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生变

作品:《月照寒山

    沈映月话音一落, 莫莹莹也疑惑地看向莫衡。

    莫衡答道“方才入玉琼台时,太监说所有的寿礼, 都要先放到库房,等着开宴之后进献,我便交给他了。”

    沈映月秀眉微拢,问“库房在哪儿”

    莫衡指了指玉琼台西边的出口,道“我见他往那边去了。”

    沈映月眸色微顿,低声道“今日人多手杂,可不能掉以轻心”

    原本沈映月想自己保管寿礼, 但莫衡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证一定管好, 她才勉强同意的。

    莫衡看出了她的担忧,笑道“二嫂放心,我看着那小太监入的库房,里面摆了许多寿礼, 应该不会出错的。”

    沈映月微微颔首,她环顾四周, 见众人手中也没有贺礼, 才略微放心了些。

    也许是她有些紧张了。

    玉琼台上的人越来越多, 众人依次落座。

    镇国将军府的位置相对靠前,沈映月一眼便看到了高台之上的沈太傅。

    沈太傅身旁围着不少官员, 他下意识抬眸, 恰好对上沈映月的目光。

    冲她轻轻点头。

    沈映月淡淡笑了下, 便没有过去打扰。

    沈映月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四周,官员们个个精神抖擞, 三三两两聚在一起, 谈笑风生, 而女眷们, 大多安静地坐在了席位上。

    沈映月心道,这恐怕是大旻朝规格最高的晚宴了。

    “莫夫人”

    少年清润的声音响起,沈映月闻声回头,却见这少年一身靛蓝色长袍,长袍上云纹细致,华丽非凡,恐怕要好几个绣娘,花上半个月才能完工。

    唯有汝南王世子,会穿得如此讲究。

    沈映月冲世子点了点头,道“世子是才到么”

    世子笑了下,道“今日父王回来了,我便一早跟着他入宫了,下午去皇上的御书房待了一会。”

    顿了顿,他一掌拍在莫衡的肩膀上,爽朗一笑“我在御书房看到你的画了,画得还行,总算表现出了本世子十分之一的风采。”

    莫衡嘴角抽了抽。

    莫莹莹却忍不住掩唇笑了起来。

    世子看了莫莹莹一眼,顿时眼前一亮,笑道“莫莹莹,没想到你穿起裙子来,还挺好看的嘛”

    莫莹莹一愣,莞尔。

    世子还待说话,但抬眸的瞬间,面色微变。

    “我得走了。”

    世子仿佛见了鬼一般,连忙收了笑意,回席位去了。

    沈映月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威武的中年男子,面容冷肃,由远及近,大步走来。

    莫衡低声提醒“这便是汝南王。”

    沈映月秀眉微挑,难怪。

    汝南王周齐,是大旻唯一的异姓王。

    周齐出身寒微,但他从军多年,战功赫赫,曾经助先帝平叛,又镇守北疆多年,在百姓中有口皆碑。

    若不是因为莫寒不在了,他也不会从北疆调至南疆。

    这一次太后寿宴,汝南王应该是刚刚从南疆回来的。

    汝南王大步走向台上,路过沈映月他们时,莫衡不自觉地绷直了后背。

    汝南王走到席位面前,世子连忙起身相迎。

    “父王。”

    汝南王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低低应了一声。

    待汝南王落座之后,世子才小心翼翼地坐在他身侧。

    沈映月他们离得不远,莫衡看着世子这副模样,忍不住笑道“你们看世子那模样,差点给他爹跪下了。”

    沈映月回眸一看,世子果然正襟危坐,一脸严肃,与平日里嘻嘻哈哈的样子,判若两人。

    沈映月看了看四周的布局。

    玉琼台呈阶梯往上,最高一级是皇帝和太后的宝座,次一级,便是沈太傅、汝南王、左相等少数重臣的座位。

    此刻,沈太傅已经停下了应酬,坐到了席面上。

    汝南王一言不发地喝着茶,一盅没了,世子便亲自去倒。

    在他们身旁,还有一位耄耋老者。

    老者着了深紫色圆领官服,头发花白,虽然瘦得颧骨凸起,却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沈映月猜,这便是皇上的外祖父左相赵言了。

    若是莫寒还在,自然也在那一阶。

    但如今镇国将军府来的都是家眷,于是便与永安侯府、太尉府等安排在了同一级。

    再往下走,便是六部及其他官员了,各色的官服聚集在一起,仿佛花团锦簇。夫人小姐们头上的珠翠金钗,金灿灿地十分晃眼。

    沈映月目光逡巡间,总觉得有人在看自己。

    她凝神找了找,却发现是户部尚书府的孙夫人。

    四目相对,孙夫人连忙避开目光,与旁人说话去了。

    沈映月也面不改色地收回目光。

    沈映月心中清楚,这孙夫人与其他几位夫人不同。

    太尉府的韦夫人,看起来嚣张跋扈,趾高气扬,实则头脑简单,不足为虑;永安侯府的罗夫人颇有主见,也打过自己的主意,但无论如何,都是放在明面上来谈的。

    但这孙夫人,却次次都是背后搞鬼。

    她先是设法买通史管家,然后又用最小的成本,上了流光阁四楼,不是在旁敲侧击,就是暗自试探。

    她可是比前面两位,心机深沉多了。

    “二嫂,你在想什么”莫莹莹见沈映月沉默不语,便小声问道。

    沈映月淡淡开口,道“没事今晚寿宴结束后,我们早些回去罢。”

    莫莹莹点点头。

    就在这时,太监细长的嗓音响起“皇上驾到太后驾到”

    众人连忙起身拜倒。

    沈映月虽不喜欢古代的跪拜礼,却也不得不照做。

    皇帝扶着太后堪堪落座之后,众人才恭谨起身。

    沈映月抬眸,看了主座一眼。

    只见太后着了一袭石榴红的锦绣金丝宫装,容姿明丽,香腮似雪,头上凤钗微漾,美艳、高华、不可直视。

    她端然坐着不动,便像一位画中美人。

    皇帝在她身边,两人不像母子,倒像姐弟。

    这是沈映月第一次见皇帝高麟。

    高麟不过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但个子已经蹿得很高,他承接了母亲的好相貌,看上去十分俊朗。

    但他这般年纪,穿着龙袍坐在高台,总是稍显稚嫩。

    高麟垂眸扫视众人,露出笑意。

    “今日是母后生辰,诸位爱卿齐聚于此,定要尽兴。”

    众臣连忙道贺。

    礼官依照规矩,念完诵文之后,便默默退下。

    高麟身边的唐公公,立即安排开席。

    丝竹之声渐起,舞姬们身着五彩裙裳,轻盈地踏入了玉琼台中央,翩翩起舞。

    舞姬们动作优美,身姿灵活,一个比一个娇美。

    太尉公子韦民,看得两眼发直,嘴角不住地翘起。

    罗端坐在一旁,离韦民并不远,他见了韦民这副样子,嗤之以鼻“你是没见过女人么”

    韦民缓缓回眸,看了他一眼“干你何事”

    罗端“碍着我的眼了。”

    韦民轻笑了下,道“那你别看就是了反正你这毛头小子,也不懂美人的好。”

    罗端一蹙眉“你这人”

    “端儿。”

    一声冷喝,打断了罗端的话。

    罗端回头一看,气焰顿时消了一半,连忙收了声“母亲。”

    罗夫人压低声音道“不要理会他们。”

    今日,罗夫人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办,她不想节外生枝。

    罗端一贯听罗夫人的话,便只得瞪韦民一眼,不说话了。

    罗朔坐在他身旁,喝着酒,一言不发。

    但是他的目光,却定定落在对面,那淡紫色的身影上。

    沈映月坐在众人之中,神色淡然,气质清雅,独树一帜。

    她目光落在舞池中央,仿佛看得极其认真。

    罗朔端着酒杯轻轻摩挲,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笑。

    那般骄傲的女人总有一天,要让她伏在自己的脚下。

    沈映月知道罗朔在看自己,但她视而不见。

    可一旁的莫莹莹,却已经看不下去了,她美目圆睁地等着罗朔,一脸警惕。

    罗朔被她盯得有些不自在,便转过了头。

    而他们的位置再往上一阶,便是汝南王和世子。

    世子坐在汝南王身旁,不敢乱动,却只能百无聊赖地四处张望。

    他无意间看到莫莹莹瞪着一双眼,看向永安侯府的方向,不由得拢了拢眉。

    罗家两兄弟有什么好看的莫莹莹的品味亟待提升啊。

    众人各怀心思,唯独沈映月将注意力放在了舞蹈上。

    她端起茶杯,静静饮了一口。

    这些舞姬,跳得还算不错。

    若是在流光阁也搭一个舞台,会不会这么热闹

    不过流光阁地方有限,现在的铺面里,已经没有地方搭舞台了。

    等生意再稳一些,干脆把流光阁隔壁的铺子也买了罢沈映月如是想着。

    一舞毕了,玉琼台上响起了掌声。

    此时,已经到了献礼的时候。

    众人面面相觑,既想出风头,又怕当了出头鸟。

    韦夫人看了韦太尉一眼,低声道“夫君,不若我们先来罢”

    韦夫人对自己准备的寿礼十分有信心。

    韦太尉虽然有些忐忑,但也想扬眉吐气。

    韦太尉略一沉吟,正要站起,却见一旁的永安侯府,已经抢先一步,越众而出。

    韦太尉面色僵了僵,只得讪讪坐回来,暗自后悔没有早点出来。

    永安侯满脸笑意,拱手道“太后娘娘,微臣为您准备的,是一柄白玉琵琶。”

    “白玉琵琶”高麟一听,眼神亮了亮。

    永安侯笑道“太后的琴技可是天下一绝,连先帝都曾夸您堪称国手。寻常琵琶如何配得上您微臣在北疆寻到这罕见的白玉琵琶之后,便马不停蹄地命人送了回来,但愿太后笑纳。”

    话音未落,库房的掌事太监,便立即将一个华丽的木箱子搬了上来。

    皇帝递了个眼色给唐公公,唐公公便连忙上前,打开了木箱

    木箱打开之后,一柄通体透亮的白玉琵琶躺在其中,白玉的水头醇正,看上去如一轮皎月,十分唯美。

    太后看到这白玉琵琶,越发想念先帝。

    她十六岁便入宫伴驾,先帝对她格外宠爱,两人如胶似漆之时,太后弹上半日琵琶,先帝便能听上半日。

    看到这琵琶,太后便想起那些琴瑟和鸣的日子。

    太后温柔笑笑,点头,道“这琵琶着实难得,只可惜先帝再也听不见哀家的琵琶声了。”

    永安侯面色一顿,连忙安慰道“太后琴音绕梁三日,就算先帝在天上,也定能听见”

    韦太尉坐在一旁,看准了时机,便站起身来,笑道“永安侯这白玉琵琶虽好,却容易让太后触景伤情啊。”

    永安侯面色不愉,却也不好发作,他开口道“我不过是抛砖引玉,不知韦太尉,为太后娘娘备了什么贺礼”

    韦太尉笑了下,道“微臣也有一稀世珍宝,想进献给太后娘娘。”

    太后淡淡笑道“韦太尉见多识广,连你都说是稀世珍宝,哀家倒是有些好奇了。”

    韦太尉哈哈一笑,扬手,便让太监将他备的寿礼带了上来。

    这是一个半人高的箱子,箱子外围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纹,一看便费了不少心思。

    韦太尉亲自走了过去,微微俯身,伸手将箱子打开。

    只见那箱子中,放着一株两尺见方的血珊瑚。

    这血珊瑚造型优美,与寻常的珊瑚很是不同,仿佛一位跳舞的女郎,身姿舒展,两旁水袖飞旋,玲珑又轻盈,美轮美奂。

    众人看得呆了呆。

    连高麟也没有见过长得像人形的珊瑚,他饶有兴趣地看了看,便道“这珊瑚,是天然形成的”

    韦太尉笑着颔首,道“皇上好眼力,这血珊瑚是东海寻来的,一直被渔民奉为神女的化身,在当地供奉了许多年,可保人平安顺遂。”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

    顿了顿,韦太尉继续道“太后乃一国之母,自然是大旻的神女,这血珊瑚进献给太后,是理所应当”

    然而,太后因为白玉琵琶,还沉浸在与先帝的回忆中,并没有什么太多兴趣,只温声道“有劳韦太尉了哀家见这血珊瑚,与先帝当年所赠的类似,倒是可以摆在一起,当成一对儿。”

    韦太尉连忙应是“太后英明。”

    韦太尉献出寿礼之后,便回到了座位。

    虽然太后的反应,不如预期那般惊喜,但总算没有出错,还压过了永安侯府一头。

    韦太尉仍然有些得意。

    按照座位的顺序,永安侯府、太尉府的寿礼,都献过了。

    接下来,众人自然将目光,转移到了沈映月、莫衡他们身上。

    沈映月回眸,看了莫衡一眼,莫衡立即会意。

    他站起身来,稳步走到玉琼台中央,微微屈身,道“镇国将军府莫衡,为太后献礼。”

    高麟垂眸,看了莫衡一眼,道“你就是莫衡”

    莫衡拱手“正是。”

    高麟笑了下,开口道“马球赛的那副,画得不错。”

    此言一出,太后也忍不住抬眸,打量起莫衡来,笑道“看来,御书房的那幅画,便是出自你的手笔罢”

    太后也见过那幅画,也觉得很是生动,恍若身临其境。

    莫衡沉声答道“承蒙皇上厚爱,在下才得此殊荣。”

    高麟见他生得与莫寒有几分相似,顿时多了些亲切感。

    便主动问道“今日,你要献的是什么礼”

    莫衡答道“回皇上,是在下的一幅画作。”

    众人一听,忍不住议论起来

    “都说莫衡公子的丹青是一绝,也不知道画的是什么”

    “莫衡公子一幅画可以卖好几千两银子,一定不是俗物”

    “好想看一看啊”

    韦太尉端着酒杯,轻笑一声,低声道“太后寿诞,居然只送一幅画,未免太寒碜了罢”

    韦夫人跟着笑起来,道“镇国将军府今非其比,一切从简,也是可以理解的。”

    莫衡并不理会众人,只对那掌管库房的太监,轻轻点头。

    太监便抱着一副卷轴,走了过来。

    众人都伸长了脖子,好奇那画作之中,到底绘制了什么。

    待太监走到了高麟和太后面前。

    莫衡才开口道“在下听闻,先帝与太后娘娘情比金坚,虽然先帝已驾鹤西去,但此情不移。多年以前,在下有幸一睹先帝尊容,便试着将记忆中的先帝,和太后娘娘一同入画,谨以此画,赠予太后娘娘,聊表敬意。”

    太后听了,微微一怔。

    先帝在时,她就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没有资格与皇帝一同入画。

    在大旻朝,唯有皇后有此殊荣。

    如今她已贵为太后,但先帝已撒手人寰,她就算想与先帝一同入画,留个念想,却也做不到了。

    太后露出笑容,语气中有隐隐的期待,忙道“快展开画作,让哀家看看”

    唐公公连忙应声“是”

    这琼华台在室外,灯光有些暗,于是唐公公便特意命人,将画作呈到太后和高麟面前。

    当卷轴在两人眼前徐徐展开,太后却忽然尖叫一声,差点吓晕了过去。

    高麟勃然大怒“这画得是什么”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