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1章 第 161 章

作品:《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明君择贤臣为佐, 贤臣择明君而辅。

    那丝缂圣旨在烛下熠熠生辉,裴少淮岂会看不到,他又岂会不明白皇帝的意图与试探。他故意视若未见, 未开口领赏,是不想让“臣子辅君”的关系变成“臣子奉君”。

    所幸,皇帝最后送了一盏灯出来。

    今夜的棋局下得不那么酣畅淋漓, 却能叫皇帝明白他的心迹, 免得猜疑积如冰山, 一朝分崩离析。

    福山后峙, 秀出云烟。

    紫禁城属于玄武之位,自然要靠山而建,以山为龟盾。

    中轴线上、紫禁城后, 这座浑圆厚实如龟背的山体,称之为“万岁山”。钦天监的观星阁就建在万岁山上,仰可观望星汉灿烂, 俯可一览皇城灯火。

    今日难得晴空,吴监正带着孙儿登上观星台,准备为裴少淮南行占卜。

    选在昏日西落, 夜幕初降时,观望东边星宿初升,择此时机占卜, 即为“昏见”。

    夜色渐浓, 不见月升, 吴监正迎风东望,静待第一颗星辰亮起,一缕星色映入眼眸,吴监正略有些惊诧。他怕自己老眼昏花看错, 再次仔细观望,问孙儿道“见轻,方才可是大火商星先亮”

    那十余岁的少年,名为吴见轻。他视力更佳,确定道“祖父,确是商星先亮。”

    东为青龙,商星位于青龙心房之下,是一十八星宿中的心宿,也称“龙星”。

    “祖父,星象何解”

    吴监正未答,只道“先起卦。”

    “是,祖父。”八卦算定,少年郎道,“祖父,是巽卦。”巽为风,属木。

    话音刚落,少年郎又急着说道“不对是履卦,主卦为兑卦。”

    吴监正松了一口气,说道“天佑大庆,能臣见世,国泰民安。”

    商星在龙心,熠熠在东,可以是奸人当道,也可以是贤者辅君。

    易经六十四卦,世人最熟识的是“乾卦”和“坤卦”,因为这两卦的象传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今夜占卜的卦相亦有象传,巽卦为“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履卦为“步泽履,君子以辨民安志”,全文为“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走吧,入宫觐见,向皇上如实禀报星象、卦相。”吴监正说道。

    下山时,吴见轻看到祖父面带喜色,遂问道“今夜占卜,祖父为何如此高兴”

    吴监正特地停下步子,对孙儿认真道“见轻,天子为君主,自然偏喜巽卦。于天下而言,则是履卦更为难得。”他解释道,“履,步履而行也,人以步履行天下,何其坦荡荡。辩上下,定民志,始有惠泽万民。”

    吴见轻年少,似懂非懂,先记于心间。

    他又问“卦相好,则如实上报,若是卦相不好,与民相悖、与天下相悖,又当如何”

    “天随人意不常有,天不随人意时,则成事在人。”吴监正说道,“见轻,你要记住,尽信卦则不如不信这天象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孙儿记住了。”

    “微臣拜见陛下。”

    “吴爱卿请起。”

    御书房中,吴监正欢喜向皇帝禀报道“卦相大吉,百姓有福,微臣特来禀报。”

    皇帝亦喜,问道“伯渊此行如何”

    “商星生辉,兆示陛下得忠臣良辅,先卦为巽,臣听君意,后卦为履,能臣为民。”

    吴监正详细介绍了巽卦,不经意间,屡次提及“忠良”。说及履卦时,则简略带过。

    皇帝大喜,令吴监正未能料到的是,皇帝竟说道“这履卦才是主卦,不可喧宾夺主。”

    又下令钦天监明日早朝宣报卦相,以示群臣。

    “微臣遵旨。”

    另一边,伯爵府上下忙碌,紧锣密鼓为裴少淮准备南下的行当。

    各类日用器具、衣物药物,无微不至。最夸张的是小南小风的衣物、玩具,从一岁到十岁要穿的、要用的皆备齐了,光他俩的就装满了两车。

    林氏犹担心准备不足,对裴少淮说道“这一车是几个大姑给正观、云辞送来的,每一样都是仔细挑过,南下之后都会用上,须得都带上,另一车则是我与亲家母一起准备的若不是时日太紧了,还可再准备得周全些。”

    每回总是说着说着,又忍不住红了眼。

    裴少淮反复安慰道“路途虽远,但行程都是安排妥当了的,又有燕缇帅领军随行,母亲莫要担忧。”又言,“路上孩儿每到一个驿站,都会书信报平安的,母亲放心罢。”

    林氏怕儿子南下无人可用,又让申一和张管事两家跟随南下。

    杨府那边亦是如此,担心杨时月年轻、照顾孩子经验不足,特地安排仆从随行。

    一直到临行前一天,裴家与姻亲各府间,马车仍来往不断,长辈们叮嘱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生怕他们忘了。

    谷雨时节,南北运河冰雪尽融,渡口开河。

    又恰是吉日。

    裴少淮与燕承诏启程南下。与家人分别的话,早在入朝前说完,两人换上新官服,今日从宫中出发。

    太和殿前,声势浩大,吏部宣旨,高喝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合同安、南安一县为直隶州,朝廷直辖,赐名双安;改中左千户所为嘉禾卫。”

    裴少淮任双安直隶州知州,另赐“开海使”,燕承诏暂管嘉禾卫,兼任卫指挥使。

    “开午门、端门、承天门”

    三门连为一线,裴少淮与燕承诏由此出宫。时过四年,裴少淮没想到,自己又一次“享受了”由此三门出宫的待遇。

    一个五品官员外任,竟能有如此殊荣,想来大庆唯此一例。

    两人一文一武,并肩出宫时,燕承诏戏说道“托裴知州福,燕某能有此机会从中线出宫。”听得出来,这位冷冰冰的燕缇帅,此时心情很是不错。

    “燕指挥是第一次”

    “这是自然。”燕承诏应道。若无大事,午门、端门和承安门三道门不是随随便便会开的,更不是臣子随便能走的。

    “裴某不才,中状元的时候走过一回,这已经是第一回了。”裴少淮一副正经的神态,说着“嚣张”的话,又道,“也没什么特别的。”

    燕承诏默言。

    “与此相比,我还是更羡慕燕指挥翻墙出宫、翻墙入宫。”即将一起共事数年,说话总是要随性些才好。

    “”

    渡口外,南下的官船渐行渐远,在春日河雾中渐渐模糊不见。御书房里,皇帝案上摆着一碟苏式糕点,香气诱人,皇帝坐在案前,盯着糕点怔怔出神,久久不动。

    “陛下,糕点凉了,老奴换一碟新的来。”

    皇帝回过神,应道“不必了。”他并没有什么胃口。

    皇帝透过正门南望,喃喃自嘲笑道“两个棋篓子都南下了,只剩朕一个棋篓子在宫中了”

    船只沿着水路南下,一路顺风,平稳无阻。

    沿河不时停歇两日,上岸见一见各地风情,使得漫长的行程少了几分枯燥。

    小南和小风一岁多,每日到处跑动,总不觉得疲惫,纵使在船上,也总觉得事事新鲜。

    某日,小风跑回厢房找到杨时月,奶声奶气道“娘亲要用膳。”

    杨时月听着女儿的话,总觉得有些怪怪的,却又说不出哪里怪,问道“小风饿了”

    小风点点头。

    一旁的小南仰着头,也跟着说道“娘亲,娘亲,小南亦如此。”

    杨时月噗呲笑出声来,她反应过来,这不正是官人平日里说话的用词、神态吗心里猜想,小南和小风正当学说话的年岁,裴少淮在船上闲来无事,自然每日陪孩子玩,这一来一去的,小南小风便把父亲说话做事那股文绉绉学了去。

    一时又好笑又好气。

    这日,官船停靠岸边,燕承诏从另一艘船过来,打算找裴少淮闲叙。叫人通报后,还没见裴少淮走出来,却见两个小团子颠颠从房里跑出来,见到燕承诏一副冷脸,小团子们显然怔了一下。

    但马上

    “来者何人”小风道。

    “报上名来。”小南道。

    燕承诏忍不住笑出声来,正想着怎么回应,正巧裴少淮出来,蹲下教两个孩子道“小南小风,叫燕世伯。”

    “燕世伯。”

    燕承诏笑着回应了两个小团子,又“取笑”裴少淮说道“裴大人该不是已经教孩子诗词歌赋了罢”

    裴少淮愣愣不明白,问道“燕缇帅何出此言”

    听到一句“何出此言”,燕承诏便明白了,倒也不用专程去教,这位裴大人向来出口便是如此。

    读书人果真就是不一样。

    燕承诏先行告辞,没一会儿,回去把女儿抱了过来。

    小县主出身富贵,很乖巧,却显得有些怯生生的,一直窝在父亲的怀里,不肯撒手。所幸,小风人如其名,像一阵风一样,围着小县主“刮”来“刮”去,很快就俘获了小县主的心。

    夜半,孩子回去歇下。

    燕承诏与裴少淮在甲板上对坐,望着岸上的灯火小酌,本商量着到了双安州后要怎么尽快安顿,燕承诏蓦地问了一句“往后,我可以常带意儿过来吗”

    话中的意儿正是小县主。

    裴少淮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这样的“小事”,燕承诏还专程问一问,他应道“这是自然,燕指挥见外了。”

    燕承诏苦饮了一盅,望着河面出神,说道“你知晓,我与内人幼时过得与常人有异。”他以“有异”一字来形容幼时经历,又道,“我们害怕,这会不经意间影响到意儿。”

    裴少淮明白了燕承诏的苦心。

    燕承诏叹而无声,只鼻间出了些气息,又道“正如我与裴大人之间,我的刀是为君杀人的,而裴大人的剑,是为大庆百姓开海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