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新衣

作品:《月照寒山

    这会试的名帖, 在多年之前,廖先生也见过。

    只不过,当时的他因为意外, 一次次与会试的机会, 失之交臂,令人扼腕。

    廖先生看着名帖,心中情绪涌动, 低声道“夫人您这是什么意思”

    沈映月含笑抬眸,看向廖先生“廖先生可还记得你的那本策论”

    廖先生点头“记得。”

    沈映月淡声“前段日子, 我为莫衡安排举荐信一事时,顺便将廖先生的策论,呈给了我父亲。”

    “我父亲看了先生的策论,只说了一句话。”

    廖先生怔怔地看着沈映月。

    沈映月一字一句道“父亲说先生有大才, 理应入仕报国。”

    廖先生神情微震, 久久说不出话来。

    四目相对,廖先生回过神来,他唇角微抿, 道“承蒙夫人和太傅大人厚爱但小人身受镇国将军府大恩, 如今将军不在了, 夫人身边正是用人之际, 小人若就这样走了,实在是不忠不义。”

    说罢,廖先生低头, 看了手中的帖子一眼。

    最终心下一横,将帖子还给了沈映月。

    沈映月凝视着廖先生, 却没接这帖子。

    廖先生平时看起来冷静淡然, 其实是个极其重义之人。

    但他能为了镇国将军府, 拒绝会试,倒是让沈映月有些意外。

    沈映月看着他,徐徐开口,道“先生在我身旁助力,固然是好,但如今我镇国将军府,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经营,而是根基。若是廖先生日后能在朝中占得一席之地,对我们照拂一二,便已不负今日情谊。”

    廖先生抬眸,对上沈映月的目光,笑了下“要通过会试、殿试,再到在朝中占得一席之地,只怕最快也要五到十年,夫人就算要宽慰我,也不必如此。”

    沈映月道“廖先生才华横溢,若因镇国将军府的困顿,而耽误的前程,我反而要于心不安了。”

    沈映月说罢,再次将帖子塞给了廖先生。

    廖先生见沈映月神色认真,微微蹙起了眉。

    出仕报国是他毕生的梦想。

    但沈映月对他有知遇之恩,若是自己走了,沈映月的旁边,只怕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人。

    沈映月看出他的犹豫,道“先生不必顾及流光阁和若玉斋,这些事,我都会解决。”

    “如今离会试还有一个多月,先生可以回去,好好想一想。在我看来,此举对朝廷、对先生、对镇国将军府,都是一桩好事。先生可不要囿于眼前之事,而放弃了大好前程。”

    廖先生垂眸,瞧了一眼手中的帖子,只觉得有千斤重。

    廖先生不置可否,却沉声道“无论如何,小人都万分感激。”

    沈映月笑着点了点头。

    廖先生踏出房门,却恰好遇上了回来的巧霜。

    两人目光相交,廖先生眸光微滞。

    巧霜却什么也没说,微微侧身让开。

    廖先生低头,与她擦身而过。

    巧霜看着他的背影,微微有些出神。

    方才巧霜和莫莹莹站在门口,将沈映月和廖先生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莫莹莹看了巧霜一眼,道“怎么了”

    巧霜连忙收起思绪,勉强笑了笑,道“没什么,夫人应当饿了,我们快些进去罢。”

    两人便一同踏入理事间。

    “二嫂,你当真要送廖先生去考科举”

    莫莹莹心里藏不住话,东西才一放下,便问出了声。

    沈映月轻轻“嗯”了一声。

    莫莹莹蹙了蹙眉,道“可是,你难得有个用得趁手的人,若是廖先生走了,流光阁和若玉斋可怎么办”

    沈映月淡声“廖先生非池中物,不应蹉跎于此。”

    沈映月心中想着,若是廖先生真的能更进一步,她便要提前找好管理流光阁和若玉斋的人选。

    莫莹莹叹了口气,却也只能点头。

    而一旁的巧霜,却一言不发地站着,仿佛心事重重。

    一连几日,沈映月都在若玉斋待到很晚,回来沐浴过后,便上了榻。

    在冬日里,她一贯手脚冰凉,还好巧云提前帮她备好了汤婆子,被窝里才能稍微暖和些。

    此刻,夜灯如豆,炭火“哔剥”作响。

    沈映月躺在靠枕上,手中捧着一本手札。

    这本手札,是从莫寒的书房里找来的这是他少时,去北疆的游记。

    那时候,他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上面的字迹稍显稚嫩,但已经初见笔力。

    他从自己的角度,记录了北疆的风土人情,还有一路的见闻,写得颇有趣致。

    沈映月没有去过大旻的北疆,但读着这一本游记,却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引人入胜。

    沈映月虽然没有见过莫寒,但读过不少他的藏书。

    他的藏书都保存完好,包罗万象,但凡沈映月能想到的种类,几乎都有。

    每本书里,还有不少他的批注。

    沈映月看的时候,每当到了有感而发时,便会看看莫寒的批注。

    他或是与自己的想法相似,也可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补充她的思考虽然是一个人看书,但却觉得,好像有人陪在身边。

    这对沈映月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

    不知过了多久,沈映月渐渐睡去。

    莫寒的手札,就随意放在枕边,书香幽幽。

    翌日一早。

    沈映月便被外面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了。

    她一向睡眠很轻,便索性坐起来,披衣下床。

    沈映月穿戴好衣衫,拉开了卧房的门。

    严冬已至,大门一开,沈映月便不自在地瑟缩了下。

    这古代的冬日,真是太冷了。

    沈映月回过神来,却见卧房门口,竖着一副木梯子。

    她自然而然地走了过去,却见一个小厮,正站在梯子上面挂灯笼,巧云则在下面帮他递东西。

    “你们在做什么”

    沈映月轻声问道。

    巧云笑道“这是大夫人吩咐的,让奴婢们将院子里的灯笼换了,再贴上窗花。”

    沈映月微愣,放眼望去,只见竹苑的书房门口,都已经贴上了窗花。

    沈映月的目光掠过长廊,却见大夫人站在长廊尽头。

    沈映月走了过去。

    大夫人丝毫没有发现背后有人,还在低声交代“都动作麻利些轻点儿,别吵醒了夫人”

    “母亲。”

    大夫人一回头,看见沈映月,顿时有些意外。

    她温和地笑了笑“是不是我们将你吵醒了”

    沈映月摇摇头,道“没有,我每日都是这个时辰起身。”

    大夫人这才放下了心。

    沈映月问“母亲,您怎么突然想起,要布置院子”

    大夫人讶异了一瞬,笑道“傻孩子,还有三日,便是新岁了”

    沈映月面色一顿。

    她日日忙碌,竟然没有发现,怎么快就要过新岁了。

    转眼间,她已经在这个朝代生活了好几个月,差不多完全适应了。

    大夫人又道“我和你祖母一起商量了,要将府中好好拾掇拾掇,让大伙儿过个热闹年。”

    顿了顿,大夫人拉起沈映月的手,道“对了,母亲给你备了新衣,快来试试。”

    沈映月微怔“新衣”

    大夫人笑道“马上新岁了,自然要穿新衣,母亲是让人按照你的嫁衣尺寸做的,我瞧你这段日子都累得瘦了一圈,也不知道合不合身,”

    沈映月呆呆地看着大夫人,而大夫人不由分说地,拉着沈映月进了屋。

    丫鬟红丹,便笑着将一套崭新的衣裙,拿了进去。

    沈映月见大夫人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却也不好推辞,便应她的要求,换上了新衣。

    这是一套的水蓝色的衣裙,上面的夹袄做得小巧精致,下面的襦裙,垂坠在地,十分秀美,一看便出自能工巧匠之手。

    众人围着沈映月,上下打量。

    大夫人越看越满意,笑道“映月肤色白,与这颜色很是相称原本想给你做更喜庆的颜色,但罢了,以后还有机会。”

    沈映月抬眸,看了大夫人一眼。

    大夫人嘴边带着笑,眼角却微微泛红。

    大夫人应该是想起了慕寒现在,虽然出了三月孝期,但沈映月作为莫寒遗孀,仍然不能穿红戴绿。

    这一年,大夫人也十分不易。

    巧云见大夫人面露怅然,连忙岔开了话题,笑道“奴婢觉得这水蓝色好看极了,若是站在雪地里,定然美得像仙子一样呢”

    红丹也跟着附和“是啊夫人生得标致,穿什么都好看的”

    沈映月站在铜镜前,看着焕然一新的自己,有些怔然。

    沈映月看着铜镜中的自己,明明是和前世一模一样的脸,淡漠而清冷。

    但眉宇之中,却藏着淡淡的笑意。

    明明是她,却又不像她。

    前世的沈映月,并不喜欢过年。

    奶奶还在的时候,她还会回家陪奶奶过年,但祖孙俩也过得十分简单。

    可自从奶奶不在了,她便再也无处可去。

    对于沈映月来说,过年这一天,不过是个平凡的工作日罢了。

    她没有任何仪式感,也没有任何家人陪伴。

    像现在这般,挂灯笼,贴窗花,穿新衣是她想也没有想过的。

    “这身衣裳,应该还要配一副珍珠耳环。”

    大夫人站在沈映月身后,一面笑着帮她理顺长发,一面喃喃自语。

    沈映月隔着镜子,将大夫人温柔的面容,尽收眼底。

    沈映月下意识伸手,摸了摸领口处的绒毛,柔软又温暖,她只觉得心底,渐渐暖了起来。

    沈映月忽然有些期待起这个新年。

    “映月”

    大夫人温和的呼唤声,打断了沈映月的思绪。

    沈映月敛了敛神,转头看向大夫人,笑着开口“母亲,这衣裙很合身,我很喜欢。”

    大夫人笑道“你喜欢就好等开春了,母亲再给你做些时兴的母亲以前还羡慕三房有女儿,如今,你和若琴,便是我的女儿。”

    沈映月眼眶微热,笑着点头。

    “等到后日,你记得早些回来。”

    大夫人柔声说着“今年,虽然寒儿不在了,但咱们也好好聚一聚,一家人过个年。”

    大夫人虽然眼中有一丝怅然,但笑意不减。

    沈映月点头,道“好,映月记下了。”

    就在这时,隔壁的院子里,响起了一阵孩子的笑声。

    大夫人听了一会儿,问“这是立行的声音”

    巧云想了想,答道“对了,今日是孟师父过来教授武艺的日子,此时,立行小公子应该在跟着他习武。”

    大夫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对沈映月道“小立行开始习武啦我们去看看罢”

    沈映月欣然点头,便主动扶着大夫人,出了门。

    待大夫人和沈映月走到隔壁的轩然苑时,立行正握着自己的小木剑,在比划姿势。

    他的一招一式,虽然还动作不稳,却一本正经,极其认真。

    孟羽正站在一旁,静静看着他。

    立行按照孟羽的要求,比划了几个姿势之后,突然忘了下一个姿势是什么。

    立行怯怯地看了他一眼“师父我忘了。”

    孟羽不徐不疾地蹲下身来,低声道“你不要将动作死记硬背,而是要知其原理。假使你方才已经刺中了敌人,接下来,你要做什么”

    立行想了想,恍然大悟“接下来,他可能要刺我,所以我要保护自己”

    孟羽颔首“所以,想起来了么”

    立行朗声道“想起来了我要收剑防御”

    说罢,他便小心翼翼地将剑收了回来,把剑挡在自己面前,他的小眉头紧紧皱着,仿佛面前有一个极其可怕的敌人。

    孟羽见状,有些忍俊。

    立行才开始习武,激发他的兴趣,才是最重要是。

    于是,孟羽便安排每次授课,一半时间用来练基本功,而另外一半时间,交立行一些简单的防身动作。

    以免这内容太过枯燥,让立行失了兴致。

    “孟师父。”

    温和的清音响起,孟羽闻声回头。

    只见沈映月搀着大夫人,缓缓走了过来。

    孟羽有些意外,连忙低头,走了过去。

    沈映月淡淡一笑,介绍道“母亲,这位便是孟师父。”

    沈映月说罢,却见大夫人一直盯着孟羽。

    孟羽拱手,沉声道“见过两位夫人。”

    大夫人一愣,随即收敛了思绪,道“孟师父辛苦了,立行可还听话”

    孟羽垂着头,答道“立行小公子很是认真。”

    大夫人微微颔首“那就好”

    大夫人将目光转移到立行身上,只见他拿着一把小木剑,正在卖力挥舞,虽然有些笨拙,却也有模有样。

    立行一转头,看到了大夫人,便笑着唤她“祖母快来看我练剑呀”

    大夫人展露笑颜,便走了过去。

    孟羽和沈映月,静立在练武场旁边。

    寒风呼啸。

    沈映月发丝微扬,她伸手拢了拢耳边发,随口问道“马上就要过新岁了,孟师父可要回乡”

    孟羽摇头。

    沈映月“为何”

    孟羽沉吟片刻,道“心安之处,便是故乡。”

    沈映月侧目,看了孟羽一眼。

    他身量高大,就算是放松站着,也依旧身姿笔挺,如一颗沉默的松柏。

    若撇开面上的疤痕不谈,也算是气宇轩昂。

    沈映月笑了下,又问“吴副将呢”

    孟羽“他也一样。”

    沈映月笑了下,温言道“若是孟师父和吴副将都在京城,不如一起来镇国将军府过新岁罢人多也热闹些。”

    沈映月想着,吴小刀直率热情,若是他能过来,可以和莫衡、莫莹莹等人打成一片。

    而立行没有父亲,如今他喜欢孟师父,若孟师父能陪着他过新岁,也一定很开心。

    孟羽听了这话,讶异了一瞬。

    他转而看向沈映月,她着了一袭水蓝色的衣裙,站在满园萧瑟的冬日里,宛若一颗盛开的雪莲,笑容清雅地看着自己。

    孟羽本想拒绝,但他却不由自主吐出了一个字

    “好。”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