤无数,连旱三月。陛下便减免赋税,命人救灾,当年这救灾之人,还有如今坐在这里的吏部尚书大人。”

    吏部尚书马上就下跪道“当年臣还不是吏部尚书,多亏陛下了信任臣,让臣去主持赈灾事宜,临行之前,陛下,陛下说”

    话说到这里,他已经泣不成声。沈怀楠默然,心道果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份说哭就哭的本事,他还是弱了些。

    只听得吏部尚书道“陛下拍着老臣的肩膀道,爱卿啊,这是百姓的救命银子,万万不可有一分银钱被人贪污,要是有人敢犯事,你便有先斩后奏之权,这天下之人,没人能够贪污百姓的救命银子。”

    皇帝眼眶隐隐有湿润之象。不管是装的还是想起了曾经,他都随之情生,想起了曾经。

    沈怀楠便趁机高声道“陛下登基,修桥修路,天下大旱,减税赈灾,陛下自从登基一来,未曾有一日懈怠,他日日夜夜为了大秦操劳,即便是修建北城,也是为了让京都百姓活得更好。”

    “北城修建以来,虽然耗费银两颇多,但是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臣愚昧,却在户部看过往年账册,因这一年修建北城,江南之民的木材有了地方去,百姓们的家底比往年增加不少。”

    “因有了兴建北城之事,让附近的闲汉和穷苦百姓都有了事情做,这一年死去的百姓比往年少了很多。”

    “臣之前看账册的时候就想,陛下修建北城,是不是一开始就为了京都跟江南的百姓们”

    “史书上曾记载,在灾年的时候,便有朝廷出银修缮房舍,这是为了让流民有事情做,有粮食吃,有银子拿,不至于恐慌闹事,又能救活他们。”

    “这是好事,是仁心”

    “而如今,天降大旱,就有人立马散步谣言,说是天罚。天罚若是老天真有天罚,那便该去罚那些贪官污吏,罚那些杀人放火的盗匪。而不是说陛下修建北城有错。”

    他振臂一呼,“陛下有什么错陛下当得起千古一帝,仁善爱民,勤政苛己,他什么错处也没有,他唯一的错处就是太过于爱民,他明明知道有人在趁机搅乱浑水,毁坏他的名声,但因这事情涉及天下百姓,他便不忍心百姓受苦,宁愿违反自己的原则,去写大赦天下的圣旨。”

    说到这里,沈怀楠也已经泣不成声,“我朝陛下,大秦百姓之父,爱民如子,但他的民,却不理解他,臣心痛啊,臣等心痛啊”

    一时间,御书房里面啜泣不止,大臣们已经全数下跪,一个个哀声喊陛下,场面顿时感动极了。

    沈怀楠心道大家都是唱戏的好手,就没一个哭得假的,都是情真意切。他任由眼泪流下,泪眼朦胧,然后不似刚刚那般激动,而是用一股平静的,安宁的声音道“太子殿下常常因为陛下太过于勤政而担心他的身子有损,这是因为他是陛下的儿子,他跟在父亲身边,看见了父亲的苦和累。”

    “天下子民没有看见过陛下如此操劳,他们不理解陛下,又在灾难之中,也能理解。”

    “但是,我们这些臣子,也是如同太子殿下一般看见过陛下辛劳的,怎么就,怎么就能任由陛下去写大赦天下的圣旨呢”

    他说着说着哀声哭泣,伏地磕头,“陛下,求您收回成命,那些乱臣贼子,他们不过是想找个借口祸害百姓,蛇鼠一窝,就该乱箭射死若是有老天真有责罚,也是因为他们有贼心,只要将他们抓住处死,老天必能欣慰。”

    “陛下,臣愿意去江南赈灾,臣愿意跟随将军们去剿匪,臣要杀死那群贼子,让天下百姓都知道陛下的仁心”

    此话一出,老狐狸们哪里还肯让他一个人出风头,纷纷请命表忠心,太子则是感动,想不到在沈怀楠心里,他们天家父子如此好。

    他也振臂一呼,“父皇,让儿臣去吧儿臣要去替父皇分忧”

    皇帝很是满意。沈怀楠一番话说在了他的心口上,他有什么错他已经是难得的明君了。

    不昏庸不好色,不猜忌不滥杀,他实在是对得起千古一帝的名字。在他手上,大秦一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难道他称不得一个仁德之君吗

    他站起来,斩钉截铁的道“那就依爱卿所言,命人去剿匪,杀掉那些散步谣言的妖人,再次加大救灾的银两。”

    至于这个钱从哪里出,皇帝也有自己的决断。

    一是省出来,二是让富商出。

    这又是一桩事情。沈怀楠却不用操心这个事情了,他被皇帝直接派遣去江南赈灾。

    这是桩好差事,一般这种事情,可轮不到沈怀楠这般的身份。他在陛下面前那一跪,真正的将他的名声跪了出来,这两天人人都在说他在御前的话。

    折邵衣却又在给他擦伤药了。她叹气,“你就不能不用这招苦肉计吗”

    沈怀楠痛得嘶了一下,然后道“没事,这般效果更好一些。”

    他躺在榻上,脸不动,任由折邵衣擦药,手一直揪着她的头发玩。

    “我要去江南了,你可别想我。”

    折邵衣点头,“好啊。”

    沈怀楠撒娇,“那你还是想一想吧。”

    折邵衣眼神狐疑起来,“这是盛瑾安的招数吧你跟他学撒娇了”

    沈怀楠将头埋进她怀里,“是啊,他说这招好使。”

    折邵衣笑起来,“你可别学坏了。”

    她道“盛瑾安如今真成了鬼见愁。走到哪里,都要问一问对方有没有去青楼的。”

    她感慨道“现在不止是京都,就连其他地方也开始清查了。你知晓吧,八姐姐写信回来,说是在路上看见了一群卖孩子的,那牙婆要将人卖入青楼去,被打了八十板子,直接将人的命打没了。临近的几个县便不敢将姑娘卖去青楼了。”

    “之前救下的那一群孩子都被送去了慈幼堂里。”

    她小声的道“这种事情禁是禁不了的,怕是暗地里还有人送进去。”

    “我真想剥了他们的皮,砍了他们的子孙根。”

    沈怀楠叹气,“无事,能有如今的效果,已经很好了。”

    他道“这是千秋的功绩,能救一个人,便能救一个人。”

    江南大旱,朝臣们救灾,沈怀楠有他的战场,折邵衣也有自己的战场。太子妃娘娘放出了话,皇后娘娘千秋在即,她要给皇后娘娘积德,也要给皇后娘娘做一件天下最好的衣裳。

    这是她的孝心。

    积德便要行善,这些年京都西城所赚的银两都涌入江南,在那边设立江南织造厂。

    虽然现在天下大旱,织造厂里没有活干,但是总有天降雨霖的一天,便将善织的小姑娘都买下来,将来教导她们如何织布,绣花,做衣裳。

    一天一点米粥,便能救下她们的命。

    织造厂里只收孩童,老人大人不收,但也可以做杂事。

    江南地界的父母官也积极帮着牵线卖人,皇帝抬了手,也下了一道命令过去,但凡敢把姑娘往青楼卖的,或者逼良为娼的,便要打死。

    虽然没有禁止住所有的人,但因确实公开打死过几个人,镇住了不少人。不过也有暗窑,甚至有父亲让女儿带了男人回家来卖的,这种就制止不住了。

    这个无法制止。

    每日里,从各州慈善堂送去的银子都去了江南织造厂。当年那些在京都官绣做过事情的姑娘们嫁去了各州,她们没有失言,嫁去了一州,便努力的做慈善堂,绣坊,这几年里,天下绣坊几乎都被她们笼到了手里。

    厨娘,绣娘,梳头的娘子,首饰等等,让女子可以行商的行头更多,赚的银子也更多。

    听闻江南卖儿卖女,大多数要被卖去青楼,小倌馆,太子妃为皇后娘娘积德们,天下妇人们都在各州慈善堂的牵引之下,捐了银子和粮食,衣裳送去江南。

    民心所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看见了实际的好处,但凡有心的父母也不想把孩子送去那虎狼之地,慢慢的,都送来了纺织厂。

    虽然没有拯救所有人,但是比起往年灾年的惨烈,这也已经很好了。

    皇帝大喜,还嘉奖了太子妃。

    他自然知道太子妃的家底,这是舍了所有的东西去江南。不仅是她,还有无数的女子,她们也是舍下了全副身家去救的。

    皇帝写了无数的牌匾去嘉奖。

    他很喜欢这种天下一心的场面,他也很喜欢心地纯善的人。

    折邵衣有一次进宫的时候还给他磕头。

    “任何一朝,任何一代,都有为了天下大义奋不顾身之人,只是她们没有用武之地,如今陛下给了她们机会,陛下,您的功绩,千秋万代,无人敢忘。”

    当时太子就在身边,看着折邵衣脸上虔诚的神情,觉得这两夫妻可真不错。

    江南的灾情其实一直都在救,但无奈天旱的太久了,百姓们越来越没有希望,这才让贼人有了机会去散步谣言。

    但是你可以制造矛盾,我也可以转移矛盾。你既然说这是天罚,那就是天罚好了。

    天罚的便是你们这些作乱的人,既然老天有所罚,那就出兵去扫荡贼匪,去捉拿那些妖言惑众之人。

    肃清内外。

    沈怀楠在御书房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于是,朝廷就开始动了起来。

    折邵衣给沈怀楠准备了很多路上要用的东西。她道“你小心些,多少人盯着你,你如今风头太盛,怕是遭了不少人妒忌。”

    沈怀楠倒是有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

    他抱着媳妇的脸亲了亲,“不遭人妒是庸才,邵衣,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别担心。”

    然后抱着女儿舍不得撒手,“小花花,等阿爹回来给你买糖吃。”

    等他回来,估计小花花也会说话了。他跟折邵衣道“可一定要教会她喊阿爹啊。”

    折邵衣哭笑不得,“知晓了。”

    他走的时候,太子还来送行。拉着沈怀楠的手道“怀楠,你代表着孤的脸面,你在江南行事不要怂。”

    沈怀楠很是感动,“殿下,您放心,臣必不会辜负您的信任。只是此一去,千里迢迢,臣不在您的身边,您可一定要顾好自己的身子。”

    又道“臣此去数月,怕是不能给您做事了,只望李兄能替您扫清那些小人的心思。”

    他低声道“您现在风头太盛,五皇子必然看不惯,其他皇子们可能也有跳脚的,您可一定要防备着。”

    沈怀楠如此为他着想,太子很是感动,不由得在脑海里面畅想了一下未来君臣相知的场景,高兴的很,“好,你尽管去,孤在京都给你护着。”

    沈怀楠“其他的倒是算了,只是臣的妻女”

    太子脸色一变,啧了一句“得了吧,不用担心她们,你也不打听打听,你妻如今是个什么名声。”

    什么名声呢折邵衣如今的名声其实比起沈怀楠来差了些。她手里抓的东西太多了。

    她还想在北城里面抓一些地皮。

    北城如今可是块肥肉,谁愿意舍下有人的地方,有利可寻的地方就有争斗,折邵衣倒是不怕,她如今连着姨娘都接到了澹台府里面住着。

    谁要是敢来,就来澹台府吧。

    太子妃夸赞她,“你如今越来越厉害了。”

    折邵衣嘿了一句,“如今的朝臣们可都是在澹台老大人手上吃过瘪的。”

    她还去找了陛下开口,给她划了一块地界出来。

    “他们抢疯了,眼里只看得见银子,可是陛下,臣妇看得见一个仁字。”

    皇帝最近的心情很好,“是吗你准备如何做”

    折邵衣“什么都做。一条街上,什么都做。”

    为什么要限制自己呢又或者说,为什么要限制那些会做生意的姐妹们呢

    她才不给自己做限制。

    皇帝乐了。

    “口气还不小。”

    他也没有多问,“去吧,你们这次在江南赈灾一事中做的不错,这个世道,许是就需要你们这些人翻一翻风浪。”

    只要不翻大波浪就好。

    折邵衣高兴的磕头。刚磕下第一个头,外面雷声阵阵,磕下第二个头,大雨稀里哗啦。

    皇帝震惊住了。

    虽然是巧合,但是皇帝陛下最近总是烧香拜佛,也是有些迷信的,于是觉得这也许正是老天的意思,又给折邵衣划了不少地方。

    折邵衣得了好处赶紧跑,免得陛下后悔收回去。一回去就给周姨娘的菩萨磕头,“您可一定要保佑啊。”

    周姨娘抱着小花花站在一边笑,“瞧你阿娘,之前还说我拜菩萨不好,如今自己拜了。”

    折邵衣拜完了接过闺女就笑。不过没一会又得放下孩子出门,有了地皮,就要商量怎么用,给谁。

    她整日里忙,到了十一月,这才发现小花花竟然开始长了好几颗牙齿。

    她凑近了看,开始数“上面两颗,下面两颗”

    四颗啊。

    澹台老夫人道“这还算长得慢的。”

    她招了折邵衣过去,“小凤丫头最近怎么一直没来”

    折邵衣“她最近忙着呢,好像还要跟人比试。”

    她道“她本想去剿匪,但是陛下不答应,如今正后悔,若不是之前做了御林军,如今也不会因为有官职在身,无法去江南。”

    澹台老夫人笑起来,“这个小丫头。”

    皇宫里面,秦青凤拉着齐窗明诉苦。两人坐在废弃的冷宫里面,一个苦大仇深,一个给她烤着红薯。

    苦大仇深的秦青凤问,“我如今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无官一身轻。官重压死人啊。”

    齐窗明看着手里的烤红薯,不发一言。

    陛下让他来试探人,他查了许久,也没查出个什么来。反倒是被她识破了目的,兴致冲冲跟他打。

    “我认出你来一次,你就教我一招行吗再给我烤个红薯,我自己烤不好。”

    齐窗明根本不敢同意。倒是秦小凤又不怕死的去了陛下的面前。

    “您叫他来的是吧”

    她盘腿坐在承明殿里,先跟皇帝陛下攀亲戚,“臣的表姐是您的儿媳妇,按理来说,咱们也是亲戚了。”

    皇帝就想,这倒是正经的亲戚。他笑着道“你想做什么啊”

    秦青凤“他好厉害的,我打不过他,我想跟他学几招。”

    她说,“我爹也打不过他,我阿兄们更加打不过了,我要是能学会了,回家就能打赢我阿爹和阿兄,也不枉我来京都一趟。”

    合着你来学打架了。

    最近风调雨顺,江南一地赈灾也是好消息连连,皇帝今日还收到了一把万民伞。这一般是百姓们给好的地方官的,如今直接送到皇宫里来给他了。

    皇帝美滋滋,便很宽和。他道“那你就去学,只看你本事了。”

    秦青凤欢喜的出去找齐窗明打架了。

    她回回都能认得出齐窗明的人,自然能得好处。

    因有了齐窗明,她也不愿意出宫去了,整日里巡宫,打架,吃烤红薯。

    这东西饱肚子,好吃,灾年就吃它。

    齐窗明见她吃得好,轻轻笑了笑,低头继续烤。

    他就没有见过比她更能吃的姑娘。

    吃完了就打架,打完架之后,她还请了一天假。

    “我已经很久没看见邵衣了,我得去看看。”

    她说,“你想要吃什么十一月正是官绣忙活的时候,她必定在西城。西城里面好吃的多,有柳娘子炊饼,严阿婆烧烤豆腐,王五嫂水晶糕”

    齐窗明还是没有说话。

    秦青凤一边啃红薯一边抬头看他,口齿不清的道“小明啊,我问你话了,你可以回一句的。”

    小明啊

    像个老者教训自己的孙子。

    齐窗明静静的看着她,好一会儿,久到秦青凤都要以为他还是不肯说话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好。”

    秦青凤瞬间将红薯三口两口吃下肚子,过去抓着他的手,“小明啊”

    齐窗明“秦姑娘,请说。”

    但不要动手动脚。

    秦青凤“你终于肯说话了。我就知道,你就算是块石头也能被我捂热的小明啊,我想再学一招行吗”

    齐窗明想甩掉她的手,但是仔细一看,姑娘虽然习武,但是比起他的个头来,也算是细胳膊细腿,甩一甩,说不得就要甩出去,他垂头,无法,只能说了一个字,“好。”

    秦青凤“我想学点厉害的杀招。”

    齐窗明犹豫,“会受伤。”

    秦青凤“我会注意不伤到你的。”

    齐窗明“不,你会受伤。”

    秦青凤“那你注意一点别伤到我。”

    齐窗明注意了,但是杀招不易学,秦青凤在地上还是滚了好几次,脸都擦破了。

    她去皇帝面前时,皇帝茶水都差点喷了出来。他哈哈大笑,“你再这般下去,真没郎君肯娶你了。”

    秦青凤一脸伤却是满脸的兴奋,她眉飞色舞的道“臣只想帮陛下护住大秦江山,只想杀贼寇,护一方百姓周全,臣有这般的心,要是有男儿郎因为这张脸破相了就瞧不上,臣也瞧不上他。”

    掷地有声,她又谄媚的很,“陛下”

    皇帝立马打断她,“女娃娃能像你这般已经不错了,朕都开恩给了你一个官做。”

    秦青凤“陛下隆恩。”

    皇帝“出去找折九丫头玩吧。”

    等人走了,皇帝这才笑着问齐窗明,“看出什么来没有”

    齐窗明跪在地上,摇摇头,“陛下,似乎是似乎是天生的。”

    天生,她就能认出他来。

    天生的啊皇帝道“小凤丫头是个好的,你便望她永远是个好的吧。”

    齐窗明磕头谢恩。

    他虽然是皇帝的暗卫,但也有事情要去做的。皇帝有很多不能让人知道的事情,齐窗明做的就是这般的事。

    这次,他需要去鹤州那边杀个人。皇帝道“即刻便走吧,要是能赶回来过年,便赶回来。”

    齐窗明点头。

    他离去的时候还有些遗憾。

    秦姑娘今日会给他带些吃食回来。

    可惜了,吃不到了。

    他确实没有吃到这些东西,秦青凤便跟皇帝陛下分享了这些美食。

    “您真该去看看,西城的夜市可漂亮了。”

    她说,“陛下,北城也开始慢慢住人了,那边也好美,邵衣还专门做了个江南一步一景,进去就好像游玩了整个江南之地,去的人好多。”

    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好似有说不完的话。皇帝就很喜欢她的这般性子。不同于儿子女儿们已经刻在骨子里面的算计,这个姑娘灿烈如同晨间的光,耀人眼目。

    长平十八年大年初一,沈怀楠满脸胡子的赶了回来。已经开始会认人的花花小姑娘看着他就害怕得哭了起来。

    折邵衣赶紧喊,“放下她放下她,她害怕你。”

    沈怀楠手足无措站在那里,折邵衣指挥他,“你先去换件衣裳,去把胡子刮了,我的天爷,你怎么这般模样了。”

    正好盛瑾安也赶了过来,见着沈怀楠就笑,“怎么如同出去受了大罪一般。”

    对他,沈怀楠就没有这般的好脾气了,没好气的骂,“滚。”

    折邵衣也警告他,“你今晚滚回你自家去。”

    盛瑾安挤眉弄眼,“懂,懂。”

    折邵衣呸了一句,“我去告诉宁平。”

    宁平公主白日里去皇宫里了,晚间跟秦青凤一起过来,五个人围在火炉边,一边吃锅子一边说话。

    主要是沈怀楠说,其他人听。

    说起江南见闻,沈怀楠有些沉默。他叹息了一声才道“即便有官府救灾,百姓自发救人,但死去的人还有很多。”

    “尤其是瘟疫。”

    他道“一个村子里面,有人感染了瘟疫,便其他人也不能出去了,我亲自守在村子口,手里拿着弓箭,只要有人逃出来,我就下令射杀他们。”

    瘟疫不能蔓延,只能救治。

    仁者医者,进去了一百多个大夫,出来的只有十个。

    众人听得心口堵得慌。沈怀楠想起那惨状,便觉得整个人颤栗。他道“最后的尸骨堆在一块,一把火烧了。烧成了灰烬,我让人把他们都葬在了一块,给那些大夫家里送了银钱。”

    但没有什么用。一个家里,出来一个大夫,也是花费了不少时光和精力的,往往一个人死去,便这个家也没了。

    沈怀楠,“我给她们都留了信件,让她们但凡有事,便来京都找我,又跟江南的知州大人说好了,给予他们方便。”

    盛瑾安听得眼泪汪汪,“怀楠,你做的很好。”

    天下大仁者,有医。

    医者,仁义。

    两夫妻晚上也没有心思风花雪月,盛瑾安等人走了,折邵衣便听沈怀楠继续说,说到半夜,他才慢慢的睡去。

    他睡得不安稳。

    第二日,大年初二,进宫面圣。沈怀楠不是一个人去的,他是跟这次江南赈灾的官员们一起去的。

    这半年里,大家生死与共,见过死人,抗过悍匪,经历过瘟疫,也一起发放过救济粮食,彼此之间有了情谊。

    皇帝给他们都升官,沈怀楠升做了户部司员外郎。官从正六品的给事升做了从五品。

    看着好像只是升了一级,但是这个升官速度,也算是不错的了。

    户部司郎中甄大人就觉得自己的尾巴快要被沈怀楠踩住了。但他也不急,沈怀楠是太子的人,将来说不得太子还要给他其他的路子,不会一直在户部的。

    太子也很高兴,还单独拉着沈怀楠吃了一顿饭,然后大展所望,说了一番未来如何如何的话,最后期待的问沈怀楠,“你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了吗”

    然后就看见沈怀楠在那里发呆,太子不满的问,“你在想什么”

    沈怀楠呆呆的道“殿下,臣家的闺女一直都不肯亲近臣。”

    太子“”

    就这出息

    不过,他跟自家的小郡主还是很亲近的,不由得要传一些经验给这个没有大出息的属下。

    说起来,太子子嗣确实艰难,如今还有一个河洛郡主,一个小皇孙。不过因有了一个小皇孙,他倒是没有那么急躁的想要再生一个了。

    他对两个孩子都很好。

    说了一席话,见沈怀楠恨不得拿纸笔抄下来,便笑着道“你多学学。”

    啊,真有成就感。

    大年初三,众人才齐聚在澹台府里。

    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照例要去看花灯。沈怀楠今年也算是拖家带口了,周姨娘不愿意跟着他来,便后面只跟着沈怀东跟带着孩子的折邵衣。

    下了马车,折邵衣抱着孩子走得慢,身边跟着安梨安桃,细细叮嘱了看住身边。这种时候,最是拍花子出现的时候。

    安梨安桃如临大敌,又让三个乐围住,这才安心些。

    一群人往前面走,有人看见他们了,过来打招呼,说了会话,还去猜了花灯。

    半路遇见了秦青凤。秦青凤出来看花灯。

    “我就知道你们会在西城,别处我都没去。”

    她买了不少面具,“你看看,今年的面具出了不少新样式,还有观音像。”

    她把观音像给折邵衣,“你戴着吧,我要这个老虎的。”

    多威风啊。

    折邵衣嫌弃,“我才不戴,我都长大了。”

    秦小凤哼了一声,“嘿,我还不给你了。”

    她跳下马车,“我自己去玩了。跟你们真无趣。”

    她亲亲小花花,“我家小花,姨母要去看花灯了,就不陪你了。”

    折邵衣“去吧去吧,我们再看看便要回去了。”

    带着孩子多有不便。明年就不带出来了。

    秦青凤就挥别他们,自己去了西城其他的地界。这里已经成为京都最为繁华的地界了,即便是陛下修建的北城也不如这里。

    她手里握一根鞭子,腰间还要挎一把大刀,戴着一个老虎面具,看起来凶神恶煞,没人敢近她的身。

    人来人往,花灯悬空映出灯影,无数人从她身边擦身而过,她掏出银子,要去买一把云州刀。

    正在此时,她看见了一个人。

    她刀也不要了,兴致冲冲的穿过行人,在喧闹的大街上,一把抓住了他的衣角。

    齐窗明身子僵硬,却没有动。

    面前的姑娘戴着面具,他也认得。

    他一身伪装,她也认得。

    姑娘将面具拿开,惊喜道“小明,你回来了啊。”

    她好奇的看着他,“你又换了一张脸啊,你好厉害。”

    齐窗明嗯了一句,然后就见手里多了一张面具。

    观音像。

    他刚杀了不少人,看见慈悲的观音像倒是有些恍惚。

    她笑着道“给你了。”

    他犹豫着点了点头。

    “谢谢。”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