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1章家书

作品:《为何这大秦越来越强

    “王大人的意思是将驿站之事全权交给我”

    吕不韦听完王陆的“分身”童越说完后,相当诧异。

    “驿站事关国运,牵扯甚大,王大人不亲自来”

    童越道“这不就是一笔生意嘛,怎么扯上国运了”

    吕不韦不愿再细说,“既然如此,那就开始商量。”

    “你这有五百五十,我这有一千金。如今有个问题,想要按王大人的计划二十五里一铺,钱远远不够。”

    “关于这个,不如问问王大人,能否先改为四十里一驿。这样购买的马匹的数量和需要建造的驿站都大大减少。”

    “不妥。”童越道,“王掌柜是个坚持原则的人。当初在我这个购买蛮蚕,我也多番劝阻,但他从未动摇。事后也证明王掌柜是对的。”

    “可这钱确实不够。”

    “其实够的。”童越道,“我们可以先后开几条路,让它们满足二十五里一驿的标准。至于之后的再慢慢筹。”

    “这主意不错。”吕不韦高看童越一眼,先前以为这人就是王陆派过来监工的,没想到还能提出不错的意见。

    当然这些意见他也想出来,只是因为急着辅助推行整个新国策,一时被蒙蔽。

    王大人派一个朝廷之外的人过来,也许就是想让我瞧瞧不同人的意见,更利于建设驿站。

    “童掌柜,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可以畅所欲言。”

    “还真有。”童越挠挠手,怪不好意思的,“听了王大人的安排,明白了驿站怎么挣钱,但我想我们不必真的等所有驿站都建造成功后再开始。”

    “就算是现在的五十里也可以,只是速度和量都要差一些。不过这样正好,反正驿站一开始也没有多少人敢尝试。”

    “这我倒是没想过。”吕不韦不急

    着挣钱,只按照官场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规矩,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开始。

    可童越图钱,迟挣一天钱等于亏一天钱。

    心一急就出了这些主意,然而这些主意却误打误撞打开了吕不韦的思路,让他发现之前注意不到的盲点。

    “童掌柜,我现在才明白王大人让你过来的深意。”

    “你说的对,驿站计划无需等到所有都准备好,只要大王的条文布发下去就可推行。”

    “我这就去王宫,童掌柜明日再来。”

    “行,再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告诉我,我转述给王掌柜。”

    五月七日。

    陈阿婶一脸愁容,犹犹豫豫地来到咸阳府隔壁临时设下的“驿站处”。

    她在门前踌躇,想进又不敢进。

    从日出磨蹭到快日落,直到她的丈夫干完农活来找她。

    “回去吧,大崽没事的。要是出事,有人来咱们家报丧的。”

    “你懂什么,老李的二儿子不就是半年后才被告诉的吗”

    “最快的,王姨家的小儿子也是两月后才知道。”

    “他们都说北面的匈奴打过来,大崽就在北边,你要我怎么不担心”

    老汉为难,他也担心,但也跟她一样担心,这家还过不过了

    总得有人得装出镇定的样子去安慰家里人。

    “既然这样,干脆就进去,不管结果怎么样,给个痛快”

    老汉拉着阿婶入驿站,里面由童越亲自看管打理,连自家蚕商都交给自家两个儿子打理。

    为的不是别的,就是想瞧瞧自家这一百五十金投下去到底能不能赚。

    另外,偶尔回家路上有人喊他“大人”的时候,浑身酥酥麻麻痒痒,怪爽的。当了一

    辈子的“童掌柜”,当一会“童大人”实在令人着迷。

    “这位大人。”

    “哎,坐坐,坐下说。”童越格外热情,这段时间来苍蝇都不来,只有偶尔几个吕不韦带过的不知道干啥的人来这儿敲敲打打或嘀嘀咕咕。

    “二位有什么事只管说。”

    “坐就不坐了,才从田里回来,身上脏。”老汉道,“大人,你这真的可以寄话给我家大崽吗”

    童越取出竹简和笔,问道“你家大崽在哪名字叫啥男的,女的年龄多大”

    一连串的问题反倒让老汉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童越很快意识到自己太过激动了。

    “一个一个来,他在哪儿”

    “大人,他在北边,最北边,和匈奴打仗的那儿。”

    “哦,北境啊。”童越写下记号,其实他也不知道那儿具体在哪儿,做生意也做不到北境。

    先记下,一会等人来问不久好了吗。

    “他是士卒”在北境那种乱地方,除了士卒也没其他可能。

    老汉点头,又报了孩子的大名,最后问出最关键的问题

    “大人,这得花很多很多钱吧”

    陈阿婶此刻也有局促,要是真的很贵,他们也只能放弃。毕竟家中还有其他孩子要生活。

    “自己带布,十圜一封,免费代写,但这布摊开不能大于两掌。”

    “原本信不是随时就能送出去的,至少攒够五百或数千,但眼下驿站初开,你们定好后,明日一早就能送出。”

    老汉回头看阿婶“十圜不算太贵,咱们”

    陈阿婶点头,老汉当即拍板决定“大人我们这就回去取钱,布,它有没有什么讲究”

    童越道“墨笔写的,你别拿一块黑布过来就行。至于粗

    麻布,还是细绸,不讲究,能渗墨就成。”

    “好嘞,大人我们这就回去。”

    “行,本来快日落歇息,但几天就破例等等你们。”

    “多谢大人。”

    老汉拉着组陈阿婶往家里跑,路上陈阿婶又担忧道“十圜也不是小钱,他该不会是骗子吧”

    老汉头也不回道“你见过哪个骗子把铺子开到咸阳府旁边的”

    “别说话了,快点回家。那位大人等急了,说不准就不让咱们送信了。”

    五月八日,春末夏初,清晨的太阳已经有力量,挺早就出来值班。

    城门初开,一骑一人朝北方奔去。

    五月十一日,因为不是送官府的急件,驿使终归有些懈怠,比起正常送信要慢了不少时间。

    又花了一日,驿使才从万多士卒中找到收信了,并且专门替他念完。

    上头有交代,最好能收到此人的回信。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