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5章 设大军区

作品:《打搅南宋

    马天骥被查贪赃枉法之后,赵诵依照宋律,直接查处马府所有的财物,收归国库。

    等待马天骥的则是秋后处斩。

    马天骥一倒下,连同与马天骥有染的官员也一起下马了。

    这一次赵诵绝不姑息,他这么做也是为了敲打朝廷中其他的官员,树立皇帝的龙威。

    解决了马天骥之后,后面的路子就好走多了。

    看似无关,其实对推动朝政也起了助力。

    之后赵诵觉得处理朝政大事的阻力就小了不少。

    赵诵按照之前战略需求,暂时在现有的宋朝疆域之内划分了五个军区。

    即所谓的川蜀、襄鄂、两淮、两广、浙台大军区。

    这一日下午临安大内

    “我等要见陛下,还请蔡公公入内禀告。”

    赵诵在颁布这条圣旨之后,宫门口就来了不少臣子的身影,他们想入宫谏言,却被门口的蔡子义拦住了。

    “陛下划分大军区也是为了时局考虑,诸位也就不必再言了。”

    蔡子义说完这句话之后让这些大臣一怔。

    “我们今日一定要见陛下,否则不走。”

    蔡子义暗笑,这些文臣是要逼宫么。

    “至于大军区总督,陛下心中早有定论,诸位还请回去。”

    陛下这是直接拒见他们,这让他们有些懊丧。

    觉得这是大宋立国以来文臣地位最低的时刻了。

    这时候李怀恩出来了,他可不想让这些大臣来烦皇帝,他对这些人说道“诸位可还记得马天骥”

    听李怀恩说起马天骥,大臣们的脸上一片惨淡。

    这些大臣也没办法,刘秉忠、窦默以及一些朝廷上说得上话的官员都在两浙路各地巡视,尚未回到临安。

    现在临安朝廷基本上都是皇帝直接传召下去或者皇帝与吴相公商量,啊,不,现在是吴校长了。

    朝堂上文官势力也被皇帝打压得七零八落。

    基本上已经对皇权起不了威胁了。

    这恐怕是皇帝期望看到的。

    他们的陛下虽然年轻,但手段丝毫不逊色秦皇汉武。

    若是陛下贤明,恐怕是国家之福,若是陛下后期成为了隋炀帝,那么他们一定也要冒死进谏。

    所以不管如何,他们抱团也要见到赵诵。

    但李怀恩岂会让他们见到皇帝,毕竟吴相公在里面与皇帝商讨大事。

    “诸位再不走,我要动武了。”

    “你”

    见李怀恩威胁,他们只能言语相对。

    李怀恩见这些老匹夫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心里还是挺佩服这些老不死的,但为了执行皇帝的命令,他直接毫不留情就轰了他们出去。

    面对李怀恩以及对面那些虎视眈眈的侍卫,这些人开始服软了。

    李怀恩见到他们走了松了一口气,转头的时候就见到蔡子义竖起了大拇指。

    “李大哥果然牛”

    李怀恩笑着说“这些文官最怕的就是动手动脚了,所以有时候必须动武。”

    “如果遇到一些犟得和牛一样的人呢”

    “那我真的佩服他们了,也许他们在国难当头不会轻易屈膝,这样的人才堪大用。”

    蔡子义不太明白李怀恩说的。

    此时福宁殿内坐在赵诵对面的人正是吴潜。

    吴潜虽然辞官了,但还是兼了武学这边的职位。

    殿门外的这一切都被他们听到了。

    赵诵就事论事就和吴潜聊了起来“外面这些人太过迂腐了,这世道迟早要大变,迟早会抛弃旧的社会秩序,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制度”

    看到吴潜不解的样子,赵诵就举了个例子“所谓制度,就像秦朝的三公九卿、隋朝的三省六部,后来的枢密院这些都是制度,至于社会制度,比如之前是茹毛饮血,穿的都是兽皮,吃的都是生的,这可以看做是一种社会制度,之后,开始穿起来纺织的衣服,吃的也是烧熟的饭菜,相比之前的社会秩序,就是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潜听赵诵这么一说,立马听明白了。

    吴潜问“陛下明年要对蒙古作战么”

    赵诵一副肯定的样子“那是必须的,我派军北上就是为北伐做准备,现在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将来如今杨文安趁着关中大乱向北发展,文天祥他们攻占了唐州等地,山东的王纶、王弢则在练兵、燕京的飞雀以及和林的宋起,他们皆为大宋做了不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吴潜听了赵诵说的点点头“不错,现在局势对我大宋非常不错,我希望保持这个局面,不过也要小心,千万不可贪功冒进,否则之前的努力就要毁于一旦了。”

    “现在蒙古的局势也在不断变化,我们也会根据蒙古国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所以这就是变化。”吴潜笑着说。

    这边朝廷大臣正在思考皇帝划分军区用意,北边关中地区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此时宗王合丹、巴春已经赶到了延安府。

    汪良臣直接拉着他们入帐内讨论关中军务。

    宗王合丹说道“区区刘太平,不过蟊贼而已,迟早必败。”

    巴春说“合丹说的没错。”

    “末将也觉得如此,刘太平毕竟匪患,不会长久占据关中,必会烧杀劫掠一番,然后再进攻其他州县。”

    汪良臣这么有底气说,主要是因为阿里不哥以及那些守旧蒙古贵族对汉人的那一套不放在心上。

    合丹、巴春相互看了一眼,觉得汪良臣说的对。

    “刘太平他们必定会弃长安,而去攻打其他地方。”

    这才符合他们的思维。

    合丹说道“若如此,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现在汪良臣这边也已经有了六万兵马。

    他们计划收复失地,破了关中的刘太平。

    三人合计之下,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由巴春他们直接从延安府南下,从西北方向进发,必要时候切断刘太平西撤甘州之路,另外一路由汪良臣亲自统领绕道关东,主要是堵住刘太平东进之路。

    反观刘太平,他本来打算放弃长安,坚持东出。

    毕竟要守长安需要不少兵力,再说关中被忽必烈经略许久,有不少亲忽必烈的势力。

    刘太平放弃守长安,东出进攻关东,他要破坏忽必烈治下的州县,让忽必烈势力受到损害。

    所以烧杀劫掠是常用的手段。

    但后来手底下有一位谋士告诉他要打就要打长久一些。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抢到哪里就打到哪里。

    那样是不长久的。

    而且必要时候还应该争取宋国武器上的支持。

    毕竟宋国火器可是闻名天下的。

    他们这次的使命可是要逐步消灭忽必烈的势力,否则回去怎么和阿里不哥交待。

    于是刘太平听从了建议,便据守长安城,缓缓图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