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作品:《农家长子(科举)

    第一百四十四章

    帅帐中除了定远侯用饭时碗筷相碰的轻微响动, 便只有沈伯文翻过纸张的声音,赵松源与盛清二人都沉默着,一时之间有些安静。

    定远侯很快吃完, 亲兵进来把碗筷收走,他正色起来道“沈大人是听到了大同府的消息”

    “嗯。”沈伯文回答得很简略, 转而又道“请问侯爷,不知这消息是真是假”

    “是真的。”

    定远侯的面色不是很好看,显然也很明白这件事的关键。

    他站起身来, 对赵松源道“取舆图来。”

    赵松源应声,转身便将放在后面的舆图拿过来,展开铺平在桌面上, 用镇纸压住边角。

    沈伯文也放下手中的记录,起身走到跟前, 垂眸看去。

    “这是凤阳府, 这是大同府, 这是我们所处的太原府。”他的视线随着定远侯手指的移动而移动, 直到重新停在了大同府的位置上。

    “斥候送来的消息,大戎五王子带兵两万, 正欲围攻大同府。”定远侯沉声道“大同府位置关键, 府内守兵有限, 若是失守, 山西危矣, 不能不救。”

    沈伯文看得懂舆图,闻言便“嗯”了一声, 抬眼问道“侯爷是否已有定计”

    “尚未。”定远侯摇了摇头,“我让亲兵去通知了诸将过来,便是为了商量这件事, 沈大人若是有兴趣,亦可以留下来听一听。”

    既然他都主动开口相邀,沈伯文自然不会拒绝,当即便应下了。

    没过多久,聚集在太原府的诸将们都一一到了帅帐中,瞧见沈伯文也在,各人表现不一,不过也没人说什么不好听的话。

    人到齐之后,定远侯便将方才的消息又说了一遍,帐内安静了一瞬,随即便嘈杂起来,众人各执己见,各有看法,沈伯文不置一词地安静听着。

    商议了许久,最后的结果便是由定远侯亲自带兵,与副将常朗带着一万五千人赶往大同府援驰,今晚就发兵,太原府守将高定然与盛清二人带人留守。

    这是从京都赶过来之后,头一次这样大规模的战事,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一直到定下计划来,沈伯文都没有开口说话,但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从这些人的表现当中,他已经将这些人之间的关系与立场,还有性格作风等都分析了个七七八八,心中大致有数。

    走出帅帐,从他身边擦肩而过一个身着甲胄的高大身影,高昂着脖子,并未同他打招呼便直行而去,骄横异常。

    这人便是太原府守将高定然。

    正要与沈伯文说话的盛清见状,不由得梗了一下,随即才道“高将军性子一贯如此,但他为人简单,没什么心思,沈大人莫要同他计较。”

    这话说得挺有意思。

    他性子简单,若是我生气了,难不成就是我心思复杂,小心眼了

    高定然这般态度的原因,沈伯文心知肚明,盖因高定然是渠恺的人,自己与渠恺有隙,他若是对自己态度可亲,反倒令人不安。

    他心中哂笑了几声,面上不显,语气平淡地道“本官并未计较,盛将军不必多想。”

    盛清听罢,面上有些讪讪的,闻言便道“沈大人不计较便好,我还有事,先行一步。”

    “盛将军请便。”

    帐内,赵松源收好桌上的东西,走到定远侯身边,开口道“侯爷,属下可否出去一趟。”

    定远侯头也不抬地看着舆图,“帐内无事,赵文书自去便是。”

    “谢侯爷。”

    赵松源拱手道谢,说罢便撩起帐帘走了出去。

    他维持着不快不慢的步子,一直走到自己所住的房里,关上门,便有下人迎了上来,替他更衣。

    此时的他面上已经没有了方才在帅帐中的那副谦和有礼的神情,面无表情地开口问道“去凤阳府的人回来了”

    “回少爷的话,已经回来了。”下人闻言,忙不迭地道。

    赵松源皱了眉“还是没有杜家那小崽子的消息”

    一听他的语气,下人嘴里一苦,“没没有。”

    “废物”赵松源登时竖起眉毛,板下脸来,“都是一群废物这么多人找杜家那才七岁的小崽子和一个老仆都找不到,若是坏了父亲的大事,你们全家上下都跑不掉”

    “少爷饶命”

    下人膝盖一软,“咚”的一声就跪倒在地,求饶起来“少爷饶命,我们已经在凤阳府和太原府还有附近的村镇上都派了人去找,一定能找到的。”

    “行了。”赵松源冷哼了一声,“抓紧找,别耽误了事。”

    “少爷放心,您放心。”下人战战兢兢地应了下来。

    太原府城。

    沈伯文从军营中出来,回了知府给他准备的宅子中。

    “有人在找杜明的儿子”

    沈伯文端在手中的茶盏顿了顿,抬起头来看向正在跟自己汇报任务的谢云雷“杜明在凤阳府被破的时候就已经殉了职,听说杜夫人也自尽随夫而去,倒是没有他们儿子的消息,难不成是逃出来了”

    谢云雷是被留在外面与唐阔合作打探消息的谢家护卫之一,身手不错,性子稳重。

    此时闻言便道“回大人的话,朝廷收到的消息便是如此,没有杜将军儿子杜锦程的踪迹,但属下的确是在这太原府中看到,有人拿着画像在打探一个七岁小童和老仆的消息,虽然他们说是一位富商家的少爷,但属下与杜将军有过一面之缘,也见过杜小少爷,因而才能确定画像中那人其实是杜家的小少爷。”

    直觉般的,沈伯文认为这其中定有什么内情。

    恐怕还关乎凤阳府被破之事

    他沉吟了片刻,便道“杜家的小少爷若是被老仆护着逃了出来,却不表明身份进城,却反其道为之,想来是并不想被这些人找到,这样吧,你也带着人去寻,尽量赶在那些人之前找到他们。”

    “属下明白。”

    谢云雷正了正神色,拱手应下。

    太原府城外的一处村庄内。

    一个老人赶着一辆牛车,上面载着一个约莫六七岁大小的小娘子,容貌秀美,就是头发有些乱,似乎刚刚一觉睡醒的模样,面上还有点儿迷糊。

    牛车停在了一家人的院门前,老人下车去敲门。

    不一会儿,门从里面被打开,探出一个脑袋来,是个十几岁的小娘子,她面带戒备地问“你是谁干嘛的”

    老人搓了搓手,面上有几分讨好,“小娘子,我带着孙女从河西县来的,前往太原府访亲,路过此地,不知能否讨碗水喝”

    这农家的小娘子闻言,面上动摇了一瞬,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又往他身后看过去,只见一个脏兮兮还有些可怜巴巴的小娘子坐在铺着稻草的牛车上,正茫然地朝自己看过来,心里不由得软了软,抿了抿唇,一边打开门一边说“进来吧。”

    “多谢小娘子,多谢。”

    老人赶忙道谢,然后转过身去将孙女儿从牛车上抱了下来,牵着她踏进院门。

    小娘子从厨房里舀了两碗水,递给老人,道“哝,喝吧。”

    老人双手接过,谢了又谢,自己顾不上喝,小心翼翼地端到女童嘴边,喂她喝了小半碗,才自己喝起来。

    没一会儿,剩下的一碗半水就都被喝干净了。

    放下碗,老人怀中抱着孙女,又抬起头来看向这家的小娘子,温声道“多谢。”

    说罢便打算告辞。

    这小娘子看了看他们祖孙俩,又抬头瞧了瞧天色,没好气地道“现在都快天黑了,你们就算赶路也赶不到府城去,就算你愿意露宿野外,你孙女估计也受不了,算了,今晚留你们住我家吧。”

    听她这话,老人自然乐意,忙从怀中掏出几个铜板出来,道“小娘子心善,我们也不能白住,这几个住资还请收下。”

    “那感情好。”

    这小娘子顿时笑了起来,一笑倒是显得原本普普通通的相貌柔和了些许,伸手把这几个大钱接过来,仔仔细细地塞进腰带里,说话都和气了许多“行了,跟我来吧,正好还有间空房。”

    让他们祖孙俩安顿下来之后,原本都走出去一截了,她又回过头来,叉着腰站在门口问他们“哦对了,你们要热水擦身吗晚饭吃吗”

    老人心领神会,又摸出几个铜板来,诚恳地道“都要,麻烦你了。”

    “成,那你们等会儿,马上就好。”

    小娘子高高兴兴地把铜板都收起来,转身去柴房抱柴准备烧水了,只要有钱赚,干点活儿算什么,这人一共给她都有快二十个铜板,顶得上她卖好几天的柴了,一时心软留他们住下来,算下来倒是她自己占了便宜。

    她一边抱着柴往厨房走,一边在心里嘀咕着,这可是他自己愿意给的,不是她强买强卖的,就算爹娘回来都不能教训她。

    刚在锅里添上水,隐隐约约好像又传来一阵敲门声,她有点儿不耐烦,三步并做两步走过去,还没开门,先高声问了句“找谁啊”

    门外传来一道男人的声音“劳烦开门,奉主家之命寻我家小少爷,若是有线索给我们,必有重谢。”

    听到必有重谢这几个字,她眼睛立马亮了,然而想到前面他们所说的小少爷,又有些兴味阑珊,她上哪儿见小少爷去啊,开了门,正对着的应当就是方才说话的那人。

    果不其然,这人一开口,就是方才的声音,他态度似乎很好,一边打开手中的画像,一边问道“这是我家小少爷的画像,请问小娘子,这几日是否见过一老一少经过,应当是一主一仆,或是一对祖孙,小的那个就是画像上的模样。”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