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雪夜念问

作品:《子困于囚

    辰溪抄完时,夜幕将至。

    晴日里,天黑如同洗笔池,由淡转浓,轻墨渐染。

    今日的晚,如同倒扣的大锅,乌泱泱的压下来,越来越低,就好像压在人的心头上一般,让人感到无比的沉闷。

    这黑不是纯黑,还掺杂着一些奇怪的颜色。

    冬风正起,灌着丝丝寒意。

    要下雪了

    三人走出藏书阁时,不仅是何用不在,就连一个弟子都没有。“不可更多”这种事,他们似乎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

    辰溪返身关门。

    无价之宝的夜明珠和不可估价的书,就被一同圈了起来。也就再没人知道,究竟是夜明珠照亮了前路、还是书指明了方向。

    “可惜了”满叹了口气。

    未雨认同的点点头。

    “入宝山而空手回,确实是可惜”辰溪说。

    “要不我去扣几粒”

    “要不我去拿几卷”

    二人一起说道。

    辰溪听了哈哈大笑。

    道行者,不可失之于术。

    下了山,沿大路而行,约半日脚程必有茶水铺子,约一日脚程必有客店,只要你在大路上。

    渐走,天不再变暗,反而悄悄的亮了一点。大片的雪花洋洋洒洒的飘下来,和着风,吹的人睁不开眼。不多时,已没脚踝

    辰溪四下打量一番,问道“咱们是不是迷路了”

    满认真的把雪刨开“是的少爷。”

    “怎么办”辰溪问道。

    满把雪坑仔细埋平,抬头答道“你是少爷,你说,我照办”

    “走走看吧”

    不然又能如何

    此时的三人早已不分东西,冒着风雪,深一脚

    、浅一脚,漫无目的的走,有那么一次甚至看到了自己的脚印

    雪里的夜,永远都有模糊的光。

    不知过了多久,满终于寻到了一户人家。

    听到敲门声,房内的说话声戛然而止。

    三人软磨硬泡、好话说尽,房里始终没有一点动静。

    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大家都觉得睡草垛的话会比四面无遮的牛棚更暖和一些

    满掏开草垛以避风雪,又清出一块空地,生了火。

    雪依旧纷纷,烤干衣靴是不可能的。好歹能温了馒头,和着雪,就算是晚饭了。

    压住了饥饿,也渐渐感觉暖和了些。三人钻进草垛,相背而卧。

    “可受得了”辰溪问道。

    他和满都有灵气傍身,这点苦难算不得什么。

    “受得住”未雨答道。

    从踏足魔族开始,饥寒这种事,他早就习惯了。

    “公子,念问究竟是什么书”未雨问。

    藏书阁收藏甚多,能让泡在“书山”的何用都欣喜若狂,一定是一卷了不得的书。

    “念,是圣号,也就是魂宗的念圣”辰溪道“魂宗在世间没有门派,只有圣地。换言之,魂修的人都是圣门弟子。魂修不世出,是所有宗门里最神秘的。所以,只要是魂宗相关的东西,都是极为珍贵的,更何况是关于圣者的”

    “为什么魂宗第一圣的圣号不是魂圣”未雨又问“符圣、武圣、丹圣天下第一圣从不例外。既然是第一,应该被尊为魂圣才对吧”

    “这是圣者自己的意思”辰溪解释道“世间圣者,自己留下圣号的也只有念圣具体原因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未雨没有再问。

    圣者的事,就算三境老祖也是不能解释的。b

    “念圣年少时曾经问道于书圣,念问也是已知的唯一记录”

    现在这状况,睡觉不大可能,辰溪索性读起了念问

    问何为魂

    曰我亦不知。唯知天地有灵气,生灵有魂魄。

    问既不知,安知人有魂魄

    曰逝者,五官皆全而五感皆失;五脏具有而生机全无。

    问何为魂

    曰我亦不知。唯知天地有灵气,生灵有魂魄。

    问既不知,安知其存

    曰逝者,五官皆全而五感皆失;五脏具有而生机全无。故,生灵有魂。

    问知其存,不知何所存

    曰于灵无异。念在处,魂必其右。思不定,当在其左。

    问既逝,魂将何往

    曰空击百拳,可觉力乏

    答力尽。

    曰力将何往

    问若念不散、思不变

    曰生而有灵,灵以启智,渐有五感,生五觉;五感有强弱,五觉有先后。此天道也人食五谷,终老于命,五感渐疲,五觉渐颓;念不能聚,思不能定。此天命也善生,道也;恶死,亦道若问长生,背道而驰尚不知因果轮回,安敢轻言超脱

    未雨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你不必问,终有一天你会懂的”辰溪好像知他所想“学之道,由一知二,然后知三,循序渐进,方为正途”

    未雨“嗯”了一声,又问“圣地藏书无数,更有圣修殿这样的去处,何必苦求这一卷”

    辰溪顿了顿,答道“有些事需要相互印证,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答案世间的有修行法门虽然很多,却躲不过一句殊途同归”

    “你曾说,武修纳灵、文修借灵这两条完全不一样的路,怎么会走到一起去”

    “万法同源,皆为长生故为何不能走到一起”

    两人有问有答,不觉又是新的一天。

    满蹲守墙角,终于逮到了人。主人家无奈,只得请了进去。

    农家日子相当紧凑。

    一家五口挤在一间草房里东边做饭,西边土炕,一张木桌、几个板凳、一只木箱,几乎就是全部家当。

    唯一着漆的就是顶梁椽木和四壁,黑色油烟着就的

    那老妇人战战兢兢的从瓦罐里摸了半把粟米,又寻出干野菜,撮了些盐巴熬成汤粥

    野菜晾干,又用水煮,那味道好歹也是热饭,能敌酷寒。

    三人匆匆吃过,凑了些散碎银两,权做饭资。

    一家人恍如没见过一般,你争我抢、又咬又啃,浑然忘了老幼。

    三人烘干衣物,问清方向,深一脚浅一脚的赶路。

    虽道路难走,却也一路无事,望着依旧安宁的书山镇,未雨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下。

    此时,雪已开融。上山道路依旧是泥泞,只是第一次上山,未雨算是听天由命;而这一次,却有了回家的感觉。

    这感觉很好,已经好几年不曾有过。

    那些秋忙的人,冬日里又忙着做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