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5章 蒸汽机
作品:《万历新明》 皇帝赐宴,申时行伴驾吃了顿清淡的晚餐,菜不过四道,经过传膳太监试毒之后味道也变得一般般。倒是苏式精致小点令申时行颇感开胃,吃了好几块。
朱翊钧笑道:“先生还是爱吃家乡味道——此乃皇后带着人做的,朕不敢多吃,太甜腻了,先生爱吃,让人打包带些回去。”
申时行受宠若惊,起身要跪地谢恩。朱翊钧笑道:“一点吃食值得什么。”
申时行却不敢恃宠而骄,还是跪地郑重谢了恩。
晚膳结束后,天色尚早,朱翊钧带着太子与申时行,穿过皇城中轴线,来到武英殿这边。西角门和武英殿中间搭了个大棚子,上面挂着鲸油灯,此时里面已经有不少人围绕着一个怪模怪样的机器。
那机器黑黢黢的,大小与一辆马车仿佛,上面有一个铁制的烟囱,铜制与精铁管道七歪八扭,还有一个大轮子与机器上伸展出来的齿轮相连,轮毂上的黄铜擦的锃亮。
此时正有一个面容清癯的绸衫中年人带着几个小年轻给这机器里面加柴火木炭,一团火光从机器上一个铁门中透出来,烟囱里面也冒着白色的烟气。
随着格物大兴,申时行也见过不少稀奇古怪的日常用品,但这机器却头一回见。
见梁梦龙、王锡爵等阁臣以及英国公、陈矩等宫廷大臣也都在,心中暗暗纳罕。
见皇帝驾到,众人跪迎不提。朱翊钧笑着叫起,转头对魏朝道:“张鲸何在?”
人群外一个大胖子尖着嗓子叫道:“奴婢在此。”挤进人群中给朱翊钧磕头。
朱翊钧皱眉道:“起来罢,上次见你还没这么肥,让你清淡饮食你不听?”
尽管已是深秋,张鲸还是满头大汗,他呼哧带喘干笑着起身道:“奴婢残疾之人,也就剩下口腹之欲了......”
朱翊钧苦笑道:“如此榔槺,恐寿不能永,你还是减肥罢,此乃旨意——若下次见你还这般肥重,以抗旨论。”张鲸眼圈泛红,躬身答应了。
朱翊钧道:“你来给诸位先生介绍介绍这机器。”
张鲸忙道:“奴婢只负责拨款督办,此物是南京格物院的手笔,还是请张院士给皇上和诸位先生介绍。”说完,将那绸衫中年人从自家身后拽了出来。
介绍道:“皇上,论机械制造,湛川先生在我大明不做第二人想。”
那中年人被推出来后,脸色涨红,屈膝欲行大礼,朱翊钧忙躬身扶住道:“朕早有诏令,院士见皇帝而不拜——湛川先生不必如此。”
那张院士深呼吸一口,躬身道:“皇上,诸位先生,此物乃天机阁提出方法与创意,万历五年时还曾发出万金悬赏——某与南京格物院诸同仁历时十余年,建造改进数十次,耗银元二十万有奇,方才制成。”
众臣听张院士说此物耗费二十万银元,计白银十万两,个个吃惊,仔细端详那怪模怪样的机器。
朱翊钧微笑道:“能做出来,二百万又有何惜?”众臣闻言又吃了一惊。
张鉴点头道:“是,此物被张公称为‘蒸汽机’,原理并不复杂,难点在于材料与密封......口说无凭,我等演示给各位一看就知。”
说完,就有一众弟子打开机器上的铁门加木炭,棚子底下开始烟雾缭绕。
张鲸忙拿出几个棉纱口罩,给朱翊钧和申时行等人戴上,干笑道:“此物刚启动时,烟颇大,水烧开了就好些。”
半个小时之内,张院士的弟子仍在不停的烧火,众人等的心焦。但随着烟气逐渐变小,有管道“呲呲”有声,喷出白色的水蒸气来。
张鉴带着弟子检查了机器上附着的几个玻璃管,又打开了几个扳手样的开关,那巨大的铜轮就在齿轮的带动下旋转起来,整个机器也轰隆作响。
申时行吃了一惊,见梁梦龙等人都跟他一样面有惊色,心中才定。此时太子在朱翊钧身旁问道:“这轮子怎么自己转起来了?是蒸汽推动的吗?”
在朱翊钧身边的张鲸眼睛眯成一条细缝,连声赞颂道:“太子真是天资聪颖,这轮子叫做飞轮——张院士他们建造了锅炉烧开了水,用蒸汽和活塞驱动飞轮旋转。”
“若在飞轮上接上连杆,这机器能干的事情可多呢。此物不依水力、畜力,只要有煤炭和水,就能无休无止的干活哩。”
机械之美——无论它多么原始,都会给男人以澎湃的冲击感,太子与众人一样,见那飞轮轰隆隆旋转个个目眩神迷,看了好一会儿。
等他们欣赏过了,张鉴停止加炭,将火门关闭,高声道:“请皇上和诸位先生暂避,臣要将阀门打开,慢慢卸掉气缸中的蒸汽——声音大且热。”
朱翊钧忙带着太子与众臣走开,到武英殿暂避。隔着武英殿的玻璃窗,见张鉴与其弟子绕着那蒸汽机开关各种阀门,拿着本子记录各种数字,忙乎了好一阵子,呼呼的蒸汽才从机器上的管道中喷涌而出,武英殿前的广场霎时间都被白色的蒸汽笼罩。
到了掌灯时分,那机器声才低沉下来,张院士带着几幅图从广场上进了武英殿。
朱翊钧满脸喜色,对张鉴道:“你们做的甚好!京师格物院被你们比下去了!朕要重重赏赐!”说完,哈哈大笑,极为欢畅。
张鉴躬身,逊谢了皇帝的褒奖。朱翊钧激动的在殿中踱步,又一叠声的夸赞张鲸。张鲸的肥脸上满是骄傲,腆着胸脯环顾左右。
陪驾的英国公凑趣道:“臣蒙昧,不知这个‘蒸汽机’能用来做什么?为什么皇上如此欢喜?”
朱翊钧微笑看着张元功道:“朕来问你。从古至今,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除了风力、水力、人力、畜力,还有什么能出力的?”
张元功先是呆住,随即叫道:“臣明白了!风、水之力,受限颇多,而臣观此机器,用的是‘火’之力,且不受限,妙!妙!若用之于工场,节省人力无穷也!妙哉!”
梁梦龙、申时行等在蒸汽机飞轮转动之时,已经想到了此物必将大行于世,有些不甚了了的,听英国公与皇帝对答,也就立即明白了,无不大受震撼。
张鉴在一旁笑道:“国公说‘火’之力,解读甚妙。”
朱翊钧又转向张鉴道:“湛川先生,你们如何解决气缸材料与密闭问题的?”
张鉴躬身回奏道:“气缸材料,臣等颇得张公公之力。京师铁厂于万历三年时就改进了苏钢法,用坩埚法制备精钢,但钢质并不均匀;后又反复改进,到万历九年时,改进了耐火砖,以蓄热法冶炼,生产的钢料才大差不差——张公公得知我等受限于材料,令京师铁厂派出老师傅来南京指导,才解决了缸体材料问题。”
张鲸没想到张院士如此会做人,心中大喜,看向张鉴的目光如同正常男人看情人一般。
张鉴接着奏道:“至于密封材料,臣等翻旧书得了‘龙脊膏’的方子:本是接续断骨的,中有杜仲胶。臣等又反复试验,用‘发汗法’、‘盐炒法’等法子,炮制出耐用的杜仲胶丝。又用高度酒浸泡,得到杜仲胶制成密封垫。”
见朱翊钧瞪大眼睛听得认真,张鉴又详细解说道:“初得时颇不耐用,臣等反复试验,用细硫磺加以炒制,混合了丝、麻为胶骨,方才制成。仅此一项发明与改进,就历时六年——如今也谈不到耐用,大概三四个月,这机器上的密封垫都要换上一轮新的,拆卸一次颇为麻烦。”
“南京格物院还在继续研究杜仲胶垫制备方法。——京师蒸汽机项目落后于臣等的,应该也是密封问题。”
没等朱翊钧再说出赞赏之语,张鉴又躬身奏道:“皇上,即便这蒸汽机制造不出来,这些年两京格物院在研究时发明的切削法、铆接技术、曲杆联动、真空制备等,也将极大造福于格物与民生,其利不可胜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