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明帝

作品:《盘点十大盛世:皇帝目睹后世繁华

    见老祖宗询问,自己爷爷还有父亲连忙解释,乾隆则开始装逼起来了。

    “诸位先皇,皇爷爷,皇阿玛,儿臣弘历在位期间,创下乾隆盛世,而且儿臣还被世人称为十全皇帝,所以定不是儿臣,应是后世之君了。”

    在几个帝王率先甩锅后,其余皇帝也跟着甩锅。

    但唯独两个皇帝站出来笑了。

    光绪帝“呵呵”

    宣统帝“笑笑不说话”

    这两皇帝的态度,直接让祖宗们怒了。

    但怒的同时。

    画卷中的视频再度开启。

    所有人也懒得和这两人计较。

    一个个认真观看起来。

    到底谁是明君,谁是昏君,一目了然了。

    大清三明君,一皇太极

    在位时间十七年。

    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庙号清太宗文皇帝

    入榜原因1两征南棒国,灭察哈尔,建立清朝,促进满族封建化,取得松锦大捷。

    入榜原因2促进满汉一体,极大发展农业,结束明末时期,混乱局面。

    入榜原因3完善朝堂机构,整合八旗,创新满文。

    入榜原因4后世评价“皇太极的一生就是四面开拓的一生,用鹰扬天下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其谋略包括精心谋划,继承汗位;一后四妃,笼络草原族;松锦用兵,精于谋略;设反间计,除袁崇焕等,皇太极心计之深、谋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叹为观止

    皇太极文武双全。年幼时便能够帮助努尔哈赤处理内政,后跟随努尔哈赤多次征战,献计献策,

    并在一线立下赫赫战功。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内政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两次征服朝鲜,争取到了蒙古诸部,解除了进攻明朝的后顾之忧。他重视汉文化,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人,命人翻译汉文书籍,解放掳掠而来的汉人奴隶,奖励农业生产。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

    崇德元年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正式称帝,建国号“大清”。在对明作战上,皇太极利用反间计除掉了大敌袁崇焕。崇德七年1642年,在与明军的交战中赢得松锦大战,生俘明将洪承畴,使得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终皇太极一生,没能率领清军攻破山海关,但他的成就为日后清军入关打下了坚实基础。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时年五十二岁,在位十七年,庙号清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清昭陵,传位于爱新觉罗福临。

    1592年

    出生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母亲是海西女真叶赫部的叶赫那拉孟古哲哲。

    1612年1616年

    随父征战,显露头角

    明万历四十年1612,皇太极开始随父努尔哈赤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之后逐步帮助父亲统一女真各部落。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整合了八旗制度,皇太极被认命为管理正白旗的贝勒。后金天命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

    1616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自称大汗,皇太极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被任命为四大贝勒,相当于汉人所说的“王”。

    1618年

    献策抚顺之战

    努尔哈赤想要进攻明朝,皇太极在此时献策,优先攻打抚顺,并排除内应作联系。结果抚顺之战后金大盛,这是后金与明朝第一次大战。

    1619年

    萨尔浒之战立功

    明朝联合女真叶赫部和朝鲜,在萨尔浒与后金展开大战。在这个过程中,皇太极率领军队前后征战,多次献计献策,为后金的胜利立下仂汗马功劳。

    1621年

    策划辽沈之战

    辽阳、沈阳是后金巩固统治所必须控制的地方。是年,努尔哈赤发动辽沈大战,皇太极是大战的策划者之一和前线指挥官。在进攻沈阳的过程中,皇太极亲率士兵冲在前线,击溃了明军。在进攻辽阳时,皇太极依旧率军冲在第一线。后金攻陷辽阳城后,皇太极以宋朝徽、钦二宗降金的故事,劝降明巡按御史张銓,显示出皇太极的政治智慧。

    1626年

    即位为汗

    是年,努尔哈赤因在宁远之战失败,郁郁而终。由于努尔哈赤死前没有明确指定汗位继承人,引起了权力斗争。但皇太极因才能出众,势力强大,有政治斗争经验,并且是努尔哈赤诸将中唯一识字的,所以被拥立继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1627年

    征讨朝鲜

    皇太极派大军进攻朝鲜,大获全胜,与朝鲜订立“江都之盟”。这次出征打破了朝鲜与明朝的同盟关系,解决了后金进攻明朝时的后顾之忧。

    1627年

    攻打宁远、锦州失败

    皇太极即位后,亲率大军进攻明朝的宁远、

    锦州。但是在明朝名将袁崇焕的指挥下,宁远、锦州始终不能攻克。皇太极只能撤兵。由此,皇太极把目光转向了争取蒙古。

    1628年

    争取蒙古

    蒙古有许多部没有统一。对于皇太极来说,蒙古方面最大的敌人的察哈尔部林丹汗。对此,皇太极派军队出征察哈尔部,大胜。而对于蒙古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及喀尔喀等部,则是采取议和结盟的措施。这些举动,巩固后金對蒙古诸部落的统治。

    1629年

    兴文教

    皇太极改变其父努尔哈赤屠杀文人的政策,并展开考试,选拔满、汉、蒙古生员,规定贝勒大臣年幼子弟都要读书。命令儒臣翻译汉字书籍,自己也极力学习汉文化。

    1629年

    兴文教

    皇太极改变其父努尔哈赤屠杀文人的政策,并展开考试,选拔满、汉、蒙古生员,规定贝勒大臣年幼子弟都要读书。命令儒臣翻译汉字书籍,自己也极力学习汉文化。

    1629年1632年

    改革内政

    为了巩固统治,皇太极实行了一系列内政改革措施。他安抚境内汉官汉民,解放被掳掠为奴的汉人,将其编为民户。促使治下的汉人、满人从事农业,安定生产。仿照明朝制度,加强集权统治,削弱后金政体中的民族原始特色。设置了八顾山额真管理各旗事务,以削弱诸贝勒的权力。之后还设立了六部。在国人朝见时,将过去由皇太极与三大贝勒共同南面坐受,改为皇太极一人独坐。

    1632年

    创新满文

    满文最初是由努尔哈赤命人创制的,这时的满文由蒙文演变,没有圈点。而皇太极命人将满文加置了圈点,完善了满文的语音、形体。

    1633年

    优待

    来降汉人

    皇太极谕令不得侵扰来降之人,在此影响下,明朝将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率军来降,还带来了明军的红夷大炮。皇太极还将汉军以旗整编。

    1636年

    称帝改元,建立大清

    皇太极在盛京举行了祭天仪式,接受了尊号“宽温仁圣皇帝”,定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1636年

    再次征讨朝鲜

    皇太极再次率军出征不服从的朝鲜,朝鲜很快被击败,朝鲜国王亲自向皇太极伏地请罪。此次朝鲜没能得到明朝的支援。之后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鲜变成了藩属,彻底解决了清朝进攻明朝的后顾之忧。

    1641年

    松锦大战

    皇太极率军亲征,在松山、锦州与明军展开大战。经过长期的战斗,清军赢得胜利,生擒了明将洪承畴,明将祖大寿也投降。此次大战,清军占领了明朝关外除了宁远的全部城镇。

    1642年

    再次南侵

    皇太极发动了他生前的最后一次对明作战,在这次作战中,他注意到了明朝内部农民军起义对于明朝的影响,并想要利用农民军。清军从界岭口及黄岩口毁墙而入,长驱南下到了山东,一路势如破竹。但是皇太极坚持稳定的国策,不愿冒险冲破山海关。

    1643年

    去世

    由于心爱的宸妃去世,皇太极身体变得虚弱。崇德八年1643崩于盛京,享年52岁,后葬于昭陵。终皇太极一生,他都没能率领清军突破山海关南下,但为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

    当第一个明君出现后。

    帝王们只是微微点头,但没有太多的惊讶。

    如之前所说。

    开国帝王就没有差的,没有拉胯

    的。

    若是后世之君能够成为明君,这才是了不起,值得夸赞的。

    而对于皇太极来说。

    他可不管那么多。

    见到榜单有自己的名字,还是第一个说出来的。

    当下他就心满意足起来,开始飘飘然。

    “朕创立大清,立下不朽之功,又岂能不是明君呢”

    他说完。

    下面的臣子们一个个开始纷纷夸赞起来。

    “陛下圣明,乃千古明君”

    清朝的其余皇帝们也纷纷道喜。

    顺治“皇阿玛乃千古明君,建立不朽大清”

    康熙“皇爷爷乃人中龙凤,自当成就千古名事”

    雍正“老祖宗为大清呕心沥血,创建这番伟业,后世之人定当顶礼膜拜。”

    乾隆“老祖威武,若不是朕乃十全帝王,都无脸面见祖宗。”

    嘉庆“皇阿玛十全帝王,简直就是名震天地。”

    顺治“乾隆,十全帝王到底是个啥”

    康熙“乾隆,朕也一直想问问,儿孙,十全帝王到底是什么意思”

    雍正“乾隆,弘历啊,为什么你一直提十全十全的啊”

    乾隆见父亲,爷爷,老祖宗都问自己了,尽管想装逼,他也不敢在长辈面前装逼啊,所以他只能低调的回答“在皇阿玛,皇爷爷,老祖宗面前,这点小成就不敢多提”

    不过回答后,他便开始期待,期待三位明君中有自己一席之地。

    到时候在把自己十全帝王的事情说出来。

    那酸爽,绝了

    只是。

    就在这个所有人吹捧皇太极的时候。

    两个皇帝又开始冷笑起来了。

    光绪“呵呵”

    宣

    统“我就笑笑不说话”

    清朝全体皇帝“”

    被两个后世帝王整无语的同时。

    第二个明君的信息也出现了。

    大清三明君,二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在位时常六十一年。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清圣祖

    入榜原因1擒拿奸臣鳌拜。

    入榜原因2平定三藩

    入榜原因3收复岛屿

    入榜原因4三次亲征噶尔丹。

    入榜原因5驱逐沙俄。

    入榜原因6开创康熙盛世。

    后世人评康熙自亲政以来,内则削平大难,巩固统一之基础,外则战胜强敌,恢张帝国之威信。外交军事,所在奏功,而其文治,亦斐然比于汉唐之盛

    如果说,第一个皇太极登入了清朝明君榜时,众人的反应是平平无奇的话。

    那么现在康熙的简介,直接让这些帝王们不由点赞起来了。

    当然,这个点赞只是钦佩康熙所做的事情。

    对于他这个人,诸位皇帝还是疯狂的看不起的。

    祖龙“后世帝王怎么动不动就把江山给外族人啊”

    刘彻“真窝囊,朕都不想和后世的帝王为伍了,一个草原部落的人竟然也能占领中原”

    刘秀“朕之大汉,后世怎么就被这些窝囊皇帝弄成这个样子啊”

    杨广“虽历朝历代都有外敌来犯,但一般都是出兵随便镇压,怎么轮到后面就是亡国啊”

    李世民“爱新觉罗氏什么地方的人啊怎么好端端的

    就占领中原了”

    赵匡胤“朕就看看,朕不说话。”

    忽必烈“壮哉”

    朱元璋“结束明末纷争难道是咱家后代帝王被攻破了”

    朱棣“朕看应该是了,后世子孙真没用”

    朱瞻基“皇爷爷说的对”

    朱祁钰“还是逃不掉亡国的路啊,朕能挽救一次大明,挽救不了两次啊。”

    战神朱祁镇“朕怀疑你在指桑骂槐,但朕没有证据。”

    崇祯帝“朕朕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没想到大明还是在朕的手里亡了”

    看着帝王们喋喋不休的言论并不是夸赞自己。

    康熙很难受。

    但他也索性不计较了。

    自古以来,血脉传承四个字在历史上是十分重要的东西。

    为此,这些帝王们不喜自己等游牧民族也是正常。

    不过天道认可就行。

    这些人认不认已经无所谓了。

    也在康熙美滋滋时。

    清朝最后一个明君也诞生出来了。

    这一次。

    自称十全帝王的乾隆心中不停的喊道。

    “最后一个明君是朕,是朕”

    疯狂的呐喊,眼神都变得无比期待。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