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一十六章不上进的贱民!
作品:《明末草头王》 天才本站地址
清军的死穴,一直都是人数太少了
从来都没有变过
面对动辄几十万大军的敌人,清军的兵马数量是真的不够看。
历史上清军之所以能够入关占据天下,打主力的是几十万绿营兵,而非八旗。
绿营之所以有战斗力,是清军用战胜之后屠城放抢,以及立功就能抬旗作为诱惑支撑的。
所以,历史上的清军才能靠十几万八旗兵就夺得天下。
因为打主力的压根不是八旗,八旗最多只是督战而已。
而现在清军西迁到了印度,豪格却是赫然发现,这三哥家的百姓是一点上进心也没有。
就他娘的很无奈
清军以往屡试不爽的鼓舞士气的手段,严重水土不服啊
总而言之,也就是说,现在豪格手上连带八旗和旗奴的十几万战兵,基本上属于死了就没办法补充的那种。
26ks
他都把抬旗作为立功的赏赐给放出来了,那些贱民们的表现还是特么的没法看
要知道之前灭叶尔羌汗国的时候,豪格用抬旗和劫掠屠城作为奖励,可是使得叶尔羌汗国那些原本战力稀烂的战俘,迅速蜕变成勇悍的精兵的。
可现在到了印度
最起码在他想到给大军补充战兵兵力的方法之前,豪格是不愿意再开战了。
如果能靠和谈得到足够的好处,战争也不一定要打。
清军愿意和谈的消息传回白沙瓦城内,奥伦泽布汗也是松了口气。
今日一战清军虽然大胜,但伤亡也是有数千。
再这样打下去,大清胜利着胜利着就要灭亡了。
所以,奥伦泽布汗要和谈,豪格也是愿意的。
莫卧儿帝国沿海一线,不都是西方殖民者的殖民地吗
双方约定见面详谈,三日之后,白沙瓦城外,奥伦泽布汗第一次见到了留着金钱鼠尾的大清皇帝豪格。
看着眼前这个样貌不算好看,脸色青灰,黑眼圈很重,好像是纵欲过度的年轻男人,奥伦泽布汗叹了口气。
清军的战力太强,如果清军铁了心要灭亡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最终大概率要凉凉。
能和谈最好,大不了割地赔款,称臣纳贡吗
这业务奥伦泽布汗早就熟练了。
“想要和谈,你蒙古帝国必须向我大清俯首称臣”
“每年进贡白银三百万两,黄金二十万两,奴隶十万,宝石古董”
“并且割让德里以西全部土地与我大清”
自己就是败在他手上了啊
豪格骑在马背上,精神有些不振。
昨天晚上布木布泰那小妖精差点榨干他,现在腰子还在隐隐作痛,眼皮重的好似睁不开。
所以,双方有的好谈判的。
唇枪舌剑之间,不时的就会拍桌子拔刀,谈判的场面想到的爆炸。
清军半步不让,咬定了要德里以西的全部土地。
豪格狮子大开口道。
奥伦泽布汗没答应,双方开始了扯皮谈判。
清军兵力不足不想打了,莫卧儿帝国的军队又打不过清军。
莫卧儿王朝割让拉合尔以西全部土地给清军,但是每年朝贡数额要增加三分之一作为补偿。
清军也接受了这个条件,双方达成了共识。
清军班师回到可不里城,莫卧儿帝国也是撤兵到了拉合尔以东。
而这对莫卧儿帝国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德里是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如果把德里以西的全部土地都割让给清军,那德里就要变成莫卧儿帝国临敌的第一线了。
双方继续谈判,最终达成了共识。
原本豪格还打算开办科举的,可是他特么也不知道该考什么。
考四书五经的话那不是扯蛋吗
这特么是印度,四书五经这玩意估计当地的精英阶级都没有听过,完全没办法考啊。
清军经过这一战,算是在印度安定了下来。
正式开始了修养生息。
清军迅速派兵控制地方,先是劫掠一波,敢抵抗的屠城,然后才开始建立最简单的行政体系。
只不过如果考宗教学的话,豪格都找不到合格的主考官。
再加上印度的贱民们实在是不上进。想来想去,豪格也懒得废这脑子,便打算按照莫卧儿帝国的统治方式来。
把统治地方的权力交给高种姓贵族,大清只管收税好了
可科举不考四书五经又该考什么
豪格也不知道,总不能考宗教学吧
印度本土的文化,好像除了宗教学,也没有别的了
别看赵顺臣是个汉奸,但他也是儒家的士子。
在得到个人荣华富贵的同时,传播圣人教化,是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拒绝的事情
儒家重名利,虽然大部分人都是重利更多一些,但等到荣华富贵到了一定的地步,就都开始重视身后名了。
至于说科举
虽然豪格准备入乡随俗,不搞科举了,而是准备和地方高种姓贵族狼狈为奸来进行统治。
但由于豪格的心腹赵顺臣不断的在豪格耳边提起这事情,豪格便也没有拒绝,将事情全权托付给了赵顺臣。
可是,如果他能在印度宣传圣人教化,将印度这片化外蛮夷之地,变成儒家天下。
谁还敢说他是汉奸
就算是大汉的皇帝,也不能
赵顺臣想着自己投清做了汉奸,跟着大清西迁,背井离乡来到印度这种鸟不拉屎的化外蛮夷之地。
死后落叶也不能归根,说不定要顶着一个汉奸的身后名。
这对一个儒家士子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再加上,如果大清要搞科举,第一步不是别的,而是得有考生才行
怎么样才能有考生
当然是要宣扬圣人教化,传播儒家经典了
只要此事能成,将印度变成儒家天下,他赵顺臣非但不是汉奸,以后说不定还要被尊称一句赵子,或是赵圣
此事若能臣,他赵顺臣以后想要落叶归根,也不是不可能
每每想到这里,赵顺臣瞬间斗志满满,激动的要尿崩
至于说圣人教化和印度本土宗教之间产生的冲突该怎么办
呵呵,他赵顺臣背后可是有大清的。
头顶有大清的屠刀高悬,他赵顺臣要传播圣人教化,谁赞成谁反对
想着这些,赵顺臣每天忙里忙外,除去帮着豪格处理政务之外,就是筹备办学事宜。
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圣人经典四书五经广加刊印,募集资金开办学校,挑选聪明伶俐的贫寒农家子入学,灌输儒家思想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