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3章 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作品:《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我去

    张凡

    你、你要做什么

    接下来的画面,惊爆一地眼球。

    只见张凡忽然化身为野蛮人,将身边的诸葛亮,一把举起

    “先生”

    诸葛亮也在惊呼,可是张凡却不管不顾,手中的诸葛亮竟然轻得如同一团稻草,向前奋力一丢

    堂堂蜀相,便投身于火烧连营的战场中,眼瞅着就要葬身于漫天火海。

    可是,画面扭曲,模糊,令瞪大眼睛的观众们眼前一花。

    待重新看清时,显然已经不是三国的战场。

    张凡还是在虚空中站着,脸上含着微笑,望向前方。

    诸葛亮的脸庞,再次出现

    可是他身上那极具古风的服装,却是荡然无存,还有手中常摇的鹅毛扇也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华夏观众都极为眼熟的粗布军装,混杂在纷乱的人群中,被裹挟着向前匆匆而行,想要停下脚步都难以做到。

    这、这就是一千八百年后

    诸葛亮想起自己先前的那句话,心中若有所悟。

    但他算错了。

    张凡说来自一千八百年后,那是张凡的时代。

    可是诸葛亮刚才说,想要看一看那个一再带给他极度震撼的人,那却不是一千八百年后,而是一千七百年后。

    准确地说,是一千七百一十三年。

    从猇亭之战的221,直接把诸葛亮丢到了1934年。

    这是在做什么

    急行军

    诸葛亮低头看看服装,再看看其他人,虽然处处新奇陌生,但也能认出身边匆匆而行的都是同袍,似乎在奔向同一个方位。

    作为三国时期优秀的军事统帅,行军当然绝不陌生。

    虽然不明白张凡先生为什么给自己安排到这里,但想必一定有他的道理。

    既来之,则安之。

    诸葛亮很快就选择适应新的身份,随着那些同样服装的年轻人一起,脚步加快。

    但片刻后,诸葛亮的目光忽然间游离,显露出极度的惊讶

    因为,道路两侧,时不时就出现并没穿着同样服装的人,看起来都是当地的百姓,大都已经老迈不堪,或者年纪小得刚学会走路。

    这老的老,小的小,手里却都端着盘子,盆子,里面盛放着各种吃食,也都是诸葛亮很难理解的东西。

    这

    这难道是劳军

    这景象,陌生而熟悉。

    陌生,是因为其实生平从未见过

    熟悉,则是因为梦里幻想过。

    一时间,诸葛亮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回到了若干年前

    自己还在南阳高卧,先帝几次上门来讨论天下大势,后来渐渐形成一篇文字,传于后世,那便是大名鼎鼎的“隆中对”。

    诸葛亮记得,隆中对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这话,正是自己说的

    可是

    “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哪有这种好事

    百姓嘛,能不给你捣乱,服从你的管理,那就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局面了

    可是现在梦中的情景,正在上演

    张凡先生这是让我做了一场梦吗

    可是眼中所见,触手可及的,全都无比真实,又让诸葛亮情绪恍惚,一时分不清是真是幻。

    诸葛亮不禁又想到了隆中对接下来的判断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现在,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

    霸业,成了么

    汉室,兴了么

    “大家听着”

    这时候,一个清越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透入诸葛亮耳膜。

    “营以上的军官,拿出身上的银元,换老乡的东西”

    一声令下,应者云集。

    在乱象中,诸葛亮更加目瞪口呆。

    有些词他听得懂,有些词却有些模糊。

    但即便不知道银元是什么东西,以诸葛的智慧,大概也能猜测到跟钱财有关。

    老百姓劳军,然后还要出钱买

    这是什么怪事

    难道这就是老百姓如此积极的原因其实这并不是一种诚心,而只是一种后世的交易方式

    诸葛亮一时有些糊涂了,但那个浓重的口音又再次响起,对着道路两旁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些牙牙学语的孩子,诚恳地大声说道

    “老乡这一仗,是我们打败了”

    “我们辜负了老乡的信任,让你们心痛了我们对不住你们对不住你们把孩子送给我们”

    言毕,这位青年猛地背过身去,不再多言,而是领头继续赶路。

    但诸葛亮眼尖,却是看到了他转身的瞬间,眼里分明是积蓄着泪水。

    这

    这竟然是败仗

    诸葛亮简直觉得自己这个梦境,太荒诞了

    在他的认知里,就算是胜仗,能得到老百姓这样的夹道相迎,已经是了不起的局面,哪怕那些东西是用来交易的,也极为不易

    可是这居然是败仗

    怎么可能

    打败了,还有这么多老百姓,拄着拐杖,扶着门框,夹道相送

    送这支军队,逃跑

    天哪

    后世怎么处处离奇

    诸葛亮觉得自己的常识被一再颠覆,稀里糊涂地跟着部队向前,也不知道去向何方。

    是的,逃跑。

    镜头一转已是到了一个庄严肃穆的会场。

    诸葛亮在会场最后,似乎没人注意到他,只有铿锵有力的决绝声音,在前头炸响。

    “这是我们团营连长,最后一次集合”

    “团长战死,参谋长顶上”

    “参谋长战死,营长顶上”

    “营长战死,连长顶上”

    “如果一个团,一个营,一个连,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和阵地共存亡”

    “大部队如果不能顺利渡过湘江,就是我们师的耻辱”

    这

    这这这

    诸葛亮惊得几乎要跳起身来。

    断后的部队

    决意死战

    不不不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军队,这样的战士

    事不可为,不是应该投降吗

    诸葛亮深深迷惘。

    他一下子就想到了关羽关将军。

    若是没有关将军败走麦城被杀,或许也就不会有先帝冲冠一怒,被火烧连营。

    那样的话,何至于让自己后来千辛万苦,死死支撑着随时崩坏的局面。

    当年关将军的属下,倘若也有这种拼死一战的钢铁意志

    即便大败,总也能护住主将的周全。

    而实际上,自己听说,关羽后来被生擒的时候,身边的士兵,只剩下了十几人,还包括了他的亲儿子关平在内。

    这样强烈的对比,让诸葛亮看得呆住了。

    这就是近两千年后,华夏的兵

    有这样的一支雄兵在手,何愁天下不平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