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四章决议
作品:《明末草头王》 崇祯皇帝只感觉全身的力气都在这一瞬间被抽干了
脸上的表情变得异常痛苦,摆了摆手说道。
“全力赈济,万不可再形成流民了”
只是,连崇祯皇帝自己都知道,自己在说这话时,语气究竟是有多么的苍白无力。
不产生流民
黄河都决口了,怎么可能不产生流民
次辅施凤来在这时候站出来说道。
“陛下,山西布政使急奏,请陛下过目”
说话间,施凤来将他拢在袖中的一本奏折递到了崇祯皇帝面前。
就在这时候,大学士周道登开口说道。
“陛下,臣这里有一封山西巡抚的奏折,也请陛下过目”
王承恩上前,将两份奏折交道了崇祯皇帝手中。
崇祯皇帝翻开奏折,读完两份内容截然不同的奏折,原本惨白的脸色涨的通红。
他愤怒的将两份奏折摔在地上
“乱臣贼子,乱臣贼子皆是乱臣贼子”
崇祯皇帝无比愤怒。
两人截然不同的奏折,使得崇祯有一种别人是在戏耍他的感觉。
李德安上书
臣,山西布政使李德安冒死上奏,原平知县赵德全贪婪无度,唯利是图,侵占民利,草菅人命,任人唯亲,横行乡里。
毫无廉耻之心,不晓圣人教化
引原平刘氏起事,祸乱地方不可治也
赵德全罪不可恕。
代州知府安茂同带兵平贼,茂同有胆略,深入敌营晓以大义,贼军首领良心未泯,心怀忠义,幡然醒悟,愿投效于朝廷。
臣李德安百拜以闻,万望陛下定夺
唐文杰上书
原平刘氏,心怀不轨,私蓄甲兵,祸乱地方,知县赵德全闻之,意欲平叛,却力有不逮,陷入敌手只得以死报国。
代州知府安茂同监管不利,率部平叛,败于贼手丧师辱国,实在罪不容诛
且不顾朝廷威严,意欲招安刘氏贼子,实在是不顾朝廷威仪,断不可为。
请陛下发兵伐之,灭之以昭彰朝廷威严,震慑地方人心。
崇祯皇帝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他愤怒的心情,对着温体仁示意道。
“首辅看看吧,这两封奏折朕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决断”
温体仁捡起掉在地上的奏折,随意看了一眼,但他对里面的内容却早已心里有数。
身为内阁首辅,这些折子都是要过他的手的
但他却是心中早有想法,他可是被称为阉党的,施凤来和李德安皆是阉党中人,他站在那边就不用多说了。
温体仁做出沉思状,思虑片刻之后开口说道。
“老臣不敢说”
温体仁低下头去,眼底却是闪过一丝晦暗的光。
崇祯皇帝叹了口气,语气缓和的说道。
“国势如此,谁也无可奈何,首辅有何不敢说的”
温体仁咳嗽了好几声之后说道。
“那老臣便斗胆说了,招安最好”
“现在朝廷到处用兵,实在抽调不出军队来对原平进行围剿,既然原平刘氏有接受招安之意,朝廷便答应了吧。”
“随便给他一个武职,调刘氏的兵马入洪承畴大营,跟随洪承畴剿贼,为国出力就是”
崇祯皇帝颇为意动。
周道登闻言,却是一步走出来说道。
“陛下不可,原平刘氏杀官造反,实在是不将朝廷放在眼中,若是不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如何能够震慑后来者”
崇祯皇帝又动摇了,似乎是赞同周道登的说法。
温体仁却是在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之后,开口说道。
“黄河决口了”
他虽然没有明言,但几乎所有人都懂了他的意思。
黄河决口意味着什么
意味这整个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一带化作泽国,就算是朝廷尽力赈济,也肯定会产生流民
流民一起,不用多久流贼也就该兴起了,朝廷要调一批军队入河南山东以防不测,也就掉不出大军来进山西剿贼。
原平刘氏一战打灭了五千官军,想要剿灭他们要多少大军
朝廷现在可调不出来
崇祯皇帝不再迟疑,同意了温体仁的看法。
“就按首辅所言来做吧”
“招安原平刘氏,封赏刘氏家主刘同理为礼部七品主事,调入南京礼部,即刻上任。”
“封赏原平刘氏刘易为鼓山卫千户,赏银百两,率部入洪督军中听令行事,许原平县自治以养兵”
崇祯皇帝十分果断的下令道。
招安刘氏,然后封赏刘家家主为礼部主事,调入南京,一是作为封赏,二是将刘同理当做人质,以免刘家降而复叛。
调入南京,则更是说明如此,众所周知,南京就是大明官员的养老院,几乎没啥实权。
把人调到南京,几乎就相当于软禁
那为什么崇祯皇帝要选择刘老爷做人质,而不是刘易
原因很简单,在他看来,刘家真正说了算的是刘老爷,控制住刘老爷,也就控制住刘家了。
至于说,刘易究竟有没有能力,掌控刘家的那只颇为精锐的昭武军,崇祯皇帝不在乎。
甚至是他觉得刘易掌控不了更好,正好在调入洪承畴属下之后,让这只精兵归于朝廷控制。
这样一来,用一个南京礼部主事的无实权官职,换了一只精兵,在崇祯皇帝看来是很值的,反正南京的官职不值钱。
就算是刘易能够掌控住昭武军,崇祯皇帝也无所谓,刘易他爹还在南京,还在大明手上,不怕他会降而复叛。
而划原平县许昭武军自治,一来是崇祯皇帝给刘氏养兵之用。
反正朝廷是肯定不会发给昭武军一分一毫的军饷,划一个县给昭武军让昭武军养兵,也就是应有之意。
二来则是用于千金买马骨,让那些成了气候的流贼大寇们都看看。
看吧看吧,朝廷对主动接受招安的叛贼还是很不错,又是封官又是保留兵权,又是让你们继续养兵的。
都还等什么呢,快来主动向朝廷投降吧
议事结束,内阁诸公离开了紫禁城,崇祯皇帝却是再也无心睡眠。
并不是因为招安刘氏昭武军的事情,而是因为黄河决口。
招安刘氏对崇祯皇帝来说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必太放在心上。
一只想要被朝廷招安的叛贼,对大明的危害是很小的,不必他过多的操心。
但黄河决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个搞不好,又能出一个席卷数省的流贼大寇
第二日,太和殿
御阶之前,百官朝拜。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崇祯皇帝坐上了龙椅,然后示意百官平身。
“百官平身”
百官纷纷站起来,准备开朝会议事。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二字取自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有明一朝,太和殿是举行各种大典的地方。
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太子,授命大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的大朝会,都在此举行。
百官们背南向北,分文武两列站立。
文官一列,为首的是内阁诸位大学士,温体仁,施凤来,周道登等人都在其中。
武将一列,为首的则是大明英国公张之极,末代英国公是他的儿子张世泽,于甲申国变中力战而亡。
接下来是成国公朱纯成,定国公徐允祯等人。
但是和末代英国公张世泽殉国,力战而亡不同,这两货都是在北京城破之后投降闯军。
李自成看不上,然后被杀了的
就很尴尬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现在的司礼监掌印王德化,尖着嗓子喊道,仿佛公鸭在叫。
这货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甲申二月,受命尽督内外军。
三月,闯王李自成陷北京,王德化开德胜门迎李自成,当时朝廷文武百官囚服立午门外,上笺劝进。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