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5章 李恪的大招,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了解一下...

作品:《大唐之最强皇子

    “朕会根据约定,直接赐予武大聪当朝五品官员的官职,具体职位,日后再议。”

    这话一出

    全场又是死一般的宁静

    所有人都睁大了双眼,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傻愣愣地盯着李世民

    根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阿

    获胜者居然居然是武家世子武大聪

    这个消息带给人的不仅仅是震撼的感觉了

    简直就是惊悚阿

    傻子都能考取功名

    笨蛋也能当官

    低低能儿也可以写出不朽的诗篇和策论

    太可怕了

    “哈哈哈我赢啦我赢啦”

    武大聪肆无忌惮地大笑道“我赢了长孙冲和其他书生,我武大聪要光宗耀祖,也要像阿耶阿爹那样,做大官咯哈哈哈”

    发现李恪瞪了自己一眼,兴奋过度的武大聪找到了从天上回归到地面的感觉,赶紧双膝跪地,大声喊道“下官谢陛下赏赐”

    全场轰然

    这这不是幻听,也不是他们听错了

    我的老天呀

    获胜者真的是武大聪

    这这怎么可能呀

    长孙冲顿时急红了双眼,几个健步冲到了大殿上,跪在李世民的面前,愤懑不平道“陛下”

    “小人所作文章和诗词,不敢说是多么惊世之作,也不敢说有多少文采或价值,但是”

    “但是再差也绝对不可能要比某些人的差吧还望陛下明察”

    “陛下”长孙无忌此时也是火冒三丈,自己的儿子再怎么的不济,也绝对不可能输给一个傻子吧,所以他完全没有什么老臣的风度,也不再顾忌君臣之礼,毫不客气地当着群臣和李恪的面,质疑道“微臣不服”

    “犬子自幼不敢说饱读诗书,却也苦读十余年就算是生病、节庆假日也未敢有半点松懈”

    “就算他在诗词、策论方面真的没有任何天赋,学习那么久了,都是在做无用功,但也要比武家世子要好得许多吧”

    “在场的大臣们有谁不清楚,武大聪天资愚笨,苦读了十余年的唐律疏议,却迟迟未能考取功名,甚至连细则都无法做得出来,更别说策论和作诗了还望殿下不要偏袒”

    长孙无忌的话引得群臣附议不断。

    在场的官员们也别管是不是太子党的啦

    武大聪这个苦学无术的肥宅、低能儿、弱智,都能够写得出绝佳的策论和诗篇

    骗鬼吧

    完完全全颠覆了所有人的世界观呀

    太阳从西边出来,你武大聪也是个肥宅、弱智,不管跟国子监的谁相比,文采水平都是天差地别才对

    你现在堂而皇之地告诉我,武大聪在策论、诗篇方面赢了。

    呵呵

    这件事就跟后世人听说华夏的男子国足赢得了世界杯一样,实在太荒谬了

    那对方的守门员得往自家球门踢进多少球呀

    “陛下”

    高士廉也快要疯了,他自恃为国舅,是开国功臣,直接甩李世民脸色,怒道“校阅取士之事,乃是关乎江山社稷之事,绝对不能儿戏,还望陛下三思,千万不要掺杂着个人的情绪“

    “毕竟,殿下亲自任免的五品官员,说大不大,而说小可绝对不小呀”

    随后,更是有人躲在群臣中间,大声呼喊。

    “黑幕绝对又黑幕”

    “有舞弊呀这里面肯定是有舞弊存在的”

    “天下不公天下不公啊”

    “大胆”

    李世民起身、甩袖怒道“尔等都认为,朕公然徇私舞弊,串谋考官,作出不公正的判断哼好啊朕在你们心中,就是如此不堪、昏庸至极么”

    见群臣纷纷低垂着头,没有一人再敢言语,李世民又呵斥道“来人将五份考卷,分别张贴到大殿之外,长安城的城楼外,以及东、西两市的闹市中央”

    “朕就要将其公示出去,让天下人评评,到底是武大聪的文章、诗篇绝妙,还是那些歪瓜裂枣,滥竽充数的文字,能入得了天下读书人的法眼”

    李世民的话非常明确了。

    武大聪所作的文章、诗篇,能得到全天底下人的认可。

    但是谁信呀

    真有着可能吗

    很快

    小宦官们将五人的考卷,张贴到了大殿之外。

    群臣们随即蜂拥而至,亟不可待地想要知道,武大聪到底是创作出了什么惊世之作,从而创造了奇迹,力挽狂澜、夺得五品的官职

    众人先是将武大聪的考卷,草草地看了一遍,心中的怒火不自觉地消了一大半

    再看第二遍时,众人的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心脏猛地一抽,后脊椎骨竟在发凉

    天天呀

    能做出如此诗篇者,绝对是惊为天人

    惊为天人呀

    在众人错愕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时,长孙冲好不容易挤入人群中,来到公示的考卷前。

    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他先看了自己的考卷

    字迹工整、立意准确、意境深远、品行高雅

    简直完美阿

    根本就是无懈可击的佳作

    怎么就失败了呢

    黑幕 绝对是黑幕

    他到现在都没想要看武大聪的考卷一眼,只是陶醉于自己的考卷上,就笃定了李世民的判决,不公,一定是想要借此打击太子党呀

    党争 又是党争

    要不是党争,武大聪这头肥宅、蛀虫,怎么可能会赢我

    长孙冲握紧了双拳,愤怒地看了眼武大聪的试卷

    第一眼他的心脏就快要停止心跳。

    第二眼长孙冲被彻彻底底地震惊了

    再一个个字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长孙冲直接眼前一黑,脚一软,跌倒在地,脑子嗡嗡直响。

    他就算再无知、再无理取闹,也有一定的真才实学。

    在仔细地看完武大聪的考卷后,长孙冲就不得不抛开一切偏见,放下深入骨髓的傲慢

    最后,他不得不承认,武大聪所写的策论、诗篇,定然是传世之作

    自己这次输在他手上,绝对不冤。

    没有黑幕

    没有舞弊

    没有不公

    长孙冲此时是输得心服口服,再看自己之前视为珍宝的文章,竟是如此刺眼

    一气之下,长孙冲便当众将自己的考卷撕碎

    大殿内。

    李世民再次如获至宝地捧着武大聪的考卷,仔细品读优美的诗词、深刻的策论。

    心中的怒火顿时消了一大半。

    最后,李世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朗盛读到“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李世民越念越欣喜,越念声音也越大,越念越是能品出其中的深意

    嘿嘿

    李恪这次是放大招了

    唐宋八大家,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了解一下

    想当年

    苏轼就是凭着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在科举考试上灭了程颢、曾巩、曾布、吕惠卿和章惇

    这几个大神可绝非泛泛之辈,他们在之后的科举中,成功避开了苏轼,从而高中了状元,各个都当上大官,乃至是宋朝的宰相,权极一时

    李恪将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如此的传世佳作,交给武大聪,让他用来跟长孙冲对比,还真是杀鸡取卵,小题大做了

    别说是长孙冲了,就算是他亲爹长孙冲,舅公高士廉来比,也是随随便便甩他们好几十条街

    至于以“潼关”为题的诗篇,那就更简单了

    形神合一、意境深远,又结合“民生”。

    最经典的惊世之作,莫过于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了

    李世民饱含深情,念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末了。

    李世民又念了好几遍,“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王,百姓苦真是妙哉,妙哉阿”

    “唉没想到朕在有生之年,竟然还能读到如此经典的诗句实属人生的一大快事”

    尽管,李世民心中非常清楚,能做出如此精妙绝伦的诗篇之人,绝对是自己的三儿子李恪无疑。

    那武大聪顶多只是一个搬运工罢了

    但是,谁他丫的不是抄的呢

    长孙冲不都是抄他师父、大儒们的诗篇,只是做了些许的修改嘛。

    至于策论

    长孙冲的文章,单看还算顺眼,但跟刑赏忠厚之至论比起来算个什么东西

    就在李世民美滋滋地捧着策论和和诗篇,耐心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沉浸在思考和反思中时,大殿外突然响起一阵躁动。

    “快让你们大唐的皇帝出来”一道粗狂的声音从大殿外传来。

    “对快让李世民出来“另一人吼道”我们今天必须要讨要一个说法“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