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不会要求公子以身相许的

作品:《穿越,带着灵泉种田发家招夫婿

    叶青看他这反应,觉得挺好笑,都说古人比较封建。

    如果一个女子被救了,对方颜值高,就说,无以为报,愿以身相许。

    若对方长的不喜欢,就说,愿来世做牛做马报答。

    她想到这里笑道“公子放心,我不会要求公子以身相许,也不会要求公子做牛做马”

    那人也仿佛想到了什么,垂眸看向叶青,叶青只隔着袖子,小心的扶着他,沉稳的不像一个山村的姑娘。

    感觉手臂上传来的热度,他低咳了两声,掩饰了自己刚刚的戒备。

    “秦元明,我的名字。”

    “秦都晚来圆月明,秦公子好名字”

    “不是圆滚滚的圆,是中元的元。”

    秦元明认真的道。

    叶青笑的眉眼弯弯,“好名字”

    两人很快走到了来时的路,看到了小白盘桓在巨石上的身影。

    小白呼噜噜了几声,几个跳跃,跃上了叶青的肩头。

    “小白你吃饱啦”

    叶青加了几分力气,将秦元明拦腰带了上去。

    她个子小,双手环着秦元明的腰,生生的拔了上去。

    秦元明沾满了灰土的脸,映出了几分红晕来。

    他看着叶青,娇小的身板,却丝毫不费力的将他带了上来。

    两人离得近,叶青粉白的脸上,连一丝汗都没有。

    粉色的唇,因为用力而紧紧的抿着。

    秦元明孤寂了十七年的心,狠狠的被触动了。

    十年前,秦家被抄家,他因在小友家贪玩躲过一劫。

    不久却身中寒毒,后来被赵先生用药吊着,才捡回了一条命。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毒却慢慢的压抑不住了,今日因为要采一株草药,而突然发病。

    他强忍着,直到昏迷。

    每次发病,都要持续上一天一夜,才能罢休。

    今日这叶青突然寻了过来,他回味着口中的甘甜,就觉出了几分不同来。

    他现在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前所未有的感觉。

    理智告诉他眼前这个背着背篓,肩头蹲着一只奶豹的女孩子是只得信赖的。

    但是,又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的箍住他的脖子,对他说,血海深仇,无以为报,不可信任任何人

    在犹豫中,听得无数人的呼喊声,“叶青,青姐儿,叶姑娘。”

    叶青抬头看看天,不知什么时候,天已经阴沉了下来。

    她扬声道“我在这里。”

    一个灰头土脸的小子,从前面窜了出来,扑进她的怀里,“二姐,二姐”

    后面跟着一个熟悉的人,叶里正的小儿子叶根。

    他手里拄着柴刀,“你这个小姑娘也是的,摘个菜,还到处乱跑”

    当看到叶青扶着的秦元明时,顿住了语气。

    忙上前来,代替叶青扶住了秦元明“秦公子这是怎么了”

    “采药,摔了。”

    秦元明一如既往的少言少语。

    看着天色不好,叶根背着秦元明,就率先下山了。

    叶青和叶正良匆匆的去了山头上,将菜收回去,刚进屋门,哗啦啦的大雨就下了下来。

    李氏催促叶青去洗漱,一边连连的道“你也是的,乱跑什么,这古代的深山老林里,是那么好去的”

    叶青也没说话,出浴后换了一身光滑的里衣,外面罩上粗布的裙子。

    李氏入神的盯着她的脸“你这张脸哦,放在内娱,可以撑起一片天了,可惜了可惜了。”

    叶青笑笑,麻利的收了脏衣服,包着湿头发,就去了灶下吃饭。

    李氏帮她盛了饭,“那个你救的人,是村里的大夫看着年纪不算太大”

    叶青听出了李氏口中的试探,头也不抬的道“大哥的腿是他师父接的,你病的起不来身的时候,他师父都不肯救你了,只有他给你送来一个方子。”

    李氏已经不是那个李氏,虽然人很干练,很世故,很讲信誉,配合她赚钱,还提出三七分。

    叶青总觉得,她还是喜欢之前的李氏,不过眼前没得选。

    不过当她是一个合作伙伴罢了,两人五十步不用笑百步。

    合作而已。

    关于李氏的试探,她从不回应。

    李氏的秘密她不去试探,而她也接受不了李氏的试探。

    或许是叶青的态度有些冷淡,根本不符合李氏之前欣喜的认为老乡联手称霸古代的这个设定。

    两人之后便相敬如宾,倒也和谐的很。

    至于供菜的事情,叶正和连夜编了一个竹蓬,勉强的盖住了青菜,嫩笋子,就算大雨依然不妨碍两人的事业。

    叶青想起秦元明的样子,觉得自己有必要去跑一趟。

    随手将陶盆里的一株草药,滴入了一滴灵泉,那草药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成比叶青还高的植株,随即开花,结果。

    数十枚红彤彤的果子,赫然立于枝头。

    叶青默默的摘下几颗,放入了背篓里,带上斗笠。

    往叶家村的西边走去。

    西边靠近芙蓉山的一处山麓,据传前些年曾有猛兽下山,霍霍了一户人家,许久未有人靠近过。

    村子里的人都有意识的远离这片地方。

    后来外地人赵大夫,带着一个老仆和一个孩子,买了这处宅子,又雇人采石加固了房屋和院墙,以养病为名,在此住下来了。

    深居简出,偶尔村民上门求救,也有求必应,只是收费十分的昂贵,慢慢的上门求医的人也逐步减少。

    毕竟镇上看个病不过几十文,而赵大夫则上门费一百文起,看不看都要收费走人。

    赵家的这一段路修的很好,平稳的石板路,宽敞平坦,路旁种着许多已经打着花苞的各种野花,吸引了初春的蜜蜂在忙碌。

    不同于赵家房子和院墙,赵家的大门却和叶家村的一样,是一丛青竹用铁丝扎起的竹篱笆门。

    叶青摇响了门口的铜铃。

    就听得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谁呀,赵大夫不在家,不接病患。”

    “老伯,我是来送药的。”

    踢踏声响起,一个须发洁白的老者,打开了门,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往院里走去。

    身板倒是硬朗的很,只是拖着一条腿,走路的时候,一瘸一拐吗,发出踢踏踢踏的声音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