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气度

作品:《重启激荡年代

    下午,一行人又来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沐汽集团。

    要论谁对汽车厂最感兴趣,非郭慧光莫属。

    毕竟她现在还抱着一丝幻想,希望在他们郭家相继成为“糖王”“酒店大王”后,再出一个“汽车大王”。

    组装车间的流水线全部都停了,只有工人在做一些维护保养的工作。

    郭慧光疑惑道“傅叔叔,你的工厂怎么都停工了”

    特么的,哪壶不开提哪壶

    “零部件供应不上来,就只能停工了。”

    郭慧光像个好奇宝宝,追问道“为什么零部件供应不上来”

    “一些零部件质量不合格,需要零部件工厂重新生产。”

    “哦,原来如此。”郭慧光点点头,随即又问道“那哪些零部件质量不过关”

    傅松“。”

    老子好意思说很多零部件都不合格吗

    没脸说

    郭慧光见傅松不吭声,好像明白了什么。

    郭贺年笑着对郭慧光道“你看,造汽车没那么容易吧我虽然是个外行,但也知道一辆小汽车也有几万个零部件。

    只要有一个零部件不合格,整辆汽车就会不合格。如果一个零部件的合格率是99,你算算,几万个零部件同时合格的概率有多大”

    郭慧光皱了皱眉,从这个角度来说明造汽车不容易,表面上看似有道理,但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郭孔晖在一旁没忍住笑,道“叔父,零部件出厂的时候都会进行严格检验,不合格的主机厂是不会要的。

    不过,这仅仅是从主机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如果放大到整个汽车产业,这种木桶效应确实如叔父所言,极为致命。”

    郭慧光恍然大悟,连忙附和道“对对对,我刚才就觉得哪里有问题,爸爸,你故意混淆了概念

    汽车厂又不需要自己做零部件,汽车厂要做的就是把控好采购质量这一关,剩下的就是流水线组装了。”

    郭贺年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对傅松道“傅先生,这个问题你应该最有发言权吧”

    “谈不上发言权。”傅松谦虚了一句,“大侄女,以前我跟你的想法一样,也觉得造汽车很简单,不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沙发

    只要把生产线原封不动地搬回来,然后找来熟练工人,把零部件给组装到一起就ok了。

    但实际上,一辆整车的顺利出厂需要整条汽车产业链协同。

    相对于汽车厂或者主机厂而言,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也就是零部件供应商,才是整个汽车工业的精华。”

    郭孔晖赞同道“傅先生算是道破了汽车工业的真谛了

    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张小虞曾说过的一句话,汽车是一个怪物。

    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汽车虽然给人类带来出行的便利,但也让人们民对着安全挑战,每年死于车轮下的生命数以十万计。

    确实,一辆汽车高速行驶,时刻会让乘员和行人生死一瞬间。

    所以,必须要求汽车上关键部件的质量及其装配工艺,不能不能再任何影响安全的隐患。

    否则,即使一个小小的部件出了问题,导致的后果难以预料。

    于是,在整车与零部件关系上,最理想的造车之路是先将零部件做到万无一失,100的合格,待将一切质量缺陷全部解决后,才能进入生产整车环节。

    纵观全球,国外一些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都是按照这样的次序造车的。”

    郭慧光若有所思道“也就是说,内地现在还做不到这个地步”

    郭孔晖点点头道“中国车企起步晚了半个多世纪,长期属于追赶型造车。

    特别是改开以来的这十几年里,国内很多地区对整车制造积极性高,热衷于先上整车项目,等造出车来再考虑零部件配套。

    这种整车为主、零部件为辅的造车理念,反映到整车生产商,就是走边生产、便完善的造车路线。

    这些车企造车是等出了什么问题,再想办法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先解决所有问题。

    这种造车思路,直接带来的问题是零部件工业滞后于整车发展,也限制了提升整车质量,整车出厂后小毛病不断,汽车品牌就是在这些小毛病中不断地贬值。

    所以,沐汽集团现在的做法是对的,宁可慢一些,整车下线的时间迟一些,也要等所有的零部件合格。”

    傅松道“就拿沐汽集团来说,给我们脚下这座汽车组装厂做配套的工厂就有一百多家,要让这一百多家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全部合格,是一项比整车设计和制造都难的工作。”

    “啊一百多家配套工厂”郭慧光一脸的不可思议。

    傅松笑道“就这一百多家配套工厂,也只能解决沐汽集团80左右的零部件,剩下的20还要依赖外部的其他零部件厂。”

    郭慧光倒吸了口凉气,直到此时她才发现,原来老爸说的没错,郭家有能力建一座先进的汽车工厂,但这么多配套工厂根本不是郭家能搞定的。

    傅松看看郭慧光,若有深意道“大侄女,汽车不是什么人都能玩得转的,光有钱是不行的。

    我之所以能玩得转,是因为我背后有整个中国的工业体系做支撑,并且沐城这地方的工业基础不错,尤其是汽车相关的产业比较齐备,最重要的是,我有沐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汽车产业是工业上的皇冠,只有像中国这样的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大国才有能力玩,小国哪玩得转”

    或许有人会问,不是航空发动机或者光刻机才是工业上的皇冠吗

    事实并非如此,航空发动机和光刻机固然拥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汽车工业与他们相比更像是个丝。

    尽管航空发动机和光刻机的单个价值更高,但它们的市场毕竟是有限的。

    比如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每年的产量就那么几十台,就算一台十亿美元,也才几百亿美元的年产值,只相当于汽车行业的一个零头。

    相反,汽车工业这个丝却能带动上下游更多的配套产业,更多的工作岗位,创造更多的价值。

    实际上汽车产业这个工业门类是工业体系的支柱产业,是最重要的盈利产业,涉及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就业人口也是最广泛的。

    一个国家汽车工业齐全就表明了必要时可以转而生产各类工业器械包括军工,你问问瑞典这种国家有这个能力吗

    至于航发和光刻机,只不过是后来才炒作起来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要是中国造不出来的,就都是高科技,比如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这吊玩意儿算哪门子高科技一个红头文件就能解决的问题,只不过我们不想吃相太难看。

    只要是中国能造出来的,就都是落后技术,比如弹道导弹。

    这玩意儿在某些人嘴里,真就像是茶叶蛋一样,满大街都是。

    而对于某些恨国党,只要国外没有而中国有的,那必然是垃圾技术。

    如果不是垃圾技术,那么就是污染严重不环保,高尚的洋大人宁可不赚钱,也不做这种断子绝孙的生意,比如稀土提炼技术。

    如果中国拥有既环保且国外没有的高技术,比如东风17,那么恨国党就会说这技术对祂买房子帮不上什么忙。

    郭慧光有些不服气道“造汽车跟国家大小有什么关系只要有钱不就行了”

    傅松哈哈一笑“那我问你,新加坡有钱不那新加坡有没有汽车整车企业”

    郭慧光顿时被问住了,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最后不得不承认“好像没有。”

    傅松笑呵呵问“那你知道为什么新加坡没有汽车企业”

    郭慧光语气不确定道“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市场需求少”

    傅松摇摇头道“市场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汽车产业既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知道瑞典吧我那辆沃尔沃就是瑞典的车,车不错是吧

    但你能说瑞典是工业强国么瑞典的工业虽然不弱,但是远远称不上工业强国,因为沃尔沃的很多零配件甚至材料都是从欧共体国家进口组装的。

    汽车工业是工业上的皇冠,是目前工业消费品当中利润非常丰厚的板块了,为何像瑞典这样的国家,自己有钱又有技术,就不自己完成汽车全工业链条的塑造呢”

    郭慧光问“为什么”

    傅松道“因为瑞典没这个资格塑造,不是我小瞧他,而是瑞典的基本硬件条件支撑不了他来塑造这么一条完整工业线。

    目前,这个世界上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全工业链条的生产的国家,只有美国、日苯、德国,这三个国家都有什么特点

    人口足够多,汽车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多。

    瑞典全国才多少人不到1000万

    汽车行业每一个直系从业人员背后有7个间接的从业人员,瑞典这么点人口,哪支撑得起汽车工业的上下游产业链

    德国七八千万人口,直接从事汽车产业的人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也就是七八十万人,相关从业人员五百多万人,占就业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这方面,中国虽然算不上工业强国,但中国却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有足够的汽车产业后备人才,这是成为一个工业强国的大前提,也是支撑起汽车工业的大前提。

    若是没有这个大前提,你就算有再多的钱,也只能像新加坡那样,玩玩电子工业、化工这些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却不需要大量劳动人员的产业。”

    郭慧光不以为然道“世界上汽车零部件企业那么多,既然国内的零部件不合格,我们完全可以采购国外的零部件啊,为什么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她觉得傅松是在狐假虎威,事实证明,大国又不是建立汽车工业的必要条件,连瑞典、南韩都诞生了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小国怎么就不能造汽车了

    小国都能造汽车,中国这样的大国,只要有钱,什么买不到造汽车岂不是更没问题

    傅松笑道“当然可以买国外的零部件了,而且这也是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但我们能买来零部件,却买不来零部件的国产化,更买不来核心技术。”

    郭慧光大惑不解道“傅叔叔,大哥,你们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国产化

    汽车要国产化,计算机也要国产化,甚至连纺织设备都要国产化,我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是啊,为什么”傅松和郭孔晖相视苦笑,“因为中国是个世界大国,而且是人口大国。”

    郭慧光一脑门问号“这跟国家大小有什么关系”

    郭孔晖道“国产化不是目标,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国产化来实现自主可控,才是最终目的。

    中国这样的世界大国,人口大国,如果无法做到自主可控,就会有被卡脖子的风险。”

    “为什么”郭慧光依旧不能理解这里面的逻辑,“我们又不是不花钱,难道外国人不想赚钱了吗”

    郭贺年冷哼一声道“恰恰是因为外国人想赚更多的钱,赚更久的钱。

    这就跟做生意一样,市场上越缺什么东西,卖家越惜售,把价格抬得高高的,赚取超额利润。”

    傅松笑道“郭先生不愧是糖王,以前做糖贸易的时候,经常这么干吧”

    “啊哈哈。”郭贺年大笑起来,“都是小打小闹,没什么意思,最大的一笔还是给当时的国内购买的。”

    说完,他突发感慨道“这或许就是小国寡民的幸运,也是小国寡民的不幸吧。”

    大家都被郭贺年突如其来的感慨搞得一头雾水,在场的这么多人中,也只有傅松多多少少能理解老郭的心情。

    见大家都望着自己,郭贺年苦笑道“生在小国,比如新加坡、瑞典这种小国,甚至马来、泰国这些稍大的国家,它们的国民或许可以享受不错的福利,却永远也无法懂得生在中国这种泱泱大国的人的心理。”

    说到这,他看了郭慧光一眼,微微叹了口气“你现在身上就没有那股泱泱大国子民才有的气度。

    你这还是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那些一生下来就自认为是外国人的,就更不用说了。”

    郭慧光问“什么心理什么气度”

    郭贺年道“比如,别人有的,我也要有,我不仅要有,而且还要是最好的,总之,什么都要争第一。”

    “哈”郭慧光一脸茫然,“为什么什么都要争第一”

    郭贺年道“因为我们中国人从两千多年前就一直是第一,最近两百年却落后了,任何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都无法容忍这种落差。”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