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0章 八股取士,从古至今
作品:《开局海贼剪辑:十五个震惊名场面》 鉴于前朝衰亡的教训,洪武帝极其重视教育,兴建学校,选拔学官,把教化工作定为衡量官吏政绩重要指标
并会亲自问政,对于不重教化的能吏也会毫不留情的罢黜
而对于国子学官要求更高,洪武帝要求他们除关注国计民生外,还要具备参政议政的能力,并会亲自问政,不达标者也会毫不留情的斥责
“要求真的很高啊”
李世民都不由得咋舌,虽然他觉得有些过犹不及了。
但他觉得,朱元璋这样做也是对的。
知识分子就要对得起他们的身份,对得起朝廷对他们的优待。
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就要有什么样的能力。
当然
对于朱元璋这样恨铁不成钢的做法,他不特别赞同。
因为这可能导致天下官吏,全都是纸上谈兵的货色。
重视科举,设立八股文,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作答,严格限制了士子的才华与思想,无法发挥个人见解,分析时政弊病,导致文章空虚不实
严重禁锢了思想,禁锢了文化的发展,导致官吏为破题而破题,毫无实际治政能力,沦为夸夸其谈之辈
原本看到自己重视科举,朱元璋笑的很开心。
这可是重要的文治功绩
说出来也让人脸上非常的有光。
可后面的那些批判的话,直接让他的脸色变了。
不管是禁锢思想,文章华而不实,还是选出夸夸其谈之辈,这都不是什么好的词语。
就差没有写形式主义了
“难道咱考四书五经等圣人之言还做错了”
朱元璋眼眸之中出现了血丝,脸色有点不是很好看。
一众帝王见状
他们只能说,朱元璋确实就像仙家说的,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考圣人之言也不能将范围固定死不是。
如果圣人之言就能将国家治理好的话,那就不是圣人了,而是神了。
必须要允许发挥想象力,让士子的才华随意发挥。
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灿烂的文化交流氛围。
禁锢思想,那就只能在一潭死水之中,不断的翻腾,最终也得不出什么好的东西。
“这一点,就应该好好学习下我们大宋。”
宋徽宗撇嘴,他们大宋的文人可会发散思维了。
一个个比谁都会说,当然,真正做起来就没几个人有真正的能力了。
但至少
文化发展的很璀璨,诞生了很多优美的文章。
八股取士,这是一个不仅仅存在于大明时代的问题,事实上,大清王朝,乃至新时代之中,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
必须按照规定格式进行作答,不允许随意发挥,文章内容逐渐流于形式,无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内容
光幕上出现的这一行文字
也不知道是安慰朱元璋,还是来自某个仙家的吐槽。
但这一幕
多少让朱元璋心里好受了一些。
那么发达繁荣的新时代之中,都依旧存在着八股取士的形式,那他也没必要纠结了。
积极主动的翻译不同国家的书籍,积极接触先进知识,并对大明境内不同民族采取不同招抚措施,并设立专门管理多民族事务的部门,有效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发展
积极建立海外交往关系,确立大明威统地位,并颁布不征之国政策,保证了大明附近国家与大明的安定关系,为大明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并建立了一个繁荣的经济交往路线
“感觉大明也是一个万国来朝的璀璨时代”
“我也觉得是这样,听仙家这介绍,很明显,大明附近有很多国家,而且,都奉大明为宗主国”
李世民,李隆基两人先后说着。
大明附近有哪些国家,他们大概能猜得到。
当年给他们朝贡的那些国家,如今改头换面又回来了而已。
他们对此极其确定
因为大明的疆域,还是他们大唐原来的那一块,虽然有些地方不同,但大部分地方还是熟悉的地方。
因而
周边的那些国家,估计也就是熟悉的国家。
“真是一个强大的大一统帝国啊,唉,我大宋要是夺回了幽云十六州就好了”
赵匡胤看着这一幕,一脸羡慕的开口说。
他怎么能不羡慕呢
作为一个中原统一帝国的帝王,谁不想体验一下万国来朝的畅快。
大唐那万国来朝的璀璨盛世光景,谁不向往呢
为加强对基层的控制,将分人口为三等民籍,军籍,匠籍,各色人等均要按从业类别登记户籍
下令户部统计天下户口,并发放户帖,每十年重新编造,且州县官吏需每年统计管辖区域的户口
同时,以户帖为基础推行黄册制,并选出里长,甲首各一人,管理里甲的事务
并按照籍贯,姓名,人口,田宅,地亩等,将城乡住户逐一登记造册,加强对地方的掌控
“皇权不下乡,果然不是一句话而已啊”
“我还以为后世的帝王有什么好的办法管理地方呢结果还是老把式。”
“得了吧,真要皇权下乡,你知道那得多大的财政开支吗根本负担不起的。”
一众帝王有些失望,但同时又理所当然的说着。
他们不想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巩固到帝国每一处么
当然想
但这不现实
因为对财政负担太大了。
真要在乡这一级之中附加官吏管理的话,那最起码得要占据一半的财政收入。
而这
是不可能的
因为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财政支持。
地方的管理,只能托付给乡绅们自治。
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裁决不了的事情再上报州县。
不然
在座这么多有为的帝王,为什么定制的行政规划都是郡县制,或者府州县之类的。
而不是府州县乡这样的行政区划呢
因为真的管不过来
而且
皇权不下乡还有不少的好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