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第 92 章
作品:《[清穿+红楼]皇子宠妻指南》 康熙病了
这是路上小太监告诉胤祚的“昨儿午后皇上就有症候了, 一会子热一会子又觉着冷,热起来只着单衣,赤足在宫里行走都不解燥, 冷的时候点了盆炭火, 盖两三层被子都无用。”
胤祚惊讶“打摆子”
打摆子是民间俗称,也就是疟疾。疟疾是一种非常危险且顽固的病, 传染性极强, 一旦患病死亡率极高,大夫往往束手无策。
但疟疾一般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故而夏天多发、冬天极少,康熙却在冬天患上此病, 不得不说倒霉了。
胤祚和小太监匆匆到了乾清宫, 太医院使和两位院判,以及擅长治疗疫病的众位太医都在,这会儿正在商量对策, 不过瞧着一个个面如菜色,显然成果有限。
瞧见胤祚,太医们眼睛一亮“六贝勒”
胤祚点点头“汗阿玛的病如何了”
院使叹气“皇上昨儿午后开始发病, 全身发冷、发热、多汗, 用了几副药下去, 但越来越厉害了。”
胤祚皱眉“你们也没有法子”
院使摇摇头“能想的法子都想了, 陈太医还从金匮要略中找到一个古方,只是都无用,皇上的病一会儿比一会儿厉害。微臣等束手无策啊”
他长长叹了口气,努力压下惶恐问胤祚“贝勒爷医术高绝, 不知可有对策”
胤祚说“我先看看汗阿玛吧。”
院使连连点头“是是您请。”
胤祚去求见康熙, 这才知道他病得这般厉害, 竟然没有休息,这会儿还在御书房批折子。
胤祚进了御书房就见不止康熙在,太子和大阿哥也在,还有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康熙正拿着个折子与他们说些什么。
胤祚眉毛登时皱得能夹死蚊子“汗阿玛,您身子不舒坦怎么还操心劳神合该休息才是”
“朕没事,”康熙病容憔悴,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之色,明明连坐直身子的力气都没有了,也只是歪在榻上摆摆手,淡淡道,“国事为重。”
胤祚轻哼一声,什么没事,他是大夫,太清楚疟疾是什么症状了。
患了疟疾,病人会时冷时热,冷时有肌肉酸痛、口唇发钳,打寒战,热时则高烧不止,体温甚至能高达四十度,除此之外还会有抽搐、呕吐、头痛、大汗不止的症状。这一波下来一般数时辰之久,人都要被折腾虚脱了,许多病人会累得直接睡过去,几天下来就瘦脱了形。
康熙体质不错,但能撑住没睡已经难得了,他还来处理政务,真当自己是铁打的吗
胤祚定定地看着康熙。
康熙“大多政务都交给太子了,只有一些要紧的,太子拿不了主意,朕才过问一二。”
胤祚求证地看向太子,见太子点头这才放过康熙“最多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够了”康熙连忙答应,很是松了口气的样子,还笑着打趣道,“好在冬天少蚊虫,这病不好传染,若是夏天朕便是想见爱卿们也不能了。”
胤祚“”
您心态可真阳光
他说“您歇会儿吧,我给您把把脉。”
他来时没拿药箱,好在外面不缺的就是太医,胤祚借了个脉枕给康熙诊脉。
御书房一时落针可闻,所有人都静静看胤祚诊脉,一时空气都分外紧张粘灼。
疟疾的凶险人尽皆知,不见每年多少人折在这病上面康熙的病太医已经是束手无策了,若六贝勒再没法子那就只能张榜悬赏了。
但那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之策,太医们和六贝勒都是当世最好的大夫,若他们都治不好皇上的病,民间有高人的可能实在廖廖。
所有人的心都提得高高的。康熙心态倒是还成,倒不是他不怕死,只是他对胤祚有信心。
自打胤祚学医以来,多少旁人治不了的病都叫他解决了,想来疟疾也不会例外。
幸而胤祚不知道康熙对他这么看重,否则压力还不得大死后世尚有无数治不了的疾病,他哪敢认什么无病不能治的话
那是神仙,不是人
况且即便后世解决了的病症,到了大清缺医药少器材也未必能成了。
好在这疟疾胤祚还真能治,他细细给康熙把了脉,心里便有了底,收回手道“要用传统法子也能治,只是时间长些,您得多受几天罪。西洋药物快些,最多次日便可缓解,日完全康复,您选哪个”
此言一出,康熙倒也罢了,太子、纳兰明珠和索额图却实实在在松了口气。
能治就好能治就好
至于什么法子不重要了
康熙如今不是从前那个对西医一知半解的康熙了,自打胤祚做出成绩后他也很是补了些课,对胤祚和西医也算比较信任,故而毫不犹豫道“就用西洋药吧。”
毕竟快嘛
胤祚点头“行,已经叫人去取了,估摸着也快来了,您且等一等吧。”
康熙点点头,还颇有兴致地问胤祚“倒不曾听说你研制了治疟疾的药物。”
纳兰明珠和索额图也好奇地竖起了耳朵。
“早就有了,却不是儿子研制的,”胤祚说,“是教儿子西医的先生从西洋带来的,他们初到京城时还曾想将药献给您来着。”
康熙想起来了,当时他对西医并不算感兴趣,只是被胤祚和白晋缠得很了,这才从香山澳请了几个西洋大夫回来。他本该见见那几人的,只是当时与噶尔丹的战事胶着没有功夫,故而并没有见。
那几人到了京城后也求见过一回,被拒绝后很快投入到教导胤祚的事中。后来康熙倒见过他们,只是早已经忘了药的事,而西洋先生已经把药给了胤祚,自然也不会再提,以至于到了现在,康熙都不知道他们当初带来了治疟疾的药。
不过即便知道,当初的他只怕也未必会信。
康熙倒没什么遗憾的,只问胤祚“这药对朕的病当真有效”
胤祚点头“当真先生们说西洋已经用这药救了许多人,儿子也给栖流所的人用过,效果极好,且对人体无害,可以放心用。”
胤祚在医事上向来不会信口雌黄,他既这么说了,康熙便信。不过忍不住挑了挑眉“既有此药,怎么不早说”
须知疟疾也是频发传染病,每年夏天因患此病死去之人不知凡几,若此药果真有效,不知该救下多少性命。
胤祚长长叹了口气“要是能救百姓我早就拿出来了,只是这药虽效果极佳,数量却极其有限。先生们来时只带了一斤多,根本救不了几个人。这药叫金鸡纳霜,是从一种叫金鸡纳树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偏咱们大清没有这种植物,想自己制都不成”
康熙闻言不由失望“果真没有大清地大物博,或许便有呢,你说说那树什么样子,朕派人去找。”
胤祚细细说了,然后又道“四哥、五哥和四姐这些年一直叫人在大清各地寻找新奇物种,也一直留意着,并没有找到金鸡纳树的踪迹。”
康熙叹了口气,颇为遗憾。宝山在前,他们却没有钥匙,这种感觉实在不好。
胤祚很明白他的心情,他当初也差不多。这些年他叫人寻找金鸡纳树之余也一直研究金鸡纳霜和疟疾,试图用大清现有的药材攻克这项疾病,只是一直没有成果。
“汗阿玛也不必太遗憾,纳兰侍卫出使前儿子给了他一个册子,里面便有金鸡纳树,他知道重要,必然会大力寻找,说不定能带回来。”
提到纳兰性德,纳兰明珠耳朵竖得更高了,索额图瞧他一眼,扯扯嘴角露出一个讽笑。
康熙没注意他们的眉眼官司,只是听胤祚提起纳兰性德,也想起出使西洋的那些人“已经两三年了,容若也该回来了吧”
“若是顺利便快回来了。”胤祚说。
若不顺利就说不准了,可能年才回来,可能二三十年回来,也可能永远回不来。
这话题有些沉重,众人正面面相觑,太后就风风火火进来了,一见到康熙她眼里就含了泪“怎么病成这样了病得这么重也不告诉哀家,你是要剜我的心啊”
二人虽不是亲母子,也相处了这么多年,总是有感情在的。
太后一哭太子和胤祚就忙安慰,康熙也迎上前,然后被太后捶了两下,顾着康熙病着也不敢用力。
胤祚三人七嘴八舌地解释,好容易才叫老太后知道康熙这病是能治的。
太后这才放下心,用帕子抹抹眼泪,然后又捶了康熙一下“既有药怎的不早用,偏要等到现在”
康熙“是儿子的错,这便用药。”
太后施施然坐着,一副要盯着康熙吃药的作派。
正是这时胤祚派去拿药的人来了,宫人服侍着康熙用了药,一时半会见不到效果,康熙对太后道“您每日中午都要歇午觉,不该为了儿子耽搁。儿子已经喝了药,您便放心回宫歇着吧。”
太子和胤祚也劝,又答应了有事立即告诉她,太后这才勉强同意回宫。走之前还瞪了康熙一眼“要按时吃药”
康熙“”他不是孩子了好吧。
但他也只能连声应着,太后这才回宫去了。
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办事去了,胤祚和太子留了下来,太子要替康熙处理政事,胤祚则守着康熙看病情如何。
这金鸡纳霜效果果真不错,半下午时康熙症状已经轻了许多。第二天就不发热发冷了,没几天便彻底康复。
康熙对此十分惊喜,他早就知道西医在外科上有奇效,没想到内科也有这样的用处。
为此他特意接见了胤祚的西洋先生,还赏赐了不少东西。也更盼着纳兰性德一行能带回来多少惊喜了。
康熙三十二年的最后一个月,纳兰性德没有回来。
康熙三十三年的第一个季度,纳兰性德依旧没有回来。
而康熙忙于政务,似乎已经忘记身患疟疾的那段短暂的时间,也忘了纳兰性德的事。
就在这时候,康熙三十三年的五月,纳兰性德回来了
船队五月初八于宁波靠岸,随后使臣一行转乘马车返京。
车马劳重,纳兰性德一行走得不快,倒是他的折子先一步到了京城。
这折子厚厚一叠,康熙却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看完了,然后忍不住拍案大笑。盖因这折子这么多字,除了向康熙请安之外没有一句废话,大部分篇幅都在写他从西方带回来什么东西。
纳兰性德很明白康熙想看什么,而他交上的成果也的确叫康熙高兴。
厚厚一本折子的东西啊
这成果比康熙想象中好多了,他高兴地御书房转了两圈,然后叫来小太监“去叫小六把几位皇子都叫过来吧。”
胤祚正在看诊就被一脸喜气的小太监找到,催着他去乾清宫。胤祚见他催得急,只把着急的病人瞧了,剩下的让人明天再来。这才跟着往乾清宫去,路上他还打趣道“每回见着你都急慌慌的,上回也就罢了,这回又是怎么了,捡钱了不成”
“哎哟我的爷,捡钱哪有这个好,皇上找您呢”
胤祚“哦”了一声“那是汗阿玛捡钱了”
小太监“”
小太监知道胤祚在打趣他,但康熙为什么高兴又一知半解,只知道是看了纳兰性德的折子的缘故,具体里面写了什么就不知道了。
胤祚却是一听就明白了,当即大喜“纳兰侍卫回来了走走走,咱们快走”
说着他就加快了步伐,不一会儿就把小太监甩开一截。
还没反应过来的小太监说好的走不快呢。
胤祚到了御书房就见上至太子下至刚进尚书房念书的十四都在,太子原就在乾清宫帮康熙处理政务,其他人也在乾清宫南门的尚书房读书,来的比胤祚快,如今正站成一排等着呢。
胤祚一进去就得到一溜暗搓搓的目光,不由心虚了一下,莫名有些不好意思,给康熙请安后站到自己的位置,他悄悄打量了下,发现大阿哥还没来就松了口气。
好歹不是最晚的。
大阿哥今儿没去西郊,但也没在宫里,故而来得最晚,但也只比胤祚略晚一些罢了。
众人到齐,康熙才缓声道“出使西洋的人回来了”
这话一出就有几个人来了精神,一是大阿哥,当初这事是他办得呢。二就是太子,身为储君,又听胤祚说过金鸡纳树的事,他和康熙的心情是差不多的;三阿哥对这个不感兴趣,报纸和西洋又没什么关系,最多到时候报道一下罢了;五阿哥和胤祚却是十分期待,哪怕已经在路上知道纳兰性德回来了,但如今瞧着康熙十分满意的样子,胤祚也十分期待。
不知道纳兰性德都带回来什么
九阿哥十分想问有没有带西洋货物回来,能卖的那种,但他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到底没敢开口。
康熙看着底下一串儿子,大的已经成家立业,都有自己的孩子了,最小的还是小萝卜头,正仰着头一脸迷茫地看着他。
他嘴角不由勾了勾,让梁九功把折子给他们看。
这折子被送到太子手里,按理说他们该等太子看完了,轮到自己了再看,但十四没这个意识,哒哒哒就跑过去凑热闹,胤祚假作要拦,然后顺理成章凑到太子身边一起看。
他们一动,其他人也受不了心里痒痒,见康熙没有不满的意思,便纷纷凑到太子身边。
胤祚看着这份长长的单子,上面许多东西都是后世极熟悉、但放到如今极稀奇的东西。
他眼尖地瞧见有几样作物,名字叫得奇奇怪怪,如今也不知到底是什么,但还是高兴地指给五阿哥看。
五阿哥一瞧便不由高兴起来,又指着旁边一样东西对胤祚道“玻璃制造技术也有。”
胤祚点点头,他实验室已经凑齐了琉璃瓶,如今对这个兴趣不大,只又瞧向后面医学部分。
他瞧见了金鸡纳树
虽然想着可能能有,但真见到了,胤祚还是觉得十分惊喜,和康熙对视一眼,脸上露出一个笑来。金鸡纳树已经是惊喜了,再看后面还有一系列医学著作便更兴奋了,胤祚拉着八阿哥道“我只会英文,这些法文、西班牙文写的书,只能靠你翻译了。”
八阿哥点头,他学了好几门语言,法语和西班牙语也是会的。
九阿哥看的则是宝石,纳兰性德一行在西洋混得不错,得了旁人赠送的不少财宝,都一并写在单子上带回来了。只见单子上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宝石都有,九阿哥满眼星星,已经开始想要把这些宝石做成什么样子,定个什么价位。
这边热热闹闹,就连什么都不懂的十三和十四也仰着脑袋在哥哥们腿边打转,独自站在一边的大阿哥瞧着心里痒痒地很。
他对这个也很有兴趣,前次改良连弩就有赖传教士的物理知识和望远镜,他也想知道使团带回来的技术有没有军中能用的。
听说西洋的火器比大清更好,大清也一直有西洋传教士帮着改良火器,只是这些传教士在自己国家时便接触不到核心技术,故而造出来的火炮威力总是不够大,也极容易出问题。
不知纳兰性德这回有没有带回火炮技术
大阿哥十分想瞧一瞧,但折子在太子手里,他不乐意凑到太子身边。只忍着好奇站在一旁。但那便实在太热闹了,他忍不住竖起耳朵听,接着眼神往那边瞟,然后探头去看,看不到就稍稍挪了挪,最后就挪到太子身边了。
太子只觉得一个高大的身影笼罩下来,抬头见是大阿哥愣了一下,但什么也没说,继续看折子去了。
康熙瞧着他们看得差不多了,这才敲了敲桌子示意安静,众人各自站好,大阿哥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离太子这么近,不由瞪圆了眼睛,然后趁着没人发现一步跨回原来位置,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
康熙视线淡淡从他身上扫过,然后看着已经重新站好的儿子们,说“你们也看了这折子,容若此行收获颇丰,于国有功,他历经辛苦异国归来,朕的意思是派皇子前去相迎,以示重视,你们看谁去”
皇子代皇上迎接有功大臣乃是惯例,以纳兰性德的功劳论理也是应该,诸皇子都没有意见。康熙于是便指了三阿哥和胤祚一起。
二人自是应了。
又是几日,胤祚和三阿哥于城外十里亭迎使团一行归国。
迎着傍晚暖黄色的阳光,一队人马出现在官道尽头,他们越走越近,果然是纳兰性德一行。
纳兰性德也瞧见胤祚他们,当即快马加鞭跑来,到了跟前便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大声道“奴才纳兰性德,见过三阿哥,见过六贝勒”
胤祚略退后三阿哥一步,由着他把纳兰性德扶起来,这才笑道“一别经年,纳兰大人与从前不大一样了。”
从前的纳兰性德身上缠绕着化不开的忧郁,又病恹恹的,故而哪怕他是带刀侍卫,身上功夫并不差,也总叫人觉得是个文弱书生。
但如今的纳兰性德黑了些,也壮了些。气质和从前也大为不同,有种浴血归来的尖锐锋利之气。
纳兰性德听了这评价淡淡一笑,看着不远处正努力往这边赶的队伍一眼,说“这一路危险重重,我们见过风浪、海盗、瘟疫,去了六千人,回来只有四千多。”
经历过真正的风雨,见过那么多死亡,人自然会变化的。
也不知这变化是好的还是坏的。
胤祚也叹气“汗阿玛会好生安抚他们的父母家人的。”
纳兰性德点头。
都是值得的
他原只是为了逃离京城才决定远走西洋,然而真的去了西洋一趟,他才惊觉此行意义重大。付出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
他看向不远处的京城大清该看看这世界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