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鬼迷心窍
作品:《九品县令:开局我把王爷家抄了》 早朝的时候,百夷来和谈小道消息像是一个炮仗炸在了百官之中,流言迅速流传开来,只是知晓其中内情的几位大人,纷纷闭口不言,众人也只能猜测。
原本不少蠢蠢欲动的官员突然就沉寂了下去,静待事态的发酵。
六部的几位大人不敢去纠缠宰辅他们,必定要来秦淮这里打听事儿,好在秦淮机警,瞅准机会溜之大吉。
回到府中,秦淮命人将免事牌挂在了门外,如非必要一律不接待外客。
一连十天,秦府的大门上挂着免事牌,秦淮就连早朝都不去了。
不少大臣坐不住了,终于上书询问陛下关于百夷大战之事,萧卿灵却将这些上书留中不发。
一时间满朝文武,都是满头雾水,有些弄不清状况。
又过了一日,秦淮出府上朝,还没进到大殿,就被尚书们团团围住。
“怀北,到底怎么回事听说你把调动起来的军队全都调回原籍了传言是不是真的”
“对,听说百夷求和了,是不是不用打仗了”王植瞪着眼睛直言不讳的问。
“怎么可能,边疆已经打起来了。哦,昨天已经打完了,咱们和百夷打三场都打成了平手,然后双方觉得没意思,就停战了。”
“死伤有多少”
“死0伤3。”
说起这个秦淮也是哭笑不得,那受伤的三个是跑得太慢,被队友撞倒摔在了一起,造成了轻微擦伤。
“万人作战,打了三场,就伤了三个怎么可能”石怀义不可置信的拔高了声音。
秦淮耸了耸肩,和谈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道,拿了百夷的好处,总不好给人到处宣扬,女帝干脆就连百官都没
告知。
“打仗有这么简单吗”王植不可置信的捏了捏自己的胡子,转而问道“国库里的钱,不用再花出去了”
“是啊。”
“哈哈,好这一仗打得真好”
王植乐颠颠的往前走,国库里一百多万银子啊,那可是一百多万他才不管这仗有没有猫腻,只要不让户部往外掏钱,爱咋咋
秦淮忍住笑意,王大人一定不知道自己的表情多像一个暴发户。
果然上朝的时候,秦淮汇报了战报,然后还顺带提了缴获了五千头奶牛。
文武百官一下子炸开了锅,嗡嗡嗡的议论起来。
这几天他们都觉得胆战心惊的,听说打完仗了,虽然觉得太草率了不像真的,可到底还是安心了。
下了早朝,秦淮留了下来。
书房之中,萧卿灵心情很不错,听说秦淮求见,一下严肃了起来。
“又出事儿了”萧卿灵问道。
秦淮茫然的看着萧卿灵,没出事啊。
萧卿灵见他这样,也知道自己草木皆兵了。
毕竟从秦淮进京到现在,只有出事儿的时候才出现在这里。
“爱卿所来是为了何事”
“是为礼部尚书这一职而来。”秦淮干咳了一声,说道。
“哦你对这个位置有兴趣”
萧卿灵皱了皱眉,她正在为封赏的事情头疼。秦淮如今已经是户部侍郎,现在立下如此功劳,封爵是少不了了,可这升官
除了吏部的张宰辅,其他尚书都正直壮年,说白了就是没有缺。
至于礼部尚书空缺,秦淮这人对礼法根本不在乎,若真给了他这个礼部尚书位置,恐怕要
遭人诟病。
“不是我,臣是想为鸿胪寺卿钱理求这个位置。”
萧卿灵沉默了一下,问道“你知不知道钱家在北疆势力不小,北疆守将是钱维信”
“钱理承诺,如果成为礼部尚书,愿意清除礼部的九王爷党羽,并且承诺钱家会在北疆牵制住九王爷。我觉得用一个二品尚书换一个百年世家的支持,这笔买卖并不亏,就来跟你讨要官位了。”秦淮开诚布公的说道。
“你”
萧卿灵有些哭笑不得,她是帝君,这些见不得人的交易,谁会跟她拿到明面上来说。
“罢了,你就这样吧,也不差。”
秦淮知道萧卿灵的意思,不过他一向坦诚。有的事情摊开来说,总比互相猜忌要好。
“那您是同意了。”
“是啊,同意了。”
突然发现原来跟秦淮不必藏着掖着,萧卿灵只觉得轻松,还有一丝丝的高兴。
“临时想起一个事,臣也跟陛下建议一下。”
秦淮突然想到,九王爷在帝都经营多年,如今女帝真正能够完全信任的只有王喜的东厂和他。
“锦衣卫可以重新洗牌,为陛下所用。既可以避免东厂一家独大,也可以成为陛下手中的尖刀。”
萧卿灵确实需要一柄完全可信的利刃,锦衣卫这两年被她冷落,是因为里面乱七八糟的被安排进去不少人。
不过现在腾出时间,倒是可以清理干净重新启用了。
目光落到秦淮身上,这个男人,好像总是能提前替她想好所有的路。
那么,他到底图什么呢
“陛下,臣说的不对吗”
“你说的对。”萧卿灵似笑非笑的
问道“不如你再推荐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人选”
“臣一时间没有合适人选,不过臣认为,这个人只要是陛下信任之人即可。”
“嗯,孤想想,这事儿不急。”
“那臣告退了。”
秦淮拱手退出了御书房。
女帝看着秦淮的背影,愣愣的出神。目光落在纸上,发现自己竟然不自觉的写了秦淮的名字。
有些心虚的将纸团揉作一团丢尽了炭盆,暗暗苦笑真是鬼迷了心窍了。
回到秦府的秦淮,翻看着商会送来的账目,不知为何却有些看不进去。自从那天萧卿灵挑明了他的心意,秦淮最近单独面对她时觉得有些不那么坦然了。
次日一早百官休沐日,张辅清独自一人进了宫。
谁也不知道他和萧卿灵说了什么,只是出来的时候,哼着小曲,格外怡然自得。
安定伯府,李忠批完奏折回到家中,看着再院中练剑的儿子,眼中满是思索之色。
“凌儿,过来。”
李凌停下剑,擦了擦额头的汗才走了过来。
“父亲今日也入宫当值了吗”
“嗯。”李忠回了一句,然后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已经这么大了,你在宫中做侍卫,做的开心吗”
李凌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问,不过如实答道“一品侍卫和三品侍卫没区别,也就是偶尔巡逻,谈不上开心,就是觉得有些无聊。”
“既然无聊,你想过要做点别的事情吗”李忠又问道。
“百夷宣战的时候,儿子原本想请战去戍边,可是现在边疆稳定,没有仗打就作罢了。”
李忠静静地看着李凌,没再说话。
儿子不知不觉长大了,已经不是记忆中那个沉默寡言总是抿着嘴练剑的小孩子,不知何时已经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行动的大人。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