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步一个脚印

作品:《仙囚

    花不语,默不言,开春了。

    有一年轻身影朝着西厥州以南行去,因为他要下中原。

    这会儿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薄薄的,一点儿也不厚,应该只有廖廖数页的样子,但阳生子的两颗大眼眸子看得是聚精会神,一点儿也不敢马虎。

    这本小册子是之前自己刚出荒日废土禁地时,蜀山掌教无崖子赠送的。

    当时自己是想推辞不要的,但奈何这位蜀山大掌教的脸色见自己没有要拿的意思,顿时黑着个脸,好像有一种送嫁妆的意味,不要也得要

    所以阳生子只能乖乖伸出手接下这本小册子。

    听掌教说这本册子是专门用来养气的。

    也就是用于中正调和气息杂乱不堪之用。

    乍一听,这里面好像对阳生子没什么大的作用,可实际的作用还挺大。

    除了中正调和阳生子体内五种气体源流之外。

    还可以凭此经录慢慢修,慢慢修。

    以后不用再到处找气体源流去吞就可以养化天地灵气之用。

    不过要抽丝剥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然后等到自己气海又装满足够的气,他就便可以冲击应天大境不惑层次。

    难,很难。

    修道之路,樊天而行,不是每个人都那么顺利。

    每个修行人的大道都不好走。

    尤其是像阳生子这样逆天命格的狂悖之徒。

    只要想活下去,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天争命。

    自己若还要想继续升境,除了气海所需之灵气外,还需要明悟自己的道,再加上自己的武学功法,三者缺一不可。

    但年轻人他一点不气馁,也不慌,咱一步一个脚印走,踏踏实实地磨好每个小境界。

    而蜀山掌教无崖子赠予阳生子的这本小册子,便能帮阳生子聚气再养气,自己这便算是踏出了第一步。

    典册的名字叫云水望经录。

    阳生子两颗大眼眸子一直盯着的经文是这样描述的。

    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

    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

    是以缀虑裁风,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

    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

    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

    思不环周,牵课乏气,则无风之验也。

    昔潘勖锡魏,思摹经典,群才韬笔,乃其骨髓峻也。

    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乃其风力遒也。

    能鉴斯要,可以定文,兹术或违,无务繁采。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远远地这么一看,年轻人阳生子之所以这么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原来是这么个原因。

    天下武学,剑经,刀谱,心经以及心法等等这类的修身乏陈之物。

    无一例外全是这么些个字,什么生而知者,者者生之,全是些晦涩难懂的字。

    所以阳生子才盯着上面的每一个字去看,漏少一个字或许就是漏少了一个步骤,这可在修行一途上是大忌讳,一点儿都不敢马虎。

    阳生子只是稍微看了这么些字眼,脑袋好像

    就嗡嗡嗡的,似有所感。

    这望经录所述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吸气,闭气,养气,呼气。

    化繁为简

    阳生子随即轻坐在地上,吸一口气到下丹田,可浅吸,可深吸。

    然后开始闭气,可久闭,可短闭。

    闭气时间因每人体质不同。

    假若把自己能闭气的最大时长比作是十成,自己可闭至十成,或九成,或八成,或一成,也可以只短暂闭住几十个呼吸的时间。

    甚至是可以不去特地要求自己须闭气多久,轻松、自然、缓慢地吸气与呼气也可,但这个步骤却是千万不能忽略。

    起先可先采用久闭的方法,容易见效,以提升练功的动力,熟练后则采用短闭的方法,轻松自然,效果更佳。

    闭气的过程中,观想吸进来的这团空气,吸入抵达下丹田时,转化变成了一团能量,被你的下丹田所吸收。

    小册子上说,养气的这个过程称为采气,也叫纳气、聚气、凝气、补气、化气。

    只见阳生子坐在地面,盘坐宁心,松静自然。

    唇齿轻合,呼吸缓锦。

    手须握固,眼须平视。

    收聚神光,达于天心。

    进入泥丸,降至气穴。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丹田气暖,肾如汤煎。

    气行带脉,炼己功全。

    眼观鼻,鼻观心,经丹田,下卵单,这时要嘴巴大张吸一下,意念上还要想经过尾骨。

    寻常之人可能有些难以理解,其实眼观鼻时要闭上眼才能观鼻,这时就知晓意念了。

    鼻观心时,要轻吸一口气,然后再将大部分轻轻的吐出,同时一小部分要下沉。

    再经丹田时要注意了,如过在气下沉时,气感在肚脐上三厘米时那是中丹田,在肚脐下三厘米时那是下丹田

    一般男修是要到下丹田,女修在中丹田。

    到达这里时,要反复的吸吐,直到下丹田有气感包满时止。

    修行界中的很多人不知气海丹田到何时才算包,其实也很简单。

    当感觉想放气生理上有反应的时候,这就算是真正的气感包满。

    当感觉纯了又有气来来源时,千万不要放。

    要轻轻一提尾骨,同时间再吸一下,天地灵气便被自己扯了下来。

    再到后背时又比较难了,此刻就要反复的冲穴位,每过一个穴位是有感觉的。

    这是一部打通小周天,也就是开了三窍,通了任督二脉,特别是现在天冷很有用,能取暖,如果脚冷就把气用到脚上,脚很快就会生热。

    但年轻人如今已是大修行者,三窍,任督二脉也是早早地便打通。

    只需以后依葫芦画瓢,照着今天的演练慢慢练。

    那么下一次气海所需的庞大的气机便可以慢慢地汲取,从而向着更强之路进发。

    最快更新器输入到进行查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