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吉轝出月华门下

作品:《大清紫袍

    截完发辫,嘉庆着丧服落了座,叫那彦成、戴衢亨上前准备拟旨。常寿端上来一碗,被他一把推开。

    “当下几件大事要办,先说服制”他环顾众位枢臣,嗓音带着嘶哑。

    “虽然皇考有遗命,以日易月,持服二十七天而除。朕深受皇考教诲,在诸兄弟里最为钟爱期望。亲授大宝以后,孜孜训政又三年有余皇考对朕高厚深仁,非自古帝王灵柩前即位者可比。”

    嘉庆背着打好的腹稿,特意盯了和珅一眼,随即看向窗外。

    和珅想起来,宣布为皇太子的前一天晚上,他亲自向皇上献了玉如意。皇上没忘了他的拥戴之功啊他眼巴巴地看着皇上。

    西暖阁外面,一群太监和内务府的人在搭架子撤宫灯、天灯、万寿灯。身穿白衣头系白帕首的宫眷们正纷纷往正殿来。豹尾班侍卫五步一人,立在窗下。

    嘉庆收回目光,接着说

    “即使持服百天,朕也觉得日月易尽,哀慕无穷。朕决意恪遵古制,敬行三年之丧。期间郊庙祭祀大典,应该怎样派遣恭代,怎样亲自行礼,另外还有臣民的服制。你们诸王、大学士查了旧例,议来请旨。”

    他转向那彦成“照朕方才说的拟旨。”

    接着,拟定大行太上皇的庙号,谥号。

    由于乾隆帝在世时有旨意,万年之后庙号称“宗”,嘉庆说“按谥法,肈纪立极曰高,敬上庙号为高宗。”

    他毫不掩饰对戴衢亨的器重。

    “衢亨,你负责起草这份谕旨。应上的尊谥徽称,大学士,九卿稽查旧典请旨。”

    嘉庆没有把依庐选在离军机处近的西路,而是将离毓庆宫、九卿朝房近便的上书房做了依庐。这里紧挨着东华门,可以马上召见

    递牌子的臣子。

    “朕在上书房席地寝苫。睿王、成王、仪王、和相、福尚书,你们就在这里剪发成服,日夜守灵。有应办事件,到上书房依庐请旨。”

    最后,他不动声色地说“和相在宫里主持大丧,步军衙门暂时交绵恩统领。著绵恩统一号令兵士,戍卫京师安宁。”

    乾清宫的东西两庑挂了白布帘,宫门口建了丹旐,正殿里设白帷幕,布置几筵殿。

    皇贵妃以下的宫人们陆续哭着进了殿。殿外的丹墀上站满了一身缟素的诸王公福晋、夫人、郡主、县君。女眷们发出嗡嗡的哭声,酝酿情绪等着哭临。

    薄暮时分,大行太上皇在乾清宫大敛,陈奠设幕。京师千百座寺院、道观钟声齐鸣,沉闷的德钟声响彻京城。

    吉轝装进梓宫,嘉庆帝跺脚大哭。乾清宫的女眷们山呼海啸般地爆发了,她们尖厉的,撕天裂地的哭声直冲上云端,把震耳欲聋的钟声远远抛在了后面。

    夜色下的乾清门、景运门、隆宗门外万千缟素,自王公以下各级朝廷官员、带品级的旗人男女,挤得水泄不通。紫禁城内外哭声沸天。

    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奠献举哀完毕,和珅等五人守灵。嘉庆在内阁,军机,索亲王、御前侍卫、太监们的簇拥下回了上书房。

    乾清宫太监忙着把五位王大臣的铺盖从他们的值房搬来。三位王爷和和珅、福长安传内务府掌仪司、礼部祠祭司、光禄寺、鸿胪寺堂官进乾清宫;布置下去,准备皇上明天朝夕日中三次祭奠。

    子夜时分,御膳房送来素馅包子,粳米粥。睿亲王招呼诸位王大臣。众人都饿得前胸贴后背,风卷残云一般吃起来。

    和珅咬了一口包子,皱着眉头放下不吃。他勉强喝了一碗粥。大丧的草率让他始料未及,白天出错也使他心情坏

    到了极点。

    看来皇上知道了养心殿的事可是,皇上的眼神似乎没有问罪的意思,甚至还不忘他的拥戴之功。绵恩暂时接任九门提督,京师戒严也是题中之义。他在宫里自然顾不上外面

    “步军衙门兵士”和珅想起来上千名兵士还在自己府上充当着杂役,更加不安了。他下意识地站起身,去太上皇灵柩前跪下行礼。

    金黄色的梓宫高大,肃穆,散发着金丝楠木独有的清香。这味道和珅再熟悉不过,可里面的太上皇再也不能醒来了。他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陌生起来,失去依靠的孤独,惊慌,恐惧开始在他心里蔓延。

    永瑆、永璇似乎仍沉浸在皇父辞世的悲伤之中。两人身份贵重,平日和大臣少有来往。看太监铺好了被褥,永瑆倒头就睡,永璇也默不作声地躺下。

    “致斋,睡会儿吧,天顷刻就亮了。”睿亲王见和珅在殿里来回走着,关切地说。他懂得惜福,吃饱后在西次间走了一会儿,已经躺下。现在,他正挂念襁褓里的第九个儿子。想到颁发遗诏前要日夜守灵,他倒吸一口凉气,懒得再说话,自顾睡去了。

    户部尚书福康安一样心事重重。和珅想同他谈几句排解烦闷,怕打搅了两位王爷,也就打消了念头。

    “一切等办了大丧再作计较。”想到三年无改之义,和珅勉强安慰自己。

    他躺下小声说道“诚斋,养足精神要紧,户部的事情多着呢。”福长安哭丧着脸,一手扯过棉被,胡乱盖住了身子。

    正是黎明最困的时候,大殿里坐更的太监都依着金柱打盹,乾清宫沉寂下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