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章兄 入京都 兄弟重逢

作品:《碧海飘香

    天才本站地址

    王猛离开紫石柳庄,来到太湖边上的码头,租了一艘大货船,将马匹牵上船,将随身货物帮上船,一路北上。

    过无锡、常德、镇江、万利,至淮安。再沿河西进北上,入泗县、宿州、永城,至汴洲。

    天公作美,行程顺风顺水,为了抵御心中那恋恋不舍的心绪,王猛一路将两岸风光赏阅,一路将如心陪伴,感受着一个个如梦如幻、如露亦如电的喜乐瞬间,恰如神仙,开开心心地抵达洛口仓。

    王猛带着如心、萧芸坐船入京都,其他人留守在洛口仓。

    到得京都,王猛三人下得船来,租来一辆马车,三人坐上,赶往襄王府。

    王猛微笑道“那有不好的,躲在襄王府,除了看书,就是吃喝睡,门都懒得出。”

    萧芸喜笑道“那不是变成小猪猪了。”

    王猛微笑道“我看也差不多,绝对长了几斤膘。”

    萧芸随着马车一路前行,掀起车帘,掠过车窗向外张望,好热闹的人群,好华丽的建筑,好稠密的店铺,心儿不禁凉冷起来,就想着那个人的心儿变了没有,本已欢愉的脸色,寄存着几丝忧虑。

    王猛不小心向萧芸看了去,见着那几丝跟她那娇美的脸蛋不相匹配的色彩,微笑道“妹妹,温良玉那小子,时时盼着我快点结束荆湖剿匪的事情,就盼着能早点回去见你。”

    萧芸微微笑道“他好吗”放下车帘,转过脸来。

    26ks

    王猛用手将如心的鬓发拂了拂,喜乐道“那你帮我找,没你一样好的我不要。”

    如心握住王猛的手掌,柔声道“那不成,世间除了双胞胎姊妹,人那有一样的,我又没有姐姐妹妹。”

    王猛微笑道“那这辈子就不用找了,你要是高兴,记得下辈子来个双胞胎姐妹。”

    如心微笑道“妹妹,男人多几斤肉好,像他这般风吹得倒的,一看就不像个带兵打仗的。”

    王猛听过,一把抱住如心的肩膀,喜气道“风吹得倒怕什么,有你扶着就行。”

    如心趣乐道“你那么大力气,我才扶不动你,你找别人扶去。”

    王猛道“快了,一会儿就到。等下见了襄王,你们俩小小行个礼、问个好就行了,不要学我。”

    萧芸笑道“为什么啊人家不会生气吧。”

    王猛笑道“你们俩的老公都在帮着他,你们要是下跪,他会难过的。”

    如心道“你想的美,那有两姐妹同嫁一个人的,你又不是皇帝。”

    王猛笑道“皇帝有什么好,时时算计着别人,时时不想被别人算计,累的一塌糊涂。”

    萧芸插话道“哥,还有多远啊”

    王猛拨了如心的头发一下,笑答道“那当然,他到现在才一个妃子,从这一点上看,算个好男人来着。”

    如心微笑道“其实我就没打算向他下跪的。”

    萧芸微笑地问道“为什么啊”

    萧芸道“他们不都说王爷什么的都喜欢高高在上吗”

    王猛笑道“他跟我一样,觉得女人是个宝,不喜欢女人在男人面前折腰。”

    如心微笑道“那他不也是个好男人”

    王猛道“妹妹,我不一样,我拜他为结义大哥了,一年跪个一两次,还是可以原谅的。”

    来到襄王府门不远处,三人下得马车,王猛付完车费,携着二人来到府门口。

    卫兵见到王猛,欣喜不已,赶忙通报。

    如心回话道“他做他的王爷,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干吗要给他下跪啊。”

    王猛微笑道“就是吗,见都没见过,话都没说过一句,给他下跪,凭什么啊。”

    萧芸笑道“哥,那你也别跪了。”

    两人抱在一起,双泪横流,高兴不已,无以言语,久久才松开怀抱。

    温良玉走将过来,将王猛抱了抱,开心道“大哥还担心你直接去了河州,不来看望我们了呢。”

    王猛松开怀抱,向着萧芸一指,温良玉对着萧芸跨步过去,一把抱住,欢喜万分,花开满脸。

    只过片刻光景,襄王携带着温良玉跟卫恒飞奔而来,喜乐一身。

    王猛打满欢笑,一把接住,喜悦道“大哥,二哥。”就要跪地就拜。

    襄王一把接住,微笑道“你这是做什么,我不是说了,你我兄弟,不兴这一套。”

    来到大厅,王猛携着如心见过襄王妃,行礼道“我携内子见过嫂嫂,嫂嫂万福。”

    如心微笑道“见过嫂嫂,嫂嫂万福,我叫颜如心。”

    襄王妃微笑道“见过三叔,见过颜妹妹。”

    王猛将如心牵上前来,对着襄王微笑道“大哥,我妻子,颜如心。”

    襄王见着如心那温温可人的音容笑貌,高兴道“好,你们俩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恭喜三弟,贺喜弟妹。”牵着王猛的手,直奔王府大厅,欢喜一路。

    温良玉牵着萧芸,萧芸挽着如心,紧跟后头。

    王猛牵着如心坐下,对着王妃道“嫂嫂,你姑爷一事,还望嫂嫂能够原谅我。”

    襄王妃看了看襄王,温言道“我父亲都原谅了你,我要是记恨你,就是在记恨我的丈夫跟儿子。往后,叔叔切莫将此事记在心上。”

    王猛对着王妃就是一躬,微笑道“嫂嫂大度,小弟我谨记在心。”

    温良玉牵着萧芸走了过来,对着王妃道“嫂嫂,这是我的那个她。”

    萧芸对着王妃就是一个行礼为好,喜气道“见过嫂嫂,嫂嫂万福。”

    襄王妃笑容满脸,牵上萧芸的小手,高兴道“妹妹长得真好,难怪二叔一天到晚念着你,来,坐。”牵着萧芸坐了下来。

    王猛道“大哥,没有难处。我只是代我师傅去向他老人家问声好。”

    襄王道“行,你想什么时候去啊”

    王猛道“就现在吧。”

    襄王接话道“三弟,你就听你嫂子的,此事再也不要记挂在心,你没做错,换成是我,也会那么做的。”

    王猛对着襄王道“大哥,我想去见见陛下。”

    襄王看了温良玉一眼,温言道“三弟,可有什么难处”

    王妃瞧了个见,对着如心微笑道“妹妹那里人啊听口音,好似荆襄人。”

    如心脸色有些缅甸,回话道“江陵人。”

    王妃一听,极为高兴,连忙道“我也是江陵人,这可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忙走下高位,跟如心与萧芸坐到了一起,对着良玉微笑道,“二弟,你与萧芸妹妹很久没见,定有很多悄悄话吧。”

    襄王微笑道“好。”向卫恒看了一眼,卫恒走开,准备车驾去了。襄王起身。

    王猛摸了摸如心的鬓发,微笑道“我去见见陛下,你在这里待会儿。”跟着襄王出得大厅,向府门走去。

    如心目送着王猛离开,心儿有些不自在。

    王妃笑道“真是好年华,正是花儿红颜时。”牵着如心的手,高兴道,“来,妹妹,我们到后花园逛逛去。”

    如心站起,被王妃牵着小手,向旁边的门儿走了去。

    襄王与王猛走出王府,坐上卫恒驾着马车,奔跑在去往皇宫的路上,言语一路。

    温良玉蒙了过来,立马欢喜道“谢过嫂嫂想的这么周到。”牵着萧芸走了开去,欢喜一路。

    王妃见着两人走远,对着如心欢喜道“妹妹多大了”

    如心小声回道“二十有一。”

    襄王笑道“好,就到书里边多逛逛,多走走。昨天就在书里边见到了老夫子,他跟我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

    王猛听过,欢笑道“大哥,你别说,这次荆湖剿匪,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点好东西。”

    襄王笑道“什么好东西快跟大哥说说。”

    只见王猛小声道“大哥,萧芸姑娘已怀上了二哥的孩子,你看那时方便,就帮他们把婚事办了吧。”

    “好,过几天就帮他们把好事办了。”襄王握着王猛的手,微笑道,“三弟,你这一去河州,大哥我感觉没了主心骨,后边的路都不知道该怎么走了。”

    王猛微笑道“大哥,切莫这么说。你要是有什么想法,就去找荆襄的程大哥跟刘文心他们,不用有什么顾忌。要是烦闷了,就到书本里逛逛,那里边有你想要的东西。”

    襄王笑道“好,三弟,就为那个春光处处在,时时有,你我兄弟同心,好好走完这一辈子。”

    王猛笑道“好,大哥,等我离开河州,就来助你问鼎天下,朝堂上的那些不关痛痒的破事,能不参与的就别参与,你可要保护好自己。”

    襄王听过,不自觉地握住了王猛的手,含着一两颗珍珠道“好,大哥等你回来。”

    王猛微笑道“我感觉到,百姓的笑容才是这世间最美丽的风景。”

    襄王道“是啊饥寒交迫的百姓,才是国家最危险的挑战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爱民恤民,重农务本,关爱民生疾苦,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喘息声,是当权者最美好且是最神圣的职责。”

    王猛微笑道“大哥,将来等你回转身,回头看时,希望你能看到这道美丽的风景。天下和顺安康,人人安居乐业,喜乐的笑容里开着花朵,春光处处在,时时有。”

    穿过一道道深巷,跨过一道道门槛,走过一道道回廊,襄王带着王猛走上白玉石阶,在养心殿的门口跪了下来。

    跪拜过后,董公公回话,陛下有见。

    襄王带着王猛入得殿内,跪倒在皇帝的床榻前,闻着皇帝微微的咳嗽声,两人行过跪拜之礼。

    王猛掏出手巾,递给襄王,微笑道“大哥,那个在襄樊练兵的黄宗,虽是二皇子的人,却刚正不阿,忠于朝廷,是个难得的将才,你要学会善待他,将来定能助你。”

    襄王擦过眼泪,欢笑道“好。”在王猛的手背上拍了拍。

    随着卫恒一声吆喝,马车停了下来,王猛掀起车帘,扶着襄王下得马车,跟着襄王进得宫门。

    皇帝见两人没有话语,轻声道“王猛,有什么事,就说吧,隆儿可以听着。”

    王猛听过,看了襄王一眼,对着皇帝温言道“陛下,我师傅说,你想重塑天下,必须练成一支五万人以上的骑兵才行。一动得天下动,况且北边又有群豺狼,不得不防。凭二伯对河州的了解,那里的财政不够给养两万兵马,别说五万了。”

    襄王一听,从梦中惊醒。

    皇帝一个招手,两人站了起来,分站在床榻边。

    皇帝见着两人站在自己面前有些碍眼,小声道“坐吧。”

    董公公搬来凳子,两人坐了下来,王猛不知道接下来的话该不该让襄王听见,跟着襄王一起静寞无语。

    王猛道“陛下,我可以从江南调来银两,但要一道通关文牒,且是长期有效的。”

    皇帝听过,有些不解,小声道“江南,你能弄到银子吗”

    王猛轻声道“不能,但可以借点,是要还的。”

    皇帝听过,小声道“你二伯跟你师傅是怎么想的啊有什么话就直说。”

    王猛道“陛下,二伯跟我师傅认为,你可以从关中给我补给钱粮。但我思前想后,觉得很是不妥,关中的那些官员都是太子、二皇子、三皇子与五皇子他们的门生故吏,先不说他们愿不愿意配合,就单说事情一旦暴露,要是真有些个不怕死的来个狗急跳墙,而朝廷又不能及时剿灭,那摊子真就难得收拾了。”

    皇帝听过,欣喜不已,没想这孩子年年轻轻,遇事却这么沉稳,赶紧露出几丝笑意,温言道“那你怎么想的,说说看。”

    董宁走开,从一个宝箱里拿出一个本子,走了过来,递给王猛。

    皇帝见王猛接过本子,小声道“你先去吧,通关文牒下个月派人送给你。”

    王猛将本子揣入怀中,随着襄王拜别皇帝,步子稳健,走出殿门,没有回头。

    皇帝想了想,静了静,温言道“那你看着办吧,事成了,就让隆儿帮你还吧。”

    王猛道“是,陛下。”

    皇帝看了王猛一眼,对着董宁道“把那个本子给他吧。”

    皇帝听着两人的脚步声远去,对着董宁道“你看这孩子,跟当年的刘云飞比,样子像不像啊”

    董宁微笑道“陛下,要是拿荆湖一战来看,有过之而无不及,还多了一些文才,思虑长远。”

    皇帝道“那就随他去吧。”

    董宁扶着皇帝躺了下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