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印池之思上

作品:《穿唐从被绑票开始

    回忆到这里,宋璟顿住了,半晌,才说道

    “那时,天一你才六岁,我也不知为何,长姐和姐夫一定要回益州去,我怎么劝,都不听,怎么留,都留不住”

    “舅父,您是说,我爹娘在永淳元年,一定要回益州”

    李天一坐直了身子,问道。

    “是,你爹娘这一回去,便是永别再之后,我听说他们出事了,便连夜赶到益州,接回了你”

    宋璟一脸惆怅,深深地看了一眼李天一,又感叹了一句

    “我找到你的时候,你瘦的像个猴儿还口口声声说着,不认识我,不肯跟我走,可见,吃了不少苦啊”

    听到此处,李天一脑海里,突然有了原主儿时的一丝记忆。

    “舅父,我隐约记得,在八岁那年,我爹娘曾把我托付给一户人家,然后就匆忙离去,这一去,好久都没回来我独自一人,跑出去寻他们,结果迷了路,还被人欺负”

    “那你,可还记得是哪一户人家”

    “记不清了”

    李天一摇了摇头。

    “那你娘临走时,可曾留下什么话”

    “这话,我记得您问过我很多次,但我真的什么也记不清了”

    李天一有些懊恼,但也是无可奈何。

    “记得刚把你接回洛阳的时候,你接连病了好几日,高烧不退,这些事记不得,也很正常,更何况,都过去十多年了”

    “那舅父,我爹娘,他们是怎么死的”

    “溺水而亡”

    “溺水我爹娘,水性都不好吗”

    李天一心底泛起一丝疑虑。

    “你娘水性不好,但你爹,水性是极好的这一点,我当初也质疑过,但官府给出

    的回答,让人无法反驳”

    “他们怎么说的”

    “梓州官府之人说,你娘失足落水,而你爹是为了救你娘,才双双被突至的山洪,给冲走的,除此之外,还有人证,且仵作查验的结果,并无他杀的痕迹,所以一致认为,这是意外死亡”

    “梓州”

    “是,你爹娘,最后死在梓州”

    “他们去梓州干什么而且,我娘她,为何会失足落水”

    李天一眉头紧锁,自言自语道。

    “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后来,我去查过,依旧是一筹莫展。”

    宋璟叹了口气。

    “对了,舅父,您听我娘提起过,李寻这个名字吗”

    李天一突然想起,小时候阿娘曾叫过他李寻。

    “未曾听过天一,你是不是又想起来什么”

    宋璟仔细想了想,答道。

    “暂时还没有但我会尽力去回想,虽然脑子中过毒,但也许慢慢想,能想起来点什么”

    李天一喃喃自语。

    “中毒”

    宋璟满脸惊讶。

    “额没什么对了,舅父,我想问您借点钱,这几日,我想去查那个刺客背后之人,或许,还能打探到关于我爹娘的一些事情,不过,难免有需要用钱的地方”

    李天一挠了挠脑袋,有点不好意思。

    他只能对舅父说,自己要去查刺客背后之人,不能直言,说自己要去查丹娘,要去教坊司泡歌姬

    如果说实话,估计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毕竟,宋璟是那种“待人严,律己更严”的古代家长,在祖训的前提下,更是定下了严苛的家规。

    哎,古代的长辈,最好还是不要轻易招惹。

    云韵楼之事,还是隐蔽些,比较稳妥

    “行,那天一,你去找陈叔不,找你舅娘,拿些钱吧”

    一语既出,宋璟的眼神又有些黯淡了。

    陈叔的背叛,对宋璟而言,确实打击不小。

    这么些年,宋璟已然习惯了陈叔的存在。

    “是,多谢舅父那我便先告退了”

    李天一拱手谢道,起身欲离开。

    “陛下只是把武懿宗贬到了赵州”

    宋璟微闭双眼,言语间,有一丝不甘。

    “我早料到了”

    李天一小声嘟哝道。

    “天一,你早料到了可你之前,费了那么多心思,扳倒武懿宗,让他下狱,结果”

    “舅父,我本来就没指望武则陛下她,现在能重罚武家人”

    李天一缓缓说道。

    “何出此言”

    “陛下她不会自折羽翼的,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快,武懿宗就能重回朝堂,还会被重用”

    “这些,你又是从何得知”

    宋璟眼中装满了疑惑。

    李天一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个“预知未来”的特异功能,不能表现得太过了,否则,万一哪天被当成妖孽给收了这咋整

    于是,他只得拱手道

    “舅父,我也只是猜测罢了陛下的圣意,谁能揣度一二”

    “有些话,外人面前,切记慎言”

    宋璟的表情,又有了几分严肃。

    “是,天一记下了那舅父,我就先告退了”

    说罢,李天一离开书房,轻轻地关上了门。

    夜风微凉。

    抬头看天,天色早已暗下去,月亮已经上来,黄黄

    的,像玉色缎子上,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

    李天一呆坐在池边。

    这是宋宅内的一个小池塘,名叫印池,是一片荷塘,现在二月里,看上去,只剩下一些残梗和枯叶,浮在水面。

    像极了李天一脑中残留的儿时记忆。

    此时的他,手里拿着那块坠子。

    心事重重。

    “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李天一自言自语道。

    有几个疑点。

    第一,永淳元年,也就是李天一六岁那年,他爹娘,为何一定要坚持回益州

    第二,光宅元年,李天一刚满八岁,他爹娘为何,要把他托付给一户人家,然后匆匆离去,他们到底是去做什么

    第三,爹娘最后为何会死在梓州

    李天一闭上双眼,开始思索。

    永淳元年,益州到底发生了何事

    李天一不得而知。

    但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那一年,确实发生了一件事情,和李天一的父亲李瑞成有关。

    那就是李明,李瑞成的养父,李世民的第十四子。

    公元680年,李明卷入“章怀太子”李贤谋反一案,流放于黔州,而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李明被黔州都督谢佑逼死。

    这个手法,像极了丘神勣逼死李贤的手法。

    也就是说,永淳元年,李明去世了。

    而李瑞成,身为李明的养子,若是正常情况下,必定要千里奔丧的,可李明当时,牵涉谋反案,众人唯恐避之不及。

    李瑞成只是一个养子,没有十足的理由,一定要回去。

    除非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