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第96章

作品:《重生娶了对照组做夫郎

    “沃江县那头大旱, 河都干了,前阵子村民还高兴能在河里捡鱼回家吃,这朝河彻底没了水可慌了神, 别说是灌溉庄稼, 就是自己挑两水桶的水喝都不好找地儿了。”

    “往年虽然夏时也是热,可哪里碰见过这样的事情嘛, 大伙儿也没留个心眼儿, 今年的庄稼收成怕是不会好了。”

    “别说沃江县,整个宁江府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就是咱们泗阳今夏也是比往年都炎热, 村野都开始在河里挑水灌庄稼了。”

    张放远进药堂子里就见着好些人团在一道正在闲唠嗑,他偏头听了一耳朵, 一听就入了神。

    “郎君, 除却菘蓝根可还要别的。”

    “郎君”

    柜台前的小伙计见着张放远听人说热闹神思不在这头, 又提高了些声音,张放远这才回过神, 歉意了一声“就这些便可。”

    伙计扯开身后装菘蓝根的抽屉,一摸草药发现已经不多点了,吩咐了旁头的药童一声, 让去把仓库里的拿过来添些。

    他等的功夫便也和张放远闲扯了一句“今年天儿热, 别处干旱,铺子里清热的菘蓝根也是抢手, 怕是再过阵子得涨价了, 郎君要不要多买几包回去放着”

    “成。”

    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张放远浅浅附和的笑了笑, 小伙计挺高兴, 麻利的捆好药包。

    提着药出门时,张放远不由得仰头看了一眼天色。

    今日天堪堪亮他就出门来了城里,眼下虽还未出太阳,可瞧见明亮的日色和天边的白云,毫无下雨的征兆,势必又是个大晴天了。

    张放远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又去街边的茶肆里要了杯茶,见着几个走商打听了几句,随便一问都是说干旱的事情,今下已经成了热门的话题,和家里茶棚那头的货郎走商所说无异。

    这不由得坐实了张放远心中的想法。

    他叹了口气,心情甚是复杂。

    可怜即将受灾的百姓,但却又未曾多做迟疑,丢了几个铜板在桌上,径直去了一趟玲珑铺子,把药先放在了铺子里,又从账上提了能动的银子,去了城里的粮行。

    “别急,别急,一个个的来。先排好队嘛,都有都有”

    “那边那个,过来排队,别想着过去插队。”

    “三十文了,哪里还是原来哪个价没准备好钱就让后边的先来”

    张放远进粮行的时候吃了一惊,往日里来往客人不算多的地方,今日热闹的跟街边纳凉茶肆一般,他一瞬迟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儿。

    来往的客人多,六七个伙计都不如何忙的过来,声音又大,吵嚷的厉害,好一会儿才看见门口牛高马大的张放远。

    许是伙计见到过他,这才忙慌慌的上前来招呼“张老板也过来了啊,实在是忙,这才没注意到您。”

    张放远摆摆手“不碍事。今儿生意这么好”

    “哪里啊。”伙计有些自得道“好一阵子了,张老板也是来囤粮的吧您想要什么米,小的这就带您去选。”

    张放远吸了口气,见这架势,城里的老百姓早就开始囤粮食了,他还想着低价买囤一大批粮食,到时候干旱起灾势必有许多人没有粮食吃,米粮少不得涨价。

    不料自己来的太晚,眼下就连老百姓都开始买粮囤米了,那些个消息灵通的商户早就闻风把粮食囤积起,哪里还轮得到他。

    宋永来泗阳的时候他就该警觉起来的,若是那会儿仔细盘算一番就囤粮,那定然是赚,只可惜那会儿忙着蚕茧和荒地开垦的事情,又是小娥出嫁,哪里想到这头上来,等

    反应过来天已经热的不成样子。

    “张老板,咱们这儿的精米涨了十文。”伙计提前同张放远唠嗑了一声,想着是商户,应当不会买次米,都没提。

    张放远原本是打算过来囤米卖的,自是不可能囤精米,现在听到精米涨价了,想必次米也没得跑,只得打消了赚钱的念头,问“那次米涨了多少”

    “次米比精米折半。”

    张放远应了一声,意料之中,不过这个价格对平头老百姓来说也是晴天霹雳了。

    村户还好,自己种的有粮食不算愁,城里没有种地的平头老百姓就倒霉了,一饮一食全靠买。

    伙计道“眼下是这个价格,保不齐后头还会涨呢。”

    张放远点头“买的人多了,着实如此。”

    “那您要点什么米”

    家里去年虽然没有开几亩地来种庄稼,但是仓库里还是囤有米的。他四伯家里去年粮食大丰收,现在都放在他们的粮仓里,想撑过灾害是没问题的,不过天灾影响长远,并不是过了今年就好了。

    受灾当年粮食价格疯涨,次年土地上的粮食供应不足,粮价也下不去。

    张放远还是花了两万文钱囤积了几车粮食,所谓是有备无患,便是不靠着倒卖米粮赚钱,趁着价格还不算贵的时候囤起来省的受灾的时候焦灼,再者茶棚客舍那头也得放米粮。

    他压着粮食回村前,先去了一趟茶棚,城里的米价都涨了,茶棚的饭食自是也要跟着涨起来,得提前去知会一声。

    “小爹,你以后还是别来了。”

    “你这没良心的小东西,不是我生了你养了你,现在你能有这样的日子眼下是过着好日子就忘了小爹了小白眼儿狼”

    张放远让伙计抬了两大袋子米进客舍里,路过仓库那头,听见杂货偏房里的说话声,他不由得问了身边的武子一声“这谁”

    “是文子他小爹来了。”

    张放远眉心微动。

    “我去叫他们出来。”武子急忙就要去敲门“二姑夫人说准许他们见的,奴这才未曾阻拦。”

    张放远抬手阻断了他的动作,示意他别出声,先下去。

    “若不是先前小爹出些不成体统的主意,我在宅子好好的做事儿如何又会被赶到这头来,辜负了夫郎和老爷的信任。”

    屋里的人说着抹眼哭了起来。

    中年夫郎见此模样没想着宽慰,却是恨铁不成钢“那还不是你没本事分明算无遗策,还是被你笨手笨脚的搞砸了,如今还埋怨起别人来。”

    文子心有怒气“小爹这么有本事那当初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的时候怎么会没法子怎就只想着把我卖了给哥哥做娶妻的聘礼”

    中年夫郎被突然其来到怒吼骂的哑口无言,稳了稳缓和了些语气“说来也是你东家那个夫郎醋劲儿大,到底是农家子出身,容不得小的,不怪你。”

    文子不作答。

    中年夫郎抚上文子的手“你想想你在他们家里任劳任怨的,到头来却把你打发来这头忙碌,实在是没良心。既是如此,你还那般向着他们作何,到底还是只有家里靠得住。如今家里的日子好些了,你哥哥和嫂嫂晓得你在此处,心里也是惦记着你的,家里对你都愧疚。”

    “我跟你大爹商量了,等攒够了钱就把你赎回家去,到时候还赶得上嫁户好人家,可好”

    文子只顾着抽噎,还是没有答话。

    中年夫郎摇了摇文子的手“可是家里拖欠了那许多的账你也是晓得的,这是想把你早些接回去可手头上着实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眼看

    着今年天时又不好,攒够钱就更难了。”

    文子未置可否,只那么看着眼前的人“小爹是什么意思”

    “你这傻孩子,这张家这么有钱,客舍这头什么没有,你只用补贴补贴家里,那还不是很快就能攒够钱。”中年夫郎说的振振有词“这也不光是为着家里,更是为了你啊,总不能一辈子为奴为婢呀。”

    文子忽然笑了起来,眼里尽数是凄凉“那要是主家发现了怎么办”

    “你小心着些,哪里会那么容易发现”中年夫郎未曾察觉到文子变了神色,反而以为他松了口,越说越兴奋“到时候你就这样干”

    文子突然站起身“武子,武子”

    听到屋里的吆喝,武子又冲了上来,看见还在门口的张放远又不敢动作。

    张放远背着手,微微点了点头,武子一下子便破门而入“怎了”

    文子嚷嚷道“他想偷东西,赶紧赶出去以后都不能再让他过来了”

    中年夫郎吓了一跳,登时跳起了脚“你这小畜生,竟然这么栽赃你小爹,反了你了看我不哎哟,疼疼疼”

    话还未叫骂完,手就被武子反扣在背上了,中年夫郎疼的直抽抽。

    张放远在远处看着被拖出去的人,冷嗤了一声,得亏是那小哥儿没再继续犯糊涂。

    “以后别再让那人到这里来,便是来买东西也别卖给他。”

    张放远同伙计交待了一声,又听见被武子押出去的人在外头叫骂,同伙计使了个眼色,不一会儿就清净了。

    张世月匆匆进来“没出大事儿吧”

    张放远摇了摇头“无碍。”

    张世月这才松了口气 “还是禾哥儿会出主意,这朝他主动断了,可比咱们防着要好许多。”

    张放远应了一声“多事之秋,家里容不下外贼,幸而还算拎的清。”

    张放远运着几车粮食回村里,村民瞧见了不免围上前去打听,听说城里很多人都在囤粮食,外州府干旱了,米粮的价格正在上涨,不由得唏嘘了一阵。

    “那涨的多不多啊”

    “五文十文的涨,城里闹哄哄的,到处都在议论外县干旱的事儿。”

    村民闻言不觉其中的厉害之处,反倒是两眼放光“这朝涨的那么厉害,城里的粮行岂不是很多都在收粮食,现在粮食怕是好卖,改明儿我也拉两车去城里。那还不比去年卖粮食挣钱的多”

    说着还对张放远道“张地主要买粮食怎的不同咱们说一声,如此也省得去城里买了。”

    张放远吸了口气“眼见着干旱,粮食都涨价了,大伙儿不自留着粮食,到时候吃完了去买粮食岂不是更亏”

    “去年丰收,粮仓里的粮食不少,再说就是一年干旱而已,泗阳虽也比往年热,可却也不至于毁了今年的庄稼,秋收还是有收成的,饿不着,只是说不如去年的收成罢了。”

    张放远见着都是一个村子的熟面孔,还是好心劝诫道“且还是保险为宜,等等再看吧,别在风口上图这点儿钱。”

    村民应承了两句,没再说话,等着张放远赶着马车走远了却立马又嘀咕起来“就他们张家赚的得钱,见不得咱们赚,想压着乡亲呗,还说别图那点钱他们张家倒是有钱了”

    “丘六,张放远说的也有些道理,粮食还是先囤着吧,要是天灾久,到时候粮食拿去卖了不够吃可就得不偿失了。”

    “哎哟哟,你们有没有些脑子,当真是那张家的说什么就是什么啊。哪年还没热那么几天儿啊,我就不信那还

    能把咱们村口的那条河都热断了的。”

    有两户也跟着丘六起哄“是啊,你们要是不赚钱就罢了,下午我就上城里粮行瞧瞧去。”

    两头的村民各执一词,闹了个不欢而散。

    没过两日,张放远就见着城里来了几个商户和些强壮有力的伙计,村民还以为是来买家禽和鸡蛋鲜鱼的,结果是人来收粮食。

    往年丰年都是村户自行把粮食乖乖送到城里的粮行门口去,那商户都是高高挂起,看你顺眼百般顺承才收下粮食,这朝却甚是客气,自行来村子里拉粮食不说,价格也十分喜人。

    原本听了张放远的话没打算卖粮食的,受到商户一鼓吹,见收购价格高又到屋门口来收,实在省事儿,登时就心动了,纷纷喊了商户上自家里去买粮食。

    张放远得知这消息不免有些生气,可是既已经提醒过了,他若是前去阻拦,恐怕还让众人不愉,惹得一身骚,到时候又来说他不是了。

    管不着一个村子的,张放远便只同自家亲戚交待,不要看着眼前粮食价高把存在粮仓的粮食给卖出去。

    张世鑫原本都叫了自家媳妇儿去请商户了,听了张放远的话,咕哝着不想答应,可几番思量,最后还是把媳妇儿喊了回来,还是做悔不卖了。

    张放远略感欣慰。

    许禾见着自己丈夫跑前跑后的去劝说亲戚,又看见自家粮仓里塞的满满的粮食,心中也是不解“你觉得此次旱灾当真这么严重”

    张放远在粮仓里安置捕鼠器,道“大旱过后必有大灾,谨慎些最好。”

    他不知如何同许禾解释,可是这句话是万能的。

    大旱后河床干涸开裂,虫卵肆意,极其容易滋生蝗灾和瘟疫,这是历年来的经验。

    虽说并不是每回干旱都会那么倒霉遇到这么多事情,但不巧的是今年的大旱确实就是按照这个路子走的。

    他上辈子记忆深刻的事情不少,一辈子遇见过好些回天灾,小灾小害的他都没怎么放在心上,唯独是有一年的大旱,就是先从沃江县那头开始。

    当年多地明显感觉比往年都炎热,然而最为干旱的就是沃江县,当时泗阳城里的百姓也没如何当一回事,毕竟火星子没有落在自己脚背上,也不觉得烫。

    夏时大旱过后,沃江县那头的庄稼活下的没多少,接着又遇了蝗灾,庄稼一并损失殆尽,百姓叫苦不迭,宁江府又起了瘟疫,一时间人心惶惶。商户连生意都没得做,百姓人人自危,朝廷为此还曾多次下派官员治理,又几番拨银救灾。

    泗阳距离宁江府还算远,瘟疫倒是幸运没有引过来,但却是也没逃过灾荒。

    夏时旱灾影响秋收不多,入冬后竟遇上雪灾,一连冻到了开春二三月,一连的灾荒牵连多地,饿死病死冻死的人不计其数,到处都是卖儿卖女的人,可谓是一个惨。

    张放远去城里得知沃江县起了旱灾,他心里就是一个咯噔。

    几番打听,不得不坐实心中的想法。

    他拍了拍许禾的手背“总之你信我的就是了,让许家那边也把粮食存着,到时候只有好没有坏的。”

    许禾见张放远越是笃定,心里越有些不安。

    他应了一声,若是自家亲戚不提醒,到时候受了灾还不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求上门来,为此早些提醒了不光是为着亲戚好,也是为了自己好。

    “你也别太担心,咱们早做准备,就是有天灾也不怕。”

    许禾道“要是真有天灾,百姓日子不好过了,咱们的生意也就不好做了。”

    “即便天灾了,那人还是得吃饭。咱们是小本经营,

    又不是开的大酒楼,不会太麻烦。”张放远安慰道“再者天灾之年,那也有天灾年赚钱的法子。”

    许禾失笑“囤粮食卖啊那可已经晚了,或者是现在叫住乡亲们,让别把粮食给城里的商户了,咱们买下囤起来。”

    张放远冷哼了一声“罢了,这群人说不灵醒,我不做这项生意。”

    转而他坚定道“明儿起,上山拾掇柴火,烧炭去。”

    “哈”许禾眼睛瞪的溜圆“这五黄六月天的,烧炭”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