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作品:《我成了丞相那早死的白月光》 之后的时日, 崔季渊人多在鸿胪寺,离番邦来朝的日子越来越近。
“豁勒人爱酒,西蕃人也爱喝酒, 南蛮人还好些, 比起酒,那些人更爱喝茶。”范吕将一些主要的事情说一说,明天就是九月初二了, 他怕这位才来大半个月的崔侍讲看书没看明白。
崔季渊颔首,多谢他的好心,笑道“明日我若有什么差错, 便劳烦二位少卿提醒了。”
李旬摆手“放心,这是我等该做的。那些人虽是蛮夷, 但因畏惧本朝实力,每次来又都能得些赏赐, 还算有分寸。”
翌日,三人身骑高壮大马, 穿着本朝的朝服, 领着三百名仪杖护卫, 从崇正门出发,往城东门处去, 迎接使臣。
街上的百姓一见这架势, 便知是又到了使臣们来的日子了。
不过他们今天对使臣不怎么感兴趣, 到是对最前面的第三位, 身穿绿色官服, 身姿笔挺的使官更感兴趣。
“那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吧怎么又夸街来了”
“欸还真是。”来人仔细瞅瞅,发现还真是今年的状元郎。
两边人越聚越多,好在那三百名仪仗护卫不是吃素的, 身上的威严之气十分浓重,大家不敢逾矩,只克制的站在两边伸头看。
李旬走在最前头,看的也最清楚。
眼看着两边的人越来越多,无论男女,目光都往他身后瞅,纷纷扬扬的话音飘在耳里,嘴角忍不住抽抽,这是真把他们当夸街的来了
范吕到是心宽,他们率仪仗卫迎接过这么多次番邦使臣,还是头一回见百姓们如此热情,笑的白牙都亮出来了,若不是怕有损威严,恨不得招手回应。
当初科考他差了一点,未能进一甲前三,所以只能眼巴巴瞧着褚翰林他们春风得意的去夸街。如今也算是借着崔侍讲的面子,享受一把夸街的乐趣了。
到城门外,使臣还未到,三人下马等候。
城门守卫肃清两边看热闹之人,让他们往后再退一退。
“约还需一刻钟,他们该是能到。”人还没来,李旬与崔季渊说说往年的情况。
崔季渊下颌轻点,这些他在鸿胪寺的记载里都有看过。
范吕左右瞧瞧,看着围在外围还不肯走的百姓们,冲崔季渊眨眼笑“崔侍讲,这些可都是冲着你来的。”
李旬暼一眼,他虽没附和,但看他神色,就知他其实也深以为然。
崔季渊轻笑摇头,明白他这话里带着打趣,心情放松,笑道“许是那日夸街的情形,大家还没忘吧。”
“崔侍讲风采出众,就是想忘也难呐。”那日夸街的盛况,回去他还听家里人说起过呢,满口都是夸赞之言。
在城门前说会儿话的功夫,前方大道上出现了使臣的身影,三个队伍,明显不同的穿搭风格,豁勒族粗犷,西蕃豪放,南蛮奇异,各有不同,又都有一处相似,便是看起来特别不拘一格。
两方相见,三方互相行礼致意,豁勒族的领头人呼伦巴查瞧见多了张不甚熟悉的面孔,一句豁勒语脱口而出,“今年怎么多了一个以前不都是两个”
李旬看向他,他是懂一点豁勒语的,毕竟这些年来他一直有招待豁勒族,为了更好的办差使,就尽心学了些,道“这位是崔侍讲,此次是来接待阿其那族长的。”
崔季渊朝阿其那示意,吐出一句南蛮语,向他问好。
听到熟悉地道的音调,阿其那族长非常高兴,连声叫好,总算单独分了一个人招待他了,而且还是三个人里长得最好的,连一身衣服都与另外两人不一样,显见今年对他的重视
西蕃族首领肃榆勒左右看看,眉头皱了皱,操着一口口音不太满意道“能不能我们换换啊”
怎么就他这个不会说西蕃语,还得他操着一口别扭的汉话沟通,他不乐意了。
范吕呲出一口大白牙,笑道“劳烦肃榆勒族长多当待些,本官于语言上属实没什么天分。”
肃榆勒只得不情不愿跟在他身后,回城时,由于消息传的快,来城门处瞧热闹的人更多了。
肃榆勒的那点不高兴,在看到大道两边挤着这么多人特地欢迎他们时,乐的大笑,连声道“这个好往年就该照这样来。”
另外两位族长也是高兴的不行,他们来了京城这么多回,还是头一次感受到城内百姓磅礴的热情,一时都笑得见牙不见眼,看着两边的人影,仿佛在看他们本族最忠臣的子民,恨不得跑下去与他们拥抱。
李旬嘴角抽抽,没好意思说这些都是为着看他们崔侍讲来的。算了,他们高兴就好,也能少闹点幺蛾子。
果然,这回到了给他们准备的下塌客栈,三人没一点挑剔,明明和往年是一样的标准,一样的环境,但他们就是觉着今年待遇要更好,在李旬三人要走时,几人还强拉着给三人送了些土特产。
范吕看着手中的东西,掂一掂,好笑道“崔侍讲,这回可多亏你了,除了第一年,之后可从没人收到过他们几位送的东西。”
虽然手上这件之后得上交鸿胪寺卿,但不妨碍他为此高兴啊。
李旬看着手中东西也是好笑,这么多年来,还真是头一回收到。
崔季渊轻笑“该是要多谢今日城中热情的百姓才是。”
他也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效果。
“哈哈哈,看来明年,没有你可不行了。”
崔季渊摇头失笑,回到宫中,几人将事情禀报给鸿胪寺卿,并上交了所收的东西。接下来,就是明日的朝贡赏贺之典了。
临散值前,崔季渊被陛下相召,鸿胪寺众人眼观鼻鼻观心,都心知肚明,这是陛下想知道今天使臣之事了。
崔季渊来到文慧殿,入殿后向陛下行礼。
建元帝威严颔首,放下手中的折子,要他上前来,“番邦使臣都安置好了”
崔季渊点头,说起今日之事,尤其是使臣因为百姓相迎而称颂陛下之事,“三位使臣对陛下的看重甚是感恩。”
他还说了几位首领特地用本族语言说的一些事,“豁勒族首领因知李少卿通晓豁勒语,换了豁勒族另一种用的较少的语言,说今年草场虽丰,但大雪要提前来临,希望能从陛下这多得些粮草。西蕃族也是同样,天气日渐深寒,不知今年冬天光景,既发愁本地羊群取暖,也担心存储干草不够。南蛮族情况要好些,南方雨水丰沛,气候温暖,粮食尚足,更想从陛下这多得些盐。”
建元帝“”有些诧异,更多是惊喜。
身子微微前倾,看向坐在正下首的崔季渊,问他“爱卿三族语言都通晓”
崔季渊回道“外公教书,舅舅管着书铺,臣儿时看的书比较杂,多有涉猎,便都学了些。兼之与娘子成亲后,她爱看地理杂书,这些事便一直没放下。”
建元帝高兴抚掌“状元郎大才,朕当初没点错人。”
“桂得全,朕那不是有份南蛮异志,拿来与状元郎瞧一瞧。”
桂得全不敢稍慢,立马去找了书呈上来。
崔季渊拿起翻看,是讲南蛮百族之事的,记录着各族的风俗习惯,大致位置,人口情况等,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于了解南蛮情况再好不过。
建元帝听他说了,眼睛亮起,直夸道“好,还,甚好。”
这本书是勇义侯降蛮夷时所得,当他初之所以选择接受南蛮臣服,而不是率军继续向西南进攻收复领土,就是因为南蛮深处山高林密,族群繁多,大军对南蛮情况又不甚了解,冒然进去大军不仅最终会落败,还会失了之前赢得的先机。
“可能译出来”
“可以”,崔季渊点头,“陛下何时要”
“不急”,建元帝摆手,“如今南蛮臣服,尚未有不臣之心,你先办好手中事。”
想到这本书终于有了用处,建元帝龙心大悦,赐下赏赐“常听你提起你娘子,朕那还有几匹霞丝云锦,便赏与你了。”
“微臣谢陛下大恩。”
见他去了一趟文慧殿,回来时就多了两匹官赐的云锦,鸿胪寺卿扬一扬眉,指向南蛮族送他的人参药材“这东西你拿回去吧,另两样李旬和范吕已经拿走了。”
崔季渊便也没推脱,将东西收下来,拿回来本就是给他过了明路的,日后其他人也没法在这事上做文章。
“这是什么”沈姒看青山抱着的两样东西。
崔季渊示意青山打开盒子,“两匹霞丝云锦,还有一根老参。”
“霞丝云锦不是御用贡品”
“是陛下所赐,人参是南蛮族族长阿其那送的”,崔季渊揽了她,让她能稍微轻松些,随着日子渐近,她肚子越来越大了,看得人胆战心惊。
“你今天又做什么了”沈姒仰头看他,满眼好奇,不然怎么突然得赏赐。
他虽常受陛下召见,但得赏,今次还算头一回。
崔季渊揩一揩她颊边软肉,将今日的事一一说来。
沈姒听得越加诧异,作为枕边人,她是头一次知道他还会南蛮语和西蕃语。
瞧她眼睛都睁圆了,莫名透出些甜甜的憨态,崔季渊难掩笑意“都是从前学的小事,也用不上,便没与你说了。”
瞧着主子两好像要说私密话,云姑青山等人十分自觉地退下。
沈姒咋舌“你学的可真多。”她以为他为了科举,只会看应试书籍。
“小时候无甚事,便什么旁的杂的都看了。”
想起小时候他孤零零一人,没有父母相伴,沈姒怕他又忆起伤心事,搂住他腰,靠着他说起别的“今日孩子又踢我了,我都怕孩子太着急,月中就争着想出来。”
果然,听此,崔季渊视线移向她腰间,面上露出沉沉的忧色,叮嘱她“之后身边切不可离了人。”
都说,妇人生子犹如走一遭鬼门关
揽住她的手更紧,下颌细细摩挲她发顶,一声声唤他“阿姒,阿姒”
被他低低的声音唤的心里软绵绵,沈姒软软蹭一蹭他颈窝,轻声道“你放心,孩儿都乖巧了九个月,当不会最后一遭来折腾我。”
“再说”稍稍拉开距离,她眼底带着笑,“府里的稳婆是细致人,云姑也有经验,到时再请了王大夫来,不会出事的。”
“好。”崔季渊柔了轮廓,大手感受着手下腰肢切实的温度,她说不会出事,他便信了。
这是她答应他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