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翠花服装店
作品:《重启1984》 第二天,吃早餐吴来又提起开店的话题,杨嫂和翠花觉得没做过生意,心虚怕血本无归。吴来取出准备送大户的牛仔服,给她们看了,问她们这服装怎样
杨嫂觉牛仔服结实新颖美观,在这地方很实用应该爱欢迎,吴来告诉她这服装不要布票卖75元一套,准备送给田聪他们感谢他们照顾翠花,他们高兴不高兴呢
“女婿,北大荒人不缺钱,布票不足想穿好也没办法,这衣服送他们当然高兴得很啦”
“妈妈,这就对了,如果开店让你们卖这样免票服装,好不好卖会不会亏本呢”
“女婿,这样免票服装才75元150斤大豆而已,买的人多得很啦,怎么会亏本只是这免票服装多难得呀,走后门要的东西,你能找到多少给卖呢”
吴来呵呵笑道“妈妈,这难得的服装我要多少就有多少,因为这服装就是我生产的”
杨嫂惊讶得张大眼睛“女婿,这,你你生产的你啥时能生产这服装呀”
吴来告诉她,就在回家这三个月在老家开办了一个服装厂,专业生产牛仔服,带来的牛仔服就是服装厂的产品。所以说她母女开店无后顾之忧,稳赚不赔。
“来哥,你做着这样大的生意,怎么还想开服装厂呢你家没几个人怎么照顾得来呀”
“翠花,贩运玉大豆赚钱,是因为信息不通运输不畅,这种情况不会持久,积累资金后就该想一个长远的事业,人吃饱后就需改善穿着,做服装就最合适了。”
“女婿,做服装厂要很多布的,公家的厂为啥他不要布票呢公家东西不能随便拿的。”
吴来明白她们的思维还停滞在以前的经验,不知道南方改革开放的变化,以前私有工厂都收归公有了,她把自己想成了厂长,吴来找一个她好理解的词说话。
“妈妈,服装厂是要很多布,这是给工人做工作服的劳保用布免票,我这不是拿是买呀”
“哦,女婿,这服装在工厂多少钱呀是不是谁买都可以呢”
“这服装出厂价是65元对外批发是70元,工厂零售点定价75元,摊贩就自己定价。”
杨嫂和翠花明白了这服装工厂外卖是70元,能多卖都是自己的。服装美观耐用很受欢迎,重要的是免票,种田大户很富裕多加几块也能卖,就答应改行开店。
吃完饭翠花陪着去拜访田聪、何十等种田大户,感谢他们帮助了老婆一家,送上南方新潮服装一套表示谢意。这式样服装他们第一次见到,扯了一扯十分结实个个笑逐颜开。
搞定了种田大户,吴来带翠花到绥西县城区找房子,绥西县不大,吴来是收购大老板,而且破了粮食下毒案打垮黑帮,几乎所有居民都认识他。找房子居民给信息。
绥西县还没到商业觉醒时代,所有公司商店都是国营或集体经营的,农贸市场是工商局建设的一些简易房屋和木头棚子,大部分是广场。有人建议吴来租一间房屋。
农贸市场晚上无人,不是集日也比较冷清,不是很理想。有人说,农贸市场进城街口有三间土房,因为曾经吊死过人房主一直闲置。地方够大只是有些破旧。
吴来去看了,地段在农贸市场连接街道路边,离村落稍远离城区有150米,原来是间修理兼做木盆桶的铺子,白铁盆桶兴起木盆桶没人要了,吊死人后就一直闲置。
房主是一个无业居民,中年失妻有三个未成年孩子生活困难,靠农贸市场摆摊、打零工维持生计,欠了一屁股债。有人要用这无用房子很高兴,租金10元月就行。
迷信的人就是白给这房子也不住,吴来不信有吊死鬼霸占着这房屋,不过这房屋不能直接利用,作为铺子不能破破烂烂,必须翻盖新房才像样子,提出买下这房产。
房主盖这土房不过花了1500元,给2000元就愿意出售,在这年代绥西还没有房产登记,买卖就凭一纸契约到乡镇政府盖个章成交。吴老板要在绥西成个家,街道居委会都愿意。
吴来在人民饭店摆了两桌,请街道、居委会干部、胡家屯村委、田聪等著名大户见证买卖。鉴于房主很困难,吴来愿意多给500元资助他脱贫翻身,房主千恩万谢。
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都十分惊奇,买卖只有压价杀价的,那有买卖谈成买家自愿提价的呀这大老板果然与众不同500元大半年工资啊,给吴来投去敬佩又羡慕目光。
胡家屯村干部和种田大户知道吴老板大方,乐于助人,也没想到他这样,真开眼界了。
吴来付款让翠花收好契约,随后联系建筑公司,小县城建筑公司没有什么业务,马上就动手翻盖,工人多60平方的平房几天就能够结顶,赶在小雪前就完工了。
这年代北方商店还不讲究装修,因天气寒冷门窗都很小,吴来搞了个厚玻璃大厨窗,接上市电装了电话。做了个大招牌翠花服装店,横在房顶上,老远就看得见。
这是绥西第一家私人店铺,店里三面墙装上镜子进店多角度看见自己,商品随便挑选。
吴来提前打电话到服装厂,叫文嘉玲发2000套牛仔服到绥西,店面搞好货也到了。
吴来选择集日开张,牛仔服大、中、小号样品分别挂在衣架上,选中报号码付款取货。
著名种田大户都穿上了吴来送的牛仔服,其他人看到羡慕得很。胡翠花开店卖牛仔服自然要去瞧瞧,杨嫂作主定价80元套,价格高更显得货级别高,大户不在乎多几块钱。
服装免交布票十分吸引人,翠花店开门就引来许多人围观,研究样品的式样和质量。见过牛仔服的就毫不犹豫掏钱,大户年产粮十几吨,200斤换套衣服毛毛雨
种田大户给家人每人一套也花不了多少钱,一个个出手大方。城里工人干部赶集看到,虽然有些肉痛,但难得免票,农民都大方买自己瞧瞧又放下太掉架,咬咬牙也要买。
这天集日最热闹的地方不是粮食收购点,而是翠花服装店,店内容不下许多人,店门外站满试装左顾右盼的顾客。熟悉的人在互相打趣,到处是欢声笑语。
开张这一天,翠花服装店卖出牛仔服150多套,开张第一炮打响生意火爆
打烊之后,杨嫂和翠花望着一堆钞票惊呆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