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5章 快!去通知将军!

作品:《大唐至尊龙帝

    吐蕃王廷,在被青天部打下来之后,就成了秦玉烟的大本营。

    如今,这里已然变成青天府。

    打薛镇海来到吐蕃之后,秦玉烟设宴宴请薛镇海,并当场拜薛镇海为师。

    师徒两人此刻正坐在屋内,商讨着关于兵工厂的一些事宜。

    “师父, 兵工厂的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大的轮廓已经确定了。现在比较麻烦的是,咱们的人手不够,吐蕃的底层百姓,不是很配合。”

    打算利用吐蕃百姓建立兵工厂,但自从光明神宗被覆灭之后,吐蕃百姓的反抗情绪,远强烈过吐蕃王廷被灭。

    由此就可见, 光明神宗对吐蕃百姓的影响之大,难怪吐蕃王廷拿光明神宗没有一点办法。

    这不仅是实力的差距,也是人心所向的问题。

    讽刺的地方是,吐蕃王廷虽然也不怎么当人,却也没有做到拿吐蕃底层百姓当血食的地步上。

    做的更加过分的光明神宗,却有更高的声望,邪教对一个国家的危害,可见一斑。

    身在其中,被洗脑的邪教教徒,他们不仅不会感谢你覆灭邪教,解救了他们。

    还会反过来替邪教说话,反过来苛责你,为什么断他们的前程

    于吐蕃百姓而言,这辈子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不如信奉光明神宗,换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

    当然啦,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文化的落后, 以及亲眼目睹了光明神宗一些高手的“神仙手段”。

    越是陷在贫穷里的人,越是难以用心力去思考对错是非,在他们的眼中,谁看起来更强、对自己更有利,他们就会选择相信谁。

    这种相信一旦建立,外人就不好插手进来改变。

    秦玉烟是想要吐蕃百姓配合陛下的行动,利用的就是他们的劳力。

    若是不配合,出工不出力,总不能天天鞭子和棒子伺候,这样的做法引人争议不说,也不符合陛下的意思。

    虽然陛下并不在乎吐蕃百姓的死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自己若是滥杀无辜,动辄以死威胁吐蕃百姓,也会显得自己无能不是。

    再说了,被迫的和甘心效力的区别,是非常大。

    吐蕃百姓若是心里不愿意,有的是法子弄出幺蛾子来,搞不好还会影响兵工厂的稳固建立,影响陛下大计。

    因此秦玉烟不愿意用死亡或者暴力威胁吐蕃百姓,主要还是考虑到对陛下大计的影响,而非所谓的“仁慈”。

    仁慈这两个字,从来不该放在敌人的身上。

    薛镇海点了点头,情况他也看到一些。

    吐蕃百姓看起来非常配合,每天没有偷懒,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磨洋工,装模作样的干着活,心里依旧是不服气的。

    稍微换个立场,薛镇海就能够明白吐蕃百姓的想法,谁会乐意替敌人做事呢

    “想要扭转吐蕃百姓对光明神宗的信仰,以及消除光明神宗在吐蕃百姓中的地位,不能采用一般的做法。”

    “师父,你的意思是”

    “小秦,光明神宗是邪教,对付它遗留下来的邪教思想,自然应该找正经的宗教。咱大唐王朝境内,还是有那么几个正经宗教。”

    “师父,你指的是道教”

    “嗯。你写一封信回去请示陛下,若是陛下许可让道教的人过来传教,我去道教走一趟。这里的进度暂且还好,影响不了大局。”

    因为吐蕃百姓没有那么配合,进度快不起来,倒也不至于太慢。

    毕竟青天部的将士,都在周围看着呢。

    薛镇海的打算很简单,用正统的道教思想,去驱逐吐蕃百姓脑中的,关于光明神宗的邪教思维模式。

    用思想去打败思想,就是不知道陛下的意思如何。

    陛下虽然并不反感道教,道教因为信奉道法自然,一向也比较老实,不会乱来。

    让道教的人处理这件事,薛镇海觉得是最合适的,而不是选择佛教。

    佛教虽然跟道教一样,同属于正统教派,但佛教来源于天竺,毕竟是番外之地,不是自家的,陛下想必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道教怎么说都是自家发源的,肯定要多几分信任。

    而且,从历史上看,道教远比佛教好的多。

    佛教盛世传教,乱世封山自保。

    道教盛世隐修,乱世出山救死扶伤。

    两者的差距,以及对大唐王朝的优劣,清晰明了。

    “听师父你的,徒儿回屋子写信去了。”

    “去吧。”

    秦玉烟抱了抱拳,向里面的屋子走去。

    坐在书桌前,秦玉烟拿起纸笔,写起了请示陛下的密信。

    大唐王朝在吐蕃建立的兵工厂,本来选定了三个地方。

    一个是吐蕃的南部,离吐蕃王廷非常近。

    那里有一个赤铜矿,以及一个比较小的铁矿,周围树木资源丰富,用来炼铁和铜等,再合适不过的。

    但因距离大唐太远,路上会耽搁太多的时间,不方便运送各类物资等,被暂时排除掉了。

    第二个就靠在大唐王朝边境,函月关附近。

    主要是一个大型的铁矿,可因为基本上没有开采过,只是发现了。

    现在派人开采的话,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太过费时费力。

    同样因为太耽搁时间,被暂时放弃了。

    最后挑了个中规中矩的,离大唐王朝的距离不算远,近水近林的地方。

    此地有一定的开采经历,只是没有深挖下去。

    目前发现的是,一个中型的铜矿,一个中型的铁矿,一个小型的锡矿。

    这里胜在开采经验比较足,周围有足够的设备,以及正在开采,经验丰富的旷工等。

    之前本就是吐蕃王廷的人在开采,因此青天部甚至不需要多费功夫,重新教人,直接就接手了原本开采的进度,接着往下开采。

    只是,为了加快进度,青天部的人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开新的矿洞,建立新的采矿区域。

    以求在更短的时间内,挖出、炼出更多的铜铁等,用于陛下的计划。

    早先,在白岗城一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带人负责占据函月关的宁三,如今负责接手这个矿场的工作。

    看守矿场的工作,其实挺无聊的。

    吐蕃王廷和光明神宗都已经被陛下灭了,吐蕃的百姓,就是心中再不服气,也明白自己身为亡国之人的处境。

    吐蕃在此地的矿工,顶多在矿洞里面划水,不出太多力,反抗之类的事,是没有的。

    因为敢于反抗的人,早就死了。

    嘴里叼着一根路边随手拔的野草,宁三望着从矿洞出来的吐蕃人,嘴角微微一撇。

    “他奶奶的这群人真是不知道好歹陛下吩咐下来,将军也没有为难他们,让他们好吃好喝的,就是给陛下效力而已他们一天天的,就是不肯用力干活”

    “你瞧他们那个装模作样的嘴脸,看的我真是火大”

    宁三骂骂咧咧的,心中觉得陛下和将军的做法,对吐蕃人简直太好了。

    这些吐蕃人,纯粹就是不识好歹

    青天部接手这里的时候,跟矿场上的人打过交道,询问过他们之前的待遇。

    吐蕃王廷虽然没把矿场里的吐蕃百信当作血食,但显然,也没有把矿场的吐蕃百姓当人看过。

    在大唐王朝境内,这类为大唐王朝官府或者军队办事的人,每月都有固定的银钱可拿,而且家里如果有出劳力的人,能在赋税上面减免一些。

    你一家里这类人多,甚至直接免去赋税,并拿到一笔不菲的补贴。

    事情虽然辛苦,但在许多穷苦的百姓眼里,这不异于一件不错的差事。

    在对待这类人上,大唐的律法是非常严苛的,虽说免不了底下官员盘剥,有些不当人子的狗东西,大多数情况下,这类人能够得到较为公正的对待。

    可在吐蕃王廷的规矩下,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供给矿场工作的人,就是最简单的,用于活命的食物,以及睡觉的一张板子,遮雨遮风的简易屋子。

    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钱

    笑话

    他们就是来为吐蕃王廷挣钱的,还指望吐蕃王廷给他们钱

    宁三接手矿场的时候,不少矿工的身上,还带着一条条鞭痕,廋骨嶙峋。

    现在好了,陛下给到他们优渥于吐蕃王廷好几倍的条件,他们反而懒了起来,这不是犯贱是什么

    “三哥兄弟们也是这么想的陛下和将军,对他们也太好了吧可惜这些番邦之人,化外野民,压根就不识好歹何必跟他们讲什么规矩,讲什么仁义道德呢”

    “要我说,不老实揍一顿就好了”

    宁三手下,一个姓王的大汉粗声喊着。

    对吐蕃人不愿意配合的做法,青天部的人都极其不满。

    毕竟,再怎么说青天部以前是青天寨。

    青天寨虽然不是土匪窝,但在思想和文化水平上面,跟土匪的区别不大。

    只是青天部的人有规矩,守规矩,更多需要照顾和顾虑的地方,不是他们会去主动思考的,他们就是想,也想不明白。

    想的明白,他们就不会跑去青天寨,应该跑去当官。

    宁三他们的意思简单粗暴,不配合,就让他们吃点苦头。

    “哎谁知道呢不过陛下和将军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用意。咱们不好乱猜,照吩咐办事呗”

    耸了耸肩,宁三颇有些无奈。

    不理解归不理解,但既然命令下来了,自己等人照办就是。

    更何况,作为青天部公认的聪明人,将军的智囊顾师爷也说过。

    “驭人不可使蛮力,攻人先攻心。心有虑光使力,徒劳无功,适得其反。”

    宁三自然听不懂顾师爷所说这些文绉绉的话,就让顾师爷换作通俗的方式解释给他们听。

    顾师爷捏了捏鼻子,说道“你就是去追喜欢的女子,也不能光用力,还要用心,明白了吗”

    顾师爷这么一说,宁三等人就明白了。

    陛下和将军,不仅是想要吐蕃百信甘心做事,更想要他们甘心效力。

    宁三活动了一下脖子,正准备到一旁的凉亭里去喝一杯茶,坐着休息一下。

    忽然,一个矿洞里,走出来好几个吐蕃矿工。

    黑乎乎的矿工脸上,洋溢起笑容,白色的牙花子格外显眼。

    手里捧着一块夹杂着黄灿灿的石头,对着青天部的人吱哇乱叫,说的是吐蕃话,青天部的人都听不懂。

    吐蕃和大唐王朝非常近,许多吐蕃人会说一些大唐话,但矿工作为吐蕃的最底层,大多数是不知道说的。

    宁三听见动静,几个纵步飞掠下去,来到那个矿工的面前。

    见宁三过来,矿工将手里的石头递给宁三,指着石头哇哇的喊,极其兴奋。

    “”

    矿工说的话,宁三是一个字也听不懂,但这块石头上面黄灿灿的东西,他是认得的。

    虽然没有经过冶炼,颜色比较黯淡。

    但这玩意,是货真价实的黄金

    这个矿洞下面,居然还埋着一个金矿

    “乖乖咱们发了”

    “陛下果然是洪福齐天,谁能想到一个铜矿下面,还藏着一个金矿呢”

    “快去通知将军”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