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42章 大军渡河
作品:《帝国第一驸马》 “什么”
董正双目瞪的斗圆,显出浓浓的惊疑之色
他怒喝道“你再说一遍,到底是什么情况”
“回禀王爷,今早我等前去牛心镇探报南朝军情况,却见运河西岸竟空无一营,八万军士岂能凭空消失,我等沿途寻迹,未发现一人,又问所见乡民,才知南朝军连夜撤离,此刻怕是已出了江州界”
“这这怎么可能”
董正顿感荒唐,脑海中涌出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方届临战而逃,带着南朝军跑回了淮州。
他要做什么
“这是真的”
“千真万确啊”
董正懵了,这可真是晴天霹雳
只是他从未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毫无预兆啊
方届怎么会这样做
他沉浸在惊疑中无法自拔
“天塌了”
兵部尚书卢植开口道“方届曾是淮州州牧,在位十余年,是他多年经营的老巢,他是不敢直面北朝军而逃啊”
“王爷”
“南朝军一撤,那就只有我们直面北朝大军了”
这一道高呼立即把董正惊的回神。
他连续深吸气,也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
“阴谋”
“这一定是阴谋”
董正面色阴沉到了极点。
他知道在临安城时,方届跟温旭私下有密谋,军需粮草未至,方届又临战而逃,定是两人早有预谋
知人知面不知心
若论关系,温旭跟方届一个是江州州牧,一个是淮州州牧,造反起兵时也是这两人先预谋。
而今他们察觉到自己跟陆正渊走的近,便以此算计
董正忿忿道“某以为方届格局甚广,却不想也是为一己之私,亏本王见之外守运河还心有惭愧,原来他竟然是如此小人”
他气啊,气的发抖
只是直到现在,董正都没有往方届、陆正渊是心向朝廷那方面想。
是啊
这怎么能想到呢
“王爷,现在如何是好”
卢植忙着道“方届带着南朝军一走了之,就该是我们独自面对北朝大军,这如何能抵挡的了”
“撤”
“我们也撤”
董正咬牙道“快备舟船,撤回临安”
他也放弃了,这安曲城谁爱守谁守
“我尽快去调集,只是运送三万大军怕是一时难以凑齐。”
卢植面色也难看到了极点。
几天前,他们还同仇敌忾,战意昂扬,而今却成了这样
镇南军将士们手忙脚乱准备撤退事宜。
“报”
“急报”
就在这时,有令兵有高呼着跑进。
董正的心直接突到了嗓子眼,他有不好的预感。
不会北朝大军已经来了吧
“报,北朝大军已至,正开始渡河”
董正两眼一黑
完了
想走也来不及了
军署内所有人都面色煞白,一片惊色,刀真的要落下了。
“王爷,现在撤退肯定来不及,且暴露于外,会被北朝大军追上”
卢植咬牙道“唯今之际,唯有坚守安曲,可得存活之机”
董正面色难看到扭曲,随即咬牙道“传令,封闭城门,坚守不出”
“是”
众将应声而行。
董正强打起精神,却依旧双腿发软。
守城又何来出路
与此同时,关宁已率领大军到了运河边准备渡河。
大将军窦英已做好叛军半路而击的准备,却不想对岸未见半个人影,他又放出大批斥候,同样未探得任何设伏迹象
“这”
窦英很是疑惑。
这叛军难道没有半分军事常识
提前设伏,渡河半路而击,这不是很好的机会
他来到关宁面前请示。
“陛下,末将准备渡河,先派一千军士渡过,待占稳西岸,大军再过”
“不必。”
关宁直接道“下令全军一齐渡河”
“某将担心敌军会有埋伏,叛军之首方届曾出身于漕运帮,精于水战,叛将董正曾是南府军大将军同样”
“你想多了。”
关宁摇头道“直接渡河吧”
“领圣意”
窦英不再多言领命而去,他下令大军渡河。
舟船是从徽山调集,并不够用,只能先载人而去,再空船返回,如此往复。
正如关宁所言,渡河过程通畅无比,未遇任何阻碍。
首军过河周边巡视,未见叛军一兵一卒。
倒是见得有百姓在远远围观。
他们并不惧怕,朝廷大军皆不伤百姓,不抢无辜,更不用说陛下亲至。
因没有阻碍,仅用不到半日大军就全部过河,此为牛心镇,距离安曲城不过两个时辰。
关宁是最后上岸。
窦英前来禀报道“陛下,寻民得知,叛首方届领军撤往淮州方向,安曲城唯有董正在守着,看来他们惧怕陛下龙威,出现内讧。”
“非也。”
关宁开口道“不必追击方届,我们先去安曲城,会会镇南军”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