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0章 第一百三十章

作品:《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寿宴结束, 抛下禅位这颗大雷。

    康熙满意地挥挥衣袖,让其他人各回各家,不必在畅春园扮演被雷劈傻了的雕像。

    并不包括太后与一众妃嫔, 今天列席宴会的后宫众人都留下来,是为了后续的迁宫事宜。

    以后不住在宫里了。

    年纪越大越不喜欢住在紫禁城, 那里的风景、空气、宽敞度等等都比不上精心修建的畅春园。

    康熙从废太子时就萌生退位想法, 后来老四迟迟不回家,让他的退位三年计划时长翻一倍。

    多出来的那些时间足以处理好各种琐事。比如把什么人带走,比如新居的布置,比如给老四继位做好龙袍等等。

    武拂衣回过味来, 难怪康熙近年除重大祭典都住在畅春园,这是早就开始蚂蚁搬家。

    太后也被他接来了,美名其曰园林更符合养生之道。理是正理,但用意颇深,不把太后留在宫内就让新君少了一层孝道上的辖制。

    或许有人不记得, 太后曾经帮助废太子讲过话。

    康熙四十六年, 太后与部分大臣一起地请皇上南巡视察。后来爆出了河工案,再后来更是牵扯出谋逆一事。

    事后全盘清查,太后定是不知废太子想要弑父, 否则也不会帮着劝说。

    但也从侧面反应出一点问题,太后多多少少有些耳根子软。未免政权交接时节外生枝, 此时先把人弄到宫外省得麻烦。

    “朕身为人子, 一定要竭力奉养太后。”

    康熙不会明说太后曾经的过错。

    “如果太后想念宁寿宫的花花草草, 届时再回宫小住也无妨。”

    武拂衣听着康熙一项接一项的安排, 难怪老爷子敢说退位就退位,事无巨细都有了规划。

    既然她被赶鸭子上架做了新帝,当然希望宫内旧人越少越好。一来避免冲突, 二来也能便于行事。

    康老头很上道,那就对其投桃报李。

    “汗阿玛,儿臣求您了,您也怀念一下乾清宫的花花草草吧。儿臣挑一个旁的地方住就好。”

    武拂衣不和康熙抢房子,太后的宁寿宫留着,岂能把康熙以往常住的宫殿给占了。

    一般来说,人老了容易恋旧。何况,乾清宫对康熙来说意义不同。

    他在那里做了五十三年皇帝。从如履薄冰年幼登基,太多风雨与胜利在那宫殿内发生。

    新皇登基如果入住乾清宫,势必会慢慢抹去老皇帝留下的踪迹。

    这要是父死继位倒也罢了,康熙还活着,他难道不想回家瞧一瞧

    武拂衣想得透彻,她非常不恋旧,但还是做梦都想回现代的别墅。

    将心比心,她对宫内的住地也不挑,何必非要选择乾清宫。

    康熙微微蹙眉,与太后的住所可随意选择不同,历代皇帝本就住在乾清宫主殿。

    不过,他确实有些舍不得乾清宫的花花草草。那个地方有太多回忆,哪怕一半都不是什么开心事,但如今想来也令人回味无穷。

    武拂衣再接再厉,“汗阿玛,您犹豫什么啊乾清宫就是您的住处,为什么不能留难道您真要一年到头住在畅春园,把儿臣一个人留在紫禁城内”

    这话说得就差带上哭腔了。

    没有哭腔,却也把一股子委屈劲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

    康熙瞧着老四,那还是一张严肃面孔,偏偏配上了小狗委屈的眼神。

    仿佛在说汗阿玛,儿子需要您做靠山才安心啊您怎么忍心把儿子扔在紫禁城那种吃人的地方就不管了

    您这样做的话,儿臣真的会哭给您看的。您信不信

    康熙忽然觉得有点辣眼睛,移开视线没再去看老四的脸。

    一定是西洋人不好,老四出门五年是给带偏了。

    三十六岁的大男人,居然还会向老父亲隐晦却又明目张胆撒娇了

    这怎么行都是要做皇帝的人,成何体统

    话是如此,但被这般依赖着的感觉真不错。

    康熙原本要退位离宫的那些愁绪也少了几分,以及心底担忧儿子掌权后会忤逆父亲的隐秘心思也散了。

    就老四这样,忤逆是不可能忤逆的,而是换个角度让人操心。

    武拂衣可不认为她叫人糟心,分明是想人所想。

    康熙终是默认了让老四另择宫殿居住。

    其实,紫禁城真的不算太大,宫殿范围几乎无法扩张,内廷里能给新君选择的居住地不多。

    略过这一茬,再说其他安排。

    登基典礼要怎么办

    新君的年号是什么

    在正式登基前,以往的御门听政要怎么进行各地奏折往哪里送

    以及新君与太上皇两头分别搬家期间的安保问题,京城军备移交给老四管辖等等。

    诸如此类,各种事宜是要说个清楚。

    武拂衣应对所有事务,贯彻一个中心思想不能让康熙闲着。

    位高权重者退休后,难免会有一种身份落差感,这种时候必须要让他们生活充实。

    康熙摆出了退休短期计划。

    现在是三月中下旬,搬家迁宫事宜用一个月完成。五月,老四搞登基仪式。

    六月天气热了,依照往年惯例去承德避暑。九月回京,其后四个月处理政权交接带来的各种问题。

    等冬天的春节一过,到了明年开春他就要微服出行了。

    武拂衣听着这一井然有序的安排,计划总体上没大毛病,但有很多细节待填充。

    就拿避暑来说,往年康熙去承德避暑会召见蒙古王公。今年他成了太上皇,身份有了变化,对方的态度会如何

    如果态度有变,会不会让康熙不爽

    康熙不爽是否让老四不爽或是叫别的人不爽

    武拂衣自认不高尚,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朴素想法,自是趋利避害选择后者。

    当下就建议,康熙避暑也好,微服私访也好,不妨带着一些看问题的心态出发。

    这些问题汇编成册,都是将来理学院要研究的课题。

    谁带领学生研究当然是太上皇了。

    不错,这就要把康熙给安排到至关重要的教育岗位发光发热。

    教育很重要。

    从欧罗巴转一圈,更能看出知识火花碰撞的重要性。

    英格兰的面积还没直隶省大,但是也有牛津、剑桥两座大学院。

    十一年前,大清成立皇家理学院。

    当时是作为一个试点,传授与以往经史子集不同体系的知识 。至今有了五批毕业生,几乎都被安排到全国各地做官了。

    时机已经成熟,试点教学能够扩建。

    先在京城建一座大学,选址距离畅春园要近一些,方便康熙三不五时去传道授业。

    这件事,武拂衣与胤禛在回京旅途上就琢磨好了,绝不会让康熙没事做。

    康熙的数理水平在大清是数一数二,不只要让审阅编辑教材,还要培训老师、拟定科研体系等等。

    太上皇的退休生活也能多姿多彩。

    在放人出去玩一年后,是要他带着发现的问题回京继续发挥余热。

    康熙是否喜欢被返聘会不会玩疯了不愿意回京

    胤禛做出推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是每个人都和武拂衣似的。

    康熙做了五十三年皇帝,操心政务与民生已经成了他骨髓里的一部分,他无法真的万事不管。

    具体进度,走一步看一步。

    天黑后,武拂衣终是离开了畅春园。

    大致商谈好了禅位与继任的琐碎安排。其中有一条,暂时取消每日御门听政。

    因为新君不能嗖一下搬进宫,而改为三天一次在畅春园开朝会。其他事务不着急就上折子给老四,着急就请奏通传给康熙。

    其实,风雨无阻每天上朝的工作制度是该变一变了,这种工作效率不高。

    以往,康熙南巡、避暑等时间段,皇上不上朝也能让朝廷政务正常运。由此可见,每天摸黑早起没必要。

    这就提出暂时改为三天一次早朝,理由不能更充分,因为没有正式入住紫禁城。

    对此,康熙也没法反驳老四,而朝会地点改在畅春园也是情理之中。

    老四都说了让汗阿玛跑来跑去不合适,肯定是要朝臣们换地方。

    正所谓,温水煮青蛙。

    武拂衣想着即便胤禛无法立刻提出更改朝会时间的妥当计划,她也要先减少早起天数。

    将来,她一定会把暂时三天一次朝会的「暂时」两字给抹掉,从临时性变为永久性。

    回到四爷府,最明显的差别是外围多了一圈守军。

    今天,康熙宣布禅位后,京城下午就实行了临时限行制度。

    比起以往老皇帝死后的全城戒严,因为康熙依旧在世足以震慑众人,几乎没有发生任何不安与动荡。

    这种限行要持续到新君正式登基。一个半月时间看着很长,事实上时间很紧迫。

    不过,武拂衣心态很好,该知足时要知足。眼下的情况比康熙病逝,新君迅速入宫丧事、政务一起处理要强多了。

    入府第一件事,连夜召开家庭大会。

    四福晋、李氏、宋氏,弘昐一家三口,弘晖夫妇,以及茉雅琪、弘昀都列席。当然,忘了谁也不会忘了禛武氏。

    夜晚八点,会议厅内气氛并不高涨。

    四爷成为新君,众人听闻消息至今已经十个小时了。

    从一开始的震惊到傻了,到慢慢回神后的兴奋,再就是情绪低落下来。

    四爷做皇帝有啥好的。

    乌拉那拉氏、李氏与宋氏都在宫里住过,都知道那里的规矩有多麻烦。

    在府内多自由自在,不必晨昏定省,写写书,搞搞研究。偶尔也能微服出门转转。这样的悠哉日子过了十几年,儿女们长大了,要操心的事也少了。

    冷不丁要进宫,可不就是被打乱了舒心的生活。且不说四爷是不是纳新人,就说要处理与康熙妃子们的关系也很烦。

    与额娘们的忧愁不同,弘昐、弘昀与茉雅奇下午已经声讨了弘晖。

    兄妹四人,只有弘晖出过海,看过西方世界。说好的下次换个人出海,但阿玛成了新君,这个下次一定肯定要改期了。

    弘昐心心念念着出洋,他擅长于各国洋文,上次是因为大婚没走成,这下不知道要耽误到什么时候。

    茉雅琪也想走,她的新粮种植计划从四年前在湖广及云贵推广,作为幕后策划者想去实地验收。

    弘昀更委屈,他年纪小,今年十三岁。

    前几次,阿玛带着孩子出门都没轮到他,难道他要成为唯一一个没和阿玛微服出访的孩子吗

    除了出游问题,四兄妹更知道四爷登基意味着各种利益集团将会攀附到新君孩子们身边。

    “行了。别一个个苦着脸,你们这幅模样千万别拿到外头去,距离被套麻袋的日子不远了。”

    武拂衣岂会不知要面对很多新麻烦,“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先解决搬家的问题。”

    这就把康熙准备全面搬出的想法说了。除了乾清宫与宁寿宫不动,内廷其他宫殿都会清空。

    “太妃们一率搬去畅春园,那里的地方比皇宫要宽敞多了。明天起,武侧福晋先入宫打点,福晋镇守住府邸。要带的东西,要带的人,你们都在五天内想好了。”

    武拂衣暂时没说宫殿分配,因为老四住哪里尚未决定。

    而主要问弘晖与弘昐,“你们成亲了,十八二十岁也到了分府在外过的年纪,现在还想一起进宫住吗”

    老四的后院算上武氏,一共就四个人,将来也是尽可能一个新人都不要了。比起康熙众多嫔妃,老四登基后,东西六宫多是空置。

    废太子胤礽曾经住的毓庆宫空间很小,如果弘晖等孩子要住在宫内没这个困扰,是能每人挑一处后妃的宫殿改建入住。

    弘昐与弘晖相互看了看,以前不喜欢住宫里,因为那里没有阿玛额娘,算不得上一个能放松的地方。现在情况变了,可到底要不要入宫住呢

    “回去想一想吧。”

    武拂衣知道这不是拍脑袋的决定。

    这又换了话题,主要强调了近期无比要严守门户。

    政权交接期,各种忙碌与变动,那就更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的警觉心。

    同时,也让各人监管好各方下属与仆从,别让人钻了空子。

    别以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行事就张狂了。谁敢飘,李德全就是前车之鉴。康熙身边用了几十年的太监总管,说撤职就给撤职了,如今只能凄苦度日。

    众人听着这一番提醒与告诫,都是心中一凛,郑重其事地点头应下了。

    武拂衣也没再多话。

    今天一番晴天霹雳式的折腾,大家都累了,那就早点各回各屋。

    她捎上胤禛一起去了前院。

    两人却不能马上休息,必须要尽快敲定宫殿住处安排。

    胤禛听闻老鬼不入住乾清宫的想法,表示了十分赞同,他正有此意。

    “你与我想得一致,汗阿玛的宫殿不能变动。而且乾清宫也不利于老四居住,那里地方大,不利于改建。”

    说着,拿出一张下午画的建筑设计图。

    “哪怕太妃们搬走,宫内一开始难免还是会留下汗阿玛的眼线。老四每天把折子带到武氏处批改,或是屡屡传召武氏总是不妥。尤其是登基初期,汗阿玛尚未远行,凡事更要谨慎些。”

    胤禛给出了处理方案,老四修过好几个兄弟的宅子,现在是该在宫内修密道了。

    “新君的居住搬到养心殿,那里比乾清宫易挖密道。与养心殿直线距离最近,是在它北面西六宫的永寿宫,让武氏住在此处即可。哪怕只有我们两个人挖,也能在登基典礼前完成密道施工,神不知鬼不觉。”

    路线画好了,至于挖地道技术也完全不必担忧,他本就有修宅子的丰富经验。

    胤禛做好了十全计划,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入宫。“你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武拂衣瞧着手中图纸,各种标注十分详细。

    一时间,她却觉得手上图纸如有千斤重。密道计划非常周全,无需任何补充,只是提出计划的人不对啊

    以往,她才会说这种掉节操的提议,胤禛听了必是黑脸。这此,胤禛居然会抢答了。

    武拂衣还想挣扎一下,人歪了,真不是她带偏的。“阿四,你是怎么想到挖密道的”

    “你忘了旅途上你讲好几次盗墓案件,聊过如何打不会塌方的盗洞。”

    胤禛看出了老鬼的惊讶与挣扎,故意一本正经地反问“我从你的案例讲述中获得灵感。这个密道建议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武拂衣没啥不妥,最终两人成了一丘之貉。呸呸呸,这是贬义词。

    该说,一个教会人挖盗洞技术,一个人学会了宫内修密道,都有美好光明的前途。

    “挖吧。”

    武拂衣却又补一句,“不过,将来我们离宫时,这路必须堵上。史书上就不必留一笔雍亲王继位、武氏与密道不得不说的故事。你认为呢”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