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5章自力更生

作品:《大话中土之霁月清风

    勒述国瓦河镇瓦康村

    吃过午饭后,武老太便问起阿木这些天过得怎么样。

    阿木当然不会讲忍饥挨冻的事情告诉太姥姥,直是说又师傅照顾自己很好,路上还遇到不少热心人。他还说太姥姥猜的一点都不错,师傅就是带他去捕貂了。不过,自己捕了十天,一只也没捕到。

    武老太笑着安慰阿木,凡事都急不得,要多点耐心,该来的自然会来,就如同最初那一两年中开导阿木时一样豁达。

    阿木点了点头,让武老太休息,他现在已经不在意那些没捕到的貂了,他直想让太姥姥赶紧好起来。阿木把碗洗了以后,又将各个房间都打扫了一遍,自己走前垒的柴不过用去了一半左右,门外两个大缸中的水也差不多是满的。

    当阿木收拾妥当再去到武老太的房间时,武老太已经安静地睡着了,鼻翼翕动,伴随着平缓的呼吸声。

    阿木见状又添了些柴,让后便坐在火盆旁发起呆来。五年前,是自己趴在床上,太姥姥照顾着自己;而现在却是太姥姥躺在床上,而自己再照顾她。如果可以的话,自己真想和太姥姥换换,让自己替她去承受那些痛苦。

    就在阿木怔怔出神之际,房间外突然传来一些响动。阿木听到后就轻轻出了门,正好看到母亲提着东西走进院中。

    “娘”阿木轻轻叫了一声,快步迎向阿玉。

    “阿木,你回来了”阿玉先是一愣,然后回了一句。

    “嗯,我是中午时候到的。我已经和太姥姥吃过饭了,娘你吃了没有”阿木问道。

    “吃过了。”阿玉一边说着,一边走进厨房,煎起药来。

    “娘,太姥姥她,她没事吧”阿木跟进厨房后,迟疑了一会后开口问道。

    “唉”阿玉轻叹了口气,面色有些黯淡,“不知道,她年纪大了,先好好养着,看下能不能熬到春天”

    阿木一听,顿时热泪盈眶,很沮丧地低下头去。

    “哦,对了,你这次是不是去捕貂了有什么收获吗”阿玉将药罐架在火炉上后,转而看向阿木道。

    “没有。”阿木诺诺地回了一句。

    阿玉听后微一皱眉,但也没多说什么,拿起筷子将药翻搅了下。

    “娘,你是不是要钱啊,我这有。”阿木想了想道。

    “暂时不用,你先收着吧。”阿玉摇了摇头,语气平淡。

    “哦,娘太姥姥她是什么时候,怎么摔的啊”阿木又问道。

    “是在你走后的第三天早上摔的,具体怎么摔的我也不知道。我去地里拔了些萝卜回来时,就看她倒在墙边现在你太姥姥这个样子,你也就别乱跑了,我们一起照顾好她,让她安安心心地走,也不枉她那么疼你。”阿玉感慨道。

    “我知道了,娘。”阿木说着抹了抹眼泪,慎重地点了点头。

    整个冬天阿木除了去村外挑水、捡柴之外,很少离开家中的小院,更别说像往常过年那样到处去玩了。他把时间都用在了整理家务、洗衣做饭和帮助母亲照顾太姥姥之上。

    村里不少人得知武老太病了以后都上门看望,其中还包括很多过年返乡回来的人。李村长和大头也会隔三差五来看看,李村长主要是和武老太聊聊天,并问阿玉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而大头自然是想和阿木玩,但阿木却没有时间。

    在阿玉和阿木的悉心照料下,武老太的病情渐渐好了起来,撑过了这个严冬,可腿脚仍旧没有反应。阿木见太姥姥身体好转脸上的笑容便多了起来,而阿玉却仍是忧心忡忡。

    转眼间,新历47

    716年的春天到了,阿木渐渐发现河里的冰凌开始融化,太阳变得越来越暖和,风似乎也没那么凉,四周的绿色似乎多了起来,还有些星星点点的黄花点缀着,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村外也从往日的萧条冷清中变得热闹起来,不时能听到歌声、牛叫声以及锄地声和吆喝声,大家都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阿木家的地还是仍旧由邻里帮忙耕了,但平整地面和播种浇灌的事却不能假手他人,因为大家现在都很忙,即使出钱也不一定能请来人,而且家里的积蓄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本来阿玉想让地先荒着,可武老太却坚决不同意,她说除非人不在村里住了,否则地可万万荒不得,这是千百年来农人们的常识。地里有粮、心中不慌,万一有什么天灾人祸,只有粮食才是让人有活下去的希望。不管自己在或者不在,地一定要保住,错过一季,一年的粮食都会有问题。

    阿玉听后只能独自承担起照顾武老太的重任,让阿木去田里学着种地,而且她中午没时间给阿木送饭,只能叫阿木自己回来吃。

    阿木想了想后决定每天早上起得再早一些,多做点早餐带过去,中午凑合着一吃就行。这样省得两头跑,也能给母亲较少负担。武老太自然有些心疼,但阿木却说没事,下午回来还给太姥姥做好吃的。

    阿木自小就知道粮食的珍贵和重要,他亲眼见过太姥姥将掉落的米粒一一捡起、默默吃下,那些粘着灰尘的馒头连皮都舍不得剥,只是使劲拍拍,就若无其事地放进嘴中咀嚼。

    他以前只是觉得太姥姥的做法有些奇怪,而母亲则说没有必要如此节省,少吃一两口也不碍事。太姥姥都都是微微一笑不做辩解。知道现在阿木亲自种起地来,才明白其中的艰辛与乏味。

    旁边的董哥热心教阿木

    如何翻土细耕,还亲身示范了很久,动作看起来十分简单,可实际操作时却需要持久的耐力。阿木照着董哥的样子,起先还有模有样,但很快就慢了下来。

    董哥见状笑着告诉阿木,方法对不过你力气小,不要挖太深,也不要太急,多歇几次慢慢来,你家地也就两亩总能耕得完,自己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在地里帮忙了,你现在就当提前熟悉熟悉吧。等大伙都种上了,就过来帮你。

    阿木谢过董哥之后便开始埋头苦干,腰酸背疼、四肢乏力是常有的事,小手也磨破了皮。第二天一不小心还一锄头打在了小腿上,横着就是一条长口子,还在流血不多,阿木回去也没敢告诉太姥姥和母亲。

    倔强的阿木,不想靠着其他人的帮助,也不想被村里人说闲话,于是每天都早出晚归,勤勤恳恳。别人没来他就来了,别人吃饭他还在干,别人走了他还在坚持。几天下来,他的进度倒是比大家慢不了多少,让董哥等啧啧称奇。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