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nbsp; 苏轼和苏辙思考了三年,终于决……

作品:《大宋皇太子日常

    三年前, 新政失败,欧阳修和范仲淹等人被贬出汴京。

    这三年来,欧阳修他们在外任职, 励精图治, 造福百姓, 做出了番漂亮的政绩, 所以这才能被调回汴京来。

    牛车上,欧阳修正在看信。

    信是赵旸个月前写的。

    赵旸得知欧阳修即将回汴京,意写了封信给他,期待他早日回来。

    欧阳修看太子殿下写给他的信,嘴角不觉扬起个笑容。三年不见, 不知道太子殿下长大了多少,不知道太子殿下跟晏相读书读得怎么样。

    这次欧阳修回汴京, 除了回汴京任职, 还有个重的任务, 那就是导太子殿下读书。

    此同时, 还有行人也在来汴京的路上。

    这行人就是苏洵父子三人。

    苏轼和苏辙思考了三年,终于决定来汴京考太学。

    虽然苏洵不太愿意让两个儿子来汴京考太学,但是两个儿子决定考太学, 他这个做父亲自然会支持,所以他亲自带两个儿子来汴京。

    船上, 苏洵正在导苏轼和苏辙读书。

    “休息下。”苏洵收起书,“先喝口茶。”

    “是,爹爹。”

    父子三人边喝茶, 边吃心。

    “哥哥,我们来汴京考太学,不跟福慧说吗”苏辙面露疑惑问道, “福慧之前还写信问我们不来汴京考太学,我们真的不跟他说吗”

    苏轼笑说道“我想给他个惊喜。”

    苏辙茫然眨了眨眼“惊喜”

    “我们到了汴京,直接去相国寺找他,他见我们来了,定会非常惊喜。”苏轼是真的想给赵旸个惊喜,他非常期待福慧看到他们的表情。

    苏辙明白了他哥哥的意思,脸恍然说道“那福慧肯定高兴坏了。”说完,他面露好奇说道,“三年不见,也不知道福慧长什么样呢。”

    “应该是越长越好看。”这三年来,福慧每个月都会写信给他们。虽然他们三年不见,但是每个月通信,他们之间非常熟悉。“福慧说他今年正式启蒙了,不知道他学得怎么样。”

    “福慧那么聪明,应该学得很好吧。”虽然这三年来,直和福慧有书信往来,但是苏辙心里还是有些想福慧的。“三年前,福慧还没有正式启蒙就读了不少书,现在正式启蒙了,应该读了更多的书了。”

    “等见面了,得好好考考他。”

    “哥,福慧说过,如果我们考上太学,他也会考太学,到时候我们就能在处读书了。”

    “等我们考上了太学,再福慧考太学。”虽然福慧比他们小很多,但是是能在块读书,也是件美事。

    苏洵听两个儿子的对话,打趣道“你们倒是很有信心考上太学啊。”

    苏轼对他爹爹笑了笑“有爹爹您的导,我们定能考上太学。”

    自从两个儿子决定考太学后,苏洵就请他汴京城的朋友帮他弄到往年太学入学考试的题目。

    苏轼和苏辙做了几份太学入学的考卷,考得都不错,他们这才有信心来汴京考太学。

    苏洵看两个儿子,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让两个儿子来汴京上太学是对是错,毕竟太学唉,算了,两个孩子都来了,他在想这些也没,不如相信两个儿子。

    “等你们考上太学,我回去把你们的母亲接来。”这次,只有他们父子三人来汴京,没有带上家里其他人。等苏轼和苏辙考上太学后,苏洵打算把妻子接来,家人在汴京城里定居。

    “爹爹,如果您不喜欢留在汴京,您还是回眉州吧。”苏轼知道苏洵不太赞他们上太学,也知道苏洵不太喜欢汴京。“我会照顾好弟弟,您不担心。”

    苏辙忙说道“我也会照顾好哥哥的。”

    “你们兄弟俩在汴京,我怎么能放心。”苏洵是不太喜欢汴京,汴京太过繁华,而且有太多权贵,稍微不小心就会卷入到权利的漩涡中。

    “爹爹,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再说,我们吃住都在太学,您不担心我们。”不少外的学子考上太学,都会住在太学里。苏轼他们是考上太学,也会住在太学里,不意在汴京城里租房住。

    “不,你们两个在汴京,我们不放心。”苏洵对两个儿子笑了笑,“我已请朋友在太学附近租好了房子,日后你们去太学读书也方便。”

    这次在来汴京之前,苏洵都安排好了切,请他朋友帮忙租好房子,找好下人。

    在照顾两个儿子方面,苏洵是非常舍得花钱的。不过,汴京城的房价太贵,想在汴京城里买下套房子不太实际,所以还是租房比较划算。

    如果苏轼他们兄弟俩高中留在汴京任职,到时候再买房子也不迟。

    “父亲”

    苏轼刚想说什么,被苏洵打断“你们在太学读书会很辛苦,我和你们的母亲都不会放心留你们两个在汴京。”

    见爹爹心意已决,苏轼和苏辙也不好再说什么。

    “爹爹,是我们任了。”

    “你们没有任,你们想来太学读书并没有错。”苏洵直以来以两个儿子豪。他的两个儿子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听话,很少让他们操心。“爹爹还是那句话,既然决定来太学读书,那就好好读书,不做其他的事情。”

    苏轼和苏辙神色严肃头,异口同声说道“爹爹,我们知道。”

    “休息好了,我们继续。”

    “好。”

    父子三人又读起书来。

    说到读书,这三年来,赵旸寄了不少书给苏轼他们。

    三年前,苏轼他们离开汴京的时候,赵旸就送给他们不少书籍,还送给他们不少笔墨纸砚。

    这三年来,赵旸把太阳书局发售的杂志、报纸、小人画和话本都寄给了苏轼他们。

    苏轼他们虽然远在千里之外的眉州,但是经常看太阳书局发售的报纸和杂志,他们对汴京城里的事情非常了解。

    苏洵导苏轼他们念完篇易经,就和两个儿子起看太阳书局发售的杂志。他们看的是文学集。

    苏轼和苏辙正在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洵正在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其实,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和苏辙看了很多遍,但是每次看都会被深深惊艳到。每次重新看,都会有不样的收获。

    “哥,我们以后能不能写出像醉翁亭记这么好的文章”

    “我们只好好读书,就定能写出来。”苏轼倒是很有自信。

    “欧阳先生真的太有才华了。”苏辙脸仰慕说道,“听说朝中很多大臣都会去太学里讲书,不知道欧阳先生会不会去”对有才华的人,苏辙和苏轼都非常憧憬。

    “欧阳先生并不在汴京。”苏洵倒是知道关于欧阳修的事情,“三年前,欧阳先生离开了汴京,去外任职。”

    “啊”苏辙脸失望,“欧阳先生不在汴京啊。”

    苏轼问道“爹爹,范先生呢”

    “范先生也不在汴京,也去外任职了。”

    苏轼听完,也是脸失落。

    见两个儿子副垂头丧气的模样,苏洵安慰他们道“日后有缘,你们会见到的。”

    苏辙听这话,立马恢复了精神。

    “只我们在太学读书,就定能见到欧阳先生他们。”

    苏轼头“对,日后定能见到。”

    苏辙看手中的文学集,惊叹道“这太阳书局弄出来的报纸和杂志太好了,等到了汴京,我们定去太阳书局看看。”三年前,他们走的时候,还没有太阳书局。没想到他们离开汴京没多久,就有了太阳书局。

    “听说很多文人学子喜欢去太阳书局讨论诗词歌赋,以后我们也以多去去,和他们多交流。”苏轼喜欢太阳书局发售的美食杂志,话本杂志、小人画杂志、医学杂志和农业杂志。

    “太阳书局的老板真厉害,竟然弄出这么多好看的杂志。”

    苏洵脸深意说道“太阳书局背后的老板绝不是普通人。”苏洵之前写信向他朋友打听过太阳书局的事情。他朋友知道不多,只知道太阳书局背后的老板是权贵,般人不敢招惹太阳书局。他朋友猜测,太阳书局的背后恐怕还有朝廷支持。太阳书局发售的报纸和杂志,朝中的大臣们必须订阅。

    “也定是有才之人。”如果没有才华,是绝对不会做出这么好的报纸和杂志。“福慧说太阳书局里有很多好书,甚至还有孤本,我们定去看看。”

    “是,哥,我们不是会员,是不能太阳书局里的孤本。”

    “福慧不是说只通过太阳书局的考核,就能太阳书局的会员么。”苏轼脸跃跃欲试说道,“我们以去试试。”

    “好,我们去试试。”苏轼他们兄弟俩,还有个优。那就是在做任事情前,他们绝不会害怕畏惧,他们会先尝试。如果失败了,他们也不怕,会继续尝试。

    苏洵很喜欢两个儿子的“畏”精神,年轻人就应该勇敢畏,这样才能闯出片。

    此刻,远在舒州的王胖胖正在焦急等待这个月的杂志。

    赵旸不仅把报纸和杂志寄给苏轼他们兄弟,也寄给了王雱。

    王雱非常喜欢,每个月眼巴巴等赵旸寄给他。

    正在和杀破狼军起训练的赵旸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吓得曹修立马把庄子里的大夫叫了过来,给他把脉。

    庄子里有大夫,负责给杀破狼军的孩子们看病疗伤,毕竟训练的时候,经常会受伤。

    见赵旸的身子并没有问题,曹修心里才放心。

    三年前,赵旸突然病重,也吓到了曹家人。直以来,曹家人也十分在意赵旸的身子。

    赵旸在庄子里呆了五。这五,他彻底和他的杀破狼军混熟了。不止如此,他和曹修他们商议了不少事情。

    他不能在外面久待,不然曹皇后和宋仁宗他们会担心。再者,他直不回去读书,晏相怕是急了。

    宋仁宗见儿子五没有回宫,心里急了,来找曹皇后。

    “皇后,旸旸直没有回来,晏相直在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宋仁宗不好意思说他想儿子,只好晏殊来做借口,“你叫旸旸回来。”

    曹皇后眼就看出宋仁宗在说谎,不过懒得拆穿他。

    “官家,旸旸在生你的气。“

    宋仁宗被曹皇后说得有些尴尬,“不朕去曹家庄子接他回来”说完,他又说了句,“福康直在等他回来去放纸鸢。”

    曹皇后并不想让宋仁宗去曹家的庄子,她想了想说“我叫旸旸回来。如果旸旸还不回来,我亲自去接他回来。”

    “那就麻烦皇后了。”比起他,旸旸这孩子更听皇后的话。只皇后叫他回来,他定回来。

    “官家,旸旸回来,您该不会还让旸旸接受您朋友的女儿吧”曹皇后故意问道。

    宋仁宗摇摇头说“旸旸不喜欢,那就算了。说完,他轻轻叹了口气,“是朕考虑不周。”

    曹皇后头,毫不客气说道“您知道就好。”

    被曹皇后这么说,宋仁宗脸上的表情不由僵住,心中不禁有些尴尬,还有些难堪。

    “朕还有事就先走了。”

    曹皇后站起身行礼“恭送官家。”

    宋仁宗的眉头皱了下,随后转身离开了坤宁宫。

    张茂实看了看宋仁宗的脸色,就知道他生曹皇后的气了。

    宋仁宗觉得曹皇后刚才对他太不客气了,皇后果然还是穗儿好,但是穗儿也偏袒皇后。在这宫中,他竟然个知心人都没有。

    张茂实见宋仁宗没有回福宁宫,而是来到陈氏以前住的宫殿。

    宋仁宗等到了宫殿,才发现自己来到陈氏以前住的宫殿,在心里叹道,全下也只有她了解朕,知道朕心里在想什么。

    “官家”张茂实见宋仁宗脸伤,关心问道,“您没事吧”

    宋仁宗回过神来,语气淡淡对张茂实说道“朕没事,回福宁宫吧。”

    “官家,皇后娘娘也是埋怨您把太子殿下气走,等太子殿下回来,皇后娘娘也就消气了。”

    宋仁宗闻言,心里对曹皇后的那怨气也消了。

    “是朕不对,等旸旸回来,朕得好好哄他。”

    “太子殿下出去五了,应该也消气了。”张茂实言道,“官家,您只好好哄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定不会再生您的气。”

    “这个小祖宗不好哄。”宋仁宗嘴上这么说,但是语气里充满宠溺。

    赵旸在回宫之前,去了趟禁卫军营,看了看禁卫军营里将士们的训练。

    禁卫军营的将士对太子殿下的到来十分意外。他们原以太子殿下会有什么事情,没想到太子殿下只是来看他们的训练。

    赵旸对禁卫军营的将士的训练不太满意。不止如此,他没有在禁卫军营里将士们的眼中或者身上受到战意。

    在后世,哪怕是和平年代,将士平日里训练的时候都会非常凶猛,丝毫不敢懈怠,但是禁卫军营里的将士却不是。

    或许是长时间没有上战场,又或者是长时间被打压,把他们身上的锐气全都磨没了。其说他们是禁卫军营里的将士,不是说他们是个摆饰。

    不过,这也不能怪禁卫军营里的将士,他们也想上战场立功,但是朝廷不给他们机会,他们只能浑浑噩噩度日。

    赵旸没有多说什么,鼓励了禁卫军里的将士番,让他们好好训练,让他们好好守护汴京城的安全。

    鼓舞了禁卫军营里的将士番后,赵旸没有久待,直接回宫了。

    等太子殿下离开后,禁卫军营里的将士们还脸茫然,不明白太子殿下突然到来,到底了什么,难道就是鼓励他们好好训练吗

    他们平日里有好好训练,并没有偷懒,难道太子殿下对他们的训练不满

    曹健见将士们都副迷茫的模样,也没有多做解释,只是说从明日起,更加严格训练。

    不过,也有将士明白了什么,他们的心头变得非常火热

    直以来,官家几乎没有来过禁卫军营里,这还是次有皇室的人来禁卫军营,而且还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是储君,他不能缘故来禁卫军营里,也不会莫名其妙鼓励他们好好训练。

    太子殿下这次来禁卫军营是有目的,而目的就是让他们好好训练,这就意味他们以后很有能

    再者,太子殿下了来禁卫军营里,还释放了个态度,个亲近武将的态度,这意味什么这些聪明的将士们想到这里,就变得非常激动。

    曹健见有的将士反应了过来,意味深长对他们说了句,让他们以上战场的标准来严厉的训练他们手下的士兵。

    这些聪明的将士们听到这话,就知道他们猜对了。

    赵旸回宫后,直接去了坤宁宫,没去福宁宫。

    曹皇后仔细打量了下儿子,见儿子精神不错,心里便放心了。

    “这几日去庄子,玩得开心吗”

    赵旸咧嘴对曹皇后灿烂笑了笑“玩得非常开心。”不仅玩得开心,还收获很大。

    有苗昭容在,曹皇后不方便多问赵旸。

    “玩得开心就好。”

    这时,外面传来给宋仁宗行礼的声音。

    “官家来了。”苗昭容笑道,“官家肯定是知道太子殿下回来,急急匆匆赶过来了。”

    赵旸皱张小脸,表情非常不高兴。

    苗昭容见赵旸还在生气,替宋仁宗说好话“太子殿下,这几日官家直在盼你回来,你这几日不在,官家都没有睡好。”苗昭容见宋仁宗这几日怜,忍不住想帮他说好话。

    赵旸双手叉手抱胸,冷张小脸说道“在爹爹心里,我这个儿子也不重。”

    宋仁宗刚走进来就听到这话,连忙说道“谁说你在爹爹心里都不重。”说完,他急急忙忙走到赵旸的面前,伸手去抱儿子,结果被儿子躲开了。

    赵旸躲在曹皇后的身后,离宋仁宗远远的。

    宋仁宗见儿子躲他,心里有些失落。不过,他也猜到小祖宗没有那么好哄。

    “旸旸,爹爹知道错了,爹爹向你赔礼道歉。”这个世上能让宋仁宗赔礼道歉也只有赵旸了。

    赵旸站在曹皇后的身后没有出来,也没有说话。

    “旸旸,真的不理爹爹呢”宋仁宗的语气非常怜,“爹爹非常想你,你看看爹爹好不好。”

    苗昭容见宋仁宗这么低声下气求赵旸,心软帮他说好话。

    “太子殿下,你五日没回来,官家想你五日,你看看官家。”

    “旸旸,你出来看看爹爹好不好”宋仁宗的语气越发怜,“爹爹五日没见你了,好想你,让爹爹好好看看你。”

    赵旸并不是真的生气,不过他不吓吓他爹爹,说不定日后他爹爹又会抽疯做出荒唐的事情来。

    “你还看我做什么,我又不重。”赵旸十分傲娇说道。

    见儿子搭理他了,宋仁宗心里欢喜,继续哄道“在爹爹心里,旸旸最重。爹爹之前时糊涂才会让爹爹的朋友的女儿进宫陪你,你不喜欢,爹爹就不让她进宫陪你。”

    曹皇后抬手轻拍了下儿子的头,对苗昭容使了使眼神。随后,她们两人就退了出去。

    “旸旸,理理爹爹好不好”宋仁宗蹲下神来,故意装作怜巴巴的模样望赵旸,“爹爹真的知道错了,你给爹爹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好不好”

    赵旸挑眉,凶巴巴瞪宋仁宗“你真的知道错了”

    宋仁宗连连头“爹爹真的知道错了,以再给爹爹个机会吗“

    “也不是不能不给你机会。”赵旸眼珠子转了转,小脸上露出抹不怀好意笑容。

    宋仁宗见儿子坏笑了起来,他就知道儿子又在打什么坏主意。

    “旸旸,你想什么”以前,宋仁宗惹赵旸生气,都会被赵旸狠狠敲诈把。这次,肯定也会被敲诈。

    赵旸朝宋仁宗招了招手,宋仁宗把他的脸凑到赵旸的面前。接,他的脸就被赵旸狠狠揪了起来。

    宋仁宗仰脸,任由儿子力揉搓他的脸。

    赵旸狠狠捏了捏宋仁宗的脸,又力拔了拔他的胡子。

    宋仁宗被拔生疼,但还脸宠溺。

    赵旸伸手又拍了拍宋仁宗的脸,又捏住他的鼻子。

    “爹爹,你怎么这么傻啊”

    “是是是,爹爹傻,旸旸聪明。”宋仁宗哄道,“爹爹错了,旸旸原谅爹爹好不好”

    “爹爹,你得保证以后不许再做这么蠢的事情。”

    “爹爹跟你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再做这么蠢的事情。”宋仁宗连忙举起手做发誓状。

    “爹爹,我你的”赵旸毫不客气狠狠敲诈了宋仁宗笔。

    赵旸的东西都是宋仁宗最宝贝的东西,的宋仁宗心疼。但是,了能让儿子开心,再心疼也给。

    “爹爹全都给你,那你能原谅爹爹了吗”

    “行吧,这次我就原谅你。”赵旸说,又狠狠捏了捏宋仁宗的脸,“爹爹,你下次再惹我生气,我就不会这么轻易原谅你。”

    “爹爹不会了。”宋仁宗朝赵旸伸出双手,“爹爹不以抱抱你”

    “唉,谁叫你是我爹爹。”赵旸的小模样十分勉强,“抱吧。”

    宋仁宗张开双手,力把儿子抱进怀中。五没见到儿子,宋仁宗是真的想儿子。

    赵旸抬手拍了拍宋仁宗的后背“爹爹,你抱好了吗”

    听到儿子这话,宋仁宗不由失笑,他松手放开儿子,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小脸。

    “你这个小坏蛋,五不回来,都不想爹爹吗”

    “爹爹你惹我生气,我什么想你啊。”

    “你这个小没良心的,爹爹这五日都是想你,再让爹爹抱会儿。”

    “真是拿你没办法,再让你抱会儿。”

    又抱了会儿儿子,宋仁宗才放开。他站起身,抱起儿子坐在椅子上,开口关心问道“你这五日去哪了”

    “去庄子玩了。”赵旸笑嘻嘻说道,“跟大表兄他们在庄子玩。”宋仁宗反对他把他的亲卫军交给曹家训练,所以他不能告诉他去曹家庄子是了看他的亲卫军。

    “玩什么”

    “跟大表兄他们起挖野菜啊”赵旸胡扯八道跟宋仁宗说了通。等说完后,他想到了春耕,“爹爹,我今年能不能和你们起去春耕啊”

    “你还小,不能下田插秧,等你再大些,爹爹再带你去春耕。”

    “爹爹,我不小了,我能下田插秧。”赵旸拉了拉宋仁宗胸前的衣服,“爹爹,今年的春耕,你应该当大臣们多插几的秧,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农民种田的不易。”

    “这是”

    “你们每年春耕下田插秧就插那么会儿,根本法让大臣们体会到农民的不易。”赵旸小脸认真说道,“朝中不少大臣根本不了解百姓的不易,只有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百姓的不易,他们才会踏踏实实百姓做事。”

    宋仁宗觉得儿子的这番话说得很对,问他“你打算让他们插几的秧”

    “最起码三吧。不止如此,日后爹爹你还带他们去除草、除虫。”赵旸掰手指说道,“然后等到秋收的时候,你再让他们下田帮老百姓割稻子。对了,还让太学的学生这么做,这样他们才能知道民间的疾苦,知道他们是了造福百姓而读书,而不是了功名利禄而读书。”

    宋仁宗觉得儿子这个想法很好,头赞同说道“好,按照你说的做。”说完,他又问道,“你还有什么主意”

    “还有让太学的先生带学生去体验民间的疾苦。体验后,让学生写下他们的受。”赵旸刚刚说完,脑子里又闪过道灵光,“最好搞几块田,让太学的学生们自己插秧种稻,然后自己收割稻子。还以让他们再种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说菜,或者果蔬什么的。”

    “这个主意不错。爹爹会吩咐下去。”宋仁宗问道,“还有吗”

    “太学学生种的东西,他们以自己吃,也以送给贫苦人家。”赵旸捏下巴说道,“让太学的学生受到收获的喜悦,同时也让他们受到帮助他人的就。”

    宋仁宗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脸欣慰说道“你这个想法很好。”

    “爹爹,你以后有时间也带我多去田间走走,了解民间的疾苦。”

    没想到儿子会有这份心,宋仁宗心里非常高兴“好,以后爹爹多带你去田间走走。”说完,他想到马上就犁了,“再过几日,爹爹带你去犁,好不好”

    “好啊。”

    这段时日,农民们正在犁,春耕做准备。

    “会很累的。”

    “爹爹,我不怕累,你怕累吗”

    “不怕。对了,过两日,爹爹带你去放纸鸢,好不好”

    “好啊,放完纸鸢,我们就去犁。”

    “行。”见儿子对犁这么兴趣,宋仁宗心中很是宽慰。虽然到时候儿子定会嫌累,但是他能有这份心,真的很不错。

    翌日,晏殊下了朝后,就急急忙忙前往东宫。

    他今日来东宫,难得没有被大白和大黑戏弄。

    “先生,早。”

    晏殊见到赵旸,先恭恭敬敬行了个礼“臣见过太子殿下。”

    “先生,请起吧。”赵旸说完,也向晏殊行了个礼,“先生,抱歉,这几日没跟你读书。”虽然他不愿意跟晏殊多学,但是并不代表他讨厌晏殊。相反,他很喜欢晏殊,也很尊敬晏殊这个先生。他这五日没有读书,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向晏殊赔不是。

    晏殊微微惊讶了下,随即连忙伸手扶起赵旸。

    “太子殿下回来就好。”他握赵旸的手,关心问道,“殿下和官家和好了吗”

    “和好了。”赵旸笑说,“再不和好,爹爹就哭了。”

    晏殊被赵旸这句话逗乐了“这几日,官家很担心你。”

    “先生,担心我吗”

    “担心。”晏殊满眼欣慰看赵旸,“太子殿下,臣很高兴你这么敏锐,拒绝了官家的提议。”

    “先生,我是很聪明的。”赵旸骄傲挺起小胸膛,满脸得意说道。

    “太子殿下聪慧过人。”

    两人来到书房。

    元松端来茶。赵旸让晏殊先喝口茶,待会在他读书。

    晏殊喝完茶,也没有急导赵旸读书,而是问道“殿下,昨日回宫前去了禁卫军营吗”赵旸前脚去了禁卫军营,后脚朝中的文臣们就得知了这件事情。

    听到晏殊这么问,赵旸也不意外。

    “对啊。”

    “殿下,您去禁卫军营做什么”晏殊猜测是曹家人带赵旸去禁卫军营里。

    曹家、石家、高家、王家、张家直以来都没有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没想到他们现在把主意打到太子殿下身上。

    曹家是太子殿下的外祖家。曹家想利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以后答应他们去收复燕云十六州。

    果然,不该让太子殿下跟曹家走得很近。但是,曹家是太子殿下的外祖家,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阻止太子殿下和曹家亲近。

    “去看禁卫军营里的将士啊。”赵旸脸辜又爱说道,“鼓励他们好好训练。”

    定是曹家让太子殿下这么做的

    曹家果然没有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殿下,您怎么想去禁卫军营里,鼓励将士们好好训练”

    赵旸奇怪看了眼晏殊,不解问道“先生,我不该去吗”

    这个问题问得晏殊愣了愣,他不能说太子殿下不能去,但是

    “殿下,您去了禁卫军营,有什么想”

    “想”赵旸思索了下说,“没有什么想啊。”

    “没什么想吗”晏殊又问道,“殿下,您会不会觉得军营很好玩,或者很严肃”

    “先生,好玩这个词来形容禁卫军营不合适吧。”赵旸耸了耸肩说,“我没有什么想,他们和宫中的禁卫军样。”

    见太子殿下对禁卫军营没有什么殊的想,晏殊在心里长长松了口气。

    “先生,我应该有什么想吗”

    晏殊摇摇头说“我担心殿下会被吓到,毕竟军营里有那么多人,还舞刀弄枪的。”

    “先生,我的胆子没有这么小。”赵旸不服气说道,“宫中的禁卫军也舞刀弄枪,他们的职责是了保护宫里的安全,有什么好怕的。”

    “殿下说得对。”晏殊没有再说这个话题,“殿下,我们继续说颜渊篇吧。“

    “先生,请讲。”

    今,晏殊给赵旸讲解颜渊篇的内容时,说了不少关于战场残酷的事情。他还对比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和实行仁政对老百姓带来美好的生活。

    赵旸装作听不懂晏殊话里的暗示。在晏殊讲解之前,他就猜到晏殊会跟他说战争的残酷。

    “殿下,战争是残忍的,旦发动战争势必会让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晏殊说完,又举例说魏晋南北朝时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弄得生灵涂炭。“殿下,旦发生战争,国家就会变得动荡,老百姓就会受苦,所以了老百姓,不能轻易发动战争。“

    赵旸头说“这是自然。”在打仗这方面,赵旸懒得跟晏殊争辩,没有意思。

    见太子殿下把他的话听了进去,晏殊满意了头,接继续说如实行仁德。

    午时,晏殊才停下来,“殿下,不知道下午您有没有空”

    赵旸刚想说什么,却被晏殊打断了,“殿下,您五日没有跟臣读书了,今日下午能不能继续跟臣读书”

    “先生,你下午有空”

    听到赵旸这么问,晏殊心里喜,“臣下午有空,殿下您下午有空吗”

    “有啊,那我下午跟您继续读书。”毕竟他五日没有跟晏殊读书,今下午应该跟他继续读书。

    “臣下午再来东宫。”

    “好,我先去坤宁宫了,先生你慢走。”

    “殿下慢走。”

    晏殊没想到今的赵旸这么好讲话。他准备了肚子的话劝说殿下,结果完全没有派上场。

    殿下答应他下午继续读书,晏殊心情很好回到御书院。

    “晏相,心情不错啊,看来上午导太子殿下很顺利啊。”说完,文彦博想到昨日太子殿下去禁卫军营事,忙问道,“太子殿下昨日会去禁卫军营”

    “曹家人带殿下去的,不过殿下并没有什么殊的受。”晏殊把赵旸上午和他说的话,跟文彦博他们说了说。

    文彦博他们听完后,心里便放心了不少,不过

    “曹家果然没有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他们见官家不会答应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把主意打到太子殿下身上,真是恶。”

    “曹家是太子殿下的外祖家,曹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绝不能让曹家他们的如意算盘功。晏相,你平日里导太子殿下时,更加心了,不能让他被曹家骗了。”

    “你们放心,我心里有数。”晏相心想他绝对不会让曹家他们的阴谋得逞。

    赵旸去坤宁宫午膳,宋仁宗也过来了。

    他跟曹皇后他们说了下晏殊知道他昨日去禁卫军营事,还说了下晏殊今上午了他什么。

    “晏相他们直反对收复燕云十六州,反对跟辽夏开战。”宋仁宗听了,心里也不意外,“你去禁卫军营,他们当然会紧张。”

    有宋仁宗在,曹皇后没有说什么。

    “我就是去看看,又没有做什么,他们干什么这么紧张。”赵旸觉得晏殊他们太惊弓之鸟。

    “曹家。”宋仁宗深深看了眼曹皇后,没有避开她说,“曹家和石家,还有王家他们直都没有放弃过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曹皇后听到宋仁宗这话,眼睛都没有抬下,低头继续她的膳。

    “好吧。”赵旸这次去禁卫军营,方面是看禁卫军营里将士的训练怎么样,另方面就是试探文臣们的态度。果然,文臣们的态度没有让他失望。

    宋仁宗刚想说什么赵旸抬手打断他“爹爹,关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事,我们之前讨论过,不再说了。”

    “你啊”

    “我暂时不会去禁卫军营了。”文臣们的态度,他已经知道了。在他长大之前,他不会让文臣们知道他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事。

    宋仁宗微微头“那就好。”

    完午膳,赵旸回东宫午睡了会儿。觉醒来,继续跟晏殊读书。

    接下来的两日,晏殊直在跟赵旸说颜渊篇和子路篇的内容,导赵旸如名仁君。

    三日,宋仁宗带赵旸和福康公主去了相国寺的后山放纸鸢。下午,他亲自带赵旸去犁。

    犁的时候,赵旸发现大宋现在使的犁具不够锋利,不太好,而且效率不太好。他得想办法改良下犁具。手机地址小看书更便捷,书架功能更好用哦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