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未来的首富
作品:《六零大院小夫妻》 再订阅一些, 小可爱萌就能立即看到兴奋到癫狂的我了哦 纪明钧说“为人民服务。”
林静闻言愣了下,又很快笑起来,问“送我回家也是为人民服务吗”
“是。”
经过两个来回的问答, 林静发现面前的青年是典型的军人,端正威严的同时,又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她不再觉得尴尬与忐忑,直接问“但送我回家会不会太耽误你的时间”
“不会。”
“真的”林静侧过头看着他, 清冷月光下, 她的眼睛越发黑亮,透着几分了然。
纪明钧轻咳一声说“你该回去了。”
林静问这么多本身也是为了活跃气氛,见他避而不答, 没有继续追问, 和他道别后就转身往大门走去。只是走了没两步, 林静突然停下转身说“对了,今晚你帮了我这么多, 但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又自我介绍道, “我叫林静,双木林, 安静的静。”
纪明钧正准备离开,被她叫住后也停下脚步, 报出名字“纪明钧。”
他没有拆分解释是哪三个字, 林静也没有多问, 只冲人扬起笑脸, 再次点头道别“纪同志,再见。”
五十年代初,湖阳还没有并入安平的时候, 制衣厂也曾经辉煌过,是市里产值排名前三的大单位。但随着湖阳并入安平,市里单位迁到湖阳,区里给予的扶持日渐减少,再加上制衣厂生产的服装款式比较单一,销量提不上来提缘故,制衣厂渐渐没落。
而这一点从职工家属房就能看出来。
制衣厂的家属房是五十年代初盖的,当时厂里生意正红火,大手笔盖的都是两层楼。前面住的都是单身职工,按级别和家庭人口分房,最后几栋是单身宿舍,里面放的是上下铺,未婚或者夫妻不在一处的才能住。
从表面上看,分房那会厂领导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制衣厂职工们住的应该都挺宽敞。
问题是十几年过去,制衣厂员工数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产值却没比当初提高多少,而区里扶持也不如以往,厂里没钱盖新的职工房。于是分房后进制衣厂的职工很难分到房,只能和爹妈挤着住,就算是那些分到房子的老员工,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单位也不一定能分到房,而他们也换不了更大的房子,只能一大家子挤着住。
因为地方不够住,家属院的住户们不得不想尽办法节省空间,懒得折腾的往门口放张柜子,柜子里面放锅碗瓢盆,上面放案板或者铸铁灶就能直接做饭。愿意折腾又住一楼的呢,干脆靠墙砌口土灶,再用木板一围,就能搭出个小厨房。
林静家就是后者,但因为灶台上面就是另外隔出的小屋子的窗户,她爹搭厨房的时候就只围了下半部分和加盖了上面屋顶。
因此,林静走到自家门口不用进厨房,就能看到灶上锅盖冒着热气,显然里面煨着饭菜。
林静心里想着,推开半掩的门进屋。
里面是一条不算宽的过道,左边靠墙放着张矮柜,柜子上面放牙刷杯子,里面则用来暂存月底买回来的粮食,至于最底下则用来放鞋子。矮柜旁边还有个洗脸架,洗脸架上面则拉了根绳,绳子上挂着个人用的毛巾。
不过林静的毛巾不挂这里,因为她之前挂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人会动她的毛巾。而她不习惯跟人共用毛巾,因此几次之后,她就在自己睡的房间角落里拉了根绳,单独挂她的东西。
不光是毛巾,她的脸盆脚盆洗澡盆,甚至牙刷鞋子,能不放外面她都不放外面。
洗脸架的对面有一扇门,门里是用木板隔出来的小房间,林静在里面住了近十年,直到前年她哥结婚没地方住才的搬到爹妈屋里。
虽然当初分房时林家有四口人,但和那些拖家带口七八个人的相比,林家人口依然单薄,因此他们分到的房子只比那些新婚还没孩子的年轻夫妻大一点,就三十来平。
地方就丁点大,哪怕隔出了两个房间,玄关这里一有风吹草动屋里就能听见,更别说林静出门时特意穿了双小皮鞋,走起路来哒哒响。
可以说,林静一进门主屋里做针线的张秀梅就听见了,忙放下手里活计起身开门问“回来了”
话音刚落,张秀梅看到闺女身上的脏污,脸色一变问“你衣服怎么搞的有人欺负你”
林静摇头说“没有,是同事不小心泼的茶水。”
“没事就好。”张秀梅松了口气,又忍不住问,“是哪个同事弄的,也太不小心了,你这身衣服还没穿几次呢。”林静是接她的班进的制衣厂,同事她都认识。
虽然怀疑方亚兰的用意,但林静不想张秀梅担心,笑了笑说“算了,她也不是故意的,反正只是茶水,洗一洗应该就干净了。”
“你啊,就是太好心。”张秀梅无奈地说,却也没有继续追究这件事,只关心问,“你肚子饿不饿灶上煨着饭菜,你是想先洗澡还是先吃饭”
衬衣早已经干透,早洗晚洗都差不多,因此林静说“先吃吧。”
“成。”张秀梅应着,去外面端菜盛饭。
林家晚饭吃得比较简单,就一盘土豆丝,一盘清炒四季豆,其实还有盘凉拌折耳根,但因为林静受不了折耳根的腥气,张秀梅就没留菜。不过土豆丝和四季豆她留了不少,另外还有一海碗饭。
“这也太多了。”林静一看饭菜的份量就知道自己吃不下,从矮柜里拿了个小碗出来,盛出小半碗饭。
张秀梅一看她盛的饭就说“这也太少了点,你就是吃得太少才会这么瘦。”
其实张秀梅是知道林静胃口的,但当妈的都希望闺女能吃好喝好,长得圆圆胖胖,所以她时不时要就吃饭问题说闺女两句。这种时候林静一般不硬顶,半撒娇说“我肚子装不下嘛,而且妈炒的菜这么好吃,我也想多吃点啊。”
闺女说话中听,张秀梅心里也高兴,点头说“那成吧,剩下的饭明早给你炒花饭吃。”
林静眼睛一亮,压低声音问“有蛋吗”
“有,都有,再给你加两根菜叶成吧”张秀梅问。
林静毫不犹豫“成。”
母女俩说着话,小房间的门被从里面打开,披散着头发的陈芳从里面走出来,看着林静笑道“我在屋里听着声就猜是静静回来了。”
“嫂子。”林静抬头喊了声。
陈芳应了声,拉了张靠墙的凳子坐下问“对了,你今晚不是去参加联谊会吗怎么回来这么早”
张秀梅早猜到闺女这一趟不太顺利,但联谊会不过是认识未婚青年的一个机会,不顺利就不顺利,不用太看重。也担心问多了给闺女心情不好,所以林静回来到现在她都没问过结果。这会听儿媳妇问起,不等闺女回答就说“也不是什么重要活动,回来就回来了。”
“妈说的是,”陈芳赞同说,“其实在我看来,你一开始就没必要去那劳什子联谊会,工农兵工农兵,咱们这些工人出身的,结婚还是找工人比较好。”
张秀梅听她话里很有看不起农民军人的意思,眉头微皱说“工农兵是一家,工人、农民和军人都一样,怎么到你嘴里还分出三六九等来了”
陈芳嘴角微撇,觉得婆婆这话说得忒道貌岸然,要是工人农民都一样,去年她为什么要把工作让给林静干什么不让她相应国家号召下乡去还不是不想闺女下乡当农民
心里虽然不满,但陈芳没把抱怨的话说出来,而是敷衍道“是是是,工农兵都一样,但这找对象还是找门当户对的比较好,不然静静嫁过去日子过得苦哈哈的,您能放心而且我我听说军嫂随军是有级别要求的,他们当兵的好些是外地人,不能随军婚后连房子都没有,总不能静静结婚后还跟你们二老挤一屋吧”
虽然陈芳前面的话说得不大中听,但后面这番话也有几分道理。
张秀梅倒不是不愿意闺女婚后跟自己和丈夫挤一屋,她考虑的是军人不能随便离营,就算家属住部队附近,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出来一次。林静要真找个当兵的,夫妻哪怕离得不远,相处起来也跟两地分居没什么差别。
见婆婆脸色凝重,陈芳继续往下说“要我说啊,那些当兵的都是面上光,看着是挣得不少,可那又有什么用没房子啊咱家静静,年纪轻模样俊,还是国企正式工,这么好的条件,找对象当然得挑个家庭条件好的啊。”
张秀梅听出儿媳妇话里的意思,问“听你这意思,是要给静静说亲”
“还是妈您聪明。”陈芳奉承张秀梅一句,看着林静笑着说,“我这要说的啊,也不是别个,就我们车间主任的儿子,人是顶有出息的。至于房子,虽然他现在没有,但他家里住的是三室两厅,林静嫁过去就能有自己的屋子,不比嫁给当兵的好”
光听陈芳说的,这人条件的确不错,但湖阳就这么几个大单位,职工之间结亲的也多,但凡有点风吹草动,不出三天就能传遍。
张秀梅只是退休在家,又不是不出去走动了,陈芳主任儿子什么情况她还能不知道当即冷笑一声“是啊,他条件那么好,可惜是个驼背”
腿长任性。
林静看纪明钧的时候,他也发现了她,收脚骑上自行车,到她跟前说“早。”
“早。”林静打了声招呼,问,“哪来的自行车”
纪明钧说“找战友借的。”
“那我们还坐公交去市里吗”林静迟疑问。
“骑车去吧,我载你,反正也没多远。”
湖阳到市里的确不远,坐车顶多十来分钟,骑自行车稍微慢点,但半个小时内也能到。只是林静除了小时候坐她爸后座,还没坐过别人的自行车,所以有些迟疑。
见林静站着不动,纪明钧问“你想坐公交”
“也不是。”林静摇头,侧着坐到自行车后座上,双手从下虚虚握住座位边缘,说,“好了。”
“抓紧了。”纪明钧说完,左脚踩动自行车脚踏,自行车便跟着滑出去。
为了保持平衡,林静反射性收紧握住座位边缘的双手。纪明钧动作僵住,车头差点失控,好在他很快冷静下来,迅速控制住了车头。
林静也感受到了异样的触感,脸颊瞬间变红,反射性松开握住座位的双手,又在维持不住身体平衡,差点从自行车上掉下去前,抓住纪明钧身上军装的衣摆。
纪明钧虽然没回头看,但两人挨得近,自然知道林静的动作,在林静将要松开他的衣摆时转头说“你可以拉我衣服。”
“哦。”林静应了声,抓住纪明钧衣服的双手攥紧了些。
“抓稳了吗”
“稳了”
因为湖阳多国营工厂,所以水泥路从驻军基地一直修到市中心。虽然几年下来路面有些坑洼,但纪明钧骑车时小心避过了这些地方,一路上再没发生过刚起步时的情形,林静心里的尴尬渐渐褪去,开始有闲心去看路边的风景。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二更十点左右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