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一百一百十八掌 反目成仇兄妹两
作品:《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王恭来了,这便向在场的诸位大臣们表明了,我们现在是仇敌也能团结在一起了。
你们这些人,可不要再有什么坏念头了。
这是善意的提醒,也是衷心的警告。
北伐需要一个安定的后方,这是王谧不可能向众位大臣明白宣布的,因为越是这样要求,他们中的那些有心人就越是容易搞出事来。
还不如以这样的方式点一点他们,在场的各位,谁不是聪明人,难道还能看不出他的意思来
在王恭表现出了归意之后,王谧便迅速行动,再度跳上了马背,这一次他没有过多的留恋。
也没有什么人再值得他留恋,他挥动马鞭,带着兄弟们转身向后,向着京口的方向前行
而在他的身后,无数的人们目送着他的身影,刚刚还很热闹的城门附近,忽然间便沉寂了下来。
没有人再说话,也没有人再吵闹。
他们停下了手里的活计,他们的目光即便是没有看向那个方向,心也是朝着那个方向的。
没有人不祈愿北府兵获得大胜,没有人不希望北府兵连战连捷,早日凯旋。
怎么能不这样想呢
那是他们的父兄,他们是父亲,他们是儿子,今日出征,是为了更加安定祥和的明天。
对于很多晋人来讲,那遥远的北方,或许真的已经是在梦中才能见到的地方了。
他们考虑不了那么周全,也想不了那么长远。
他们只是想要让自己的亲人能够尽可能免于被屠戮的命运。
虽然,谁都如愿的可能几乎是没有的。
但这种愿望也是无法抹杀的。
送别了王谧,王恭便钻进了马车,很多大臣凑上前来,想要和他攀谈几句,却连一个照面都没有混上。
在王恭经过的时候,王贞英已经登上了銮驾,却也没有着急离开。
透过轻飘飘的纱帐,可以看出,王贞英的视线也正是向下走的,而那目标,也自然是王恭那里。
是该说几句话的,毕竟是亲兄妹。
在场的大臣们也都等着这一幕呢,这可是个大热闹,谁能不关注
那些跑到街上,欢送北府兵的建康市民,在北府兵开拔之后,便被赶回了家。
于是,街面上又恢复了安静,也宽敞了许多。
这也是很正常的,接下来,太后娘娘的銮驾就要返回皇宫了,他们难道不应该给让出一条道来吗
老实说,刚才能够让他们在这里看热闹,都已经是格外开恩了,这要是司马曜还活着的时候,想都不要想。
根本就没可能。
一切仿佛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一切都好像是那么的自然,然而,伴随着王恭的前来,这个建康城里便多了一个可怜人。
你道那个可怜人是谁
北伐开始了,只要进展顺利,不日大家就可以恢复旧都,一起浩浩荡荡的到中原去过好日子。
在这样的好光景里,哪里还会有可怜人呢
就算是城里的叫花子,也因为百姓们今天心情好,多要到了许多铜板,甚至还有酒馆主动送给他们酒肉。
谁还会可怜
说说看
有
谁说没有
看那乌衣巷上,郗氏府内,那个跳脚的老者,不就是一位吗
没错
说的就是郗恢,郗将军。
郗将军惨呐
一直以来,他都是王恭最为铁杆的同盟,最为忠实的战友,甚至连殷仲堪的死,他都未曾怪罪王恭。
甚至还认为,那是殷仲堪咎由自取。
谁让他背叛了王恭呢
在本来己方就处于弱势的这种情况下,殷仲堪的选择就更像是陷入危局之后的主动投靠。
他这是看准了王恭没有希望了,不能雄起了,就转投王谧的怀抱。
这样的叛徒,谁能忍得了
若说有错,也就错在不应该用如此激烈的方式解决此事,甚至是,只针对殷仲堪一人也没有什么好指摘的。
快意恩仇,也算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了,如果真的是不可原谅的仇恨,拿起武器,自行解决也并没有人会认为太过分。
但是,很显然,王恭的做法是过分了的,超出了这个时代可以接受的范畴。
于是,殷家人不饶了他,朝廷上的大臣也耻于与他为伍。
饶是如此,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郗恢,郗将军可是一直都没有放弃他,可以说,在王恭困顿的时候,郗恢是他唯一的朋友。
为了王恭,郗恢可说是背弃了整个朝廷,几乎天天也不上朝了,就算是以罢工来显示自己的抗议吧。
怎么会没有错呢
他当然知道,王恭有错在先,朝廷对他如何处置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呢,别人都承认的事情,不代表我郗恢会承认。
郗恢还是依然故我,支持着王恭,并且认为,就算阿宁做的有错,能够惩治他的也不是朝廷,而是殷仲堪的家人。
他们要是有胆,大可以放马过来。
只要能够取了阿宁的性命,他也不会说什么。
然而,今天他才听说,北府兵开拔,王恭居然去送行了,而且还和王谧说话了,还握手了
这还得了
这不是把他郗将军当成了傻瓜
这么长时间的坚持,是为了谁
郗恢不敢相信,王恭他居然背叛了自己
最后受伤的人,竟然是郗恢自己
郗恢他娘的
早知道,老子也去送行了
然而,就算是王恭走出了幽禁,又和王谧达成了部分和解,大晋上下,体体面面的。
但那又能如何
所有的矛盾就能瞬间烟消云散了吗
当然不可能,甚至,短暂的团结之后,便是长久的,彻底的分裂。
看看此刻的王氏兄妹就知道了。
王恭当然知道王贞英已经登上了銮驾,他的马车从銮驾旁边从容的经过,然而,就只是这样经过了一下而已。
所谓的对话,所谓的行动,没有的,都没有的。
有的,只是更加刻骨的仇恨。
可能,王恭不出现还好,他一出现,这种矛盾就更加公开化,更加为人所知。
很多大臣之前对他们兄妹之间的矛盾还没有一个概念,他们当然认为太后应该是向着王恭的,这是天然的亲情,无法回避。
王恭能有今天的命,那都是王贞英保护的功劳。
但是,现在看起来,王恭根本就不是这样想的,如果说,他的头号异姓仇人是王谧的话,那么他的头号同姓仇人,就是亲妹妹,王贞英了
当王恭的马车从銮驾旁经过的时候,车帘猛地敞开了来,从车厢的侧面,那扇不大不小的窗子里,斜斜的,可以看到王恭的视线。
而同一时间,王贞英虽然也没有任何的行动,但是人们也同样知道,在那轻纱幔帐之中,她的视线也一定没有转到其他的地方,她一定在注视着王恭的行动
兄妹两人就这样隔着纱帐,以无言的方式,静静的对视。
马车缓缓行过,王恭没有收回眼神,而在他的视线之中,他也看到,王贞英的目光也停在那里。
对了
这就对了
看吧
你想和我对话吗
我还偏偏不给你这个机会,我就要在你的眼前过,就是要让你看到我,但是我就是不和你说话
就是要让你知道,还要让诸位大臣都知道,你我交恶,已经是势同水火。
我不需要你同情,也不需要你照顾。
我是什么境况,大家也都看到了,腿也伤了,人也颓了,权势也没了,天天被关在府里,不得外出。
可那又怎样
我想出来,就谁都管不了,我现在也不要你们的施舍,我自己乖乖的回府。
我不会接受你们的施舍,也不会让你们看我的笑话。
至于我的好妹妹,你也张大眼睛好好看看,看看你是如何把自己的哥哥逼到墙角的。
你很想和我说话吗
你想要缓和关系吗
你想求的我的原谅吗
看着我的眼睛。
告诉你,不可能
然后,就在众臣的注目礼当中,王阿宁坐着马车,嚣张的走了
走了
“我们也走吧”
王贞英收回视线,发出了旨意,司青连忙招呼,巨大华丽的銮驾,车轮缓缓转动了起来。
“娘娘”
宋轻音觉得,这个时候,她该说点什么,可是,她却张不开口,于是,一个开头,她就憋在那里了。
王贞英自嘲的笑笑“你不必担忧,我不会往心里去的,这算的了什么”
“我做的事,时至今日我也一点不后悔,他今天就是停下来和我理论,我也是这样说。”
“当时的情况,你是最清楚的,我是一直都主张保住他的,是他自己不争气。”
“谁让他手上沾了血,谁让他杀了人”
“这样的罪行,在哪朝哪代也是要严厉处置的,一命换一命,一点不过分。”
“要不是我一直保着他,他以为他还能有命吗”
说起这个,王贞英的气就不打一处来,看王恭刚才那个气势,显然是还在怨恨她。
她冤不冤呐
明明是自己出力最多,到了最后,他反而埋怨她。
这能怪她吗
要是他自己争气点,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波折
王稚远又怎么会捏住他的把柄
现在的这种情况,恶果已经造成了,王贞英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保住他的命了。
其他的事情,想都不要想,重返朝廷,那就更是不可能。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王贞英对王谧这个人的想法也是有了更多的了解。
别看他很自然的和王恭交谈,显得宽宏大量,但实际上,他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
王恭的事情,做错了就是做错了,今天不处置,不代表明天也依然不管不问。
可以说,想到未来,王贞英也担忧的很。
今天,她还是太后,一切都还好说,不管怎么样,王谧是会留着王恭的性命的。
因为这涉及到他能否顺利的登基上位的问题,在他成功之前,再怎么样,他也会关照王贞英的面子。
不会过分伤害她。
但是,这之后呢
等到王谧顺利上位,站稳了脚跟,他会怎么做
可以想见的,王恭的生死就是他首要处理的问题,只要身位站稳,他就不需要王贞英了。
对于王贞英个人,她倒是不需要担忧,王谧没有理由对一个一心一意帮助自己的前朝太后下狠手。
但是,王恭呢
王谧会姑息他吗
不会吧。
也没有这种必要,姑息他,并不会给王谧带来什么好处,相反,若是能够利落的处置他,说不定还可以帮他捞到一波好感。
毕竟,在很多朝臣的眼中,王恭可是个罪大恶极的人,早就应该被处以极刑。
王谧满足他们的愿望,这才算是一个明君圣主该做的事情。
等到登基以后再做,还是太晚了呢
虽然是有这份担忧,但是,王贞英也是无能为力,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毕竟,只要王谧上位,主动权就交到了他的手中,他想怎么做,王贞英也只能尽力周全,但是效果如何,王谧会不会继续给她面子,那都不是她能够主宰的了。
哎
真是愁人呐
最发愁的还是什么呢
你想保他的命,他还不冷清,也不配合,不仅是不配合,他还企图卯足了劲头往枪口上撞。
自己找死,这谁拦得住
不管建康城这边会有什么变故,一时之间,王谧也管不了了,在他的面前,现在只有一个目标。
那就是汉中
只有一个任务。
那就是平定中原。
在这个任务完成之前,任何事情都要往后放,就比如,爱妻的肚子是越来越大了,但是,王谧也等不及谢明慧生产,抛下了小妻子,就直奔遥远的北方。
古代的这种医疗条件,说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更加远大的目标面前,谢明慧个人的安危也只能往后放了。
由刘穆之起草,给氐秦的回信,已经于两天以前送了出去,相信,在他们抵达汉中之前,就能够送到天水。
也送到符融的手中。
而汉中这个地方,现在确实是掌握在晋军的手中,而镇守此地的人,也是一位老熟人,虽然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在王谧的身边出现了。
他,就是崔延佑。
还记得,当初第一次见到他,那还是在襄阳,他还未曾取得一次关键性的胜利。
那个时候的氐秦,也还算是力量强大,名将济济。
小将崔延佑,不过是氐秦将领梁成手下的一员偏将而已,然而,可以这样说,没有崔延佑的帮助,襄阳也不会那么顺利就拿下来。
本章完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