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9梁章 梁祝(八十三)

作品:《[综穿]莫名成了金大腿

    小世子是在傍晚醒的。

    醒来后就嚷嚷着要喝水。

    等喝完水才发现身边都是陌生人, 顿时吓得大哭了起来,直到范婉出现了,他才止住了哭声,许是小时候见过范婉, 对范婉还有些印象, 所以显示仔细看了看范婉,然后就手脚并用的爬到了范婉怀里求抱抱。

    范婉对孩子向来耐心。

    小世子说到底也不过三四岁的孩子, 突遭大难, 心理脆弱些也能理解, 范婉扯不开, 干脆就将他抱在了怀里。

    小世子这才仿佛找到了能够托付的人一般,安静了下来。

    宫女奉上好克化的饭食, 其中就有一碗热羊乳, 这是范婉特意交代了的,整个宫里, 也就她哪里养着羊妈妈,也恰好三皇子最近回了凤栖宫,羊妈妈的羊乳有些滞销, 如今多了个孩子, 也算是有了去处。

    等皇帝终于忙完了,已经很晚了。

    宫门悄悄的开了又关,紫宸殿的院门却是重重落锁了。

    皇帝洗去满身的疲倦后, 又重新来到偏殿, 然后就看见范婉一手抱着过着皮毛小斗篷的孩子, 一手举着一本书,一边在屋子里来回转圈,一边垂眸看着书。

    能这样一心两用, 抱着孩子还有余力看书的,恐怕也就只有国师了。

    “怎么不放在床上睡”皇帝蹙着眉走到范婉身边,用眼神示意叫人将孩子抱下去。

    却不想被范婉给挡了“不必了,我抱着把。”

    然后才跟皇帝解释“这孩子受了惊,谁也不肯跟,之所以只亲近我,有可能是因为当初在梁地时,我跟他接触过一段时间的缘故。”

    皇帝掀开斗篷看了一眼,却见孩子猛然瑟缩了一下,将脸愈发埋进范婉脖颈,可见其依赖,不由叹了口气“遥想当初,五皇兄多么意气风发,朕与母后虽有父皇维护,可到底前头几个兄长已经成年,又得名士大儒教导多年,所以日子过的胆战心惊,哪怕后来登基了,这些个兄长依旧能给朕心里添堵,谁能想到,当年声势最为强盛的梁王,如今黄土一坯,妻妾儿女一应皆无,只剩下一个稚儿。”

    表情唏嘘不已。

    范婉对皇帝的心情无法感同身受,毕竟她原本就是个孤儿。

    所以,她的问题很直接“这孩子怎么办”

    皇帝沉吟,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开口,毕竟他也没想好怎么办,其实最好的办法是留在宫中,毕竟是梁王遗孤,甭管他们兄弟俩以前怎么斗的跟斗鸡眼似的,如今斯人已逝,一切恩怨也该随着梁王的死而消弭殆尽。

    “先留在宫里养着吧,等到十五岁,就开府别居,京师里的梁王府虽然有些破旧,但修缮一下还是可以住的,再说了,还早着呢。”

    等到这孩子出宫建府,还有小十年呢。

    有了安排就好。

    虽然答应了梁王世子照顾小世子,但她也说过,跟在她身边就只能做一个小道童,只有留在宫里,才能继承梁王的王爵,再说她如今也在宫里住着,时常可以看见,也不算违背诺言。

    梁地乱了的消息,次日就传遍了。

    普通百姓听了一耳朵,觉得很是遥远并不关心,但大大小小的世家心就开始揪起来了。

    为何

    因为每一个藩地,都有世家的旁支。

    就比如前些年因为瘟疫死绝了的梁王城王氏,就是王氏的旁支,而且是上一代嫡支中分出去的旁支,和现在的嫡支是堂兄弟的关系,可见是极其亲近的,可就因为瘟疫,一家子几十口人全死了不说,还不国师一把火,把院子都烧了个精光,原址还被立了石碑林。

    是,石碑林这事儿办的叫王家很有些面子。

    可问题是,那一整个旁支,落了个尸骨无存。

    王家对国师心中不满,面上却还得表示亲近,别提多怄了,若说两年前,旁的世家还在私下偷偷看王家的笑话,如今却是一点儿都笑不出来了。

    怕人活着,又怕人死了。

    活着若是关了坞堡奋死抵抗也就罢了,怕就怕没了骨气,投靠了敌方,如今天下大定,不是揭竿四起的时候,若日后各地藩王逐鹿中原,一起朝京师发难,那投靠了叫做投资,如今投靠了那叫背叛。

    若真叫人拿了这个做文章,脊梁骨可就断了。

    这种行为可比什么嫁女儿入皇室严重多了。

    一时间,整个京城的世家都动了,别的什么都不谈,先派人偷偷潜入梁地,看能不能先把自家的人给迁出来,至于旁的还是先不说了,把人迁出来要紧。

    世家的反应并不低调。

    皇帝看了也只冷笑一声“你瞧瞧这些人,平日里高喊为君分忧,如今真有了事,惦记的却是自己的家族荣光,世家风骨呵,多好听。”

    可到底不过一群自私自利之人罢了。

    范婉叹息。

    世家吧底蕴是有的,但是也有点投机分子的意思。

    战乱的时候,兄弟几人各为其主很正常,当然,他们也是真心觉得自己的主公能够问鼎天下,最后若是主公失势,回乡种地,亦或者马革裹尸,他们也是心甘情愿,但只要有一人投机成功,那么所有旁支,当倾尽全族之力,巩固世家地位。

    “陛下何至于这般说,世家的衷心,我从不怀疑,只是家族枝繁叶茂,底蕴深厚,不正是因为他们对亲族的不抛弃不放弃么只不过世家兴衰是随同王朝更迭而变化,陛下只需稳定朝纲,待王朝持续千年万年之时,届时天下世家更迭,便尽数掌握在陛下之手了。”

    这话说的好听。

    皇帝听了也不由恍惚,随即又有些茫然。

    他知道国师的意思,无非是只要王朝稳固,一直强盛,世家总会有衰弱之时,到那时,天下有多少世家,世家在朝堂中占据多少席位,且看皇帝怎么想了。

    “你似乎对世家并不在意”皇帝恍惚半天,才陡然想起,眼前的国师其实也是世家中人,如今却说出这样在世家中堪称大逆不道的话来,这到底是为何呢

    范婉坦然点头。

    “世家之大,枝繁叶茂,有嫡有庶,嫡支旁支,有过的好的,自然也有过的不好的,世家当真就是铁桶一块么平庸者当真心甘情愿为旁人让路么丈夫当真喜爱门当户对的贤妻么我看不尽然。”

    范婉垂眸,随手将手中的书往旁边的小塌上一扔“说到底,不过是规则之下的人性百态罢了,可若是不遵守规则呢”

    不遵守规则

    那自然是天高地阔,无所畏惧了。

    皇帝霎时间眼睛发亮的看着范婉,他知道了,国师之所以活的这般肆意,便是因为他不遵守谢家的规矩,而他的父母不知为何,竟然也默许了他的行为。

    范婉知道,小崔氏是怕他女儿身暴露,而谢必琮则是因为真心不喜爱这个儿子,但落入皇帝眼中,却觉得,是因为谢必琮本身对谢氏一族是不满的,但由于本人过于没用,不敢反抗,所以将一切反抗的期待,放在了儿子身上,如今又有了年幼的小儿子,家中有了承嗣之人,更是无所顾忌的放纵大儿子出去浪了。

    越想越觉得是这个原因。

    再加上国师确实有点儿神异,那谢必琮岂不是更加不敢阻拦了

    皇帝虽然还没想好怎么分化世家,但得知世家中也不是没反骨的后,心情骤然开朗,就连大朝会上都和悦很多,第三天就把前去平叛的人给决定了,由屯骑校尉张比迁统帅,率兵五万,前往梁地平叛,另又点了两个校尉负责粮草与辎重,当天下午,五万大军就整装出发了。

    就在大军出发后不久,突然谢家传来丧报。

    谢家那个病歪歪了二十年的大公子去世了,只留下妻子卢十一娘,由于身体不好,二人膝下并没有子嗣。

    谢家嫡支大公子病逝的消息一出,京城原本因为梁地战事而起的紧张骤然松散了些,各家忙着上门去吊唁,回来还要成群的说一些小话。

    若是平时开个宴席大家伙儿聚一聚也就罢了。

    可如今战事紧要,再歌舞升平好似不大好,干脆一个个的打着为国祈福的旗号,跑药圣宫去私下聚会去了。

    也正因为此,苏宝珠得了第一手情报说是人都瘦脱相了,这卢十一娘也是可怜。

    是啊。

    卢十一娘这辈子可算是被皇帝给毁了。

    要不是皇帝突然开口要求娶世家女,卢家也不可能为了着急嫁女儿,把卢十一娘嫁给病歪歪的谢大公子,明明好好的嫡出小姐,如今过的却不如家中的庶出女儿。

    庶出的哪怕嫁的差了点,好歹丈夫四角俱全,甭管日子是否清贫,但夫妻俩力气往一处使,总不会过的差。

    鸳鸯失伴,总归是一场悲事。

    不过,这谢大公子我觉得死的蛮蹊跷的。

    这怅惘还没消失,苏宝珠已经转了话锋了说者无意吧,但我听了心里直打鼓,说是那谢大少爷死相不好看,早早的封了棺,棺材上用了九根银钉,外头的椁上更是用了四十九根这听着怎么这么渗人呢不会半夜诈尸把,还用银钉。

    在苏宝珠心理,银钉那是驱邪的,在西方,更是用来对付吸血鬼的,所以说到银钉,自然而然的往神神鬼鬼的方向去想了。

    范婉却想的更多你是说他的死相其他人都没看见过

    没有,据说连谢三夫人都没看见。

    谢三夫人

    这位的丈夫可是嫡支中官职最高的,有点类似于崔二爷那架势。

    可偏偏谢大公子的遗体,连这位的妻子都没亲眼看见过。

    这就有点奇怪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