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61章战功之论

作品:《何心道

    何为帅才

    能够统帅全军还得有着杰出指挥能力的人

    这不仅仅代表了兵事能力,还代表着超强的个人魅力

    所有的史书都是由成功之人书写的,特别是正史。

    为君父稍微夸显一下文治武功乃是常例,甚至若是当朝皇帝脸皮厚一些或是脑子糊涂一些,这稍微两个字都可以去掉。

    所以,别看史书里的开国皇帝都是那种战功赫赫,天赋其功的角色,实际上,能不能打仗或者说能不能得民心都不是很重要。

    最为关键的反而是人格魅力

    你得手底下笼络足够的人才,这些人才数量和质量足够强得话,皇帝甚至只需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提出要求。

    换个说法也行,许愿。

    而往往这些个愿望极为同意,就是定鼎天下。

    然后臣子们便开始为了主公的愿望而努力。

    甚至若是臣子的能力足够,这个主公不想当皇帝都不行

    因为你不想当皇帝,但是你手下的人才想有从龙之功

    他们也想搏个富贵,最后的利益已经足够他们拼了命地将自家主公扶上那把龙椅

    区别只是,臣子数量够不够,能力租不租,主公的个人魅力足不足够,驭人术够不够强。

    仅此而已。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的军事帅才,几乎就是翻版的皇帝。

    而刀兵才是权力的根子。

    所谓政权,没有武力的保障不过就是镜花水月,要是试图改朝换代,军队也是必要中的必要。

    那时候,皇帝会如何准备

    特别是开国那一批武勋里,帅才就不会只有一个

    因为皇帝在开国之前也需要平衡

    在赵国,赵飞廉哪怕再信任姜子良,也要有个韩重言来牵制。

    这无关信任,而是必要。

    首先不论姜子良的精力和能力够不够用,实际上到了局面一大的时候肯定是不够用的。

    但是将所有军队放在一个人手里的时候,风险是无比巨大的,而且没有人牵制的局面也无法汇聚人心,蛋糕注定要被几个人分完,那些雄心壮志之辈,如何能看得上汤汤水水的残余

    所以开国的帅才一般是两个或是三个,少了政局危险,多了则是皇帝危险。

    但是开国之后,一般而言,帅才就成了没什么大用反而成了大隐患的存在。

    他们在基层军队里的影响力太大了。

    虽说无论是何朝何代,调动军队都需要兵符。

    这种兵符一般一分为二,一半在皇帝手里,一半在这些将军手里。

    只有在得到皇帝同意的时候,才会将一半的兵符交给将军,合而为一之后的兵符才有资格命令军队。

    所以军中也有听令不听宣的说法。

    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能够在开国之功中称得上帅才的无一不是早早跟随主君之后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的存在。

    他们从微末之时就和士卒同吃同住,共进退。

    那些老卒几乎就是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步步成为军队的中层干部。

    新兵们是跟随着他的脚步一次次获得胜利。

    再新一点的士兵则是在他们的威名中憧憬与敬畏。

    这样的人,调动指挥军队哪里需要用到兵符

    无数中高层的军中将领几乎就是他们的弟子,他们的门客,在他们的心里,这些帅才是恩主,是至死不渝的旗帜

    能够调动这些人,已经保证了他们能够跳过兵符动用军队。b

    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军事能力,和让军队敬仰信服的赫赫威名,国家里头,曾经让他们做过统帅的部队几乎都能被他们如臂指使

    而皇帝里头真的有几个是能打仗的

    即便你是真的能打仗,军事能力差不多的,但是皇帝真的能像他们一样将精力全部投入军队和战争吗

    皇帝带头冲锋陷阵吗能真的长期与士兵同吃同住在军营吗

    显然,这不可能。

    所以,对于普通士兵而言,也许皇帝和统帅之间还有些难以抉择,但是对于军队里头低中高层的将领来说,统帅其实是要高于皇帝的。

    这样一来,国家已经没有什么大规模战争需求的情况下,这些帅才对于皇帝本人的威胁甚至比那些仗着一点点人就能造反的土匪头子还要高的多。

    即便退一步来讲,皇帝本人能够确信自己对于这些帅才或是对于军队的掌控能力,也是要夺了他们的兵权,把他们当猪一样养在都城里,时时刻刻活在自己眼皮子地下才能放心。

    当皇帝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的时候,若是这些帅才还活着,那就不好意思了,绝对杀你没商量。

    甚至为了让新君的登基掌权过程顺利一些,皇帝还会选不少老臣去为自己陪葬。

    留下几个真正忠心的,有把柄在自己手里,能够被下一任皇帝掌控的臣子作为辅政大臣就行了,其他的么,一股脑子杀掉,顺便把家都抄了,最好能平个三族那就让皇帝放心不过了。

    但是这并不是说武功赫赫的人就一定没有好下场。

    其中又有个特例。

    莽夫和福将的结合体。

    这些人看似没什么脑子,一身武力值倒是不小,冲锋陷阵一点问题没有,关键还在大大小小战争中的无数次冲锋陷阵里活到最后。

    积攒下赫赫战功的这些莽夫最得皇帝喜爱,也最让皇帝放心。

    毕竟,没脑子嘛。没脑子怎么造反还方便掌控,拿点好处养起来就算了,喜欢钱给钱,喜欢美女给美女,等到用到他们的时候,稍微刺激一下他们就能嗷嗷叫着去替你砍人,这简直就是皇帝梦寐以求的武将臣子啊

    但是至立国之后,战功或者武功的获得就很难了。

    因为开国的皇帝大多是建立在上一王朝的稀烂局面下才重新建立起来的。

    这些开国皇帝是见过民间疾苦甚至自己也体验过民间疾苦的,对于政局对于百姓他们最是关心不过,所以他们的皇位一般很是稳当。

    立国之后,往往都是伴随着重用文臣,安民兴政为目的。

    偶尔有几个脑子坏掉或是实在过不下去的人跳起来造反也很难形成局面。

    为了在他们身上捞些功劳,哪里需要帅才出手,从助战军队中层将领里随便拉出一个略微出色些的,给个万把万精锐,皇帝睡几个妃子的时间就给你把造反平灭了不说,还顺手拓展一下疆土,抓些杀些异族或是山野不服王化的野人。

    因为立国之后,战功就是这么难得。

    公爵的基本需求就是破国灭族之功。

    就像姜子良,那些个小锅不说,自号陈国的腹地王爵,姜子良好歹给他们留了苗裔,作死的那个异族所谓兀秃国,苗裔有没有都不清楚,毕竟对于外族,没什么太大的怜悯之心,关键这个兀秃国还喜欢吃人,就是字面意思那个吃人。

    姜子良顺手就把高过车轮的男男女女全砍了,也许里头会有无辜,但是十个里头砍九个绝对有漏网之鱼。

    甚至连没车轮高的,也要绑好排着队让他们在尸体面前经过,敢屯咽口水露出食欲的,通通地砍了。

    这是正

    儿八经的破国灭族之功,小的数不清,大的就不止这么两个。

    甚至就是韩重言,故周皇族不少的旁支就是他的功劳簿。

    西周王族姬氏,不知有多少性命是丢在他手里的。

    其中称国道孤的不知凡几。

    破国灭族,对于这两人来说都是板上钉钉的

    哪怕是萧追月,也是论及军阵战功在前才得以封号国公。

    一旦立国,天下大定,那里还有什么破国灭族的功劳。

    那些打破头也要去平灭造反的将军们,哪怕平灭完造反之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又破国灭族之功,充其量也就算是平灭反贼,甚至要清点功劳的官员严格一点,就是个剿匪的功劳。

    公爵是想都别想了,侯爵那也是做梦,子爵看运气,男爵还不错。

    而世袭罔替,至少也是侯爵才能有的特权

    可想而知,皇帝对于能够承袭的贵族多严格。

    但是泰山演武就给了武洲天下所有王朝中有野心或者说有着雄心壮志的那些人一个机会。

    无论你是没落贵族之后,还是正当显赫的高门大户之后,甚至是平民百姓之后,只要你修为足够,能够代表国家出战泰山演武,能胜一场就是战功积累的开始

    秦赵鲁夜四国都是一样的

    若是在有些阵法合击甚至小规模指挥作战的能力,那在泰山演武中,无疑就是最好积累战功的机会

    甚至你修为不够都没关系,不是有军事场么

    只要你有足够的兵家之能,指挥之才,军阵之力,军事场几乎就是被那些修炼资质不高却有着兵家传承家族后代们看成扬名之场。

    甚至有些家族就是因为军事场才得以恢复往日荣光

    只有这样,泰山演武才对得起四国对于他的重视,也只有

    这样泰山演武才会被那么多人打破头去争抢出战的名额

    而最近那一场能够代表赵国出战之人的名单,在四国中乃是最晚才呈放在天子桌案之上的。

    赵国虽然有传乃是嬴氏之后,可惜自赵飞廉开始,就没拿嬴氏当回事,作为他的后代,当代赵国天子赵何自然也不会供着秦国。

    所以虽然夜鲁两国都赶在秦国之前确定了出战之人,偏偏赵国就拖到了最后。

    赵何看着案头纸上那不长不短的一串名字,若有所思。

    毕竟其中好几个,他还是有着不小的打算,不过好坏就难说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