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8章 殿上问对
作品:《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皇帝搬进了大明宫,上皇去了兴庆宫。
三省六部和各寺搬进了南衙,这座帝国心脏再次跳动起来。
大清早的,王成伟就再次穿上了红色吉服,站在含元殿大殿的门口,全身哆哆嗦嗦的等待皇帝的召见。
虽然在过道两边升起了火盆,但是今年长安也确实够冷的,王成伟穿了一件羊绒的保暖内衣,依然无法抵挡彻骨的寒风。
清扫积雪的太监在辛苦的工作,昨天晚上的雪也不小,他们需要将含元殿前的广场都清扫出来。
王成伟是新科状元,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这时候,一名太监走到队伍前,大声说道
“宣,新科进士状头,陇右王成伟进宫觐见”
王成伟随着这个公公,走过了长长的大殿回廊,走到了含元殿的正门。
“状元公,请吧。”
太监满脸含笑,对着王成伟笑着说道。
而王成伟也得到了裴冕的指点,一块银饼从他袖子里滑下来,塞进了这个太监的手里。
太监脸上的笑容更甚,他说道“杂家鱼朝恩,为圣人司尚书事。”
王成伟一惊,没想到自己竟然还见到了一个日后的大人物。
鱼朝恩可是后期权倾朝堂的大宦官,不过现在他的职司是司尚书事,这并不是什么高级职位。
唐代设立内侍省,尚书监是内侍省下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负责管理皇家藏书。
司尚书事听起来厉害,其实就是皇帝的文秘。
不过能够给皇帝做文秘,那也是相当厉害了,也难怪日后鱼朝恩能飞黄腾达。
这时候站在大殿边上的殿中御史投来了斥责的目光,王成伟立刻闭上嘴。
御史除了要弹劾官员,也有维持朝廷纲纪的任务。
皇帝举行各种仪式的时候,都会有殿中御史站在边上负责督导。
如果只是普通的小问题御史会睁一只闭一只眼,但如果是殿前失仪,那御史就可以立刻参奏了。
王成伟立刻按照昨日礼部培训的礼仪,等待皇帝的宣召。
不一会儿,另外一个老的太监走出来喊道
“宣,新科进士,陇右王成伟进殿。”
王成伟立刻按照礼仪拜谢皇恩,然后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走进了大殿中。
这下子殿中御史才露出满意的表情。
含元殿中,高高坐在御座上的皇帝之外,还有几名官员坐在殿中。
昨天的礼部培训已经讲了这些官员的职责,王成伟只是粗粗的看了一眼。
最靠近皇帝的是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唐代注重史官,这两个人是负责记录皇帝起居注的。
起居注就是皇帝日常工作的总结,皇帝对外臣的所有事务都要在史官见证下记录下来。
等到皇帝大行之后,再由专门的史官负责编写皇帝的实录,这是对皇帝一生功过的总结。
在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后下手,是翰林院的供奉。
唐代的翰林院并不是明清的翰林院,这是一个给皇帝文学服务的机构,李白就曾经供奉翰林院。
平日里给皇帝进献诗,或者给皇帝讲解文学作品,这一次是皇帝面试进士,所以有一名翰林官员在场也是很正常的。
接下来就是礼部、礼部和国子监的官员了。
李亨都给这些官员赐了座位,等到王成伟上殿之后,皇帝也吩咐太监说道
“进士是国家储臣,给状元公赐座吧。”
王成伟坐下之后,刚刚引导他进来的老太监声音洪亮的站在御阶上说道
“本次殿试题目是光武,时间一刻钟,请状元公在一刻钟后作答”
果然是这个题目啊,这是王成伟和另外几个进士考生押的题目之一。
殿试的题目格式没有定论,太宗时期有用诗赋来面试的,高宗喜欢用实务策。
上皇则喜欢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让进士提出解决方法。
李亨的出题更加简洁,直接给出一个历史人物,这是让他评价汉光武帝了
看来是皇帝要听彩虹屁,直接将自己比作汉光武帝。
不过李亨确实一个是中兴之主,他自己比作光武也是正常的。
看样子皇帝这个殿试题目是想要人来夸奖他了。
王成伟想了想,心中已经有了腹稿。
在大殿中央燃起了一炷香,等到一炷香燃烧完毕,清亮的鼓声响起,时间已经到了。
老太监说道“请状元公作答。”
王成伟站起来说道
“臣的殿试题目是,论光武之弊”
这句话说完,满座皆惊。
就在记录皇帝行为的起居郎都差点丢下了笔。
光武之弊
要知道光武帝在古代历史上可是开国之主加中兴之主,道德上没有任何瑕疵,对待功臣也很厚道,可是千古帝王的典范
这个王成伟竟然要论光武之弊
这个爆论一出,连皇帝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王成伟知道自己先声达人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他拱手说道
“优待士族,导致地方豪强坐大,门阀世家把持朝政,此光武帝第一弊也”
这优待士族也错了
李亨投来询问的眼神。
只听过王成伟说道“东汉士族豪强不断联姻,把控朝政,豪强窃据乡里,世族占据州郡,权门垄断朝堂,东汉末年豪族占地千里,百姓无立锥之地,等到张角振臂一呼,黄巾之乱一起,东汉也就没了气数。”
“光武得国太快,没能整顿郡国,登基后想要清丈田亩天下就再次动荡,最后不了了之,这难道不是光武之弊吗”
这下子众人更是倒吸一口气,这哪里说的是光武,明明说的是本朝啊
李亨想起来前线郭子仪传来的奏报,河北的史思明准备投降,但是要求朝廷和之前对安禄山一样,授予他三镇的节度使。
为了平叛,朝廷封了不少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占据了州府郡县的权力,难道不就是王成伟所说的世家权门
好家伙
皇帝明白了王成伟的意思,光武帝夺得天下,除了对手王莽实在不争气之外,他也是地主联合武装的领袖,很多地方都是“望风而降”的。
这些地方的本土势力没有被清算,光武帝登基后搞过一次土断,就是大唐的“大索貌阅”,最后各地匪盗四起,还有一些州郡叛乱,最后整个东汉都没有搞过土断。
这是在劝谏朕要理清地方势力,拔除割据藩镇啊。
可是李亨咳嗽一声,如果自己年轻十岁,那肯定会这么做了,但是现在这个年纪这个身体,难道还要留一个分裂的大唐给子孙吗
王成伟继续说道“光武之弊二,以内朝而制外朝,东汉一朝外戚、宦官、士人争斗不休,宦官废立皇帝,太后临朝听制,层出不穷,这都是光武亲近内廷而疏远外臣给后世留下的坏榜样啊”
这句话说完,皇帝身边的老太监立刻跪下说道
“陛下老奴李辅国指天发誓,对圣人忠心耿耿,别无二心啊”
李亨说道“起来状元公说的是光武呢你跪什么”
御阶上的老太监用阴毒的眼神看着下方的王成伟,王成伟却一点都不在乎。
原来这就是李辅国啊,权倾两朝的着名太监,开启了大唐中晚期太监干政先河的着名权宦。
话说,,,版。
不过虽然皇帝说王成伟说的是光武,其实大家都知道也是在说本朝。
这一年来,皇帝组建神策军,让太监李辅国出任观军容使,几次大战都任免太监监军。
这都说明了皇帝更信任身边的太监,远过于地方上的将军和朝廷上的大臣们。
在场的文官都暗暗叫好,终于有人当面劝谏皇帝了,不要过于亲信这些宦官。
李亨的脸色也不太好看,安禄山这样的例子在前,他要怎么信任那些带兵几十万的将军呢
作为皇帝,李亨也没有多少安全感啊
只有身边的太监掌控神策军,才能给李亨带来虚假的安全感。
但是王成伟的话也警醒了李亨。
也许这些太监对自己还算是忠臣,可是等自己死了呢
他们会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动政变拥立自己需要的皇帝呢
李亨开始思考起来,而整个大殿寂静无声。
明明是留给王成伟一炷香时间的对策时间,却拖了超过了一炷香的时间。
李亨这才说道
“状元公,朕看你在进士科实务策上说,要让朕改元。”
“如今长安已光复,朕也准备在正旦之后改元。”
“本来礼部送上来的年号中有建武,但朕现在不想用了。”
“今日策对就给你多加一题,向朕进献一个改元的年号吧。”
这下子满座更是骇然,皇帝要改元这件事,还只是在礼部官员之间讨论。
按理说这种事情要礼部商议,再由政事堂讨论,最终上呈皇帝决定。
现在皇帝竟然问一个官身都没有的状元。
在大殿下的王成伟躬身说道
“易经有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臣斗胆进乾元”
皇帝抚掌大悦“大哉乾元”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