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4章论国
作品:《何心道》 所以对于出使秦国这一趟,风呈惜做好了各种准备,无论如何,这块骨头他啃定了天道都留不住,他风呈惜说的
面对着秦皇嬴开犹如实质的威压,尽管嬴开的语调与表情都不甚严肃,但风呈惜依旧心中防备万分,开国之君,哪有好相与的
但是在面上,风呈惜依旧是躬身作礼,态度不卑不亢,毕竟使节就是国家的脸面,若是这一点都做的不好,他风呈惜连鸿胪寺少卿这个位置都保不住,一旦礼节出差,赵国内部的弹劾就能把风呈惜压死
不过秦皇嬴开这个问题当真是不怀好意,任何一个国家,但凡是立国不久没有再传后君,都是很难有着光明正大国祚来源的。
或者说,来源都大同小异。
放在老百姓那里,一定是众望所归,天授其权。
但是实际上,哪个不是拿着军队的刀把子再和别人谈国祚
但风呈惜若是夸夸其谈讲众望所归,老秦人不吃那一套,即便面上能扯的过去,私底下的嘲笑一定会比风呈惜更快传回赵国
但若是风呈惜把实话讲出来,这特么就不是外交了,那叫作死你让那些军队里的大老粗来讲这样的话,也许还能行,大赵鸿胪寺的少卿,讲出这种话来简直就是堕了大赵的礼仪
不过风呈惜脸上没有丝毫局促,脑子仅仅一动就准备好了应对的说辞。
“陛下可知,秦国国祚何来”
风呈惜当真胆子大。
秦皇嬴开也这么觉得,别说秦国已然立国,就是当初嬴开只是王侯之位的时候,也很少有人当着他的面用反问来应对他的问题。
更别提立国之后,嬴开威势重了不知道多少去,秦朝之中多少重臣在嬴开面前几乎是战战兢兢的
不过也许是应为风呈惜的姓氏,嬴开淡淡地看了一眼就在自己身边不远处的一个中年模样的臣子。
那正是风氏宗族里在秦朝廷上的代言人,自然也是官职最显赫的一位风道明。
风道明乃是风氏族长的嫡子,说起来也是风呈惜的长辈,风氏宗族几乎是可以确定会传到此人手中。
作为秦国的支柱之一的风氏宗族,风道明在秦国朝廷上的官职乃是柱国、黔公、少府。
柱国乃是武职,风氏宗族也是有着兵家秘传的,虽然比不得嬴氏那赫赫战功,但在秦国也是顶尖一列,更别提风氏在秦国六军中还有着不少子弟担任行军司马,这可几乎就是大半个军师的职位了。
风道明这个柱国,也是实至名归,打出来的不过在嬴开立国之后,他风道明这个柱国,倒绝大部分时候也就是个闲职,吃份俸禄银子罢了,不过他也不太需要,风氏宗族,不缺钱。但是这个地位就体现出来了。
黔公乃是勋爵,公爵之位不仅仅是给他风道明这个人,也是给风氏宗族的交代
至于少府,这才是秦皇嬴开对风氏宗族的奖赏。
少府乃是秦国掌管水路税务的官职,虽然秦国旱路居多,但是水路上的税务也当真不少,毕竟秦国也是有着靠海之处,远洋船只贸易也是为秦国了一部分底气,并且这部分底气越来越大。
作为掌管水路税务的少卿,风道明在秦国朝中的地位,也是实打实的重臣
按理说有外邦使节前来秦国,本应该在朝会上接见。
但嬴开偏偏就没有,打心底里来看,嬴开有些佩服赵飞廉,却也很眼红他,虽然嬴开绝对不会承认就是了。
嬴开此人,当得起雄才大略这四个字的评价,但他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他借由发家德尔秦地,还是
之后拉上战车的风姚姒三打家族,都是建立在他是故周秦王这个名头上的。
虽然故周到最后,对于王爵不再有过多优待,他这个秦王非但要为封地给周朝每年交上一大批岁贡,抵御外族还得不到周朝的认可,甚至还得给周朝皇帝身边的那些太监和近臣大笔贿赂才能保证周朝能将秦地稀缺的金属与修炼物资卖给他,虽然都超过实价了,但是若是没有他们操作,嬴开再花上一倍的钱都买不来。
这就是为什么嬴开在造反的时候那么果断那么迅速的原因。
周朝的糜烂,持续地太久了。但是嬴开作为周朝的臣子,是不可能带头造反的。
他只能在自己的封地内尽力经营,等他做好准备,周朝也差不多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了。
老百姓是个最简单也最容易满足的阶层。
只要能吃饱饭,没几个人愿意去造反。
毕竟造反中的绝大部分都是要丢掉性命的。
但周朝就是这么厉害,嘻嘻哈哈将自家的天下就弄个破破烂烂。
等到老百姓忍不了的时候,烽烟一起,嬴开顺势也就反了。
不过人家的造反可比那些老百姓出身的家伙们专业多了。
姓陈和吴的那两位第一个造反,也闹出了浩大声势,再厉害再声名显赫也不过就是留下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老百姓听了觉得很对,甚至不少青年孩子都热血沸腾的,想想,是啊,那些龙椅上的大宅门里头的真的就是命该如此吗为什么我不能趁着机会也成为那一批人呢
实际上,根本就是姓吴的在骗人
皇帝和贵族除了开天辟地那一批,其他基本上都是有着天然优势的。
要么别人有个好祖宗,直接打好了根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和老
百姓处于同一层次。
再次,人家也是脑子要比一般人好使,情商要比绝大多数人强个十倍百倍吧,这样才能让别人很好的利用自家祖宗留下来的基业维持住这么大的场面。
实在不行,人家也要败家败得足够慢,这也算是本是,老百姓有的一家三口你都料理不来,那家族稍大一些还不是要了你半条命
至于开国太祖那一类,就更为恐怖,基本就是要祖宗基业、自己的能力和气运三者缺一不可。
嬴开就是。
他秦王的爵位乃是世袭罔替,祖宗上是西周的赫赫武勋,曾被西周太祖封为一字并肩王。
后来家族里头看着不对,主动要求降爵而袭,这才有了封邑秦地改号秦王的嬴开,这才保住了嬴姓这一支。
秦地被嬴氏也已经经营了两代人,到嬴开这一辈,秦王的帽子已经足够嬴开扯起大旗。
毕竟祖上与周太祖乃是一字并肩王,说起来也是出身高贵,再加上秦王这个西周顶尖贵族的名头,要做到天授其权和天经地义,嬴开在起跑线上就已经领先了太多。
嬴氏两代人的大力经营,又给嬴开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家底。
风姚姒毕竟乃是上古流传而来的顶尖宗族,若不是当真实力过人,让他们心生忌惮,你以为这些个古老家族想不到弄个傀儡然后在幕后操控政权这一套
对于大家族来说,这几乎都算是基础学业了
姓吴的喊了这么一句,自己还不是稀里哗啦也完蛋了
了不起让民间也知道了一些装狐狸到破庙在夜里装神弄鬼喊上两句,什么弄条破布写两个字装鱼肚子里这些拙劣手段。
但这些手段为了什么无非就是为了告诉别人,他造反乃是天意他做皇帝都是天意
平民老百姓造反就
是这么难。
若是姓吴的也是个王爵,你试试加上他那些个手段,成功的把握至少在上升四成
这还是谨慎地说
毕竟姓吴的最后兵败身死。
但是对于嬴开来说,他对此了解太多,姓吴的起头之后,最后还是嬴开吃了最肥的肉。
所以对于赵飞廉,嬴开甚至有些难以理解。
一个街头混混,怎么来的勇气造反
居然这狗曰的还找了个几乎压了三辈人的天才辅佐最后还就是让他成了还和他大秦争霸武洲
要知道他嬴开可是故周一字并肩王的后代借着王爵和两代人的积累,还不得不借助风姚姒三个顶尖古老家族的力量才定鼎天下
他还得了故周都城洛邑的财货资源
他嬴开在上几乎领先了赵飞廉那个家伙大半个武洲的距离
问题是赵飞廉有姜子良
真真个气死人
修炼士姜子良教的,造反是姜子良帮的,打仗是姜子良负责的。
甚至连他现在麾下那几个重臣,哪个不是因为姜子良才干的老老实实
当初萧追月那家伙都准备投奔自己了,非要月下追韩重言,追上也就算了,心不诚你到也并不一定能把韩重言那个小心眼子劝回去,可是你劝别人就劝别人,你把姜子良抬出来干啥
一抬出来,韩重言那家伙就回心转意了。
在嬴开看来,韩重言兵事上的能力乃是五百年难得一遇的帅才,不过无论是政治智慧还是情商,都太低了点,本来已经计划着他一脱离赵飞廉,自己就去招揽,顺手还能将萧追月揽入麾下,没想到萧追月追上韩重言之后,尽然把姜子良搬了出来。
也许在萧追月心里,能说服自己的也就姜子良这一个理由。
r 赵飞廉无赖自大不上进,好色懒惰爱吹牛。但对于姜子良毫无保留的信任和依仗,也让姜子良成为了唯一能制约他的人。
一个君主,能制约才是萧追月愿意努力的原因。
所以,其实因为姜子良,赵飞廉那个混混才留下了这么多俊才,才能立起好大国祚,才能和他老秦人相抗衡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