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87)冬小麦和油菜

作品:《我要这系统有毛用

    “不过,只是种冬小麦有些太单一了。这阵子不是植物油价格疯涨吗咱们家还可以种一些油菜,一部分拿来直接食用,一部分可以压榨出菜籽油。”

    “如果油菜收获的时候菜籽油的价格还居高不下,那么我们就可以再卖一次高价的植物油给粮油铺了。”

    直到这时候,杨老太太才轻飘飘地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薄的见解。

    油菜在大楚朝也称油麻菜籽,在晚季稻谷收割完毕的时候其实便可以马上种植了。

    而且跟冬小麦一样,油菜也能在来年稻谷插秧之前就收割,不过其需肥量较大,而且耗水量要比冬小麦多,如果不是这阵子镇上的植物油价格疯涨,老杨家一般并不会考虑在这时候种植油菜。

    故而听了杨老太太的建议后,老杨头目露沉思之色,足足过了半晌之后,才缓缓开口说道“嗯,这个建议也算不错,那就这样吧。这个秋冬季,咱们家的田地就拿出大半用于种植冬小麦,留小半块地用来种植油菜。”

    杨大郎和杨二郎闻言,皆点头应是。

    这油菜的种植比冬小麦的要更轻松,他们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至于杨正心,此时他则是在脑海里跟系统闲聊。

    杨正心知道,这油菜在后世种植得非常普遍,这是因为后世能够使用化肥,不需要担心油菜需肥量的问题。

    但这在普遍使用农家肥的古代却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农家肥不管什么时候都缺,所以他们家要种油菜并不能像后世那般想种就种,而要先进行各种权衡。

    系统也顺势给宿主科普了一下“油麻菜籽对硼比较敏感,若土壤之中缺少硼元素,则容易造成油麻菜籽开花而不结果,一般情况下会减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左右。缺硼严重时,油麻菜籽甚至可能会绝收。”

    “所以从保守的角度考虑,杨家老爷子只留小半块地用来种植油麻菜籽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比起油菜这个称呼,系统显然更习惯称油菜为油麻菜籽。

    杨正心听得鼻子都伸得老长了,还一脸的与有荣焉“那是,也不看看那是谁的亲爹。”

    “宿主在这得意个啥呢”系统都懒得搭理这个得意洋洋的宿主了,自顾自找角落缩回去继续装死。

    杨正心连连呼叫了系统几次都没有得到回应,只能选择偃旗息鼓。

    回过神来的时候,杨正心发现家里人还在讨论油菜的相关事宜。

    “这油菜的菜种倒是不需要像冬小麦的种子那样细细挑选了,直接拿来播种,一个坑里稍微多撒几颗油菜籽就可以了。等它们长出幼苗后,我们可以把长得比较密的地方抽掉多出来的油菜苗直接拿来做菜。”

    老杨头说到这,突然转头望向杨老太太,问道,“说起来,现在家里的油菜菜种可还足够”

    一般而言,农户人家家里各种蔬菜的菜种多多少少都会留存一些备用,但杨家近些年少有种植油菜,所以老杨头才有此一问。

    杨老太太见状笑着点头“应该是足够了。即便数量上还差一些,咱们也可以到村里别的人家或借或换一些油菜籽。菜种这东西不值几个钱,要借或者换一些回来并不难,左右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也是。”老杨头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嘴角微翘地点了点头,“更何况咱们家才刚刚得到村长亲自颁发的荣誉小红花,村里人多多少少都得给一点面子吧只是去要一些不值钱的菜种,村里人想必也不会拒绝的。”

    杨老太太听见此言,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可不是嘛,他们杨家之前那么努力地争取这一枚荣誉小红花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林家村这个大家庭,现在荣誉小红花既然到手了,如果连要菜种这点小事那枚荣誉小红花都不能发挥任何作用,那么他们前阵子到底是在瞎折腾个啥

    “不过,既然镇子上的菜籽油价格变高了那么多,村里人不会一窝蜂地要种植油菜吗”

    杨正心疑惑的是这个,“如果村里人都想种植油菜,村子里村民们手中的油菜菜种那点儿数量估计都不够大家分的吧这样咱们家还能够借来或者换来油菜的菜种吗”

    老杨头摆摆手,神色淡然道“这个嘛,我觉得你小子担心得太早了一些。村里的消息都相对闭塞,即便现在镇子上植物油的价格上涨了不少,但我敢说,村子里知道这个消息的人肯定不多。”

    “即便你们上一次把这个消息在镇子口集合处告诉了村里人,但我同样敢说,里面真有把这个消息当回事的也没有几个人,大多数人只会把这个事儿当做一个笑谈。”

    “再说,那事儿过后不久村子里就下起了暴风雨,这种情况之下当时得知的小道消息谁还会记得啊都忙着躲家里应对暴风雨去了”

    “更何况,村里人吃的都是自家产的粮食,谁会闲着没事干跑到镇子上的粮油铺里去买粮食啊既然没有到过粮油铺,又哪能知道植物油的售价上涨了那么多”

    “有时候,有些消息,你不特意去打听是不可能知道的。”说罢,老杨头还露出一脸感概的神色,也不知道是想起了什么往事。

    坐他旁边的杨老太太也笑吟吟地道“与此相对的,如果谁家愿意把油菜的菜种换给咱们家,咱们倒是可以把植物油价格大涨的消息率先透露给谁家。到时候油菜大家一起种,有钱大家一起赚,还能加深一些彼此的关系呐。”

    杨正心愣了愣,顿时知道是自己又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了。

    他的想法其实也没有错,但他没有考虑到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的特征,所以最后才得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错误结论。

    “所以说这是病,得治”系统这时候果断飘出来做总结性发言,不放过任何一个打击报复的机会。

    杨正心“”

    这破系统到底有多无聊啊啊不是要装死吗,怎么又飘出来了就仅仅是为了跑出来吐槽一句

    系统根本不搭理。

    杨二郎这时候突然举起右手,对着杨老太太道“娘,借油菜菜种这个事情,儿子也可以帮忙的。”不用问,杨正心知道这家伙肯定是想到吴小雨家借油菜菜种了,好顺带跟吴家搞好关系。

    林氏也适时表示自己也会帮忙,显然也想借机提携一下自己的娘家。

    杨老太太皆笑着应下,她本来就不打算只跟一户人家借菜种,多两个人帮忙自然更好。

    至于杨大郎,他嘴笨,只要老老实实做个工具人就好了。跟别人家借菜种这种事情实在不适合由他去做,对此他很有自知之明,所以由始至终提都不提。

    很快就到了第二天。

    一大清早,老杨头就带着杨大郎、杨二郎和杨正心三兄弟扛着锄头等工具下田地去了。至于吃完早食再出发什么的,很遗憾,不存在的。

    自从苞米采收完毕后,老杨家已经从一天吃三顿变回了一天只吃两顿,被省下的就是早上吃的那一顿饭食。

    在大楚的农村里,一天只吃两顿时,不同人家有不同的习惯

    有的人家只吃早上和中午那一顿,傍晚不吃东西;

    也有像老杨家这样早上不吃,中午和傍晚再吃东西的情况;

    当然也有一早一晚才吃,中午不吃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相对最少就是了。

    不同的饮食习惯各有缺点,傍晚不吃晚上就容易饿肚子睡不着,早上不吃工作时容易没力气但持续时间较短,中午不吃午后工作肚子容易饿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一天能吃三顿当然最好,啥缺点都没有了,但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的说法。

    若有足够的能耐,谁家愿意一天只吃两顿饭真以为一天到晚都要下田干活的古代农家人有减肥的需要吗

    闲话扯回。

    老杨头父子四人沿着村路一路走,路上遇到不少同村的人,几乎都是下田去的,所以走的都是同一个方向。

    既然遇上了,老杨头自然领着杨正心这个“失忆”的三儿子跟别人随口打一声招呼,同时也能顺势让杨正心认一认人,也算是一举两得。

    对认人这件事,杨正心也不敢马虎大意,再加上有系统愿意在幕后出手帮忙,他认起人来速度倒也不算慢。

    在认人的过程中最让杨正心感到惊讶的是,这些一大早下田的村民之中竟然包括那个以贪小便宜出了名的传说之人罗老赖

    这个长得五大三粗的家伙就跟他儿子狗头军师一样身上长着块赖皮,再加上他那副究极贪小便宜的性子,赫然无愧他“罗老赖”的花名,他真名估计都没有几个人记得了。

    反正看到他真容的一瞬,杨正心就想起杨老太太对这家伙的各种评语。

    “额,印象中娘亲对他的评语似乎没一个好的形容词来着”回想起这个,杨正心就是一阵无语。

    做人失败成这样,这罗老赖也算是个能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究极货色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