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1章 争执

作品:《逃荒生存手册

    在族人们看来, 炖肉花用的时间委实太久,他们都迫不及待想要吃肉喝汤了。

    王宝兴吩咐道“先给出力气的人盛,多盛些肉。”

    前后两波出力气的人加起来有四十几个, 由于肉多是小肉丁, 即使有大骨头, 也被细心的妇人将肉沫剔除,至于剔除的骨头也没有浪费, 而是一道炖进汤里, 好歹出个味。

    一层肉丁沉淀在碗底下,光看着就让人眼馋。

    崇文是第一批拿到肉汤的, 他用筷子搅动碗里的肉, 别说, 里头真不少哩。

    木槿跟崇文挨的近, 清楚看见他碗里四分之一全是肉, 看来车队里显然考虑到他们这群出力气的人,有给他们补补的意思。

    崇文不舍得自己吃,他把碗递给爹娘“爹,娘,你们先吃。”

    外面下着鹅毛大雪, 极度寒冷,山洞里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能有碗热乎肉汤喝可谓是了不起的享受。

    由于王家粮食充足,倒不像许多没有粮食的人家连孝道都不顾,崇文得到好东西最先想起爹娘。

    王宝山把肉汤推给崇文“你刚受过冻,赶紧趁热喝了去,我跟你娘等会儿自然能分到。”

    王李氏在旁边不住帮腔。

    崇文受累最大,可要好好补补, 不然身子咋熬得住。

    见到爹娘坚定拒绝,崇文才端起碗喝汤。

    至于里头数目众多的肉沫,他打算留到最后吃,好吃的要放在后头。

    崇文才喝下两口,木槿她们也挨到了。

    碗底很烫,不过这点子烫和吃肉喝汤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木槿凑近碗口细细嗅去,味道可真香啊。

    她碗里的肉要比崇文少些,不过终究还是有的。

    木槿用喂双胞胎的勺子把肉舀出,放进王宝山夫妇碗里。

    半年多时间,家里绝大多数时间吃干巴巴的糯米粉,顶多有粳米粥改善下伙食,对蛋白质、矿物质还有维生素的摄入极少,难得有机会吃到肉,她赶紧给爹娘些。

    他们的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妥妥的老人,木槿明显感觉到他们的体能无法支撑艰苦的逃荒旅途,现在能多补充点营养是一点。

    木槿动作很快,显然没有留给王宝山夫妇拒绝的机会。

    中途王李氏甚至还想把碗里的肉再舀给木槿,被木槿给躲开了。

    她有空间里的牛奶以及罐头,所以身体没有因为过于密集的逃荒旅途显示出明显的衰败迹象,然而家里人却只能靠糯米粉勉强支撑,此时她不能不考虑到这些。

    除却像崇文那般出力气的,其余人皆分到一碗肉汤,再馋也舍不得大口喝掉,他们或小口小口呡着或用干粮沾肉汤吃,吃的有滋有味、满嘴油光。

    崇文怕让别人把肉都给抢去只留给自己肉汤,他喝的速度格外快,不一会儿就把整碗汤给喝掉,至于里面的肉,他几口塞进去,舍不得咽掉,在那儿反复咀嚼起来。

    崇文很快就打了第二碗汤回来,他这回总不像刚开始般狼吞虎咽了,反而拿馒头沾汤吃。

    他许久没有吃过这般美味的食物,本来天寒地冻出去找人还让自己险些冻僵的恼怒烦忧通通消失,只余下对于食物的享受。

    另一边,昏迷不醒的平安也分到两碗肉汤,他婆娘一道给他端回来,然后用勺子喂给平安吃。

    平安虽说身上的热还没有完全消去,但比刚回来时好多了,就着勺子慢慢把肉汤喝下去。

    “吃肉就好了,吃完肉没病没灾”平安娘在旁边不住念叨说。

    即使在好年成,他家逢年过节才有机会吃上口肉,除非家里人病的太重才会出去割点肉吃。

    在村民们眼里,有病吃点肉就好了,过于严重的话才会请钱大夫过来瞅瞅。

    木槿先将肉汤喂给吉祥如意些。

    双胞胎长这般大还没有尝过肉味。

    当初在王家村,倒有机会吃肉,但那时候双胞胎太小,木槿怕她们消化不好没敢喂,等到去逃荒,只在王宝兴家驴被渴死时,才吃到回肉,驴肉不仅没有经过处理,还因为缺水只能用火烤着吃,以至于双胞胎再次错过。

    这回喝些肉汤倒不碍事。

    她把肉汤挨个喂给如意吉祥,姐弟俩倒还很配合,加起来喝了小半碗才停止。

    至于剩下大半碗汤,则由木槿给解决掉。

    她意犹未尽地咽下最后的汤,本以为没有自己的事了,却没料到后面还有意外之喜。

    给崇文他们盛完第二碗,锅里还有剩余,王宝兴把有孩子的人家叫过去,多来的分给孩子喝。

    木槿又分来大半碗,可把她高兴坏了。

    本想再分给王宝山和王李氏点,奈何他们已经把碗筷收起来,倒没有木槿发挥的余地。

    王李氏还警告崇武不准喝姐姐给的肉汤。

    “你快自个喝了吧,上碗喂完孩子已经不剩多少了,你也该补补,别净冒傻气。”王李氏说。

    她不知道木槿有空间的事,只觉得这时候还把肉拿出来就是冒傻气的行为,她总想着木槿能多为自己打算打算。

    不像木槿家一团和气,甚至在互相谦让,队伍里不少人家因为肉汤开启了口舌官司。

    人人都想着自己能多分上口肉汤,比如疙瘩家。

    疙瘩娘喝完自己的肉汤之后尚不知足,她眼馋儿媳和孙女们的。

    在疙瘩娘看来,丫头片子净浪费粮食,路上这般荒凉,连个庄稼的影子都瞧不见,而且现在又整日下大雪,说不准就和老人们口中百年前的场景一样,会持续好些年。

    她家虽然有糯米砖,至少能支撑个两年,却也不得不为长远打算。

    家里的香火要靠孙子们传下去,所以唯有想方设法从孙女儿媳的口中扣出粮食来。

    见婆婆想把闺女分到的肉汤收回去给儿子,疙瘩媳妇脸子很快就拉下来。

    她本是个老实妇人,可路上见多了搏命抢粮食的事,又被婆婆逼到绝境,逐渐硬性起来,脸皮也比以往厚很多。

    她早已不再惧怕和婆婆吵嘴。

    “给哪个不是喝反正都是从你肚子里爬出来的。”

    相比于儿子,许多人更加轻视女儿,王宝顺家为了养活儿子而把闺女卖掉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疙瘩媳妇当然也更重视儿子。

    然而她做不到像王宝顺夫妇般丧心病狂,手心手背都是肉,疙瘩媳妇在宠儿子的时候也要保住女儿的活路。

    两个闺女本就就受苦,儿子能坐在疙瘩拉的木板车上歇脚,闺女却没有资格,小的靠她背着,大点的则靠自个走,相比于儿子,两个闺女能活下来格外艰难,她这个当娘的总不能看着她们撑不下去。

    听见婆婆的话,疙瘩媳妇奚落她“俺不像你那么黑心,做不来把闺女饿死的事,该谁的就是谁的”

    自打第一回跟婆婆呛声,疙瘩媳妇仿佛再没有任何惧怕,欺压她数十年的老虔婆不过如此,反正已经撕破脸皮,干啥还忍气吞声,当然是回呛过去。

    疙瘩娘嘟囔几句,便气冲冲走了。

    要搁还在王家村,她关起门后有的是法子整治儿媳,不过儿媳现在翅膀硬了,疙瘩娘清楚记得儿媳上回拿菜刀追着自己砍,可把她给吓了个不轻。

    疙瘩娘奚落归奚落,却再不敢像在王家村时欺负儿媳。

    还有人家觉得自己碗里的肉比旁人更少,脸上几乎写着不乐意三个大字。

    在资源有限的时候,人难免会更加计较,哪怕只有两颗小肉粒也是了不起的好东西,光想到自己比别人少了,心里就跟滴血似的。

    当初怕分配不好惹人闲话,王宝兴特地嘱咐妇人们盛的时候注意些,而且不准给自己家里人盛。

    妇人们也听话,盛饭时先将锅里的汤给搅和搅和,将勺子伸到锅底舀上半勺肉,然后再舀肉汤,直到把碗装满为止。

    王宝兴选了队伍里三个老成持重的妇人干这个活计,加上不能给自己家人盛肉,所以每碗不会相差太多。

    毕竟自己在盛饭时不公允,别人也能那般对自家人。

    然而人又不是秤砣,总不能一丝一毫都不差,那等爱贪便宜的人,见到此次没讨到便宜,就跟有无数只蚂蚁在挠,浑身不得劲。

    王宝兴怕惹人闲话说他谋私,盛饭时不光自己没插手,也没让他婆娘还有老四家插手,而且当初他怕出问题,就站在锅旁边盯着。

    反正王宝兴没有看出有什么不妥来。

    他把嘀咕的人叫来问“那你觉得给你少盛了”

    “可不,俺碗里的比榆树少老多了。”

    他家三个兄弟没分家,出去找人的活计都是由家里长子来干,他本来就眼馋兄长分来的两碗肉汤。

    结果见到同样没有出去的榆树碗里肉也比他多,顿时嘀咕起来。

    榆树总没有出去寻人吧,凭啥分的肉比自己多。

    想着想着就拐进死胡同,原本可能只少个两小块肉,被他反复想,居然被想成少了很多。

    “你胡吣,俺盛的时候可小心啦,榆树跟俺非亲非故,俺干啥多给他盛”

    盛饭的妇人听见动静赶紧跑过来,若她没注意到,恐怕要被人家泼上盆脏水。

    她盛饭时生怕给这个少盛了那个多盛了,每回把肉舀进碗里都会特意瞅瞅里头有多少,谁想到如此小心还要被人说道。

    妇人并非逆来顺受的性子,当着族长的面与那人争执起来。

    而男人,在经过数次自我想象与记忆加工之后,把自己也给骗了过去,他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碗里肉比别人少很多。

    两边各有各的理由,把王宝兴烦的头疼不已。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