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0102、莫高窟壁画上的孙悟空!

作品:《文娱使徒

    在一处崖壁前,林轩只能感叹“和蓝星地星历史上还是不同啊。”

    在这毫无人迹的山野荒原上,安璐瑶很难以去想象,平行世界的敦煌,是一个超级发达的地方。

    “讲一下敦煌的故事”

    林轩思索了一下,开口“其实敦煌的出现和丝绸之路是二位一体,密不可分的。”

    “在古时候,从河套地区往西域去,万里之遥,十队人马出去,五队人马回来。”

    “每一次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个未知数。”

    “当时去西域,有两条路,一条是南漠,从敦煌到阳关。”

    “古人有诗云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另一条路是北线,也就是裕嘉关上哈密的路线,而蓝星,就是走的这样一条线。”

    安璐瑶听到这里明白了“所以,蓝星本来也不太可能有敦煌莫高窟”

    林轩点头“丝绸之路,十个人出去五个人回,能支撑大量商贾不断冒险的,只有一种东西,那就是金钱。”

    “前往西域的商贾之中,有很多是有信仰的,或是道,或是佛。”

    “于是,就有人在离开之前,在敦煌的山石上,开凿佛像。”

    “若是一去不归,那也就是一去不归罢了。”

    “如果回来,富商就要向佛像还愿,再次修缮,增添香火。”

    “长此以往,从汉末到大唐,这里已经有了上千佛像,所以敦煌莫高窟,又被称之为千佛洞。”

    “时间流转,到了宋,宋的统治范围远低于前朝,他们无暇顾及边疆的这里,而当时,有西域外的势力兴兵而来,当时的三界寺的和尚,听说有野蛮人来袭,就把敦煌所有的文献佛经全部藏了起来,南下逃命去了。”

    “时光流转,一直到大明时期,才把敦煌收回了中原统治范围。”

    “而大明时期,小冰期,雪线南移,400毫米降水线也南移了。”

    “明代修建长城的时候,就选择了走jyg,而更靠西的敦煌,就成为了塞上孤悬的一枚遗珠。”

    安璐瑶当然不懂地星历史,不过听流程大概听得出来是怎么一回事。

    毕竟在蓝星历史上的王朝更迭气候变化也差不多,只是王朝名字不太一样罢了。

    林轩继续讲述着“到了大清的时候,一位姓王的道士独自守在敦煌。”

    “他打开了地窟,发现了地窟中的经书,于是多次上书要求官方保护这些文献,但是大清压根懒得理会。”

    “在那个龙国国力衰退的年代,大量西方人在大清冒险、做生意。”

    “就有一个高卢鸡国人到了这里,发现敦煌文献后,就一直跟王道士套近乎,号称自己是玄奘法师的信徒”

    安璐瑶在这里打断了“玄奘法师又是什么人物”

    林轩“玄奘法师的事情单独说,继续说文献的事情。”

    “王道士信以为真,自己又没办法管理那么多文献,于是以超低的价格把二十箱文献卖给了他。”

    “随后,樱花国人,毛熊国人,英特兰国人争相到来,大量文献外流。”

    “看到报纸上报道国外冒险家在大清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古代文化文献与宝物,大清官方这才反应过来,一纸调令让人把这些文献送去燕京。”

    “这个时代大清已经腐朽到了极限,路上官员看到宝贝来了,都雁过拔毛,揩油。”

    “等这些东西送到燕京,已经十不存一。”

    安璐瑶疑惑“所以,那些文献,经书,到底都是什么内容”

    林轩“在地星古代,有四个文明源远流长。”

    “龙国文明,古希腊,古阿拉伯,古阿三,敦煌就是四大文明唯一一个交汇中心。”

    “丝绸之路上,龙国的商人带着从各个文明带回来的故事、用具、文字典籍、图册等汇聚敦煌。”

    “那批文献里面有西域乃至中亚古代的历史文献神话传说,宗教典籍,其中量最大的是佛经、道经、西域风土人情记载。”

    “里面除了龙国文字,也有西域各地中亚各地的文字的经书。”

    草就这么遗失了那道士傻叉嘛不是

    这怪的着那道士古代一个人要晾晒一百本书都很艰难,一个人保护那么多的文献别人明明报告了大清官方,这锅大清官方老老实实的背上吧

    道士哪儿懂佛经对他来说道经留下就行,佛经什么的他也没有义务保护,在那个年代的普通人,还不懂什么珍贵古书典籍这一说吧。

    主观上如何不知道,客观上行为的确够傻叉的。

    安璐瑶叹气“可惜啊,这对地星龙国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而蓝星龙国这边没有敦煌,也很可惜。”

    林轩点头“敦煌的研究,学者更看重文献,而普通人更喜欢更直观的佛像,壁画。”

    “幸好佛像壁画搬不走。”

    “当年龙国战乱时代,好多外国人想要买佛像什么的,幸好当时敦煌已经被保护起来了,没有什么遗失。”

    安璐瑶眼睛一亮“所以,我们现在能去看看千佛窟么”

    “当然。”

    “准备好接受颜色的冲击了吗”

    时光流转,天地变化。

    在直播屏幕中,一切都变了。

    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

    山石正在崩碎,敦煌现出真容。

    “光线较暗,大家勉强看看吧,这里的颜料不能用闪光灯去闪。”

    画面中,一尊雕刻在山石上的佛门出现,佛龛里,一尊坐佛眼眉正视前方,威势骇人。

    “这是较早的时期的雕刻,越是往后,佛像越是低眉顺眼,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往后的佛像眼睛更多是低眉顺眼状态,而早期的佛像,看上去比较有震慑力。”

    好精美

    当然精美,那个时代前往西域经商的商人,一个车队值多少钱

    他们压根不缺制造佛像这一点钱。

    每一尊都非常的精细,论质量,敦煌莫高窟的佛像质量,远高于其他石窟。

    “这些只是外围的零散佛像而已。”

    镜头移动速度变快,如同穿过了一条时光隧道。

    从正眼的菩萨变成了低眼的菩萨。

    “这些佛像很清楚的展现了佛教龙国化的过程。”

    “在龙国古代作画中,为了展示出不直视别人的礼数,所以喜欢将画中人物画为低头状态。”

    “不过低头后画正脸就会变得很难看。”

    “于是古代画家大多选用了一种技法,将脸画成正脸,但是眉眼却采用低头状态的眉眼,进行抽向的时空拼接。”

    “这种拼接可不是大家看到的眯眯眼而是低眉顺眼。”

    眯眯眼是现实中的人物,以所谓高级妆容把眼睛画的狭长,属于死吗艺术流派。

    而低眉顺眼画法在现代艺术中很常见,比如毕加索的扭曲拼接脸,就是采用了同样的艺术原理。

    终于,镜头走到了第一个深入石窟。

    蓝白的墙绘,五尊形态各异四米多高的金刚。

    五座金刚个有形态,色彩不一。

    而石窟的墙壁上就是各种飞天仙女。

    “这些形象叫做飞天,描述的是仙女的形象。”

    林轩“不过,她们都有自己的原型,那就是盛唐时期流行的飞天之舞、西域胡舞形态。”

    “研究这些形象,在地星龙国复原出了古代的舞蹈。”

    我靠,按理说两个平行世界同一时段的舞蹈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有敦煌,地星那边就复原出了舞蹈,我们就不行。

    这舞姿柔美的同时又很有力量感,这种胡舞在地星盛唐应该很流行吧

    镜头移动到了下一个石窟,这个石窟里没有大金刚。

    只有一些巴掌尺寸的小佛龛。

    佛龛里也供奉着各种各样的佛。

    而壁画上的飞天巨大无比,一位衣带飘飘的仙女飞在蓝白的天空上,蓝白构成的云纹一看就具有龙国艺术特征。

    而仙女手中拿着短笛,让人一看到,心底自然而然产生了仙乐飘飘。

    林轩开口“诗仙李太白出生在西域都护府,年少时代回到了蜀地,青年时代一飞冲天成为谪仙人。”

    “或许他幼年时还不记事,来过敦煌,这一幕也留在了他的心中。”

    “他写仙界时曾经描述过相似的画面。”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种事情验证不了,不过李白途经敦煌时,应该非常小,他父亲作为富商,也许敦煌某一座石窟就是他父亲出钱新建的也不好说。

    镜头再次移动,这一次,来到了一间很大的洞窟,这里的壁画,又比之前的壁画精致了一个档次。

    林轩介绍着“在地星,道家的信徒沉浸在修道之中,正所谓你信不信关我屁事,我要去修仙了。”

    “所以,道家很少留有大量的壁画和雕塑艺术。”

    “当然了,道家要留,留下的就是惊世骇俗的历史级名画,比如八十七神仙卷和百仙朝会。”

    “在古代壁画和雕塑方面,还得靠量,要看量,敦煌可以说是世界古典绘画、雕塑艺术集大成者。”

    壁画中,出现了一只九色仙鹿。

    画面突然动了起来,山水之中,九色鹿正在飞驰。

    “这是我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九色鹿,原型就来源于敦煌壁画这一只九色仙鹿。”

    哎哟,你有本事放片段,有本事直接把动画片拿出来给大家看啊

    又挖坑天天看林轩的节目,天天看到他挖坑,也不知道这些坑他还记不记得填。

    九色鹿这鹿看起来矫健的同时有一股仙气,描绘它的艺术家绝对是个大才

    曾经持续几百年,才让敦煌发展成了这样,就算出现几个绘画雕塑世家,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这还真不好说,比如唐代阎立本家,就是家传绘画世家。

    而明清时代也诞生过古建筑铸模世家,一直传承到现代。

    九色鹿惊鸿一瞥,镜头继续前行。

    诸天108佛,五百罗汉,无数沙弥,数不清的艺术形象。

    从最开始的西域穿衣风格一直到唐代的经典佛像。

    “这些佛像的演化,也展现出了佛教的发展过程。”

    “比如佛像头顶的肉髻,在地星,乐土大佛的研究中发现过一个藏经阁,大家后来才知道佛像头顶一个个的大包叫做罗髻。”

    诸天大罗,本来就是道家词汇,从肉髻发展到罗髻,就充分的说明了文化的兼容并蓄。

    “敦煌,就是这样展现了各种文化在演化过程中相互影响,融合的过程。”

    这一场参观已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了。

    每一次看到有懂的东西,林轩都会主动介绍几句,加上这边气候干燥,呼吸都感觉鼻子疼,一直说了这么久,口干舌燥。

    画面再切换,到了一副壁画,林轩“看完这一个佛窟,今天的展示就到这里了。”

    “敦煌善于使用各种精彩的颜色,这和佛家的性格互相印证。”

    “美轮美奂。”

    “不过再美的东西,咱们也没法一直看下去,毕竟精力有限。”

    别啊谁说精力有限了,我精力旺盛啊

    啊才一个多小时,林轩你这么短小吗

    再看一天也无妨啊

    我还没看过这么多形态各异质量超高的古代石刻石雕和壁画集中在一起呢,再看一会儿啊,这才看到哪儿哪。

    林轩摆手“不行了不行了,嗓子疼。”

    看到最后一个洞窟,林轩笑了“没想到还有意外惊喜。”

    镜头对准了一个画面。

    “这是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第3窟,这幅图叫做玄奘取经图。”

    “大唐时期,一位叫做玄奘的高人,经历了十六年时间从龙国徒步绕过西域走到了喜马拉雅山的背侧,取回了佛经。”存疑,有可能是玄奘去什么都没看到,最后自己手写了那些经文,我们按照主流的取经说来讲。

    “这个故事后来发展成了四大古典名着中流传最广最受人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

    “这幅图里,玄奘后面跟着一只人形的猴子,在西游记中就是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而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与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江都堰治水李二郎形象中诞生的杨二郎神,在西游记中的一场惊世大战,是我们地星那个世界的永恒经典。”

    你又挖坑

    话说龙点三国演义已经更新完了,你敢不敢把西游记发出来

    之前说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里面细节最差文笔最差故事性最差的,西游记应该比三国演义还更好看吧想看啊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