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 六全
作品:《夫君入伍后她开厂致富了》 630shu ,
六全是原来这个善堂里头最大的男孩。
他不记得自己是哪年生的,原来善堂的阿嬷说捡到他时他看起来才出声不到一周。
按照那样算的话,他今年差不多也有十五了。
小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挺幸运的,比起街上有些断手断脚的乞丐来说,至少他有吃有喝,能有个屋檐避雨。
善堂里也有很多比他大的孩子。
只是随着长大,比他大的孩子越来越少, 他问阿嬷,他们都去哪了
阿嬷只是告诉他跟着贵人享福去了。
他到底也不知道享的什么福。
直到有一天,他贪玩,出门走得远了,才从城北的桥洞里发现了一个他原来善堂里一起住的大哥哥。
被砍断了手,割了舌头,扔在那里。
大哥哥最后也没能活下来。
他渐渐明白了一些事情, 也在城中其他藏污纳垢的角落发现过别的消失的同伴的身影。
最后都不见了, 像是从来没有存在过一般。
花楼里的柳叶姐姐告诉他, 不要相信这些贵人们的善心。
因为很有可能,这些善心并不是给他们这些蝼蚁的,而是给其他贵人们看的。
柳叶原来也是善堂的姐姐,只有一天忽然消失了,后来便成了花楼里的姐姐了。
再然后,听说是得了急病,没了。
后来他逐渐摸清了规律。
若是善堂里头的人数超过了一百人,那么年纪最大的几个人便会被接去“享福”。
男的被赶去做苦工,女的被卖了,不知去向。
像柳叶那样还能留在京城的都是少数了。
安乐侯府赶车的下人闲聊,叫六全不经意听到了。
“这善堂里吃饭的嘴一多,花销又要变大了。”
六全才明白,原来是因为候府缺钱啊。
他年纪小不懂事,只以为自己不吃善堂里的东西就成了。
于是他带着几个小的在外头做零工,捡破烂,就为了混口饭吃。
可是还是不成。
善堂里不只他发现了这些事情, 二雪比他发现的还早,女孩子的直觉到底更敏锐一些。
但是没有办法,他们眼睁睁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越来越少,最后他们二人年纪变成最大的了。
他们也明白了,他们这里,匾上写的是善堂,其实读作奴隶。
他们自从进了善堂的门,就成为了善堂主人的私产,随他处置。
后来,安乐侯府倒了。
他们终于自由了。
但是除了善堂这个宅子,他们无处可去。
城中各处桥洞、破庙都是有主的,若是他们去,那群老乞丐会追着他们打。
若是只有他们几个大的也就罢了,偏偏还有几个刚断奶的小的。
六全和二雪商量,暂时还不能搬,怎么也得等几个小的再大点,等他们再攒些钱,好赁一个能住下这么多人的屋子。
他和二雪年纪最大,还没成年便像是已经当上爹娘了,身后几十张嘴嗷嗷待哺,等着他们两个拿主意。
牙人叔说,这宅子迟早得被租出去或者卖出去,让他们早做打算。
这些日子,也确实总能看见牙人叔带着各色的贵人来来往往。
若有人来了,他们便收拾好痕迹,装作这里无人住的样子。
他们冷眼旁观着,麻木地等候着最后无家可归的命运。
那天牙人叔也带了人来,他们躲好了,却没注意根奴还傻愣愣地站在那。
他和二雪连忙将根奴拽回来,怕他坏了牙人叔的生意。
回来后,根奴含着手指,说“那位贵人长得好像仙女啊。”
六全回想自己瞟到了一眼,确实很像。
但是长得漂亮不代表心地好,这个道理他早就知道了。
他跟二雪说“这次可能要搬家了。”
可没想到,当天下午,牙人叔找到他们,说,不用搬了,贵人同意他们继续住下去,只是让他们住西边的屋子。
六全冷漠地想她图他们什么安乐侯府倒台之后,他们剩下的女孩寥寥无几,男孩年纪大的也少,多是还没有太大劳动力的小童。
牙人叔却道“这位夫人是个善人。”
六全和二雪对视一眼,谁都没有相信这话。
但牙人叔是个好人,总不会害他们,目前来看,有个屋子睡觉总不能变得更坏了。
再过一天,便来了三个人,两男一女,竟然是过来和他们一起住的,只不过住了东边的屋子。
和他们一起住,总不会像原来善堂一样了吧
至少,他们不担心晚上被他们堵了屋子,想来不会害他们。
二雪也说,先瞧瞧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那三个人领头的是个大块头,自称叫“贺丰”。
令他们惊讶的是,贺丰说他们不能白住,得替他们打扫院子。
这下,六全的心反而奇异地放下来了,不能白住才是常理,哪有人真有管这么多人白住的善心。
打扫院子不是个力气活,孩子们简简单单就能做好。
一天下来,六全也弄明白了这三个人的名字,另一个男人叫贺年,是贺丰的同族弟弟,女人叫小溪水,没姓,倒叫六全他们生出几分亲切。
只是这女人忒凶,总爱盯着看他们打扫的仔细不仔细。
不过每天早上,她都让贺年驾着车出去跟她买菜,回来便随意点着二雪几个丫头去帮她择菜。
这也没什么,住了人家的宅子,帮忙跑跑腿干干活也是常情。
可是她做完饭竟然叫他们一起吃。
贺丰见他还解释“我们家的帮工给干活都管饭,你们如今没工钱,日后给你们派下活来,便有了。”
六全和二雪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迷幻,这贵人有点傻,哪有给他们白吃白住的理
打扫院子又算得了什么活计,顺手就做了。
不过听他说以后会有活找他们,便又安下心来。
活计他们经常干的,帮城中的各种匠人师傅或者酒楼跑腿的时候,他们也能混上一顿饭。
如此,这些天便是每天做饭,打扫,和听贺丰讲他们东家和厂子里的事情。
几个小的们听得目不转睛,不过几天,就和贺丰他们混熟了。
只有他还留着几分警惕,不爱凑近,只是偶尔也听得入神,心里也偷偷想着,若是他也能进糖厂就好了,能挣上工钱,还能吃到糖。
他没想到二雪竟然沦陷的这么快,已经开始每天跟着小溪水姐姐出去买菜了。
他只能沉默不语,他没有立场阻止,万一贺丰说的是真的呢万一他们真的是善人呢
又过了几天,几辆马车停到了宅子门口,他听见贺丰管马车上下来那个老头叫“刘老秀才”。
秀才,那应该是读书人了吧。
后头马车上下来的都是和他们相似大小的孩子,一个个穿着锦缎华服,背着装着书本的布兜子。
不知都是哪家的公子们。
六全眼里是他自己都察觉不到的羡慕。
他和二雪嘱咐自己人别乱跑,冲撞了这些小贵人们。
他们曾经见过有跑马的贵人嫌他们挡路,一鞭子就给人抽个半死,罪名就是“冲撞”。
孩子们都很懂事,乖乖地待在西边这排房子附近,除了打扫院子,不靠近他们半步。
虽然六全也不知道这些贵人们为什么和他们住在一处,吃的东西也一样,但是远着点总是没错的。
只是很奇怪,小贵人们嘴里说着各种他们听不懂的话,什么“设计”、“作业”、“实验”,云里雾里。
直到第二天,他看见那日买宅子的长得像仙女的贵人来了,他预感,这是要给他们派活来了吧。
李素商一抬眼就看见了这群与学院格格不入的孩子们,领头的两个少男少女便是那天看到的。
对于这些人的安排,她在几天前就想好了。
于是她朝另一边喊了一声“贺丰”
贺丰闻言,迅速跑过来,道“东家。”
其他人听见喊声也注意到她来了,纷纷打招呼“东家”
李素商点点头,朝西边指指,跟贺丰道“叫他们按照年龄大小排队。”
贺丰点点头,去和六全说了。
六全还震惊于那一声声的“东家”,难道这些都是给这位贵人打工的打工的穿这么好
但是心里想着,他也照贺丰的吩咐交代了孩子们,按照年龄从大到小排成一队。
贺丰见了,轻声道“男一队,女一队。”
他们又骚动着,摆了半天才勉强站好。
二雪有些紧张,她站在女孩一队的最前面,离李素商也是最近的。
但是李素商并没有看她,只是朝东边那群孩子们道“按年级从大到小排队”
东边的孩子们立刻就排好了,也是男一队,女一队,像是练习了千万次一般。
等两边都排好之后,李素商先是走到了西边,数了数人数,大概有三十八个男孩,十三个女孩。
李素商指了指东边那两队,朝他们道“你们也看到了,他们刚来京城,人生地不熟的,需要几个本地的向导,而且他们课业繁重,很多事情需要帮忙。”
她顿了顿,跟这群孩子说,主要是跟这两个最大的领头的说“我想雇你们做工,就每天帮他们做他们的事情,每人一个月三百文钱,管吃管住,一个季度还发两套衣服,你们觉得呢”
六全和二雪简直被这天上的馅饼砸懵了。
一个月三百文,平均下来一天十文钱,他们原来就是帮最慷慨的酒楼打杂也不过一天给个六七文钱,一天十文钱,想都不敢想。
而且这还是一份长久的,稳定的工作。
每个季度还发两身衣服
而且这几天天天听贺丰贺年将他们厂子里的人都待遇,让他们不得不信,这都是真的。
他们对视一眼,这活当然是要干的
李素商看他们点头,笑了,又走到东边。
东边的这群学生们听到李素商那些话并没有觉得惊讶。
因为从两年前起,他们学院里的每一个学生每个月就都能领到三百文的助学金了,而且还有每个季度的衣服。
东家这是又忽悠着,不,是又在劝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啊。
李素商朝学生们道“刚才都听见啦”
“听见啦”
整齐的声音回答了她,她满意地点点头。
指着西边那两队,道“这边就是给你们找的助手,你们手上的实验、项目还有研究不是都说缺人手吗不是都哭着喊着要往自己小组里加人吗现在,人给你们找到了”
学生们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向旁边张望着,以防万一叫他们自有选人,提前盯好了,方便一会儿抢人。
李素商话却没说完“不过有个条件啊。”
学生们被她的话吸引,又转过头来,将视线放回李素商身上,警惕着,不知道东家又要坑他们什么
李素商笑眯眯地,道“一人分配一个助手,但是,这人要负责本人的助手将初年级阶段的知识都学会了,年底期末考试,他们的分数将占你们总分数的二分之一,也会算到你们的分数里的。”
“啊”
学生中一阵哀嚎声穿出来。
李素商也不管,继续道“也就是说,如果他们零分,你们就算是满分,总成绩也只有五十分,明白了吗”
喇叭站在队里啪地拍响了自己的脑门,四婶真的太阴险了吧。
他只记得几年前四婶将生意交给陶酷叔之后,便闲了下来,竟然在家待的难受,跑来他们学院,教了一年奇奇怪怪的各种课程。
也因此,学院经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是自那时起,四婶在他心中的形象从无所不能变成阴险狡诈。
他和铜子儿小花儿三人在学院里也从受人尊敬的东家的孩子变成人人喊打的四婶的爪牙。
过往都是泪啊。
不过抱怨归抱怨,谁也没真正在心里反对,毕竟他们这群人,都是当初弘乐学堂师资力量最薄弱的时候入学的前几批学生。
当时不仅要自己学习,而且还得教底下的小的,都已经习惯了。
如今也不过是再教一个人罢了,而且现在初级的知识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总比之前自己都弄不明白还有上台讲课时强。
李素商见他们都躺平接受了,不禁欣慰地笑了。
这次学院的学生,也只来了三十多人,而那边五十来个,还富裕出不少了。
李素商看了看,数了数人数,将那边十来个明显刚满三周岁的小孩拨出来,直接一股脑交给了喇叭。
“喏,我看就你手上没什么实验,这几个小孩,你负责教会他们。”
喇叭崩溃地出列,和那几个小朋友大眼瞪小眼。
“四婶我的亲四婶那我年底成绩怎么算”
李素商失笑,没想到喇叭烦恼的居然不是要教小孩,而是担心成绩,她笑了笑,道“他们算平均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