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神奇的光合背心
作品:《动植物》 说着,何教授走进里屋,拿出一个叠得方方正正的布包。
“你们看,这,就是人类解开上帝秘密的见证之一人工光合机”
光合机明明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墨绿色布包啊
“难道里面真装着人造叶绿体的机器”大磊问。
“对,没错”何教授说。
“这么小”六叔惊讶道,“我听说过当年东京大学研制出模拟光合作用的机器,以金属络合物替代催化酶的,能生产出有机营养物质,但效能特别低,体积也非常庞大”
“你说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吧书上能查的资料都是老皇历,过时了。”何春山说,“看看我手里的这个,不谦虚的说,在人工光合作用研究的领域,我所在的这个团队,应该是处于世界领跑地位。”
“春山舅爷,这东西太阳底下晒一晒,就能喝到葡萄糖”我问。
“当然灌进的是淡水,出来的是糖水”
“那,让我们现场试试”我们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个神奇的机器。
只见何教授慢慢打开布包。
结果,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机器”
我们正纳闷,何教授手一抖,那个“布包”立马变成了一件背心
切,这不是逗我们玩的嘛
见我们一脸讶异,何教授笑了“这可不是普通的背心,这叫光合背心是世界上第一款人工光合作用技术应用产品。你们看,这布,可不是普通的面料。”
何春山展开“背心”,牵扯旋转着给我们看。
随着角度的变化,背心的光泽和颜色的深浅也跟着变幻。
“这是一种类似玻璃纤维的透明纺织面料,不同的是,玻璃纤维是实
心的,这些纤维内部结构却是纳米级蜂窝状。之所以呈现为墨绿色,是因为蜂窝状夹层中填充了人造叶绿体”
“光合机要电池驱动么”
“当然,织物纤维内置柔性线形太阳能电池,可任意曲折。”
“为什么要将光合机做成背心呢”
“哈哈,这还用说要是在野外旅行,背着一台机器与穿着一台机器,你说哪个舒服”万清远笑道。
何教授接着说“重要的是,设计成软质纤维面料,就不用像太阳能炉灶那样总要调整角度。放大看,这一根根的纤维就像纵横交错的水管,受光面积扩大了许多倍,而且只要不是完全背光,无论从哪个角度,阳光都是直射”
什么科学原理对我们来说不重要,我和大磊吵着要尝试,看看到底能不能喝到糖水
“好好好,我们现在就出去验证一下”
说完,春山舅爷拉开衣领处的防水拉链,往一个扁口里注入了整整三瓶纯净水。
来到院外,正是正午时分,太阳火辣辣地直射着。
“我先穿”
“不,让我先穿”
我和大磊互相抢着一试新鲜。
不知是我手快,还是大磊觉得何春山是我“舅爷”而让着我,我如愿以偿地先穿上了这件“背心”,幸福地站在太阳底下晒着,还不时转动着身子
“小雨,该我的了你都晒了半个小时了,这么厚的背心,不热吗”大磊有些不耐烦了。
“凉快着呢,你要知道,这里面灌的可是冷水”
尽管背心里是凉的,但脸还是晒得发痛,真有些受不住。
于是我说“好好好,大磊,给你穿吧。”
大磊穿上后,也像我一样,开心地在太阳底下
转着圈。
“这俩傻孩子找个衣架挂在树上不就行了。”我叔笑道。
“挂在树上光照肯定不均匀呀。”我说。
“哈哈,其实挂在树上,跟你们穿着转圈,效果是一样”何教授笑了,“水在里面是会随着温度不同和葡萄糖浓度不同,形成对流的。”
“对呀,你们转着身子,光照面积是大了,但每单位面积平均光照时间缩短了。”我叔说。
“哦,这样啊,不早说”
于是,我们找来衣架,把“光合背心”挂在晾衣杆上。
回到竹屋里,我们耐心地等待着,要见识那件神奇的背心如何制造出神奇的“糖水”。
几个当年都是学生物的大人们还在兴致勃勃地聊着“人工光合作用”的话题。
“何教授,就凭这件背心,能像树叶一样完成光合作用”万清远满脸疑惑,“人工光合研究,可是尖端科学,世界难题呀要是我们能处于领先地位,新闻早就吹上天了”
“这么跟你们说吧,我们的研究投资主要来源于民营企业,外界所知并不多。”
“春山叔,你当初毅然回国,科研项目却没有得到上头重视”我叔问。
“我回国时已是20世纪末,国人早已解决温饱问题,人工合成有机营养物质的科研项目不那么诱人了。国家最迫切投入的是基建、医疗、数控、军工、信息而且,科研立项、经费申请有多难,你应该知道。光靠智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还得靠所谓情商而我,哈哈,不过是个书呆子”
“唉,难怪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时,总是一再强调高情商远比高智商重要。”
“球呆子没人嘲笑,棋呆子没人嘲笑,哪怕麻将呆子,也没人嘲笑唯独书呆
子,人人可以戳其脊梁,骂其迂腐国之悲哀啊”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一个八面玲珑的人,远比一个学富五车的人混得好。”
“没办法,一个村子出了一个局长,邻居们都嫉妒他家祖坟冒烟,远比出了一名清北博士光宗耀祖”
“何博士,中部一流大学聘请您当教授,不可谓不重视啊”万叔叔说。
“唉,还不是看中我身上有些洋光环为学校装装门面而已。”何春山自嘲道。
“不过,现在国内风投也很多,这么尖端的生物高科技,就没有哪家风投公司看上眼”
“呵呵,风投是干什么的研大势,嗅机遇,寻项目,买专利,包装上市是直奔钱字而去的呀这年头,人们急功近利,做哪样事情不是为了钱我们的项目,看起来很科幻、很高大上,但却没人愿意投资的。你想想,花那么大投入,只能生成葡萄糖这种再常见不过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超市里才几块钱一袋即便人工光合机能生产出更复杂的淀粉、蛋白质,或者更高科技一点,直接用二氧化碳和水生产出馒头来那也值不了几个钱呀而成本,却比直接种小麦、磨面粉高出千倍万倍”
“说的也是。高科技,并不意味着能赚钱。那么,何博士,你说的那个愿意做赔本生意的民间资本是哪家呀”
“中卓的陈如是,听说过么”
“网络信息产业起家的牛人去年胡布斯排行中国大陆首富,他怎么会想到投资这个领域”
“我回国后,陈如是主动找到我的。陈如是生于60年代初,从小在农村长大,比我大不过十岁。在那个饥荒年代,几亿人没饭吃,陈如是小学上学时常常饿晕在上学路上。等到上中学时,生物课
上讲到光合作用能直接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他忍不住对着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连吞了好几次口水心想,要是能生产出一种光合机那该多好地球上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一晒,分分钟流出糖水那样的话,人们就饿不死了到了大学,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化学方程式,靠人工实现起来,简直难于上青天但是,光合机却成了陈如是一生的梦想。”
“看来,一个人的成功,真的往往源于少年的梦想。”
“可是,陈如是手下的股东对此都投反对票。毕竟,从当年建实验室到眼前这件背心,那是已投入了多少个亿啊”
好多个亿哇塞,刚才我竟然穿过价值过亿的“背心”太奢侈了
“何教授,到底多长时间才能喝到糖水呀”大磊等得不耐烦了。
何春山看看手表,说“可以了你们去拿过来。”
我和大磊飞快地跑出去取那件背心。
“可是,怎么喝呀”
“别急,我来。”何春山接过背心,打开左上的口袋,掏出一截软管,抠开管端的盖子,露出奶嘴似的吸口。
“我先喝”
“等我先喝”
我和大磊又争起来。
“别急别急,大家都来试试”
何教授找来五个杯子,收拢背心,将“奶嘴”对着杯口,只一挤,流出了清亮的液体每个杯子都注入了小半杯。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杯子。
先看。透明清澈,跟先前倒进的纯净水没有区别。
后闻。也没觉得有糖味啊
再舔。没错,是有股淡淡的甜味,不太好喝的样子
“怎么不甜呀”我说。
“
你们滴一点到手指上,试一试,粘不粘”何教授说。
大家照做了,都说不粘。
“这就对了,不够甜,是因为葡萄糖浓度不够。”何教授说,“要达到甜的口感,光合作用不得少于180分钟。而我们才不到一个小时呢”
“即使很甜,这味道也比蔗糖差多了,更比不上商店的糖果了”万叔叔说。
“是啊,光合背心生产的只是纯葡萄糖,是一种单糖;而水果糖是多糖,而且还有果酸、维生素等其他成分,口感当然丰富多了”
说起来这么高科技的东西,生产出来的东西味道却一点也不可口怪不得资本家们都不愿意投钱做这个项目。
“我观察到了一个细节,尽管大家对这小半杯液体的评价不高,但所有人都一滴不剩地把它喝光了。为什么”何教授说。
“因为这一小杯水,实在太昂贵了”万清远笑道。
“不,这个举动,说明我们潜意识里对科学的尊重和敬畏。我们是带着满满的满足感,带着人类能揭开大自然秘密的无比自豪感,喝完这小杯口感并不很好的糖水的。”何春山说,“尽管我们这个社会有点唯利是图,有点急功近利,但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在我们身上始终没有泯灭精明如陈如是先生,正是带着少年梦想,投资了这个明知不能赚钱的项目。陈如是先生常说创业是为了梦想,而梦想不能只为了钱。现在,国人一切向钱看,是因为以前穷怕了。我相信,终有一天,像陈如是先生这样有梦想的企业家会越来越多”
“哈哈,终有一天,像何教授这样的科学家也会越来越多”
“切切切,这就有些不像人话了啊拍我的马屁完全没有意义。”
竹屋里一片掌声、笑声。
b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