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3章 再见李夫子

作品:《镇守天幕的剑仙

    一座朴素的凉亭,周夫子正身而坐,复又起身对着吕不烦躬身一礼

    吕不烦赶紧起来回礼,周正言感慨道“想不到这么多年了,昭老门主还对先父念念不忘当年的血雨腥风千里护送在下至今都未忘记,世间忠义之士莫过于此”caset

    吕不烦道“老门主如今修为已废,不过却也因此得以安享晚年。”

    “振武门,扬威门、金枪会几十位仁人义士,三十年了在吾心中一日不曾忘却。”

    吕不烦点头问道“周小姐和令妹婿,到底怎么回事”

    周正言神色黯然道“一年前,有华阴县令召见我那妹婿,言语间要他上山劝说我帮天澜谷购得那正气碑,我那妹婿虽然不是书院弟子,却也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哪里肯为他们做此事结果一伙儿泼皮破落户就日日骚扰,我那妹子妹婿不肯让我知道这些事情只是默默忍受怕是被他们给害了。”

    吕不烦闻言道“先生,那天澜谷除了那个七境门主可还有别的手段”

    周正言看着吕不烦说道“吕侠士,此事牵扯很多可不单单是一块石碑的缘故,前任镇守仙尊不喜儒家、朝廷与仙门便对儒门子弟尤其是为官者百般打压。京城还有中原的几家书院全部被他们挤压关门,现在就剩下我西镇渑池书院和东海之畔的听浪阁了。”

    吕不烦点点头“这里面还有朝廷和仙门的纵容”

    周正言苦笑一声道“浩然宗或许在仙门之中算是平和一些的山门,但对此也只是冷眼旁观而已。”

    “令妹一事,那县令有取死之道”

    周正言叹息一声,只是摇了摇头“算了,等书院度过此劫我就把妹婿接到山上,再不出去了。”

    吕不烦摇摇头“忠良之后,不该有此劫难周先生,我有一位同伴,乃是太华宗的宗堂弟子云榜魁首,在南仙门之中地位超然且、其为人正直纯良,我可以把他请来,或许那浩然宗的门下”

    周正言犹豫了一下,摇头说道“终究是外力,长久不得吕侠士,看你一身武夫打扮气息浑厚,做到仙门供奉一职也不容易。你的心意我领了,来日帮我向昭平老门主问安,若有机会我一定亲身前去探望他老人家。”

    吕不烦思索片刻,轻声问道“听明堂里老夫子的言外之意,似乎老夫子在考虑把那渑池书院的三生石碑舍弃了”

    周正言面容一肃“那是万万不可的生死事小失节事大我辈儒门子弟活得就是一口气而已三生石碑一失,世上再无渑池书院这是我西镇文脉的道统所在”

    一个温润醇和的声音突然传来“儒家文脉道统,难道就在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之内吗”

    吕不烦闻言一回头,就见一位身材高大眼神温和的中年儒生穿着一身粗布长袍手里握着一根木杖静静地站在亭外,面带微笑的正看着自己。

    吕不烦一时间惊呆了,脑子里飞快的掠过两界村的时光片段,那个总是会对自己露出笑容的书生那个临走时才显露出九境修为的儒家大儒

    “李先

    。生是你你你不是去西凉了吗”

    中年书生正是当年盘桓在两界村足足十几年的李秀才那个曾经想教导吕不烦读书的失意书生,那个让杜元和明心都大吃一惊感慨万千的儒家九境修士

    李秀才几年不见依旧还是那副谦和平静的面容,似乎连皱纹都没有增减一般。笑着对吕不烦说道“数年不见,不烦长得这么高了嗯,比当年那个少年可是威武多了不错不错。”

    吕不烦想起当年李秀才与自己不多的几次交谈,起身走到凉亭外面躬身施礼“多年不见,先生一向可好”

    “走了一趟西凉,打算再去北疆看看途径西镇,本想不来了,结果听闻有人欲对渑池书院不利就过来看看。”

    凉亭内的周正言也走了出来,对面前这位看起来和自己年纪仿佛的中年人问道“见过这位先生,不知先生来书院有何贵干”

    吕不烦闻言侧身对周正言眨了眨眼,周正言见状却更加疑惑了。

    李秀才伸手敲了吕不烦的后脑勺一下“别戏弄这些小夫子,我来此地又不是来打架的,看看他们山长劝说几句就走了。”

    吕不烦闻言惊讶道“啊李先生,您可是儒家的九高境界大儒夫子这儒家书院有难,您怎能袖手旁观”

    周正言闻言吓了一跳,高境大儒九九什么九总不会是九境大儒吧自己就是个二境儒生,山长也就是个五境夫子上三境可称之为大儒至于九境,那可是传说中的宗师境多少年没见过了

    李夫子又在吕不烦的脑袋上敲了一记,埋怨道“多嘴多舌,你要是看不过去儒家弟子糟欺负就自己去出手牵扯我进来做什么”

    对面的周正言此时才默念儒门浩然之气修行法决,定睛仔细一看心里顿时更加没底气了这,这根本看不清楚啊这这个人就好像是浑然一体的一团正气一般自然而然,从未见过

    周正言整肃衣冠恭恭敬敬的躬身施礼“原来真是我儒家的前辈,周正言这厢有礼了前辈,可是为了保住我儒门西镇道统而来前辈那天澜谷实在是”

    李秀才抬起手“打住打住不说了。我可不是为了渑池书院和那些人掰手腕来的,几百上千年了争来斗去的有意思吗再者说了,没了那颗石头渑池书院就不是渑池书院了”

    周正言愣了一下面露失望之色。

    李秀才却接着说道“没了一颗石头渑池书院就不是儒家书院了要是没了渑池书院呢你们就不是儒生弟子了”

    李秀才走进凉亭坐了下来,吕不烦乖乖的跟在他的身后。

    李秀才又看着周正言说道“难道没了儒家子弟,天下人就再不讲道理了不成”

    “可,可如今天下不讲道理的人有多少儒家没落,我辈更应该奋起直追守护先贤留下的道理”

    “对啊此乃大善道理,身体力行方是根本你守着一颗石头就是道理了守着一座书院就是道理了”

    周正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若有所思的沉默下来caset

    吕不烦传

    。音问道“李先生,这大道理真的是撼动人心儒家,应该用身体力行的道理去传承先贤的理念,此是入世之道”

    李秀才传音回答道“唉,我其实是真的不想掺和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烦死了,争了几百年、烦了,没意思”

    吕不烦一阵无语,对周正言深表同情。

    几个白须老者簇拥着一个精神矍铄眼神坚毅的枯瘦老者快步而来,枯瘦老者一见李秀才就是一愣,然后擦了一下眼角的老泪躬身施礼“弟子方晓峰见过李师叔祖师叔祖,您可算是回来了我当年就跟老师说过,凭我自己怕是守不住渑池书院,天可怜见圣人开眼今日我渑池书院有救了”

    几个白发老儒一个个老泪纵横施礼哀求,一齐请李秀才出手保下书院。

    李秀才叹息一声“圣人言,明理则尊道可天下大道何止三千,儒家有今日景象又何尝不是因为我等数百年来离那尘世市井越来越远仙道当空我辈避之可否仙道临朝霸野,我辈扶助市井百姓可否他要穷搜天下,就把天下的奇珍全部拱手相让变通,天行健君子当知变通”

    李秀才指了指旁边做武夫打扮的少年“你们看看他,市井出身的苦少年,两界山里活得、江湖门派里活得,仙门宗堂之上也能活得武夫做得,修士也做得可心底那一丝良善和正气却未曾丢你们呢整日抱着一堆故纸竹简就知道圣人言圣人遗留大道三千只一条路不成”

    一席话,如黄钟大吕一般振聋发聩枯瘦老者痴呆半晌还是有些心结无法打开

    “师叔祖,那那先贤遗留之物就如此拱手相让不成我渑池书院抱残守缺百年,再退道统不存弟子们又该何去何从”

    吕不烦听得实在是难受,指了指旁边发呆的周正言道“诸位夫子,晚辈来书院之前曾经见过周正言夫子的妹婿一个重情重义的读书人虽受欺压立身贫寒,混迹市井为贫民写书信状纸为生可一个卑微的茶馆小二却肯为他出头得罪有钱有势的客人,为他暗中鸣不平这也是功德,是道理啊”

    周正言点了点头“祖师,我知道了儒家的学问和道理,在经典在书院也在天下市井,在朝堂在山野也在天下人心之间”

    李秀才笑着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

    渑池书院的老山长方晓峰与几名长老对视一眼,叹息一声“谨遵师叔祖的教导,我等撤去护山大阵,让那天澜谷自猖狂去而已”

    李秀才点了点头“既然争不过,那就不争我们儒家弟子就应该把道理种到天下人的心里面去,该回家的回家该去俗世谋生的就去谋生,该娶媳妇的就去物色好女子只要心里存着儒家的道理,走到哪里都会种下善缘善因、道理不绝,将来儒家定会有复兴的一天”

    老山长方晓峰带着一众渑池书院弟子躬身施礼“谨遵师叔祖教诲弟子们明白了。”

    李秀才微笑着说道“等什么时候你们不再说自己明白了,就是真的明白了。”

    。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