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5章 第 135 章

作品:《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两个月前青云军与荀氏驻军在蜀州与甘州边界线发生摩擦, 爆发几场小规模战役,而后虽然被镇压,但双方气氛已经到剑拔弩张, 后有全国各地大批儒生递“请愿书”, 甚至已经儒生在各州府“跪请”几日。

    最终崔氏与荀氏接了这“请愿书”, 双方定好在平州和谈, 然而等两家使团抵达时, 荀氏当家人也在平州露了面, 观望事态的众人心底不由更对此次和谈产生信心。

    可众人不知道的是, 这一次“会面”,完全是荀氏单方面决定,之前讨论“和谈”事项时并没有要双方首脑见面这一项。

    崔氏此刻已经是被架在火上,“和谈”只进行个开始双方就谈不下去了。

    “荀氏这是想把屎盆子都扣到我崔氏头上”

    鲁一高负责这次“和谈”的安保警戒, 但他此刻已经是怒火中烧,别人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他们这些军中人还不清楚

    谁都能看出来荀氏不是不想开战, 他们只不过是想拖延时间在找克制火炮的法子, 荀氏这一年在云州汇集那么多奇人异士真当崔氏是瞎了

    前些日子双方起摩擦,虽说谁都没占到大便宜, 可那些酸儒突然大规模聚集请愿, 这事儿前后脚发生得太迅速也太理所应当,要说没人有预谋的推动谁信

    荀氏为了这“和谈”可谓是煞费苦心, 达到目的还不算,竟然临了还摆了他们一道,明知女郎去了江南, 荀延却在此刻悄摸摸跑来了平州

    这是想让所有人觉得荀氏才是那个顾全大局、委屈求全的一方

    崔氏特使也是气得不行, 可如今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他们必须得想法子应对。

    平州汉云城

    柳氏一族的宅院如今已经空旷,柳氏叛出荀氏投靠郑氏后就从蜀州回了平州汉云城,只不过刚回没多久郑氏就覆灭,柳氏一族最终四散逃去。

    柳氏一族的宅院靠扬子江南岸而建,崔、荀两家瓜分平州后,这些宅院就入了荀氏手中,而荀延此刻就住在曾经的柳氏家主府而今的荀氏别院中。

    这次“和谈”是他一力促成,自然要亲自到场以示“诚意”。

    赵五娘此次也跟随荀延到了平州,她此刻一边烹茶一边欣赏着园中景致,世事难料谁能想到她竟然有朝一日会住到这柳氏家主府,何其讽刺啊

    今日是立冬,地处南北交汇之地习俗却自成一体,立冬日平州百姓会习惯送些鸡鸭给亲朋,只不过自从平州被崔、荀两家划江而治,靠近扬子江两岸的平州百姓亲戚走动就没那么方便。

    前几个月荀氏下令戒严,南岸就连下江打渔都被禁了,崔氏虽然没有明确下令,但对江上往来船只排查越来越严格,一股风雨欲来的压抑感萦绕在整个平州上空。

    挂着崔、荀旗帜的官船每日都在江上巡逻,哪怕水流湍急处依旧可见巡航的船只在江面频繁出现。

    只是不知为何,南岸这几日又突然放宽了禁令,过江的渡船前几日接到府衙通知可以开船,听说是崔、荀两家要“和谈”,平州南北两岸这段时间亦可恢复通航。

    一些乡民听到消息就想抓紧机会过江探亲,说不准过些日子又要严起来,不趁这几日去,到今年新年可能都没机会再探亲。

    时知一行人轻装简行从江南一路快马赶来,隔江遥望南岸的汉云城时看到的就是这幅景象,两岸等待渡江的百姓排着长长的队伍身上或背或抱着鸡笼鸭笼,人间烟火气莫过于此。

    看到此情此景,时知心里原本被荀延这一顿骚操作惹起的火气也消退几分

    “前些日子不是说荀氏在南岸把渔猎都禁了吗”

    这十几日都跟着时知赶路,他们接到的消息没有那么平日便捷“想来是又恢复了。”

    时知嗤笑道“所以说天底下最烦的事就是和荀延这样的人打擂台。”

    阴谋、阳谋一环扣一环给你套上,连她快马加鞭赶来的日子都能算得这样准,今日这副情景只怕也是为她准备的。

    “儒生请愿之势”挟她松口,“百姓团圆之情”迫她妥协,哪怕明知道对方没那么深明大义,可你就是挑不出毛病。

    “此人似乎比郑濂更懂得揣摩人心。”

    白雀等人也显然明白了眼前这情景是为何,那人在揣摩他们女郎的为人,可怕得是他似乎真摸到脉络了。

    时知轻叹“此行只怕要有不少风波。”

    大费苦心把她引来,荀延绝对不会只是为了所谓的“和谈”,他们都清楚和平只是暂时的拖延,战争早晚都会降临。

    时知的到来让整个崔氏使团一下子又活跃起来,论造势他们一点不输荀氏,如今女郎来了,他们可不又有底气了

    然而时知此番到来却并不是真为了“和谈”,她其实已经做好进攻的计划,去江南巡视主要是为了部署驻军防务,可没曾想荀延突然给她来了这么一手。

    彻底停战和谈就算她答应,荀延那颗野心勃勃的心答应吗

    时知到了平州的消息很快传出,而荀氏随即表示自己将设宴为崔女郎接风洗尘,宴会地点就设在柳氏家主府,希望时知到时候能够赏脸光顾。

    “荀氏这是要做什么他们以为自己是谁女郎是他们家说安排就安排的”崔氏众人听了消息后气得火冒三丈。

    时知却明白这是荀延故意在激怒崔氏的情绪,只是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时知却想不清楚。

    “派人去给荀氏送信,就说我答应前去赴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荀延若真以为能给她设个鸿门宴,那她也不介意把汉云城立即轰平

    随着时知答应赴宴的消息传出,青云军上百门火炮已经集结汇集,等时知渡江时它们也会运上崔氏的官船去对准南岸的汉云城。

    荀延自然也知道他所在之地马上要被崔氏火炮射程覆盖,但此刻他却一点也没有紧张,反而叮嘱赵五娘要把宴会尽量安排得尽善尽美。

    “郎君放心,这场宴会必不会给您丢人。”赵五娘早就安排妥当,这场宴会荀氏已经准备许久了,她只不过需要改动些细节而已。

    冬日的江水旁有些湿冷,时知披着大氅登上崔氏渡江的船只是直觉寒意更加逼人,南方的冬日竟然比清河还要侵人。

    崔氏今日随时知渡江的护卫有一千之众,她看着那些黑压压的火炮调侃道“若是荀氏真图谋不轨,这些火炮大概就是给我送终鸣响的吧”

    “女郎”

    这种不吉利的话咱们能不能少说白雀等人颇有些无语,这时候也就他们女郎还有心情说笑。

    看着无语的众人,时知笑笑道“我这不是给你们放松一下嘛,到了今日我突然明白自己也是很怕死的。”

    怕死的崔时知临走前又调动了两千弩兵和一千火铳手上船随行,等到南岸停靠时,他们全都跟着时知下船进了汉云城。

    对于崔氏跟着这么多护卫荀氏也没任何疑问,对方敢来就是好胆气了,带个几千人很正常。

    荀延与荀氏文武大臣按照礼仪在正门前迎接崔氏一行人。

    见到时知后,两人互相见礼后,荀延朗声笑道“虽与女郎神交已久,却一直遗憾你我二人一直未曾谋面,今日得见女郎风采,荀某终了一桩憾事。”

    时知客气道“荀郎君客气,若说风采,您身边的女君才是令人见之无憾。”

    看着荀延身后的赵五娘时知心中感叹,当年的小美人终究成了大美人,这么一堆人站在一起竟然全成了美人儿的背景板。

    双方首脑会面,第一句话就夸人家媳妇儿,这事儿也就时知能干出来,但因为同为女子,说这话也不会显得轻佻,反而一下子让双方的气氛没那么严肃压抑。

    “崔姐姐还是一如往昔的风趣。”赵五娘含笑道。

    荀延似才想起来一般道“我倒忘了,内子与女郎也算是故交,那今日见面更是一大喜事。”

    时知笑容灿烂看向赵五娘感叹道“江南一别,不想再见面是在这千里之外的平州。”

    “可见我与姐姐有缘。”

    被迎进别院后再次互相见礼后,崔氏一行人立即就感受到了荀氏的热情,拘谨而又互相警惕的众人,看着荀氏家住如此“平易近人”颇有些讶异。

    而时知却似乎接受良好,她今日极其配合着荀延的热络,另有赵五娘在一旁加热气氛,席间双方不但没有剑拔弩张反而颇有些“谈笑风生”的意趣。

    崔氏众人心里很是纠结,这与大家预估的不一样啊,他们都做好在这场“鸿门宴”中跟荀氏打架骂街的准备了

    而荀氏这边看着笑得跟朵花似的荀延同样也有些怀疑人生,这还是他们平时严肃内敛的家主

    荀延此刻言笑晏晏,内心里其实并不如他表现得那么轻松,他们打一照面起这崔氏女的笑容就颇有些意味深长,双方交谈时看似配合他热络气氛,可席间多是在追忆往昔,至于和谈问题却一句有用的话都没说,仿佛崔时知这次过来只是来认认门、叙叙旧一般。

    这情况和他预期的颇有些出入,举办这场宴会其实颇有些“自作主张”,崔氏能答应来心里必定是带着火气,他都想过怎么安抚崔氏的情绪。

    可今日不知为何,崔时知的态度完全看不出勉强,哪怕是她城府深沉、喜怒不形于色那也不应当配合到这种程度。

    虽然这与他计划的事并无大碍,可终究有些反常。

    莫非她是看出什么了荀延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