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4章 同一个名字,中原之国!

作品:《大唐至尊龙帝

    自家的管家招了,乾城的本家又被陛下派兵控制了。

    本家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人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去捋陛下的虎须。

    现在若是还不老实,陛下如果从重处罚下来,别说是抄家,满门抄斩都是有可能的。

    吕家主长叹一口气, 不等李牧之盘问,自己一五一十将事情都交代了。

    “大人这些罪过我都认下了”

    “人是我派去杀的,生意也是我在操纵”

    吕太妃两眼怔怔的望着自己的父亲,在一瞬间,仿佛苍老了十岁。

    她想辩解几句, 却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直到这个时候,吕太妃才发觉自己错了, 错的很离谱。

    可惜的是, 天下没有后悔药可吃。

    等吕家主交代了罪行,一旁负责记录的文吏,将几张罪状,送到吕家主的手中。

    望着上面的累累罪行,吕家主半晌都没有反应过来。

    李牧之见状,提醒了一句。

    “吕家主,木已成舟,再无回旋的余地了。”

    “李大人大人大量,能不能看在我自己交代的份上,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我等罪该万死,无活路可言只希望李大人能不计前嫌,请陛下从轻处置,给我吕家留一条活路”

    “具体如何处置你吕家,是陛下说了算,不是本官说了算。”

    “大人”

    “行了陛下宽容大量,你又自己交代了罪过, 看在昔日的情分上,陛下不至于要你吕家满门性命,至于你们”

    李牧之没有接着往下说,他们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吕家有活路可走,他们父女俩人,绝无活路可言

    吕家主点了点头,瘫坐在地上,手颤巍巍的,按下了手印。

    至此,吕家的案子,结了

    李牧之望着下面三人,宣布了最终的结果。

    “方建安身为秀城知府,大唐官员,知法犯法,包庇吕家,隐瞒案情,欺骗陛下,罪无可恕,依照大唐律法,死罪”

    “即刻收监,等待陛下发落”

    “吕家主和吕太妃,胡作非为,操纵市价,为了一己私欲,利用陛下给予的权力,在秀城胡作非为,草芥人命,依照大唐律法,死罪”

    “即刻收监,等候陛下发落”

    随着案件定性结束,方知府、吕家主以及吕太妃三人,都被暂且收押。

    明日,将被李牧之的手下押解回都城,听候陛下发落,下最终的决断。

    一旁看热闹的百姓,纷纷高呼。

    “陛下英明大人英明”

    “谢陛下谢大人还秀城一片青天”

    百信们,跪在地上叩谢陛下,叩谢李大人。

    李牧之站起身来,走到百姓面前,开口道。

    “诸位快快请起,方知府等人虽然已经认罪伏法,但秀城还需要各位一起努力,本官暂时的打算是,将吕家原本侵占的生意人找回来,归还他们的生意,把秀城的物价压下来。”

    “多谢陛下隆恩多谢大人体谅”

    刚准备站起来的百姓,一听见这话,立马又跪在地上磕头。

    李牧之连忙走上去,呼喊众人起来。

    “诸位请起明日本官派人将押解三位案犯回都城,觐见陛下离开秀城之前,本官会带着三人游街示众,以儆效尤”

    “今日就到此为止,诸位请回吧”

    听到李大人吩咐,百姓这才散去。

    多的不清楚,但三位主犯的性命,肯定是没了的。

    李牧之迈步回房,准备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至于知府衙门,还要来个彻底的大换血。

    吕家的生意,也得有人接手。

    办完方知府和吕家,李牧之才发现一件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后续秀城的发展,不能因为处置完方知府和吕家,就让整个秀城秩序和生活,都受到影响。

    他现在要做的另一件事是,将此事对秀城的影响,降到最低,尽量不影响秀城百姓的生活和正常运作。

    因此,李牧之刚才说的是派人押解三位主犯回都城,而不是自己亲自带案犯回去。

    他,要留下来,妥善安置处理秀城的一应事务。

    回到房中,李牧之先是吩咐手下,将之前名单上,被吕家打压的生意人找回来,让他们直接接手吕家现在的生意。

    吩咐完之后,李牧之坐在书桌上,开始写信,给陛下汇报情况。

    事情发展的非常顺利,方知府和吕家几乎没怎么反抗。

    但李牧之清楚,这是因为陛下站在自己身后,给了吕家一个明确的态度。

    吕太妃和吕家主,心知陛下对吕家本家出手,才熄灭了反抗的心思。

    否则的话,吕家一定会负隅顽抗,增添许多麻烦。

    在加上吕家作恶多端,有王恒和吴志明等人相助,查起来格外的顺利。

    “陛下臣总算不辜负陛下的嘱咐,将方知府和吕家等人”

    都城,皇宫,御书房内。

    李建元坐在椅子上,读起了李牧之送来的信。

    即便之前已经清楚吕家罪行累累,但看到一条条多出来的具体罪名,李建元依然有些火大。

    “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处理方知府、吕太妃以及吕家主,自然唯有赐他们一死。

    至于方家和吕家的其他人,李建元的打算是,依照罪行深浅程度不同,让刑部的人,自己商量去。

    满门抄斩没有这个必要,但所有直接涉及人命案子的犯人,逃不过铡刀落下的宿命。

    放下密信,李建元觉得是时候扩大东厂的规模了。

    都城里,有东厂看着,一个个都老实在的很,但地方的官员,依然抱有侥幸的心理。

    自己分身乏术,不可能镇压各地的所有人,只能借东厂的人手,监听天下。

    “小德子,唤陈英飞过来。”

    “是陛下”

    不多时,陈英飞走了进来,立马跪在地上。

    “陛下”

    “陈英飞,朕早先交代你的,物色东厂锦衣卫的事情,你办的如何了”

    早在东厂成立之初,将陈英飞从影卫调离,担任锦衣卫千户的时候。

    李建元就给了陈英飞一个负责物色人物的任务,有什么合适的人,查清来历之后,可收归锦衣卫为自己所用。

    为了让陈英飞更好的办这件事,李建元还给了陈英飞便宜行事之权,让他放手去找人。

    “回陛下臣有位胞弟,其名陈津南,乃是江湖人士。为人古道热肠,在绿林中多有名望,手下有一个天地会的组织,里面的人,多是江湖正派人士,臣早先时候,发信给胞弟,想劝他效忠陛下。”

    “他怎么说不愿意替朕效力吗”

    “不是陈津南说,天地会是一个侠义组织,他不确定,陛下是否真有侠义之心,值得他带着兄弟们效忠。”

    江湖人,往往有江湖的规矩。

    朝堂跟江湖的规矩,向来是不一样的。

    李建元能够明白陈津南的顾虑,他是担心效忠于朕之后,就会失去自己本来的“大侠”身份,沦为他人眼中,所谓“朝堂的走狗”。

    想要人为自己甘心效力,不可能用强权压迫,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朕送他一句话,你替朕转告他。”

    “陛下请讲”

    “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朕想问他一句,他喝得了江湖的酒,莫非就掌不了朝堂的灯朕给他一个机会,也只会给他一个机会,是当一个江湖大侠,还是当整个大唐王朝的大侠是天下的侠大,还是江湖的侠大”

    “谨遵陛下旨意”

    “难道除了一个天地会,江湖上就无可用之人了”

    “陛下从东厂建立至今,人员已从最初的几百人,到了现在的近千人,只是人员稀稀落落、三三两两的,臣不敢多打扰陛下,因此一些琐碎的增加,打算汇总在一起,再汇报给陛下。”

    “嗯,加快些拉拢人手的进程,朕打算将东厂的眼线,布向全国各地。”

    “是陛下”

    秀城的事情李牧之已经办妥了,剩下的问题,李牧之自己应该可以搞定。

    明日将三位主犯送回都城,李建元甚至连见都不想见,骂都懒得骂。

    直接让刑部的人,送去菜市口斩首示众,然后发出一封告示出去。

    无论是何人,是什么样尊贵的身份。

    为非作歹,以权谋私,草芥人命的后果,皆如同此三人。

    就是太妃的身份,也保不住她的性命

    秀城的事情处理完毕,李建元看起了秦玉烟发来的密信。

    一打开密信,李建元发现秦玉烟的语气有些不太对劲。

    “陛下陛下隆恩请陛下准许臣拜剑仙前辈为师”

    “请陛下一定允许臣允许臣拜剑仙前辈为师”

    “陛下求求你了”

    嗯

    李建元皱着眉头,这秦玉烟怎么还跟朕撒起娇来了

    以李建元对秦玉烟的理解,她不会是这样的性格,也不是这样的说话方式。

    接着往下看,李建元才明白原委。

    原来,薛镇海拔剑对付光明神宗的当晚,秦玉烟偷偷跑去观摩了。

    青天部的人都出动,前去镇压光明神宗底层信徒可能出现的暴动,他们的将军,则溜到光明神宗的总部,观摩一品高手的对决了。

    毕竟机会难得,李建元能理解秦玉烟的想法。

    很显然,秦玉烟是被薛镇海的手段震惊了,因此决心拜薛镇海为师。

    “额上官爷爷,你瞅瞅。”

    上官成业走了出来,拿起密信看了一遍,不觉有些好笑。

    这秦将军,倒是有意思的很

    “陛下,秦将军这是铁了心想拜薛镇海为师呀”

    “朕觉得啊秦将军还是没有眼光上次你去白岗城的时候,她要是跪下来哭着求你,你看在上官玄阴的份上,也会收她的吧”

    “哈哈哈哈哈陛下说笑了臣觉得,可能是臣所修行的天人合一心境,不适合秦将军。”

    “哦薛老的凡夫俗子心境,更适合秦将军”

    “也不尽然。只是薛镇海走出来的,是一条杀道。相比于臣走出来的,秦将军作为青天部的统帅,日后陛下战场上的利刃,更适合薛镇海的路。”

    “原来如此看起来,朕似乎小瞧薛老了”

    “陛下,薛镇海的本事,整个大唐王朝之内,除了臣,没有几人敢说有百分之百的本事,对付薛镇海,除了”

    上官成业抬头,朝皇宫深处扭了扭。

    意思很明显,除了陛下你的李家隐藏在暗中的高手之外。

    李建元微微颔首,问道“上官爷爷,你若是和他们动手,谁胜谁负”

    “不好说。”

    “嗯”

    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李建元的意料。

    他原本以为,就算是面对大唐李家暗中的高手,上官成业也是有绝对取胜的把握。

    见陛下有些疑惑,上官成业赶忙开口解释。

    “陛下,如果臣跟他们在皇宫之中动手,五五开。如果臣在皇宫之外跟他们动手,臣胜。”

    “如果陛下站在臣的身边,无论在何地,臣都能镇压他们”

    这话里的意思,耐人寻味。

    朕站在他的身边,他就能镇压李家暗中的高手。

    上官成业所说的“站在他的身边”,肯定不是字面意义上这么简单。

    所以

    一国之君身上的秘密,远不止看上去这么简单吧

    李建元细细想来,自己身上,能够影响一品高手的,恐怕也只有国运了。

    “国运,也会影响李家的实力吗”

    “陛下猜测的是。陛下身上的国运,看似虚无缥缈,其实影响深远。无论是李家还是上官家,都能在陛下的身上受益或者受损。李家和上官家的渊源,比陛下所知的,要久远的多。”

    越是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在高手的眼中,往往更加重要。

    国运的重要性,更不用赘述。

    许多高手甘愿为王朝效力,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弱国,向来无高手。

    这不是受到天赋的影响,而是国运受限制。

    “陛下,其实围绕在陛下身边的高手,看似是辅佐陛下,其实是我等需要仰仗陛下。陛下身上的国运,是高手梦寐以求的东西。可这样东西,除了陛下和大唐王室之外,外人极难获取。实不相瞒,臣的境界压制不住,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跟在陛下身边,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臣的境界更进一步。”

    “凤凰非梧桐不止,白泽非明主不出。朕以为是什么夸大国君功绩的说辞,想不到,还有这层缘故在。”

    “大唐王朝自立国之初,就从不缺高手。外人看来,以为是高手效力大唐王朝,其实,是大唐王朝本身,就具备制造高手的本事,大唐王朝的国运由来已久,自古以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国运散落也好,国运凝聚也罢,从未遗落到外人的手里。”

    难怪

    大唐王朝高手辈出,其他国家却显得寥寥无几。

    李建元点了点头,含笑说道。

    “朕明白了。因为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同一个名字,中原之国”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