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5章 秦王与东宫(二)

作品:《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

    第595章 秦王与东宫二

    李禅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想走,此时此刻自己已经不适合呆在这里了,可是刚刚起身,仇紫英的声音却响了起来。

    仇紫英缓缓问道“吴王殿下是要去方便么”

    李禅的脚步一滞,刚想说话,就听仇紫英笑道“那殿下可要早点回来,不要错过了立论啊。”

    李禅当真呆立当场,忽得想起刚刚仇紫英还让云黛帮自己“诊疗”,索性一手扶额,作势摆出一副疲累的样子。

    仇紫英显然是料到了“原来殿下是疲乏了”李禅这边头才点了一半,仇紫英又幽幽开口道,“怎么会如此呢之前为防止殿下身体不济,还特意吩咐云非墨去替您诊疗一下不过殿下也别担心,反正云非墨就在这里,如果等会殿下真有什么不适,叫他再帮殿下诊疗就是了。”

    李禅心脏突突狂跳,面庞瞬间变得毫无血色。连病遁都没用,看来今日仇枢密是定然不会让自己走了。

    话说回来,陛下让所有儿子齐聚在此,为的就是让仇紫英代他问出这个问题秦王与东宫。

    既然如此,又怎么可能允许自己走呢

    想明白这一节,李禅复又坐了回去,既来之则安之。

    几个皇子想走的又何止李禅呢李由虽然不像李祝那样野心勃勃,可是身在皇家,说对于天下一点想法都没有那也是假话。如今听见这个问题当真是心震神摇,他下意识的看向坐在身边的李淳“老七,父皇这是什么意思不是已经把五哥贬到边关了么怎么还来问咱们这个”

    老七还没说话,李乐已经凑了过来“六哥你怕什么”

    “这还不叫人害怕么你想想五哥现在在干什么”李由急得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颤,“老八啊老八,对于咱们兄弟几个来说,还有比国储之事更凶险的么”

    “这我当然知道啊”李乐心说就算我年纪小,也架不住崔皇后天天在自己耳朵旁边念叨啊,自己为什么天天跟在二哥、四哥身边玩,还不就是不愿意牵扯进去么,“可是博士也讲过,玄武门的时候李建成是太子,也是嫡长子,而太宗是老二,跟咱们完全不一样啊。”

    “你这哪是什么排行的事情诶呀我跟你说不清楚”李由一跺脚看向李淳,“老七你一向机灵,照你看父皇到底是什么意思东宫不用说肯定是四哥了,那这个秦王是谁咱们几个谁也不像啊”

    “六哥你先别急。”李淳虽然内心也不平静,但是脸上修饰的极好,先是转头看了一眼李禅这边,发现李禅面色白的难看,安慰道,“二哥,您也别担心,我觉得父皇问这个应该也就是个题目,没别的意思的”

    李禅没有说话,只是拍了拍李淳的手背,李淳发现二哥的手心也是冰凉一片。

    听完题目台下人都震惊不已,更何况台上的谢祎和云黛。

    谢祎这会儿简直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架在火上炙烤一般,这种问题要怎么论辩怎么说这种混蛋问题要怎么立论难不成这种问题还有什么正反论不成

    从后来发生的事实上来看,秦王府当然是正确的,可是题目说了你现在才六月初一啊,别说你不知道后面李世民就能成为天可汗,你连玄武门能不能赢都不知道啊

    再说了,你说李世民贤德也好,圣明也好,那都是后来他的所作所为证明出来的,李建成因为死在了玄武门所以没有机会来证明自己,你能因为这个就说李建成就一定不是明君

    更不要说李建成当时还有东宫的名分

    刨除后来贞观之治的影响,选择支持秦王府那就是支持反逆

    支持东宫,当然从法统上没有问题,可实际上又实在太过苍白无力了,说李建成继位后也许能开创与李世民相畴于李世民的功业还是说也许能做得更好自己在书斋之中撰文自娱这样当然可以,可是经筵论辩怎么可能事事都寄望于“也许”

    但是谢祎毕竟是极为聪明之人,在第一时间的慌乱之后谢祎迅速冷静了下来,开始仔细分析皇帝问这个问题的真正用意。

    太子刚刚大胜还朝,东宫势力虽然衰弱,但怎么看都没到非要易储的境地。

    那究竟为什么谢祎在脑中转了无数圈之后,终于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太子是故王皇后嫡子,而且是王皇后身故之后才立为太子的。谢祎曾经听姨夫蔡尧说起过,当年故王皇后之所以身死跟朝中的一件大案有关,当时在群臣的逼迫之下王皇后自尽明志,才算了结了此事。所以皇帝当年离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多半是因为对于王皇后的愧疚。

    换句话说,太子之所以成为太子,并不是他的德行才华就足以成为未来的国君。诚然太子军功卓著,可是自古以来,有哪个守成之君需要亲自带兵杀敌的太子善于带兵打仗也不见得就是什么优点。

    如果是这样的话,很有可能在皇帝心目中真正适合的储君另有其人这样一切就都能说得通了,为什么成德出事之后皇帝并没有立刻讨伐,云麟可是太子的岳父啊而且皇帝非但没有替云麟报仇,为太子出气,反而以劝谏不利激起大变之名解散东宫官现在看来这分明就是借机削弱东宫啊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皇帝在成德事后召回吴王的举动

    这样看来,皇帝今天问这个问题的用意就已经呼之欲出了皇帝虽然想要易储。但是奈何太子刚刚立下大功,手握军权且并未失德,贸然行废立之事必然引起朝局动荡,说不定关中之乱的惨剧复现也说不一定。

    所以皇帝想要通过这种“讨论”先营造一种舆论,借古喻今,以玄武门之变的东宫秦府之争,来策动对于当今东宫的讨论只要一旦开始了讨论,太子那些平时不会被注意的缺点自然就会被发现,久而久之也会有失德的言论流传出来,到那时候再易储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至于证据,就是皇帝问的这个问题如果皇帝只是想明确东宫的储位,又何必非要以玄武门之变来做题目呢历史上夺嫡争储的事情多了,多的是夺储之后造成天下动荡的例子,远的不说了,关中之乱不就是神宗皇帝要易储么可是皇帝却偏偏选择了一个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夺嫡成功还造就千古治世的李世民的例子来做题目,这一点本身就已经说明了皇帝的倾向了。

    既然已经揣测到了皇帝的意思,谢祎的想法也就随之明确。皇帝想要引发讨论,那自己就做好这引发舆论的第一炮不仅要把皇帝的意思说出来,还要说得响亮,说的精彩越是如此,就越贴合皇帝的本意

    只要能帮皇帝把这件事情办好了,还愁未来的前途么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