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第327章 这,就是母亲!
作品:《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唉
这,就是母亲。
这,就是家长
大家一下子就想到刚才在夫子传道的时候,这个叫张明的华夏孩子,听得恹恹欲睡,像极了自己当年课堂打盹的模样。
尽管很有代入感,但还是让人喜欢不起来。
这是什么场合啊
海外孔子学院的冬令营活动成员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华夏十四亿人,几亿的少年儿童,却在阴差阳错下,只选了张明这一个小孩。
一举一动,可以说是代表着国家
张明的表现,显然无法让大多数人满意。
但是接下来张明母亲的出场,却让无数人唏嘘不已,甚至一下子就红了眼眶。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或许不是每个家庭都那么富足,有的人奋斗一生的终点,也及不上含着金钥匙出生那些孩子的。
但是父母,总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尽他们最大的能力。
全世界,或许唯有华夏,是这样的传统,是这样的传承。
“这、这什么活动啊我不参加了我退出”
可是,那个张明一听,就红了眼睛,努力张开并不宽阔的手臂,想要抱起那堆对他来说太大的半扇猪肉,嘴里吼着“我们回家,我们回家去这肉,我们自己吃吃不完的拿去卖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九岁的张明并非不懂事, 但他真的是没想到, 随意来参加的这个活动,竟然让妈妈把辛苦喂养了半年的肥猪都杀了
就在早晨,她还说这猪没到时候,再养三个月才能卖个最好的价钱呢
现在
张明心疼死了看着那半扇猪肉的眼神, 简直像是看着一只宠物的尸体。
啪
可是这时候, 中年妇女冲上来,二话不说就甩了他一个耳光, 然后连推带搡, 用不可抗拒的力气,还有眼神中的凌厉甚至是哀求, 把张明按回到刚才的座位上。
“儿子、你好好上课”
“钱不够的话, 我再想办法,这是多难得的机会啊”
女人看着儿子身边那些小伙伴,以前就是在电视上,也很少能同时见到这么多外国人。
更何况, 她家里连电视都没有了。
这样的活动, 一定很贵
这就是她朴素的念头, 但不管多贵, 既然是儿子来参加的, 那么当妈的, 唯有倾尽所有去支持
杀个猪, 算得了什么
为了娃, 砸锅卖铁也没问题
那份决绝的力量, 让一旁看到的张凡,都为之深深动容。
没想到, 那个原本看上去有些败笔的小家伙,竟然还能引出这样一段插曲来。
有点意思
因为在张凡的要求下, 这期节目原汁原味全程直播,所以虽然不在预料内, 镜头还是真实地记录下这一切,并第一时间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和手机上。
稍稍中断之后, 孔子向那位并不年轻的母亲, 点了点头,脸上居然露出某种骄傲的神色。
但是这种骄傲,在场的唯有张凡看得真切,也能稍稍理解。
因为唯有张凡知道, 这个孔子不是演员,而是自己从两千五百年前请来的, 真正的圣人
所以这猪肉送得绝非事先安排,却堪称神来之笔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说,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现在,送的不是干肉,而是鲜肉,那显然是更有诚意的谢师礼了。
十条,那不止,这里足有半扇
孔子的骄傲,张凡看懂了。
在场五十个孩子,唯有这个来自华夏的孩子,送上了束脩。
在孔子看来,这就是“知礼”,这可是他生平最重视的
此次来到这个奇怪的地方,是应了张凡的要求, 念在张凡曾经带给自己那次无比奇幻旅程的交情上,孔子自然不好推辞。
然而看到那些黑黑白白的孩子们,孔子的心里是有些说不出的感觉。
华夏的孩子,倒也有一个。
但孔子早就注意到,这孩子心神不属,似乎无心向学。
不过现在,孔子竟然因为这半扇猪肉,念头通达了
终究还是我华夏之人,懂得礼节
其他的夷狄而已
微笑点了点头,孔子继续传道受业,琅琅读书声再次响起。
这次,那个张明总算不再打瞌睡,只是跟随夫子念诵经义的时候,总显得有些咬牙切齿,目光时不时就游离到那半扇猪肉上,仿佛念诵的不是流传千年的论语,而是自家肥猪的往生咒。
还不到中午的时候,奇异的香气,提前勾起了所有人的馋虫。
别说是那些还缺乏控制力的孩子们了,就算是在场的大人,甚至已经七十二高龄的孔子,都忍不住食指大动,不自觉地流露出陶醉的表情。
太香了
是哪位高人在烹饪
华夏美食,果然名不虚传
外国小孩从未闻过如此惹人垂涎的香味,一时间差点都乱了诵读的调子。
唯有张明,虽然也是馋,但一想到那就是刚拿走的自家猪肉烧成的菜,还是觉得心疼不已。
既然到了这份上,一上午的讲经也就提前点结束了。
哈哈
是红烧肉
香气扑鼻的饭菜端上来,就在这青山绿水间席地而坐,手里捧着发烫的粗瓷碗,用筷子小心地夹起一块颤颤巍巍酥烂入味的肉块,送到嘴里居然仿佛立刻就融化成美味至极的肉汁,尽情挑逗着每一颗久旱的味蕾
谁吃过这么美味的东西
就连在场见过世面的那些龙城电视台的大记者,甚至亲自前来的副台长郑乃超,都觉得这肉块炖得简直太有功夫了,绝对是古法煨制,隐隐都能品尝到一种传统文化的味道。
再加上这依山傍水的环境,倚着树靠着石的就餐方式,令见惯了大城市喧嚣的现代都市人,纷纷耳目一新。
太绝了
就这活动,要是放出风去,那些喜欢追求朴素清新的有钱人,绝对会趋之若鹜
就这一口肉,没两千块钱,没资格吃
华夏人都顶不住,就更别说那些来自美食荒漠的外国人了。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从那以后,华夏人对于美食的追求,再加上两千多年的沉淀和发扬,底蕴之深厚,远非番邦可比。
就算是来自大国,家庭最富足的那几个孩子,都根本抵御不了这种最原始的诱惑。
只不过他们对于使用筷子,还是太生疏了些。
海外孔子学院,旨在全方位宣扬华夏文化,当然也包括使用筷子,代替他们习惯的刀叉。
这些孩子能作为代表来到华夏,都是各自学院里的佼佼者。
可是,没想到这第一顿午饭,就这样美味
美食当前,急切之下,学好的动作也有点变了形,便有的孩子一下子没夹住,那汁水四溢的肉块落到地上,顿时引发一小片惋惜的声音。
“捡起来”
这时候,却有一个冷冷的声音响起。
那个掉了肉的孩子,金发碧眼,原本正在低头看那肉,却发现眼前多了一双破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