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遇故人(中)

作品:《我同夫君琴瑟和鸣

    泠琅愣了一瞬, 她第一反应是四处张望,看附近有没有旁人。

    没有,这是一条安静长巷, 两侧是高大石墙,若有人经过, 一望便知。

    这场偶遇不能被任何人知晓,尤其是会主无所不在的暗线, 江琮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说“把帽子戴上。”

    寂生立即戴上“江舵主日子好生滋润, 带着爱妻集市闲逛无所事事, 哪像我们这些小角色, 日日疲于奔波, 还担心人头不保。”

    江琮收了剑,慢吞吞道“堂主说笑,在下也时刻担心人头不保,不过苦中作乐而已。”

    寂生哦了一声“瞧二位神态举止, 呵呵,不知苦在何处。”

    江琮从容微笑道“看来主上那边被应付好了”

    寂生念了声佛“已蒙混过关。”

    江琮意味深长“大师在此处, 难道这次主上是在西京召的你”

    寂生微笑“这怎么能随意告知呢”

    “那敢问一句,为何一路跟着我们”

    “凑巧罢了, 贫僧鲜少来西市看花了眼, 想寻靠谱药铺却不知在何处,见着熟人,便留了点心思。”

    泠琅知道,这个杀手轻功超然, 但寻路认路可称蠢笨, 鹰栖山里他找紫山谷, 每日无功而返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她忽然出言“大师之前说,来西京寻医问药”

    她上下打量僧人挺拔的背影“您瞧着生龙活虎,好得很呐”

    僧人敛目道“不是为我。”

    泠琅诧异地说“是你妻子”

    寂生沉默片刻,稍稍颔首。

    泠琅微顿“很严重么需要特意来西市”

    她这句说完,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寂生说他不常来西市,而妻子患病,他肯定不能离开太远。他平日的居所,很有可能在京城附近的州县。

    寂生叹了口气“的确比较麻烦。”

    他看上去不愿多说,泠琅便不追问。

    江琮倒是温声道“西市药铺有三,都在天六街上,但这三家各有不足若大师不放心,可去东市朱门街寻白杏堂,那处是最好的。”

    寂生闻言,爽快道了声谢,又问询了详细地址后,抬头看了看天色,说“时候不早,二位,后会有期。”

    道了别,他一扶斗笠,足下微动,人已经立在墙上,再一动,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夕阳烂漫,好似还没来得及投下他的影子。

    泠琅说“踏尘踪,果真厉害,真想向他学上两招。”

    江琮走到她身侧“夫人的神行九式不也厉害何必学他。”

    泠琅摇摇头“师父的神行九式天下无敌,可惜我只学了七成,勉强算作神行六式半。”

    江琮莞尔“神行六式半,亦能上得高墙,下得池塘。”

    泠琅柔声道“夫君才是上得武堂,下得商场,和尚三言两语便被你诓去东市白杏堂,不是侯府的产业吗”

    江琮笑道“可那的确是西京最好的药堂。”

    二人踏着余晖,插科打诨地行了回去。

    如此两日,第三天的清晨,泠琅早早便起来梳洗,江琮亦未出门作奸犯科。

    因为今日侯夫人要回来了。

    衣衫是葱绿双蝶穿花襦裙,配了浅了一个色的披帛,钗环皆是白玉质地。有绿有白,水嫩新鲜,泠琅看着镜中的自己,觉得颇像一棵葱。

    她喃喃了一声“嫁葱随葱。”

    江琮一直看着她,竟然也听懂了这句话“夫人穿绿色甚好看。”

    泠琅娇婉一笑“我一直晓得,不用你说。”

    江琮起身,立于她身后,抬手将发钗紧了紧“可我还是想说。”

    绿袖在一边垂着首,看似恭敬,实则笑得脸都快皱了。世子夫妇喜静,事事爱亲为,侍女们平日都在熹园另一头,能如此目睹二人起居,其实很少。

    不知怎得,绿袖就爱看这种场面,二人说话逗趣,或是各做各的一语不发,她都觉得极有意思,目睹了二人相识相爱全过程,比那话本戏文还得劲。

    泠琅不知道婢女的小小心思,她只觉得奇妙,为什么这种无聊甜蜜的话翻来覆去地说,反反复复地讲,也没有厌倦时候。

    瞧着这个人的眉眼,就忍不住要逗弄,看他坐在那里,就想贴上去说话,若是人定之后的静寂时分,那更要缠上手臂,不得到些好处不罢休。

    泠琅心中一凉,怪不得说动情之后难动刀,侠女难过美男关,碰上江琮这种状若老实乖巧,实则花样百出的,再多的雄心壮志,怕都要被磨灭。

    正巧门外有人通传,说侯夫人到街口了,她警惕地瞥了青年一眼,在对方莫名的眼神中,抱着臂走了。

    行至大门,刚刚站定,便听马蹄纷乱,一身枣红骑装的女人纵马而来,旋风一般勒停在侯府门口。

    此人正是侯夫人黄皖,泠琅连忙行礼,心中正感慨不愧是侯夫人作风,目光却顿时一滞。

    那高大黑马之上,还有一个人。

    一袭天青色长衫的男人,跨坐于马上,正扶着侯夫人的腰,垂首往门口看。

    泠琅猝不及防同这人对视上,她望着这张斯文白净的脸,一时僵在原地。

    她总算晓得,为何侯夫人气度方正傲然,丹凤眼也十分凌厉,而江琮却是相反的清润温雅,原来全来自于他的父亲,泾川侯。

    那双桃花眼,看牛粪都能含几分情,泠琅方才对视的那一下已经深深体会到,只能感慨老子毕竟是老子,江琮青出于蓝,并未胜过蓝。

    双方见了礼,寒暄了几句,她才知道侯夫人在路上同泾川侯不期而遇,二人干脆舍了车驾,直接打马回京了。

    如此率性之举,女帝竟也欣然应允了。

    泠琅唯唯诺诺,喊了声父亲,泾川侯含着笑,说已经听侯夫人讲过子璋娶了新妇的事,他十分欣慰欢喜云云。

    中午的接风宴,自然又是一番谈笑风生。

    泾川侯江远波,当年在清远渡口一战成名,凭三千士卒大败敌方一万人,从此被民间称为“江上诸葛”。本人不通刀剑,但用兵如神,极善水战,满腹诗书经文,人还生得儒雅倜傥,因此又有儒将声名。

    当然,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现在的江上诸葛不用挥斥方遒,决胜千里。被妻子抱怨斥责,也只能笑吟吟地听着,还不时倒茶添菜。

    “子璋都成婚都半年了,儿媳这才见到你,算什么事”

    “夫人恕罪,来尝尝这口鲜蘑。”

    “让你多带几个仆从,从来不听,有事连个传信的都没有。”

    “是我疏忽,这汤不错,夫人用一点。”

    b r “这回得了药又怎么样,子璋都好全了,我看是牛棚里关猫,瞎忙”

    “夫人说得是红桃,再取一只碗来。”

    “我喝足了,取碗做什么”

    “凉一凉这炙肉,闻着像放了西域香料”

    “不错,是红苏子和犀叶”

    泠琅看着,觉得那句“夫人说得是”,父子二人的语气简直十成十的相像,连岔开话题的自然态度,也如出一辙。

    她又悚然一惊,难道自己很多时候,也是这么被江琮哄得晕头转向的

    视线移过去,青年正在低头饮茶,注意到有视线投来,他掀起眼皮,似在问询何事。

    泠琅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一转头,发现泾川侯夫妇正含笑看着这边。

    泾川侯温声道“听闻泠琅同子璋二人相处甚好,我亲眼见到,心中更是宽慰,他这回能平安醒转,还得多亏了你。”

    他微微一笑,变戏法似的摸出一只匣子“头回见面,礼不可废,这点东西,还请儿媳收下。”

    泠琅忙起身谢过,彼此寒暄了两句,泾川侯又对江琮道“身体好转,是好事,你母亲这些年独自操劳,你也该努力上进,多帮衬着点。”

    江琮答了是,双方谈了一会儿,皆是一问一答,没谈多的话。

    泠琅觉出滋味,这对父子的关系好像不是很亲近,江琮在侯夫人面前,反而自然许多。此时他面含微笑,恭敬有礼,也只不过是恭敬有礼罢了。

    席散,二人回了熹园,泠琅到底知道了这是为何。

    侯夫人怀胎的时候,是在军中,正值颠簸动荡,她差点没挺过这一关,泾川侯因此一直不怎么喜爱这个独子。

    泠琅有些莫名,她望着淡淡叙述这些的青年,迟疑道“可是,据我所知,如果要那也得侯爷自己”

    她吞吞吐吐,江琮却笑了声,明显听懂了“因为那也是一场意外。”

    看似温和实则冷淡的父亲,雷厉风行却粗疏心大的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怪不得江琮能掩人耳目,借病做了这么多事。

    也难怪,他会是这样隐忍沉默的性子。

    江琮头一次和人说起这些,虽难以开口,但看着少女的神色,竟鬼使神差地,把该说的不该说的全说了。

    说他儿时的寂寞,没有玩伴也不准出门,只有日日和自己下棋,直到被选为伴读,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朋友。

    说生病之后,侯夫人日日忧心忡忡,泾川侯找来医生,竟查出了这并非病症,而是毒素

    他以为事情败露,用在宫中误撞上歹人搪塞,谎言漏洞百出,对方却并不关心,只居高临下地说,宫中莫测,此事你知我知,别让母亲知晓。

    他的父亲不爱他,但很爱他的母亲,去寻医问药,只为让她放心。江琮觉得这样也足够,他习惯了来自至亲的冷漠,因此有些话一时没说出口,便再也没说出口。

    这些话一一出口,少女听到后面,神情恹恹的,像得知了什么伤心故事“那你一定很难过。”

    江琮想,这算什么,他早就不为这些烦恼,但看着那双晶莹透亮的眼,他还是说“是有些难过。”

    于是,一双手小心地抚了过来,连带着温软的呼吸,他垂着眼,想自己真是卑劣。

    他卑劣的心,早就不由他自己占有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