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 0112、印象派巅峰→浮世绘→龙国版画!

作品:《文娱使徒

    画面中,出现了一画。

    画中,蓝黑构成的底面上,一朵向日葵倒在地上。

    它的叶子全部指着天空,十分燃。

    林轩微笑“梵高的向日葵。”

    光线派大师梅雷尔森回头看着马克罗“这是真实派的向日葵画法”

    马克罗瞪了一眼画“去你的,这明显是光线派的向日葵画法。”

    两个大师对眼,互不相让。

    他们感觉,承认这幅画是自己流派的画法,回去可能会被自己的朋友殴打。

    这是什么玩意儿

    李军却皱着眉头仔细观察“这”

    “怎么这么像我刚学画时候的画作。”

    林轩“准确的说这幅画出现的时候,是梵高学油画的第四年。”

    几个大师都懵了。

    学四年就学了这不是说他三十七岁人就没了么这是他七岁画的

    对啊,就这水平,怎么成光线派大师的

    肯定是孩提时期画的。

    林轩补充“这一年他三十一岁。”

    不是吧

    李军“我明白了,他是不是以前画的真实派,画的还可以,然后一不小心接触到了龙国版画,然后他在调整风格,想要走上融合派的道路”

    “不对啊,你不是说梵高是光线派也就是地星的印象派大师么”

    “他也不该学融合派的道路啊”

    林轩点头“你这么说大概对了七成。”

    “不过梵高看到的不是龙国版画,而是看到了樱花国的浮世绘。”

    “哦,在蓝星,他们翻译成俗世画。”

    李军眼神之中透露出了不屑“那不是一回事么,樱花国抄都抄不明白的东西,等于看了劣质版画嘛。”

    哈哈哈哈,李军大师这脾气,对味儿。

    李军这人能处,有事儿他真上,哈哈哈哈

    浮世绘是一种被樱花国吹上了天的艺术形式。

    诞生于1618世纪。

    主要是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是一种烟花柳巷画技。

    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末之间的两百年,被樱花国人吹上了天。

    甚至于,在龙国的历史书课本,世界史版面里,也留下了足足两段浮世绘的描述。

    不过,在二十一世纪初,一些龙国国内的画家研究浮世绘突然发现和龙国国内1416世纪的版画一模一样。

    就是不能说是相似,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因为浮世绘里面的名场面,全特么在龙国国内找到了原版出处。

    每一张都是照着抄的

    版画恐怖就恐怖在,它是用来印刷的

    这也就意味着哪怕当时的樱花国人在龙国明清时代把那些版画的原版抢过去抄或者印刷出来的画拿去抄,都没用。

    因为大量印刷的印刷品,肯定会在国内留下原版的。

    这些东西被找到后,对樱花国吹嘘浮世绘简直就是迎头痛击。

    自从二十一世纪后,再也不见樱花国人吹嘘浮世绘了。

    林轩笑着“这方面两个世界都一样,就不多做解释了。”

    “回到正题,梵高在学习绘画后用了两年时间重拾小时候学习的素描。”

    “不过他没有继续去学习小时候学过的水粉,而是进入了油画领域。”

    “在初期,梵高就走了印象派的路子,他初期画过四张向日葵,但是一张比一张丑,一张比一张没有章法。”

    “在接触盗版版画浮世绘后,梵高的艺术遭遇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有被毁掉和成就没人到达过的成就两条路走。”

    这就好像,历史上第一次有人把铜和锡混合在一起的时候。

    没人知道这会诞生出青铜。

    当年做这件事情的人,一开始肯定因为比例不对制造出了大量的垃圾,毁坏了大量的宝贵的铜料。

    梵高也一样。

    梵高在学画的前四年,用掉了大量昂贵的颜料,制造了大量的垃圾作品。

    当然了,因为是梵高画的,见证了他艺术风格的转变,那些垃圾作品也比一般的名家的代表作更贵。

    林轩转头,后面出现了三副画“这是梵高中期的三朵向日葵。”

    画面中的向日葵刚刚出现,光线派大师梅雷尔森就直接站了起来“所以,梵高是地星历史上第一个走入光线派的画家他独自发现了色彩的秘密”

    画面中,蓝色的底,黄色的向日葵,让颜色凸显的非常的艳丽。

    梅雷尔森“对比色”

    “他这三幅向日葵的底色和向日葵的颜色,刚好就是对比色色环上的差别最大的颜色”

    “对比色定律中,色环上差别越大的颜色对比越强烈。”

    “简单点说就是蓝的更蓝黄的更黄”

    这个道理,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屏幕上还被广泛使用。

    无数摄影师或者喜欢拍照图的网友在时代中毫无察觉的就学会了这些东西。

    不过在梵高之前,这一切都是迷雾,是梵高推开了色彩的大门。

    林轩点头“没错,这就是梵高第二阶段的作品。”

    “他明白了颜色对画作感染力的影响,他也成为了地星历史上最会用颜色的画家。”

    色彩这种艺术,总是让人痴迷。

    就好像导演张国师。

    他的电影,颜色之艳丽,任何人看了之后都没法忘记。

    甚至电视机广告都得去买他的电影片段,来展示自己电视机色彩的纯正。

    梵高,也是这样一位大师。

    不过,梵高早了一百五十年。

    梅雷尔森看着画上面的向日葵花瓣的形态“这么张扬的花瓣,这个阶段梵高已经正式走入了光线派,成为了地星历史上的第一位光线派画家了。”

    “厉害,没想到地星的画家,是从这个角度进入光线派的。”

    印象派蓝星光线派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不过蓝星不是这么进入印象派的。

    蓝星的印象派画家们一开始是从光线角度去寻找渐变色的过程中进入了印象派。

    而不是从对比色进入了印象派。

    林轩笑着又放出了一张图“这是梵高中期的第四幅向日葵。”

    “黄底上的黄色向日葵。”

    “在这幅画上,梵高颠覆了自己发现的对比色定律,破天荒的采用了黄色的基底和黄色的花朵。”

    “厉害”梅雷尔森已经可以想象到一个儒雅而博学的梵高,在画室发现了颜色的另一个秘密。

    对比色会让颜色显得更突出。

    而相似色会让画面显得更柔和,更和谐。

    简单点说,梵高一个人发现了电视机五大基础功能中的对比色、柔和两个功能。

    梅雷尔森惊呼“所以,梵高一个人进入印象派,一个人把印象派推到了巅峰,一个人走完了印象派从开始到巅峰的全部路程”

    深吸一口气,梅雷尔森痛惜“晚生一百五十年,我不如他。”

    “这个时候”林轩继续开口“梵高遇到了人生中少有的朋友,另一位印象派画家,高更。”

    “准确的说,此时此刻的高更还不是个印象派画家,是梵高死之后,高更才成为了职业画家,成为了后印象派大师。”

    “高更极其喜欢这幅向日葵,想要问梵高要这幅画。”林轩“说出来搞笑,这些梵高用了几百法郎价值的颜料画的画,拿出去连半卢布的面包都换不回来。”

    “但梵高特别喜欢这幅向日葵,于是梵高又动手画了另外三幅向日葵。”

    画面中出现了梵高已经大成之后,再画的三幅向日葵。

    “这就是梵高的完整故事。”

    “三十七岁,正在画一幅画的时候,梵高举枪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光线派大师梅雷尔森在蓝星是找不到知己的。

    因为现存的画家,能力最强的,也比他低一个档次。

    看到梵高之后,梅雷尔森一直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

    “我们能去看看梵高作画么”

    “这向日葵里饱含生命的力量,我没办法描述它,我要看到它被画出来的全过程”

    林轩微笑“可以。”

    画面在转换,1889年,高卢鸡国小镇阿尔。

    一个有着橘红色大胡子,略显消瘦的中年人走在道路上。

    他就是,梵高。

    梵高抱着一幅画走在路上。

    一个没怎么洗脸,沾满着黑色锅烟灰,拿着面包在路上啃的酒保,打远看到梵高,大笑着开口“梵高,今天想用你的画换半个面包还是换一小杯酒”

    梵高微笑着“半个面包可以吗”

    酒保哈哈大笑“不换,你的画一文不值还不如一张白布值钱,你的画毁掉了那张完美的布料。”

    我擦

    这人不久之后肠子都悔青了吧

    一位历史级的光线派大师,被说成是一幅画换不了半个面包

    梵高笑着从腰间取下钱包,掂量了一下“呵,我亲爱的弟弟提奥为我汇来了一些钱。”

    “所以至少最近一个月,你们是调戏不到我的,混蛋。”

    安静的说完后,梵高走向了自己破落的小屋。

    梵高住的小屋,一楼的砖墙缺了十七八块砖,到处都是小洞。

    二楼那木板已经发潮发霉发黑了,腐朽不堪,在风中摇摇欲坠。

    梵高提着新买的昂贵颜料回到了小屋。

    林轩这才解释“梵高一生钟爱向日葵。”

    “向日葵是梵高的弟弟提奥的小名,而提奥一辈子都在无偿的资助他哥哥梵高学习绘画艺术。”

    “在1889年梵高死亡之后,提奥思劳成疾,在半年后病逝。”

    “他的家人在兰荷国将他的尸骸运到了这里,与梵高同葬。”

    “兄弟二人的墓前,常年都有人敬上的向日葵。”

    林轩这么一解释,弹幕炸开。

    1889年等一下,现在视频里的时间是多久

    1889年

    我擦,那岂不是,梵高马上没了

    画面中,梵高拿着刚买回来的颜料,坐在画板前,认真严肃的开始构思。

    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朵向日葵。

    然后,画面开始加速减速。

    每一次梵高停笔思考,画面就加速,每一次梵高作画,速度就恢复到二倍速的速度。

    三天,梵高画出了最后一幅向日葵。

    看到这里,梅雷尔森忍不住感叹“天生的画家,天生的光线派大师。”

    “仅仅三天,就画出了这样具有生命力的大作。”

    “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用三幅我的巅峰之作,换梵高一副向日葵”

    要知道梅雷尔森三幅画合起来,那可是几个亿美刀。

    而且,还是他不愿意拿出来卖的精品。

    这个过程,只有学画的人能看得懂。

    大部分人看到的不是画,而是一种情绪在积蓄。

    最开始绘制的黄蓝相间的基底,一层一层黄色和蓝色的颜料叠加。

    各种非常张杨的笔触,最后融合成了非常统一风格,看上去和谐无比的基底。

    然后是桌面,花盆,然后是花茎。

    最后才是最上层的盛放向日葵。

    而且,花朵中有饱满的也有不饱满的,有怒放的,也有开始凋零的,有种子成熟的,有种子青涩的,也有还没来得及绽开的花苞。

    这幅画上的向日葵,就好像印象派的命运一样。

    在梵高手中出现,在梵高手中绽放。

    同时期高卢鸡国虽然也有很多人在尝试着走上印象派的道路。

    但是他们都走错路了。

    最后,完完整整的路,被梵高一个人从头走到了尾。

    他是一个先行者,是一位伟大的先驱。

    那种从看起来脏乱差的画布一直到向日葵绽放的场面,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忍不住赞叹。

    因为,这就好像看到了荒芜的大地上,突然出现了生机,长出了这样一朵花。

    这种情绪是光看画看不到的东西。

    只有看到画的过程,才能明白。

    几个大师都在点头。

    虽然不是自己的画派,但他们都看得出,这已经是光线派印象派巅峰了。

    而此时,观众发现,林轩走入了画面中。

    林轩已经好久没有和直播中的地星人接触过了

    梵高在完成向日葵后,正在欣赏自己的画作,突然发现身边有一个人,转过头来盯着林轩“朋友,如果你是来打劫的话。”

    “你来晚了。”

    “我的钱都变成了颜料,而颜料都变成了画,而我的画出了名的一文不值。”

    很多人都说梵高疯了,又有很多专家研究梵高写信以及说话时的逻辑,觉得梵高一点都没疯。

    果然,梵高不是疯子。

    他的逻辑很清晰。

    林轩“梵高”

    梵高点头。

    林轩“我想带你去看一次画展。”

    梵高惊讶了一下笑着“算了吧,我没有钱去看画展。”

    “没事,不需要钱。”林轩“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们的画聚集在一起的画展,你看了绝对不会觉得亏。”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