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1章 第 151 章

作品:《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雨湿半身官袍, 裴少淮回到小院时,正好碰见妻子打着伞要出来。

    杨时月见丈夫一身狼狈,心疼不已, 赶忙催着他进屋, 帮着丈夫换下湿了的衣袍,边嗔怒“责备”道“春雨湿寒, 这般绵密的雨滴, 官人怎撑着一把伞就回来了”

    又道“若是不小心感了风寒, 可不许进屋去抱小南和小风。”

    裴少淮任由妻子责备, 只笑应着。

    待换好一身干净的衣裳, 裴少淮蓦地转过身搂住妻子, 脸搭在妻子耳畔,就这般静静抱了好一会儿, 才开口言道“时月, 我要离京外任了。”

    裴少淮明显感觉到杨时月身子微顿了顿, 半晌, 问道“官人要往何处赴任”言语中无惊诧失措, 也无责怪、不解。

    “泉州府同安县、南安县一带。”

    杨时月并不知晓此为何处, 又问“很远”

    “很远。”裴少淮如实应道,“在太仓州、松江府的南边。”

    杨时月试探着问道“我和孩子能跟官人一块南下吗”

    裴少淮的手抱紧了几分, 摇了摇头。他一介文官南下赴任, 尚不知会遇上什么境况,岂敢带着妻儿与他一起冒险

    杨时月这才多了几分慌乱, 喉间有些哽咽,问道“何时启程”

    “还不知道。”裴少淮道, “应当不会太快, 总是要筹备个一年半载才能动身的。”朝廷颁布新政、制定开海策略, 又筹组南下的物资、人马,这些事都要时间,再遇到冬日大雪封河,估摸就到明年这个时候了。

    虽知启程还早,但裴少淮仍是决定现下告诉杨时月。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

    裴少淮安抚妻子道“我会安排妥当,不会贸然涉险的,等一切安顿好了,我再接你和孩子过去。”

    “嗯嗯。”

    裴少淮替杨时月拭去泪水,道“我们回正房陪小南小风玩罢。”

    夫妻二人遂从偏房里回了正屋,换作一副笑脸和孩子们玩乐,一如往常。

    裴少淮请愿外任一事,同样使得皇帝心有几分意乱,尤其是听了裴珏的一番话以后,更是反复盘算着。

    嘉禾屿毕竟地处福建布政司之内,与泉州、漳州相攘,伯渊虽选了一个荒凉之地,有意避开其锋芒,但免不了要受其波及一二。

    单单这一二分,就足以凶险难料。

    再者,内忧不平,则难平外患,皇帝有意要彻查福建布政司的暗网。

    夜已深,皇帝没有回后宫就寝,甚至没有换下一身朝服,而是留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深思。书案上正铺开着一幅大庆坤舆图,图上原本未标嘉禾屿,皇帝用朱笔在泉州下挥毫一圈,令得这个仅仅千户驻守的小岛屿格外醒目。

    仅仅一个千户卫所的武力,是远远不足以护伯渊周全的。

    皇帝思定,不再踱步思索,坐下对萧内官道“宣镇抚司缇帅觐见。”

    “是,陛下。”

    不到半个时辰,燕承诏匆匆赶来,神色肃正,行大礼后端端站着听候领命。他以为,皇帝这个时候宣他进宫,必定是有密事要他去查办。

    皇帝说道“承诏,有一件事非你去办不可。”

    “微臣听命。”

    皇帝指着嘉禾屿这个小岛,把自己的一番打算说与燕承诏听,道“伯渊想要在此处开海,绝非依照地势修建一个码头那么简单,得民心、平贼乱、剿倭寇、斗酷吏,样样都少不得武力此外,朕亦想知道,福建布政司地底下到底都藏了些什么秘密。”

    一番话,给燕承诏安排了两份差事。

    裴珏南下巡查,皇帝尚且派了南镇抚司副官跟随,如今裴少淮要南下开海,皇帝岂会让他单枪匹马。

    皇帝知晓燕承诏为人有些傲性,燕承诏又比裴少淮年长、官高,怕他心有不情愿,不甘居于人下,于是言语放软了几分,说道“事关重大,你与伯渊文武并重,一同联手,才能将事办成。”

    岂料燕承诏很是坦然,应道“微臣遵命,必定倾全力以助裴给事中。”神情依旧冷冷,但无半分抗拒之意。

    “这便好。”皇帝又道,“南北镇抚司、神机营禁军,你可挑部分精锐随行。”

    燕承诏走后,皇帝坐于书案前,依旧未打算回宫歇息,他朱笔又沾红颜,将嘉禾屿比邻的同安县、南安县两县划去,两县一屿圈在一起,在旁边写下了“直隶双安州”几个字。

    又把嘉禾屿上的中左所划去,改成了“嘉禾卫”。

    没过几日,裴少淮要离京外任的消息“泄露”出来,朝中文武百官议论纷纷,许多赏识裴少淮的官员为其惋惜唏嘘,甚至上折劝告皇帝,希望皇帝能够三思、留用贤才。

    毕竟,在众多官员眼里,裴少淮年纪轻轻被外派,皇帝颇有些灭其威风、敲打敲打的意味在里头。

    即便期满再召回,那也是数年之后的事了。

    消息“泄露”之后,自然无人再弹劾攻讦裴、徐、杨几家,朝堂上平静了许多。

    裴少淮得知燕承诏将一同南下后,心间颇有几分感动,裴少淮猜到朝廷必定会择良将跟随他赴任,但没想到皇帝能如此慷慨“割爱”,把燕缇帅派给了他。

    又有几分欢喜。能有燕承诏此等将才助力,开海一事,裴少淮多了几分成算。

    裴少淮特地去了一趟镇抚司找燕承诏。

    “裴大人今日过来,是急着与我商议南下之事”燕承诏一边斟茶一边说道,“武官衙门的茶水糙,裴大人不要介意。”

    “非也。”裴少淮说笑道,“只是想感慨一声,皇上竟肯割爱,把身边的爱将派出去。”

    燕承诏应道“皇上肯把裴大人外派,才是最大的割爱罢”说罢瞟了一言裴少淮。

    裴少淮一愣,苦笑道“罢了,你我之间就不要这般互捧了。”紧接着说明来意,道,“我今日过来,是向缇帅大人表示歉意的。”

    “何来歉意一说”

    “因为开海一事牵扯到燕缇帅,让燕缇帅与妻女分隔两地。”

    燕承诏刚端起茶,闻声之后顿住了,侧过脸来,问道“裴大人打算只身南下”未等裴少淮应答,燕承诏先呷了口茶,自言道,“反正我是要拖家带口随行。”

    脸上露出几分“俗”气。

    这回反轮到裴少淮怔怔了,先前不打算带上时月和小南小风,是担忧妻儿的安危,可如今有燕承诏领军一路护卫,或可以再考虑考虑。

    燕承诏见裴少淮怔怔出神,揶揄道“裴大人心已不在此,还是早些回家考虑、商量罢。”

    “是矣,是矣。”裴少淮回过神应道。

    一开始觉得分离几年并不难,可每日一抱起儿女,便会心生不舍,且这份不舍日益浓郁着,叫裴少淮不敢想象真正道别的一日。

    他是如此,时月又何尝不是

    四月下旬,这日风和日丽,礼部已监造好新科状元牌匾,天子下旨,再赐景川伯爵府“三元及第”牌匾。

    礼部官吏扛着牌匾自御街出来,绕城一周后送至伯爵府,一路锣鼓喧天,引人瞩目。

    士子们原以为裴家只是一门两状元,岂知是兄弟皆三元。才消停没几日,茶馆、酒肆中再次满是裴家兄弟的话题。

    自大统以来,大庆朝只出过四位三元及第,单单一个景川伯爵府就占了两个,试想,祠堂之内并列悬挂着两面“三元及第”的牌匾,是何等光耀之事。

    有好事者把裴少淮两兄弟一路科考的文章集齐,研读之后,皆不得不佩服从三阶童试到秋闱、春闱,十数篇文章里,能看得出他们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到今日的。

    院试文章笔力不足,秋闱里修正了;秋闱文章见解不够独到,春闱里修正了。书局刊印两兄弟的文章,装订成册,得以大卖。

    状元的文章,也并非天生完美,士子们广受鼓舞。

    两兄弟年少求学时的一些小事,被人挖出来津津乐道。有茶楼嗅到了商机,想以两兄弟为范本,添油加醋写一话本,做说书的生意。

    名字便叫一门双杰。

    岂知茶楼掌柜重金找了不少书生,想让他们妙笔生花把话本写出来,谁知几日过去,未有一人写得精彩,书中人物总是少了那股文气。

    这日,一位写话本的书生实在无从下笔,一怒之下,把书稿从阁楼上撒下去,身子探出窗户,有些癫狂高呼道“一门出双杰,兄弟两三元,话本子都不敢这般写”

    那茶楼里本就是士子居多,连连凑过来看热闹。

    有人揶揄书生道“你一个杜撰捏造的,写得还不抵实际的精彩,茶客们可不依。”

    又有人道“若真有人知晓他们兄弟平日里是如何读书、写文章的,不必写成话本,某愿意掏这份银子。”

    “可见,故事可以杜撰,可学问是杜撰不来的,咱们还是踏实读书为好。”

    许多人应声附和。

    阁楼上那位书生怒气冲冲回了一句“谁能写谁写去,总是我不写了。”闭上窗户自个消气去了。

    茶馆生意未能做成,却也成就了一桩笑谈。

    兄弟两三元,伯爵府无暇大贺一场,因为少津婚期已临近,所有事都在紧锣密鼓筹备着。

    少津婚前特地抽出一日,去往徐尚书府,说要带段夫子去个地方。

    夫子自然乐呵呵应下了。

    再次登至京郊芒山山顶,那里种有一片桃花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下桃花已结果,山上桃花娇正浓。

    少津推着夫子在桃花林间小径穿行,落花带着些露水,染湿衣襟,少津说道“夫子,山上的桃花,也终于到了开放的时候。”

    夫子应道“开得真好。”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